栽培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0:27:44

栽培管理论文

栽培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从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加工等方面介绍了石斛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石斛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石斛为兰科属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入药,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作用。具气生根,茎直立丛生,肉质、黄绿色,有多节和沟槽。喜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以背阴避光、通风处为宜。现将石斛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方法

1.1大田荫棚栽种法

选较阴凉潮湿的地方,用石头砌成高9cm的长方形高畦,以防雨水冲刷畦土壤。用腐殖质填入畦内,将土壤弄细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挂草帘,以防烈日曝晒,然后将石斛分株栽于畦内,再盖上2cm厚的细土。用小卵石压紧即可。为了加速繁殖,将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将尖端露出土面,当茎切上萌发新芽及白色气生根后,挖出横排畦上,用小石块压于土面,上盖细土0.5cm厚,待新植株长出5cm高时便可分割移栽。

1.2岩石栽种法

选较阴湿、生长有苔藓植物的岩石,将1.5m宽的厢面挖深18cm,将岩石放好,再将石斛分株后放在岩石凹处或固定在石缝里,用苔藓中泥土、牛粪、豆渣糊在根部,保证石斛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1.3贴树法

早春或秋季贴栽,选树干粗、水分较多的阔叶树,如梓树、楠木、枫杨、银杏、梨树等贴栽。选择生长健壮、根多、茎色青绿的石斛株丛,剪去枯茎、断枝、老茎,将过长须根切短至1.5cm长,大株石斛分切,每丛留5株带叶嫩茎,选树干平处或凹处用刀砍一浅裂口将石斛株丛基部紧贴在砍口处,用竹钉钉牢。若贴树干较凸部位,则先用刀砍平再钉,用竹蔑或绳索捆牢。枯朽树枝及皮处不能贴栽。固定后,用牛粪、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围树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茎基),以供生长需要,贴植数量可视树干的大小及树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树可栽数丛至数百丛不等。

2田间管理

2.1浇水

石斛栽后应保持湿润,植株才能生长良好,遇天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浇水过多,以免积水烂根,导致植株死亡。荫棚栽培的遇冬季晴天要揭开荫棚,若有霜雪或大雨要盖上。

2.2追肥

栽后第2年开始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份,由油饼、油脚、猪毛、豆渣、人发等与牛粪、肥泥、钙镁磷肥和少量氮肥调匀发酵后,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际周围,促进其幼芽生长。第2次在11月上旬,同样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围,使其能保温过冬。荫棚栽培的可分次施用水粪,每次30t/hm2。追肥前要拆掉枯干、断茎和气生根。

2.3中耕除草

石斛种植后,每年要进行2次除草工序,种在树上的石斛,很少有杂草生长;种在石头上的常杂草丛生,应随时拔除,遇有枯枝落叶也应清除。栽后2~3年的石斛要将周围的泥土、枯枝、落叶清除干净,确保根的透气和养分的吸收,同时要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调整郁闭度。

2.4修剪

春季发芽前,应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过密的茎,以促进萌发出健壮的新茎。种在树上的,还要剪去过密的树枝,以达到适度透光。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石斛主要病害有石斛黑斑病、石斛煤污病、石斛炭疽病等,石斛黑斑病一般在3~5月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煤污病通常在3~5月或梅雨较长的多雨天气发病,可用50%多菌灵或石硫合剂5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炭疽病在1~5月均有发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

3.2虫害防治

石斛虫害主要有石斛菲盾蚧、蜗牛等,石斛菲盾蚧的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可用除虫菊酯、Bt杀虫剂、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剪除有盾壳老枝集中烧毁;蜗牛1年可多次发生,可选用蜗克星、密达等杀蜗剂在日落到天黑前撒施,必要时可于2周后追加1次,也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进行防治。

栽培管理论文篇2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

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7参考文献

栽培管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蚕豆—中稻稳粮增效模式栽培技术,包括蚕豆栽培技术和优质中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市沿海粮食主产区(店下、秦屿、点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决策实施的前提下,利用冬春季大力推广种植各种高效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可喜成绩。“蚕豆—优质中稻”水旱轮作模式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例。该模式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蚕豆至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鲜荚,6月上中旬插值优质杂交中稻组合至10月下旬收获,前作一般产蚕豆鲜荚18t/hm2,以鲜荚5元/kg计,产值可达9万元/hm2;优质中稻产量9000kg/hm2,每100kg价格180元,产值1.62万元/hm2,全年总产值10.62万元/hm2,扣除成本2.25万元/hm2,纯收入可达8.25万元/hm2,比其他种植模式如“蔬菜—中稻—蔬菜、早稻—晚稻—蔬菜”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较成功的范例。此外,水旱轮作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土壤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1蚕豆栽培技术

1.1土壤选择与整地

种植蚕豆的田块应选择通风向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pH值在5.5~6.5的地块。精细整地做成畦宽80cm,沟宽25cm,挖双行穴植,株距30~35cm。

1.2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

我市选择种植的蚕豆良种有旱生615、慈溪大粒1号等,播前晒种6~8h,去除病粒、虫蛀粒,浸种10~15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种胚倾斜向下,每穴播1粒,播种深度3~4cm,基本苗2.7~3.0万株/hm2,用种量60~75kg/hm2。

1.3水分管理

蚕豆是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敏感,缺水或涝渍对生长均不利,因此要开好田间排灌沟,做到灌排方便。播种时,如果土壤干燥,要浇水或灌浅水,以促进萌芽。苗期一般不灌水以利根系深扎,现蕾期和初花期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早春阴雨天多,宜做好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1.4合理施肥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用优质有机肥2250kg/hm2,优质复合肥225~450kg/hm2;苗期根据长相用优质复合肥150~225kg/hm2,以促进单株分枝;花期用优质复合肥75kg/hm2;花后初荚期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一般不用尿素。

1.5摘心整枝保花果

在主茎长出5~6叶时,选择晴天摘掉顶芽1~2个叶节(打顶),促进分枝生长;整个生育期每株保留5~7个结果枝,摘除其余无效分枝;至盛花期,各结果分枝高度达80~90cm时,选择晴天摘除分枝顶芽,通过打顶控制分枝高度,抑制高位开花(无效花),促进低位开花(有效花)。结合喷施保花剂爱多收300g/hm2对水150kg喷施枝叶部,达到保花保果,防止开花不结果。

1.6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炭疽病,可选用2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施。害虫主要为蚜虫、豆象等,用90%敌百虫8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

1.7适时采收

蚕豆全生育期180d,一般在播种160d、花后40d左右,鲜荚外观浓绿、荚型略朝下倾斜,籽粒饱满时可分批采收上市。

2优质中稻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与处理

中稻品种一般选择米质松软适中、香味浓、适口性佳、市场销路好的优质杂交稻组合,如宜优673、甬优6号、扬两优6号等。播前晒种6~10h,浸种12~16h(其间用强氯精浸种4h,倒掉药水洗净再浸入清水中),出水后按常规方法催芽至种子破胸露白85%即可。

2.2育秧与适时移栽

育秧地可选择地面平坦排灌方便的菜园地等,采用肥床旱育法,秧龄25~30d。播前3~5d,苗床施尿素50g/m2、过磷酸钙150g/m2、氯化钾40g/m2,结合施用草甘膦0.4g/m2灭草;播后一叶一心期施多效唑300mg/kg。整个苗期看苗情施速效氮肥,大苗期酌情施用1%尿素水溶液,移栽前施好送嫁肥,撒施尿素5g/m2,做到苗壮苗齐,单株带蘖3~5个。

2.3大田移栽与合理密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移栽前用克无踪3kg/hm2加水喷洒大田除草。结合整地施基肥(占全部用肥50%~60%):优质有机肥11.25~15.00t/hm2、碳铵375~450kg/hm2、过钙

225~300kg/hm2、氯化钾75.0~112.5kg/hm2,上水耙平1~2d后插秧。插秧做到宽行窄株,合理密植规格:一般行距30~

33cm,株距13~17cm,丛插2粒谷,插24~27万丛/hm2,基本苗120~150万根/hm2,有效穗240~270万穗/hm2。

2.4田间管理

2.4.1移栽至拔节。以促早发为主,浅水护苗,浅灌勤灌,晴天插后3~5d保浅水层,自然落干再灌水,促进低位分蘖成穗;分蘖肥在插后5~6d,用尿素2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或优质复合肥450kg/hm2,拌入除草剂25%移栽一次净450g/hm2适加细土撒施。

2.4.2拔节至见穗期。及时控制苗峰,够苗控水轻搁酌施穗肥,一般用优质复合肥225kg/hm2,灌水施肥,自然落干,以浅水层为主。

2.4.3见穗至成熟期。重点以提高千粒重和减少空秕为主,为防止脱肥早衰,可根外追肥用尿素7.5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1~2次。期间加强水分管理,养根保叶,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常灌跑马水,收割前5~7d断水干田。

栽培管理论文篇4

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十团位于新疆库尔勒市西郊,天山支脉马扎山前洪积扇平原的中下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呈现出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该地区土壤为冲积扇淤泥质土,结构复杂,透水性差,排水不畅,多年的农业地表灌溉,使得场区内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土壤次生盐碱化蔓延,农业生态环境处于压盐—种植—灌溉—地下水位升高—盐分积累—再压盐的不良循环之中,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0年开始引进棉花膜下地面滴灌技术,2002年引进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地下滴灌棉花基本情况

2.1土壤和播种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选择在三十团四连214+农,条田面积9.6hm2,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盐碱重,播前总盐含量0.65%。棉花播种时间于4月21日,播种行距为60cm-16cm-60cm,株距9.6cm,理论株数18275株/亩,棉花品种为抗9。

2.2设计说明

1)滴灌管选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生产的内嵌式滴灌管,内径16mm,壁厚0.63mm,滴头流量1.3L/h,滴头间距0.4m。滴灌管铺设间距1.52m,埋于地下0.35m处,详见图1。

图1地下滴灌棉花试验区布置图(单位:cm)

2)个灌溉试验区面积设计为5个轮灌组,10个轮灌小区,每个轮灌组设计流量73.4m3/h。

2.3.滴水与施肥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试验区,在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13次,共计用水1094.4m3/hm2,6月13日开始滴头遍水,以后参考棉田小气候和棉花的生育特点以及需水规律,每间隔6-10天滴水一次,每次滴水90-180m3/hm2,以满足棉花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9月9日停水,有利于棉花早熟而不早衰,增加铃重,提高衣分。棉花全生育期随水滴施尿素7次,共施肥307.5kg/hm2,每次滴施30-60kg/hm2,;花铃期(7月上旬)需肥量大,每次滴施60kg/hm2,,滴施两次。

3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的各项指标对照比较

3.1灌溉水量

对照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214+农相邻的沟灌棉花214-农,(条田面积相同)棉花全生育期灌溉水量情况见表1。

表1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灌溉水量情况表

地下滴灌(214+农)

沟灌(214-农)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13

84.2

1094.4

4

1200

4800

地下滴灌灌水器(毛管)埋在耕作层以下,灌水均匀,并且都集中在棉花根系30-40cm周围,不会产生地表径流,也降低了棵间蒸发损失。对照表2可以看出地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节水50%以上。

3.2生育期变化

地下滴灌棉花(条田214+农)与沟灌棉花(条田214-农)从表2可以看出,出苗、显蕾期时间基本一致,灌水后在现蕾-开花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晚2d;花铃-吐絮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早5d,吐絮盛期早4d,全生育期提前5d。这样,地下滴灌方式有利于棉花早结铃、吐絮,生长期提前。

表2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生育期变化对比一览表

灌水方式

播种期(月-日)

出苗期(月-日)

显蕾期(月-日)

现蕾期(月-日)

开花期(月-日)

花铃期(月-日)

铃期(月-日)

吐絮期(月-日)

吐絮盛期(月-日)

生育期d

全生育期d

地下滴灌

4.21

5.4

5.23

6.3

6.28

7.11

7.29

9.3

9.13

131

144

沟灌

4.21

5.3

5.23

6.1

6.26

7.16

8.3

9.5

9.16

134

147

3.3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平均单株成铃5个,比对照沟灌高1个,1-3果枝成铃2.5个,成铃率51%,,比对照沟灌高3.8%,第4-6果枝成铃1.9个,成铃率37.5%,比对照沟灌低6.7%,第7-9果枝成铃0.6个,比对照沟灌高3%。由此可见,地下滴灌棉花1-3果枝中下部内围铃和上部盖顶桃成铃率高,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此外,相同品种,地下滴灌铃重为5.0g,比对照沟灌高0.2g,这也显示了地下滴灌棉花肥水供应均匀有利于保铃的优势。

表3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对比一览表

条田(编号)

面积(hm2)

收获密度(万株/hm2)

铃数(万个/hm2)

单株铃数(个)

单株铃重(g)

测产皮棉单产(kg/hm2)

实际皮棉单产(kg/hm2)

收获率(%)

214+

9.6

22.35

111.75

5

5

2123.1

1932

91

214-

9.6

19.2

80.64

4..2

4.8

1748.6

1486.35

85

4.经济效益分析

4.1直接经济效益

①根据棉花地下滴灌与沟灌的实际收获产量调查表可知,地下滴灌平均单产皮棉1932kg/hm2,沟灌地平均单产皮棉1486.35kg/hm2,平均增产达23.1%,皮棉单价按13元/kg计算,既增加产值5793.45元/hm2(不含衣分的提高)。

②采用地下滴灌棉花能节约人工、节省机力、肥料等各种费用。根据实地调查,节约人工锄草、节省机力、肥料等费用达到761.7元/hm2,提高人均棉田管理定额(由3hm2/人增加到5hm2/人)降低管理费用(人工工资)达到1167元/hm2。

4.2间接经济效益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节水率达到50%以上,所节约的水量可扩大农场灌溉面积,或提高农场现有农田的灌溉保证率,缓解农场农业用水不足,农作物受旱减产的现状,同时也带动了农场其他相关产业如(塑料、机械、建筑等)的发展,其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和可观的。

5结语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具有节水、省肥、增产、增效的作用,地下滴灌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管理定额,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且,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农场农业的竞争力,也使农场职工在农业技术、管理等观念方面发生了转变和创新。同时,它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一次转折,对实现农场农业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狄美良地下滴灌技术[J].节水灌溉,2002,(5)

[2]李道西,罗金耀.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

栽培管理论文篇5

论文摘要:介绍了用玉米芯和工业下脚料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原料的选择、栽培料的配比、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装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及生物转化率高等特点。

多年来,阳泉地区食用菌生产以玉米芯为主料配比小麦麸和米糠,不仅产量低而且原料麦麸成本大、效益低;阳泉有2家大型的纺织企业,每年的工业下脚料废棉产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利用本地的下游资源玉米芯和工业废棉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试验和生产经验,得出了一套利用玉米芯和工业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并成功地在阳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有效地带动了阳泉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栽培原料的选择

玉米芯要求是干燥新鲜、无霉变。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状,原料废棉从纺织工业购置干净、无雨淋霉变的工业下脚料废棉。

2栽培料的配比

据有关资料,玉米芯的碳氮比在100:1左右,而适合平菇生长的碳氮比约为60:1,这就需要加入工业废棉和尿素来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及含氮量;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为: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1000kg、工业废棉100kg、尿素3.5kg、磷酸二氢钾1kg、生石灰50kg、50%的多菌灵0.1%、石膏1%。

3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

将以上配比的玉米芯和工业废棉干拌均匀,再将尿素、磷酸二氢钾、多菌灵、石膏溶于水中后均匀洒到栽培料中,最后用石灰水将栽培料拌湿,注意废棉不易吸水,加水时要踩踏使其充分吸水,栽培料总加水量为65%~70%。栽培料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栽培料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为最佳,拌好的栽培料要堆积发酵,料堆高lm,一般堆积24h后栽培料就会升温到60℃~70℃,保持12h后进行第1次翻堆,将表面和四周工业废棉翻到料中,堆积24h后再第2次翻堆,此时腐化的料中可见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栽培料一般翻堆3次、翻堆间隔24h、发酵时间7d为宜,注意翻堆间隔时间、发酵天数不宜过长和过短,时间过长则发酵温度高,营养消耗大;时间过短则发酵温度低,栽培料未腐熟平菇菌吃料差而且易滋生杂菌。

4装袋接种、发菌

在装袋前应先挑选菌丝粗壮且无杂菌的栽培种,用0.1%高锰酸钾液将栽培种外部全部消毒,再用手把栽培种扳成枣粒大小的颗粒,避免菌丝损伤太厉害而影响萌发。将发酵好的栽培料装入规格为22cm×24cm×45c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装袋过程中要在袋的两端接种栽培种,接种量尽量大些(10%),使菌丝能尽快布满栽培袋两端料面,以杜绝杂菌侵染。装袋用手工或螺旋推进式简易装袋机把栽培料装入事先裁好的塑料袋中。若用手操作,要边装边用手指压,手压时只沿袋壁周围压紧,中央稍压,形成周围紧中央松、两端紧中段松。松紧合适,有利于平姑菌丝的生长。若装得过紧,氧气不易进入袋内,发菌慢:装得过松,难以出菇。把接种好的菌袋移入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并以“井”字形堆放,一般堆4层。培养室的温度要求保持在(25±2)℃,空气的相对湿度70%左右,接种2d~3d,菌种开始萌发,四周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此时要特别注意料温不得超过30℃,若温度升高达30℃,必须开窗降温;接种4d~5d菌丝开始吃料,8d~10d菌丝布满栽培袋两端料,此时要注意杂菌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拣出处理。此后菌丝开始向深层蔓延生长,菌丝代谢旺盛、生长加快、呼吸作用加强,需氧量日益增大,产生的CO2增多,因此每天需开窗更换新鲜空气,接种30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继续促进菌丝生长,使菌丝累积充足营养,准备出菇。

5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移入出菇室内,将菌袋口打开并将其反卷,放在垫有砖的上面垒成高1m左右的菌墙,菌墙间行距不小于80cm,便于出菇、操作管理。料温不得超过22℃,菇房的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以13℃~17℃最为适宜,要拉大昼夜温差,其变动幅度为5℃~8℃左右:提高菇房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要给予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散射光,一般3d~4d菌丝即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当菇蕾转化发育为子实体后开始喷水保湿,喷水要按照轻喷、勤喷、细喷的原则,不宜在菇体上多喷水。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大小不变,边缘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要及时清除菌墙上的死菇、烂菇、病虫菇等,用干净的粗铁丝在料面上来回拉动几下稍加压实,停止喷水2d~3d,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再出第二茬菇。当采收完二茬菇后,栽培袋中料的营养、水分多半丧失,为提高产量、品质和栽培袋料的生物转化率,采用脱袋抹土泥垒菌墙的方法,先在干净的黄土中加入一些生石灰,用水搅拌成稀泥,把脱袋的菌料用稀泥垒成菌墙,层与层之间要用泥粘结充实,菌墙的两个侧面也要抹上1层稀泥,在菌墙的上端用泥抹成1个水槽,水槽中放人营养水,让营养水从上向下渗入到培袋料中。用此方法处理的第三茬菇的产量、品质往往不亚于第一茬菇,由于可以一直加营养水,所以能采收四茬一五茬菇,使得生物学转化率高达200%。

栽培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从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甜叶菊栽培技术,以期为甜叶菊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甜叶菊耐干旱,易栽种,好管理。其主要用途是萃取糖甙,甜叶菊糖甙既是甜味剂,又是防腐剂,并且具有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江淮地区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达220d,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甜叶菊生长。

1育苗

1.1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留好根,培育好苗头。在收割第1茬甜叶菊时,把杂苗拔除,保留好的品种,一般从根部上方3对青叶留起,这样才能保证苗头的发育生长。二是选好苗地。以土壤肥沃、浇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为好,做成1.4m宽度的墒子。三是准备好砂子。根据苗地的大小准备细面砂,要求苗床面砂子厚度在3cm左右。四是做好钉板。每块钉板的长宽一般为120cm×18cm,钉子的株、行距为4cm×4cm,钉子露出长度3cm。五是施足肥。一般苗地用腐熟的农家肥7500kg/hm2,复合肥150~225kg/hm2,在整地时撒入地中。

1.2扦插苗头

对预留的甜叶菊老根新发的苗头进行采摘,一般要求为3对叶挑个芯。在使用生根剂时,一定要按说明进行操作,一般按1袋生根剂(粉)加100g酒精和5kg水配成溶剂,把摘下的苗头下部在溶剂中沾一下。先将墒子浇透水,用钉板打苗穴,把苗头插入穴中用手按实。插好后,浇水,再喷洒杀菌剂。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等。然后架小弓棚,盖农膜和遮荫网。3~5d后,揭开农膜进行浇水通风,要求每天下午5~6时把棚子揭开,第2天早上7时左右再把棚子盖上。

1.3越冬管理

冬季来临,气温下降,为了防止苗子被冻死,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扣大棚。一般将2~3畦扣1个大棚。二是割头。把开花的苗头平地割掉,留根让其发新苗。三是追肥。为了让苗子有足够的养分,需要适时追肥,追肥时要注意肥料的浓不能太大;否则会烧根,导致苗子死亡。

1.4第2次扦插苗

方法与第1次相同,时间从2月中旬至4月底。

2大田移栽

2.1整墒

留做春茬的田块,冬天要深耕冻土,在4月20日左右进行整墒,墒宽60cm,做墒时茎施农家肥30t/hm2、复合肥300~450kg/hm2,并可喷洒200g/hm2金都尔除草剂。

2.2移栽

每墒栽2行,株行距为20cm×40cm,保证基本苗达12万株/hm2。

2.3打头

甜叶菊长到15cm高时要打头,让其发杈。

3田间管理

甜叶菊耐温怕旱,如夏季高温少雨,则应及时抗旱,以防干旱造成叶片脱落而减产。其次,甜叶菊对肥水要求也较高,所以栽培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氮、磷、钾肥料,通常第1年施三元素复合肥300~400kg/hm2,第2年施复合肥375~750kg/hm2。为了促进茎叶茂盛增加产量,在苗高20~25cm时可进行打顶,打顶后每株新生分枝能达12~17条,这段时间肥料需求较高,应向根部追施复合肥,或向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甜叶菊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浇根。高温酷暑易发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同样用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中期主要发生白绢病,防治上大田施生石灰2250kg/hm2,最好移栽前施到10cm以上表土层;发现病株,立即拔掉,把病株周围的土挖去并用生石灰在其周围消毒;也可用5%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10d喷1次,连续喷3次。虫害前期主要是地老虎、蝼蛄危害,栽后可在植株基部喷1000倍的1605。中期害虫主要有穗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玉米螟可用90%的敌百虫结晶或50%的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40%的乐果1000倍液或50%灭蚜松防治;棉铃虫可用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或25除虫醚250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

在8月上旬开始采收。要根据天气情况安排采收量,在晾晒叶子时要注意,晾晒的地面温度太高时容易造成黑叶。晒干的叶子如不能在短时间内销售,要用塑料薄膜桶保存,以防回潮霉变。

6参考文献

[1]张洪志,孙必贤,朴成学.甜叶菊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6(8):18.

[2]王忠友,袁少兵.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4):66-67.

栽培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阐述了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周宁县高海拔山区近年来利用该地温凉气候的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佛手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县已成为佛手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邻近沿海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佛手瓜属葫芦科梨瓜属,果实为瓠果。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每100g含蛋白质0.9g,维生素C22mg,胡萝卜素10mg,此外还含有锌、钾等元素。此外,果中含有胨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消化为可溶性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其以嫩果供食、炒食或煮汤,亦可加工成瓜脯上市供应。

佛手瓜为1年生蔓性宿根作物,植株繁茂,根系粗壮而发达,并有较大的根瘤。茎圆形分枝多,主茎蔓长达20m以上,叶腋着生卷须。叶色浓绿,掌状浅裂,5~7裂。佛手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淡黄色,雄花总状无限花序,以孙蔓结果。佛手瓜雌蕊不通过昆虫或蝴蝶传粉,均能发育成瓜果(单性结果)且孙蔓节节生瓜,个个成果。一般单果重200~350g,瓜皮绿色、光滑无毛有腊质,瓜有7~10个裂沟,瓜内有1粒瓜种,呈扁形,当瓜成熟后瓜种即可发芽,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瓜内,幼芽和直叶伸出。出苗后3个月左右开始结瓜挂果,每个单果从开花至收果约需20d。春季种植,秋季收瓜。1~2年的蔓叶生长旺盛,正值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300kg,折合7.5万kg/hm2,产值52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全生育期8个月,瓜期长达4个月左右,应分期摘收。

1.2生态学特性佛手瓜具有喜光、喜凉、喜湿和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后出苗(日年均气温8~12℃)结瓜挂果最适,日平均气温1℃以下蔓叶、瓜均受冻害。

喜光是佛手瓜的特性之一。光照充足产量高,但在酷暑的烈日强光照下,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只长蔓叶而难以结果。多在秋后结果。若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开花结果。若空气干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难,叶片萎蔫则难以挂果,即使开花后已成的小瓜也会变黄脱落,或因气候干旱,使瓜长成畸形,干旱严重时瓜蔓枯死。由于佛手瓜的蔓叶生长旺盛,适合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种植。

2栽培技术

2.1土地选择与整地土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边、溪边、沟旁,对种植佛手瓜生长有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佛手瓜根系发达,土地要进行秋翻和春耕,耕深30cm,让其分化保墒。

2.2大田密度合理密植是佛手瓜增产的有效措施。佛手瓜行株距5m×6.6m,每株营养面积为33m2,进行开穴栽植,定植300株/hm2,为争取高产奠定基础。

2.3搭棚佛手瓜喜通风透光,一定要搭棚架栽培。瓜棚要求高1.5~2.0m,牢固,宽敞,通透性好。当苗长至30~40cm时,要扦竿引蔓上架,满足发蔓,争花争果。

2.4施肥佛手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喜肥水,要施足厩肥、土杂肥和草木灰,在播种前施基肥于穴中的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在生长期内,前期需肥少,盛花盛果期需肥需水多,要N、P、K配合拌细土离瓜头30cm处开穴施下,保花保果。第2次盛花期再补施P、K肥,距株60cm处开环沟施下,以促后期生长,据田间记载,产量7.5万kg/hm2,需施K2O257.25kg/hm2,肥料配合比例以N∶P∶K=1∶0.56∶2为宜。

2.5水分管理佛手瓜藤蔓长,叶面积大,在6~7月间,气温高,蒸发快,需水量多,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防止枯蔓和死苗,结果后要随熟随摘,保产增收。

2.6繁殖佛手瓜的繁殖方法有种瓜繁殖和枝蔓无性繁殖2种。

2.6.1种瓜繁殖。种瓜育苗移栽或直摘繁殖,在冬末初春育苗时,一定要盖肥保温,防止烂种。整好苗床,将瓜种按6~8cm距离排种,瓜柄朝下,瓜芽向上,盖土4~6cm,盖膜保温保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20℃,待瓜种发新根、新芽,约在次年春分无霜冻时移栽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按大田行株距挖50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再垫1层细土,即可播种,将瓜芽向上,瓜柄朝下,盖土5cm,再盖些杂草保暖,浇水保湿。

2.6.2技蔓繁殖。待前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技蔓长后,分取健壮地下部的侧蔓(带根)长为35~50cm的扦穗,插入深度25cm,约3~4条壮苗定植上架。

参考文献

[1]贺学林.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42-9343.

[2]祝月凯,丛杨.佛手瓜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10(9):44.

[3]刘文.北方地区如何栽培佛手瓜[J].北京农业,2007(7):6-8.

[4]龚兰芳.思茅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1-4012.

[5]赵德贵.佛手瓜——美味又健康[J].烹调知识,2007(11):12-13.

[6]张凤泉.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9):12.

栽培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介绍了山区无籽西瓜的栽培技术,包括瓜田的选择、整地做畦、播种与育苗、大田定植、施肥与灌溉、植株管理、坐果与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山区无籽西瓜的栽培提供参考。

1瓜田的选择

产地环境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土质的选择也很重要,沙质壤土种植西瓜较为适宜,因沙地排水通畅,通透性好,地温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西瓜含糖量高、味甜、品质好。但是西瓜需肥量较大,而沙地土壤肥力一般较差。因此,不宜选沙层很厚的地块种瓜,除非有足够的农家肥做基肥。宜选用表层为沙土而底层为肥力较高的壤土或冲积肥土的地块。

2整地作畦

西瓜是深根作物,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瓜田要求多次耕翻,使土壤达到耕作层深厚、墒情足、肥力大、通透性好,以形成良好的根际环境,确保西瓜丰产丰收。

为了能及时排灌,种植西瓜必须做畦,畦宽200~220cm。结合我地前期雨水多,后期干旱的实际,做畦应以排为主,排、灌结合,通常做成高畦和配套排、灌兼用的系统。

3播种与育苗

3月中旬采用育苗移植,4月上旬(清明后)可采用大田直播法。直播根系发达,入土深,抗旱力强,但生育期晚,出苗不够整齐,管理困难。育苗移植可提前在保温条件下培育壮苗,当气温适宜时,定植于田间,达到一次齐苗。由于提前生育,可提早坐果,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山区育苗移植可减轻梅雨影响,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实践证明,育苗移植是各地西瓜早熟、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3.1苗床制作

床宽120~130cm,高60~70cm,长6~7m,可用毛竹片或细竹竿做拱架,覆盖2m宽的农用薄膜。

3.2催芽

采用破壳、控湿、高温快速催芽法,可有效解决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人工破壳是提高无籽西瓜发芽率简便有效的方法,破壳后发芽率一般比不破壳的提高3~4倍。控湿是缩短浸种时间或不浸种,以免因湿害而降低发芽率;催芽要控制发芽床和催芽包的湿度,加水要比普通西瓜少,使其湿度适当,通气良好。也可只破壳、不浸种,用干籽直播育苗,这样可少用种子,提高发芽率。高温快速催芽法,是把催芽温度提高到32~35℃,加速种芽出壳,减少养分消耗。若沿用普通西瓜的催芽法,无籽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只有10%~20%,而采用上述综合措施处理,其发芽率可提高到90%以上。

3.3育苗

我地通常采用营养土块育苗,其方法是:在苗床掘深15cm的坑,倒入熟土10~12cm厚,加约5cm腐熟厩肥,浇适量水,掺和整平,然后把催芽后的种子放入即可。

4大田定植

4.1定植时期

露地栽培大田定植期必须在绝对终霜期以后,我镇在4月下旬后平均气温在18℃以上,才能保证瓜苗免受冻害。还应根据当地的小气候、海拔高度、幼苗生长状况而定,密切注意当时的气象预报,抓紧在寒潮刚过、气温回升的无风晴天定植,这样便于操作,质量有保证,定植后缓苗期短。

4.2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阳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结果。种植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品种、土壤肥力水平、整枝方式、管理水平及栽培目的而定。一般露地栽培比较粗放,应适当稀植,发挥单株个体的作用,以增大果型,达到增产的目的。集约栽培,如小拱棚早熟栽培,则应增大密度,以发挥群体作用。留种栽培,以提高种子产量为目的,则以密植、多果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如“农友新1号”品种露地栽培,栽植7500~9750株/hm2为宜。

4.3定植

定植技术与幼苗成活及生长有直接关系,是保证全苗和齐苗的关键,故应淘汰病苗、弱苗,按幼苗生长分级划片种植。定植技术要领是少损伤根系,土坨与土壤紧密接触,随栽随管,促进幼苗生长。定植后保持地表疏松,有利于发根。在瓜墩附近覆草、覆沙,可以增温保墒,促进幼苗生长。如覆盖地膜,其效果更为显著。

5施肥与灌溉

5.1需肥特点

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基本上与植株干重的增长相一致。三者的比例为3.28∶1∶4.33。发芽期吸肥量少;幼苗期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0.54%;抽蔓期茎叶干重迅速增长,矿质营养吸收相应增加,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4.66%;坐果期、果实生长期吸收量最大,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4.78%,日平均吸收量最高;变瓤期由于基部叶衰老及器官中氮、磷、钾三要素含量降低,使吸收量成为负值。5.2施肥技术

西瓜需肥量较高,可根据西瓜吸肥规律、土壤的肥力和计划产量来确定施肥量;同时,应考虑到气候条件、品种与植株的状况。根据土壤中原有的营养和各种肥料的当季利有率,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三要素的总需量为:氮165kg/hm2、磷85.5kg/hm2、钾165kg/hm2,折合成硫酸铵825kg/hm2(尿素360kg/hm2)、过磷酸钙720kg/hm2、硫酸钾330kg/hm2。

5.3追肥

追肥总的原则是轻施提苗肥,巧施出藤肥,重施结果肥。西瓜苗期根系分布范围小,对于深层的迟效肥难以吸收利用,应补施速效肥以促进生长。伸蔓以后,生长速度加快,对养分的需要量增加,此期追肥可促进瓜蔓的生长。结果期由于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可采用根外施肥来补充植株的营养,常用0.2%~0.3%尿素、0.4%~0.5%硫酸钾、0.3%磷酸二氢钾与乐果、托布津等酸性农药混用,或1%的过磷酸浸出液与碱性农药混用。根外施肥应严格掌握浓度,同时注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施用。

5.4灌水

山区西瓜栽培以排水为主。前期结合施肥浇稀薄人粪尿。5月中、下旬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植株生长,并易诱发病毒病的发生,应适量浇水以增加土壤湿度和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必要时连浇几次,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果实膨大期正处于梅雨期,仍以排水为主。伏旱期应行沟灌,但水量不应漫过畦面,水在沟中不能停留过长,应在傍晚和清晨地凉水凉时灌水,避免高温伤根。

6植株管理

6.1整枝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双蔓整枝和三蔓整枝。双蔓是留1主1副枝,三蔓是留1主2副枝,其余侧蔓全部摘除。

6.2压蔓

山区土壤湿度大,压蔓易发生烂茎。因此采用理蔓或者铺草的方法,把瓜蔓均匀分布于畦面进而固定下来。

6.3果实管理

当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把他的方向位置理顺摆好,使之能顺利发育膨大。

7坐果与采收

7.1促进坐果

无籽西瓜的雄花不孕,不能用自身的花粉授粉,而必须混植普通西瓜,以提供可孕花粉进行自然授粉或者人工授粉,授粉品种应选择与无籽西瓜皮色不同的品种。授粉品种的配置方法,自然授粉可按比例隔行种植,无籽西瓜与授粉品种的比例是4∶1。授粉品种的生育较早,应比无籽西瓜推迟1周播种。

栽培管理论文篇9

论文摘要针对大别山区桑产茧量不高的实际,介绍了该地区桑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桑叶产量,进而提高桑产茧量提供指导。

蚕桑生产是大别山区传统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逐年提高,农民自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但大多农民在发展的时候只盲目追求桑园面积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桑园的管理,导致桑叶的产量不高,桑产茧量也一直在510kg/hm2左右徘徊,与桑产茧1500kg/hm2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将大别山区桑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新建标准桑园

1.1建园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建园。

1.2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山地栽桑应修水平梯田。全面耕翻深耕40cm左右,然后平整园地;开沟吊漕(宽30cm、深50cm),挖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挖松底沟。挖后漕内施入有机肥60t/hm2和过磷酸钙750kg/hm2,然后将表土回填到肥料上,苗木栽在表土上。

1.3栽桑时间

桑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栽下,此时桑苗处于休眠状态,成活率高。春季发芽早,以11月栽植为宜。

1.4栽植密度与形式

以棵行距33cm×200cm栽植,中干养成。

1.5选苗、修根

桑苗要选栽育711、农桑14号、华明桑等高产抗病强的优良品种。栽前将苗木进行大小分级,剪去过长根和受伤部分,剔除病虫害苗。长途运输苗根干萎的可浸泥浆稀粪水后立即栽植。

1.6栽植方法

以确定的株行距,拉好栽植绳,把桑苗放入栽植沟内,扶正苗木,先填剩余的细表土壅根,边壅边轻提苗干,使根系向四方伸展并与土壤密接,再壅土踏实。桑苗根颈入土8cm左右,沙土宜深,粘土宜浅。栽后浇足水,然后在距地面35cm处定干。最后将底土覆于桑根颈上方周围成馒头状,可保湿、防冻、护干,促进桑苗来年早发芽。

2培养理想树型

2.1桑树树型养成的目的

促使树型整齐,枝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促进营养生长,减少花椹,防止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桑叶,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一般以中干有拳式树型为宜。

2.2中干有拳桑养成法

树干高度105cm,以2层枝干为好,3年养成,第4年正式收获。①第1年:苗株春季发芽后,待新梢长到15cm时疏芽,选留2~4个匀称壮芽任其生长,当年养成2~4根壮条,晚秋蚕后每条留叶6片左右。②第2年:春季发芽前离地面65cm处剪定。发芽后每枝干选留2~3个壮芽,每株养成4~8根壮枝,晚秋蚕结束后每枝干留叶7~8片。③第3年:养过春蚕后提早离地面105cm处剪伐,养成第2枝干。发芽后每枝干留2~3个健壮芽生长,每株养成8~16根壮条。以后每年养过春蚕后离地面105cm处剪伐,形成桑拳。

3桑树管理

3.1科学施肥

3.1.1春肥。春肥占全年总肥量的20%,桑树发芽前15~20d施下,一般在3月20日左右施下。施45%复合肥或尿素300kg/hm2。春蚕大蚕期叶面喷肥2~3次,配置浓度为:复合肥1%、尿素0.5%、过磷酸钙1%;每隔2~3d喷1次可增产桑叶10%左右。

3.1.2夏肥。夏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用速效肥。6月初完成夏伐后立即施下。一般分2次施用,夏伐后与疏芽后各施1次。此期经历6~8月3个月,桑树枝条生长占夏秋总生长量的90%。施足夏肥,不仅增加当年夏秋叶产量,且关系来年春叶产量。

3.1.3秋肥。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0%,8月施下,速效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

3.1.4冬肥。冬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桑树落叶后施入,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结合冬耕施增施硼肥22.5kg/hm2。

3.1.5桑园间作绿肥。绿肥翻入土中,可增加桑园有机质,达到“以园养桑”的目的。冬绿肥在9月至10月中旬播种,品种有蚕豆、红花草等,4月上旬翻埋;夏绿肥在5~6月播种,品种有绿豆、饭豆等,在7月中下旬收割。

3.2桑园耕耘

3.2.1冬耕。桑树落叶后结合绿肥播种和施冬肥进行,深度20cm,离桑根10cm左右,土块可不打碎。

3.2.2春耕。桑树发芽前结合埋冬绿肥进行,深度10cm,土块要打碎。

3.2.3夏耕。夏伐后随时进行,为避免伤害桑根,深度5~10cm。可结合除草与播种夏绿肥进行浅耕。

3.3桑园除草

桑园杂草不仅与桑根争夺养分、水分,影响通风透光,而且是病虫潜伏的场所。因此,全年要抓好3期5次除草工作。

3.3.1春除发芽草。桑树发芽前的4月初除去幼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除1~2次。

3.3.2夏除黄霉草。夏伐后雨水多,气温高,光照足,杂草生长快,6~7月除草2次。

3.3.3秋除开花草。秋季除去开花结籽草可减少来年杂草蔓延,除草1~2次。除人工除草外,还可用10%的草甘膦水剂15kg/hm2除草。

3.4桑园排灌水

3.4.1排水。桑园积水会影响土壤通气,致使桑根呼吸困难,严重的会死亡,因此,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4.2灌水。桑园春季和夏伐后2次发芽期以及夏秋的旺盛生长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情况,春季在发芽前开叶后各灌1次水,春蚕期灌水2次,做到前期少灌后期多灌,夏伐后灌水1~2次,秋季7~10d无降雨时要及时灌水。夏秋季灌水需在下午4时后进行。

3.5桑园护理

3.5.1摘心。选择晴天将桑树新梢的嫩心摘去,促使幼叶成熟。春蚕大蚕期5龄用桑前10d摘心,可提高叶质和叶量。

3.5.2疏芽。夏伐后把过密新梢适当疏去,分2次进行。第1次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时疏去过密新梢;第2次结合大蚕用叶,用桑剪剪去细弱、下垂和位置不当的过密新梢。

3.5.3整枝。在冬季修去桑树的死拳、枯桩、病虫枝、小细枝,可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修下的枝条立即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蔓延。

3.5.4剪伐。在春蚕5龄期后边采边伐,剪口在定拳处,时间要求在6月5日前全部结束。

3.5.5剪梢。在晚秋后剪去桑树枝条梢端一部分,可提高春季发芽率,增产桑叶10%左右,还可减少冬季冻害,一般剪去枝条总长的1/4。

3.6合理收获桑叶

做到量叶养蚕,不养过头蚕。夏蚕饲养张数约为春蚕的25%,秋蚕饲养量可与春蚕相当或略大于春蚕饲养量。夏蚕收获采叶占条长的1/2;中秋蚕留8片叶,晚秋蚕留4片成熟叶,一律摘叶留柄,以保护枝条腋芽,为下年丰产打好基础。

4桑树病虫害防治

4.1桑树萎缩病

加强检疫,选栽良桑,注重肥培管理;发现病株及早挖除,集中烧毁。

栽培管理论文篇10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育苗、田间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栀子丰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栀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栀子为常绿灌木,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椭圆、深绿色,花生顶端或叶腋,单生或双生,个大、白色、两性,浆果倒卵形,成熟时色红黄,种子多。栀子喜光,怕严寒,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深厚。在20~25℃最为适宜,-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叶鞘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受抑。4月中旬孕蕾,5月上旬至6月初开花,5月中旬盛花期,6~10月果实渐大,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1选地、整地

高产栀子种植地应选择坐向南、东西向的山坡地或平地,要求土质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确保环境不受污染。选择疏松的缓坡地,对过分贫瘠的土地要先改良后建园。整成水平条带,按1.0m×1.5m的株行距栽6600株/hm2,挖30cm见方的栽植穴,每穴施腐熟粪肥4kg拌土回填待植。

2育苗

2.1选种

栀子有水枝子和山枝子之分。水枝子药性低,色素含量少,不可入药。山枝子药性好,色素含量高,是首选品种,我地主要有赣栀1号、赣栀2号等品种。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然后将下沉的的充实种子,置通风处晾去过多的水分即可播种。

2.2播种

将种仁均匀地撒播在已备好的苗床上,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草木灰与磷肥拌合的营养土,再盖一层稻草,需种子60~75kg/hm2,可育苗90~105万株/hm2,日常育苗约150万株/hm2。

2.3苗期管理

出苗后,揭去覆盖物,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去杂草,疏除小苗和过密苗。追肥用1%~3%腐熟畜粪水泼2~3次。

3田间栽培管理

3.1定植

幼苗一年后高达25~30cm,茎粗0.3cm,将上部留6~7cm截顶。在立春至清明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后浇定根水。

3.2中耕除草

定植后每年冬季全垦,春、夏、秋锄草。可以结合套种豆科作物,一可作绿肥,二可保湿除草。

3.3整形整枝

定植后第一年将主干离地面20cm以内的萌芽抹除,作为定干高度。在生长的梢中选取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强壮的枝条培养成主枝,第二年再用上述方法培养3~4个副主枝。使树冠外圆内空,枝条疏朗,通风透光,调节生长、发育、抽枝、开花、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养分无用地消耗,增加结果面积,提高产量。结果后,整枝主要是去掉垂枝、匍匐枝、重叠枝、逆行枝。

3.4科学施肥

定植后1~2a,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结果后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视情况而定。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施肥4次,在树冠开环沟施下。在4次追肥中以后2次为重,施肥占全年的2/3。

(1)春肥。3~4月施尿素375kg/hm2和饼肥750kg/hm2。

(2)壮果肥。5~6月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复混肥750kg/hm2。

(3)促秋梢肥。栀子秋梢顶芽95%以上形成花芽,而秋梢花芽占结果植株85%以上,为主攻结果母枝,这次促梢肥就更为重要。通常在立秋前进行,施厩肥30t/hm2拌饼肥450kg/hm2、尿素75kg/hm2开环沟施下,以促进秋梢生长和花芽分化。

(4)越冬肥。主要是补充栀子结果后所消耗的大量养分,恢复植株长势,有助于花芽分化和避免隔年结果现象,从而增加植株抗寒力。

(5)保花保果。在栀子开花盛期,喷0.15%硼砂,谢花3/4时喷100kg水溶有5g九二O的溶液或1000kg水溶有8~10g2,4-D和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次,可促进栀子生长,加速细胞增殖,减少果柄离层的形成,从而提高座果率。

3.5虫害防治

危害栀子的害虫主要有天蛾幼虫、蚜虫、卷叶螟、跳甲虫,多发生在5~10月,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捉。不能用有机磷农药,采果前1个月不可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