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1 20:11:38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篇1

关键词:牡丹;形态;栽培;繁殖;管理;病虫害

1 形态特征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又有洛阳花、富贵花之称。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4.5~8cm,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叶背有白粉,平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型,花型多种,有9个色系。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9月成熟。

2 土壤选择与整地

栽种牡丹宜选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笔者通过实践,结合牡丹的形态特征和实际养护管理的特点,发现牡丹宜种植在地势高燥和侧方遮阴的地方,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3 栽植季节与方法

牡丹必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期间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在此期间又以早栽为好,早栽地温较高,可促使牡丹早发新根,便于成活、越冬及翌年的生长。栽植越晚第2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3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牡丹无论穴栽、沟栽,通常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同时应确保栽植空间宽大而深长,并施足底肥。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液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系分布均匀,自然舒展,然后再逐层将土填实。一般初栽之苗要浇透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但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以防止烂根。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80~100cm为宜。

4 常用繁殖方法

4.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

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1次,4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2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

4.2 嫁接繁殖

4.2.1 砧木的选择。一般来讲,砧木的选择分为2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

4.2.2 接穗的选择。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1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1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4.2.3 嫁接法。本法比用分株法的繁殖系数高得多,尤其对一些发枝力弱的名贵品种更有意义。砧木通常用“粗种”牡丹或芍药的肉质根。砧木选用粗约2cm,长约15~20cm且带有须根的肉质根为好。实践证明用牡丹根作砧木比用芍药根作砧木,更利于以后的的分株,且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为9~10月上旬,接后涂泥,并立即种植。

4.3 分株繁殖

分株亦称分根。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依据原株大小,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每株都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10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11月底,适时进行分株较好,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少而短,来年植株发育更弱,甚至死亡。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牡丹种苗质量,提高观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在洛阳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红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锈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环斑病等。防治方法:3月下旬~4月上旬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5月~8月每20天左右喷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

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每年分别在3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用500倍液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cm,撒施呋喃丹后覆盖,可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止地上害虫的方法:用500倍液的甲胺磷和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栽培管理篇2

1.形态特征

具肉质根,茎丛生,高60cm~120cm,无毛,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三深裂。花茎10cm~20cm,花朵硕大,有芳香,花生枝顶或生于叶腋,花期4月~5月,单朵花期5天~7天,其中单瓣花开放时间短些,重瓣花开放时间长些,群体花期约25天,果期8月~9月,依地区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

2.生态习性

芍药性耐寒,在我国北方可露地栽培过冬。夏季喜凉爽气候,栽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栽植于阴处,虽亦开花,但生长不良。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盐碱地和低洼地不宜栽培。喜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肥最佳。

3.栽培技术

分株多用在药用芍药的繁殖上,即将母株挖出后,去掉附土并将下部根系全部剪掉,仅留根颈部分(俗称疙瘩头),用利刃顺其势切开,分成几个子根颈块,每一块的根颈需带3个~5个芽,切口处可用硫黄粉涂抹以消毒杀菌,然后栽植。此法能促进根颈部多萌生新根,而且新根生长均匀,可以提高根皮产量和质量。

芍药根粗大、肉质,储藏有丰富的养分。表皮上有许多不定芽,因此也可以用来扦插繁殖。常在秋季结合分株时将剪除的根做扦插材料,但需选择粗壮(直径2cm以上)、较新的根,剪截成15cm~20cm长的小段,平埋在平整的沙床内或竖直放在25cm深的沟内,覆土压实。为防寒防旱,可在封土上覆盖地膜或加塑料拱棚,保持土壤湿润。第二年春天逐渐去除覆盖物,以利幼芽出土,秋季便可移栽。国外芍药栽培者也用此法繁殖。

芍药除茎顶形成顶花蕾外,还经常在上部几个叶腋中形成侧花营。为使顶花蕾生长发育良好、开花硕大,应当剥掉这些侧花蕾,以使养分集中供应。剥除侧花蕾宜在晴天进行,不宜阴雨天剥除,以免伤口感染病菌。但有些品种的侧花蕾很容易开花,同时也不太影响顶蕾的生长,适当保留还可以延长观赏期,如‘大富贵’、‘蓝天飘香’、‘胭脂点玉’、‘五花龙玉’等。

芍药地上茎开花后于初冬前枯死,应从地表剪掉,集中烧毁以防病菌传播。在寒冷地区,应对株丛培土防寒保墒。

4.日常管理

春季嫩芽出土前需扒去培土,根据墒情适当浇水,并中耕除草以促进生长;芍药喜肥性强,在现蕾期、孕芽期需及时追施磷、钾肥或浇灌肥水,霜降后再施1次含氮、磷、钾的有机肥做冬肥。芍药是肉质根,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在7、8月气温高、空气干燥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涝:花谢后及时剪除残花,以防止结种消耗养分,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后齐地剪掉地上枯枝。

5.病虫害防治

芍药的主要病害是芍药叶斑病,也叫黑斑病,其症状是首先在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的小斑点,进而扩大成轮纹状,导致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应在展叶后及时喷1遍25%多菌灵600倍~800倍液,以后每15天喷1次,连喷5次。

栽培管理篇3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近年来,对大豆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掌握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大豆栽培管理技术,现与广大大豆栽培者进行分享。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是夺取大豆高产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那就是要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避免一切不利的因素,人为地创造适宜大豆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根据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为便于管理,通常将其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出苗到始花前,为营养生长阶段;始花到终花,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终花到成熟,为生殖生长阶段。在管理上分别称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1 前期管理

此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1.1 播种

大豆在河南省通常采用夏播,即通常所说的麦茬豆,收割小麦后再进行播种,有些地区是采用铁茬播种,在小麦收获后不进整地直接播种;有些地区是采取先整地,再播种的方法,整地时并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犁好耙平。根据不同的品种要求,确定播种量。夏播大豆的播种期,在小麦收获后,越早越好,若播种前干旱,要先进行浇水,切不要播种后再浇水。

1.2 查苗补种

大豆的产量是由亩株数、结荚数、千粒重等因子构成的。要保证亩株数,必须有充足的亩苗数为前提,要及早搞好大豆的田间苗情调查工作,对严重缺苗的地块,可采取补种的方法,对缺苗不严重的地块可采取补栽的办法。补种时,应当用同一品种的种子,种前先用清水泡2~3h,如遇土壤干旱情况,在补种的时候可采用先浇播种穴的办法造墒,以利于提高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发现缺苗过晚的地块,或者出苗后因地下害虫的危害,而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可以用提前预备好的豆苗进行移栽,或者从过密处挖取壮苗进行补栽。移栽时,要带土团补栽。为提高移栽成活率,最好在阴雨天或16:00以后进行,埋土时要严密坚实,栽后立即浇上定根水。在补栽时也可施用适量的化肥,或者在成活后追施一定量的苗肥,以促进所补豆苗的生长速度。在移栽时,苗龄越小者成活率会越高。根据经验,移栽的豆株,单株结荚数和荚粒数也没有明显的减少。

1.3 定苗和间苗

间苗定苗是大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壮苗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间苗的时间一般是宜早不宜迟,通常掌握在对生单叶展开前即可进行。一次性间苗定苗的地块,多在地下害虫不严重的年份和地区采用。二次间苗多在大豆田地下害虫多的地区应用,第1次在对生单叶展开时即可进行间苗,二次间苗多在第2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定苗。间苗时应去弱株留强株、去病株留好株和去杂株留纯株,保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的植株。

1.4 中耕除草

幼苗期的大豆生长较缓慢,也容易滋生杂草。加之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通过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中耕除草有利于促进根瘤菌的繁殖增生。经常进行中耕除草,还可改善土壤的蓄水保墒性。在整个的管理中,2~3次中耕除草即可。

2 大豆中期的管理措施

大豆生育中期,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生长阶段,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的加快。主要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以防止倒伏,增花保荚为重点。

2.1 追肥

此时要进行1次中耕,也是最后1次的中耕,深度在10cm

左右为好,埋土以不超过第一复叶节为宜。此期要根据大豆的生长状况,可施4~5kg/667m2尿素和7.5~10kg的过磷酸钙,促进大豆生长平衡。

2.2 水肥管理

初花期,大豆田的土壤含水量若在65%以下时,要及时进行浇水,并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采取叶面喷肥的办法,补充营养。一般每667m2可采用0.75~1kg尿素和磷酸二氢钾0.3kg混合均匀后,兑水30kg搅匀,进行叶面喷施。

2.3 防治病虫害

在开花盛期,要加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此期是防病治虫的关键时期,要加强观察,及时预防和除治。

3 生育后期管理

在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加速鼓粒、增粒和增重为目标。

3.1 追肥

进入鼓粒期,是大豆需肥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也逐渐减弱,必须进行补充营养。可根据生长情况,采用尿素0.75~1kg,钼酸铵10~30g,磷酸二氢钾100~300g,兑水15~25kg叶面喷洒。

3.2 灌增重水

在鼓粒期,豆粒明显增大,需水量也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70%~75%时,要及时浇水。

3.3 病虫害防治

栽培管理篇4

关键词:油松;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油松又称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等,属于松科松属植物,原产中国,其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尤以我国北方各地自然生长和栽培广泛,也是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多用于营造水保林和用材林的常绿针叶树种;其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材质坚实、耐腐朽、纹理直、抗压力大,常用于建筑、家具、矿柱等,其综合利用价值很高。

1 特征特性

油松为乔木,树高可达25m,胸径能达1m以上。油松树皮呈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呈红褐色;枝呈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的树冠平顶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呈矩圆形,顶端较尖,芽鳞呈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子叶8~12枚,长3.5~5.5cm;初生叶呈窄条形,长约4.5cm,先端尖,边缘呈细锯齿状。针叶2针一束,长10~15cm,呈深绿色,较粗硬,直径约1.5mm,边缘呈细锯齿状,两面具气孔线;其种子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为淡褐色具斑纹,花期在4~5月,球果在翌年10月成熟。油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干冷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2 整地

油松栽植前,要先行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旱能浇,涝能排,不积水,土壤通透性好的酸性、中性土壤。若栽植在城市,遇土壤偏碱,要挖大坑,并进行客土,剖除灰土垫层,将含有垃圾石块及石灰的土壤,翻运出去,拉好土放在一边栽植时备用,也可施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

3 起苗

在选苗和起苗时要做到,选用树干通直,冠形优美,生长旺盛良好,无机械创伤和病虫危害的油松树,尽可能保持根系的完整性。土球大小要适中,土球直径为油松胸径的6~8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保留较多的根系,土球的大小要视土壤的质地,油松的大小,设计栽植的规格,以及栽培的要求,应灵活掌握。在挖掘时,为方便起苗,可在应挖土球的大小处再往外挖60~80cm的作业沟,深度以60~90cm,在挖苗时,直径3cm以上的露出根系,可用手锯锯断,细根可用铁锹砍断或用剪刀剪掉,并注意切口处断面要平整,伤口可涂保护剂或用漆涂抹。因其垂直根系及水平根系均发达,土球大小要适中,以多保留根系为原则,挖好土球后,将提前湿润过的草绳,缠在土球中部作为腰绳,草绳总宽度以土球的1/4~1/3,再把湿草绳拴在油松的树干上,打包捆好,待运。为保证油松的栽植成活率,可对地上枝干进行适当修剪,在修剪时要注意保护骨干枝和油松完美的树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

4 栽植

若栽植油松大树时,可用吊车将油松缓慢地吊下,将油松放入栽植穴中央,对表层土壤先回填一部分,将树放稳后边填入细土,边踏实。为避免土球出现架空现象,增加根部土壤的通透性,在栽植过程中于树盘周围埋设3~4根上下方向的,长度50cm左右、直径5~10cm的塑料管或竹筒(要打通节间)作透气管,能达到根部长期透水和透气的效果,浇水时可从管内注入,能避免从表面浇水浇不透,而出现的“半截水”情况,还可保证因表面浇水不透而出现使土球与周围土壤间出现空隙,使土球不出现架空的目的,达到土球与土壤完全接触紧密,提高油松大树栽植的成活率。

5 栽后管理

油松栽后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大油松的移栽更要加强栽后管理,如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出现针叶脱落、叶芽收缩变干,最后致死的现象。油松栽到新的地方后,从缓苗到发芽到展叶,一直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活,期间必须加强管理。

5.1 固定树干

精心管理是保证油松移栽成活的根本保证,栽植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打支撑。支架通常采用木棍或竹竿作材料,长度视树高确定。在树干1/3或1/2处,把树木牢固的支撑起来。特别是要加强高温季节的管理工作,可采取树冠遮阴,避免太阳光直射,6~9月份这段时间气温大多在28℃以上,阳光照射强烈,且时常伴有雷暴雨发生,是最难管理的季节,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根系缺水、树皮龟裂,从而导致树木死亡。冬季也要加强管理,低温冻害,对新栽植的油松成活影响较大,可以采取用草绳缠绕树干,包裹保暖,可避免低温和寒风的侵害。

5.2 水分管理

油松成活要有良好的土壤墒情作保证,也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更不能太旱,因此对土壤含水量要适可而止,在雨季要进行封穴培土,并适时松土,及时排水防涝。

5.3 养分管理

对新栽植油松要保证养分的供应,可打吊瓶,追加营养液,并对基肥的施用进行长效管理,可施一些饼液,或饼肥,最好不施用含氮量大的肥料,可适当补充一些复合肥料。养分管理对油松的前期缓苗,到后期的生长过渡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4 病虫害防治

栽培管理篇5

关键词:滑菇 栽培管理 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菌种

根据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原基分化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四个温型:

1、极高温型属超早熟品种

2、高温型属早熟品种

3、中温型属中熟品种

4、低温型属晚熟品种

二、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

滑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食用菌,在牡丹江地区,当春秋两季的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是滑菇出菇的好季节。

三、制备菌种

原种(二级种)以麦粒(或玉米粒)菌种为佳。其制作方法是:取子粒饱满、整齐、无破损、无杂质的麦粒(或玉米粒)1000g洗净放铝锅(不能用铁锅)内加水1500~2000ml为麦粒重的1.5-2倍浸泡12-15小时煮沸15分钟(煮沸时不加锅盖,以免麦粒破皮)在热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沥干水摊开晾干麦粒表面水拌入石膏粉13g,碳酸钙4g装瓶,每瓶装麦粒的量是2/3瓶瓶口加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瓶口,采用常规灭菌。一支试管母种可接8~10瓶麦粒(二级)菌种,当菌丝吃料1/6~1/5瓶时摇瓶,可加速菌丝生长,10~15天菌丝体可长满瓶,即为制成的原种。用制成的原种转接木屑(三级)菌种,一瓶麦粒(二级)菌种可接50~60袋木屑(三级)菌种。

四、栽培管理枝术

滑菇栽培方式有袋栽、瓶栽、箱栽、盘式栽培等。当前以盘式栽培为多。在此重点讲盘式栽培管理技术。

(一)配料、灭菌、包盘与接种

滑菇是木腐菌。生产中常用的培养料的配方有:

1、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石膏1%,石灰1%。

2、木屑60%,玉米芯30%,米糠(或麸皮)8%,石膏1%,石灰1%。

以上配方加水适量,使含水量在65~70%之间,料:水=1:1.5为宜,菌丝生长良好。常压蒸汽消毒灭菌(料温100℃,持续蒸2~3小时)后,趁热出锅包盘,叫“顶汽出锅,趁热包盘”。用适当大小的白色方便袋,为防止污染,事先用0.1%的高锰酸钾液将方便袋浸泡5分钟,抖掉水珠,将培养料装入袋内,每盘湿重1~2kg,待袋内料温降至30℃时,打开方便袋,迅速将菌种块(事先掰成0.5~1.0cm的小块)均匀撒播在培养料上,重新包好菌盘,压实的厚度为3:5~4.0cm。

(二)发菌期管理

1、发菌前期。自接种至菌丝体基本长满料盘表面(即菌丝体封面)为发菌前期。接种后的菌盘每6~~8盘一垛,盖草帘或薄膜保温22~28℃,在黑暗条件下发菌10~15天,此期以保温通风为主,每隔4~5天翻垛一次;

2、发菌中期。自菌丝体长满菌盘表面到长满整个菌盘(菌丝长透培养料)为发菌中期,需25~30天。此期要将菌盘移到培养架上单层排放,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温度不能高于28℃,防止烧菌;

3、发菌后期。自菌丝体长满整个菌盘(菌丝长透培养料)到开始形成蜡质层为发菌后期,此时控制温度18~23℃,菇房给予散射光,空气相对湿度80~85%,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在夏季注意菌盘遮荫,温度不能超过28℃。

(三)适时开盘划面

早熟品种可在菇房内最高温度稳定在24℃以下时开盘划面,中、晚熟品种在20℃以下时开盘划面。开盘划面前菇房要盖好,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打开包盘薄膜,用消毒灭菌的刀片或铁锯条,在菌盘面上每隔3cm左右呈“井”字形划开蜡质层,共划6~7条口,划口深以蜡质层厚薄而定,一般深为0.5~1.0cm,但一定要划透蜡质层,即划到培养基,使进入新鲜空气,有利于原基分化形成。

(四)催菇期管理

开盘划面后应覆盖草帘或薄膜4~5天,并向地面洒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待划口处长出新生菌丝体后,揭去草帘或薄膜,向盘面喷少量雾状水,为喷轻水阶段,保持湿润状态即可,主要是向空间喷水,每天喷水3~5次。第6天开始为喷重水阶段,即向盘面多喷水,水温低些,并让水向菌盘内渗入,使菌盘内含水量达70%左右,手按菌盘发软,并有少量水渗出为宜。

催菇期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在黑暗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所以要调整菇棚光线,并适当通风,加大昼夜温差,约20~30天可见菇蕾。若氧气不足,CO2含量高,则出菇晚,出菇不齐。

(五)出菇期管理

当菌盘面出现米黄色原基时,水分管理应以向空间喷水保湿为主,使菌盘面和原基不干燥为宜。当菌盖长到0.3~0.5cm时,可适当向菇体和菌盘表面喷水,保证菇体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随着菇体长大应适当增加喷水量,直到菇体达到商品要求的标准为止。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湿度低,菇体小,菌肉薄,开伞早,菌盖上粘质少,影响质量和产量。子实体生长期要给适当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形成菇少、菇色淡、盖小、柄长、易开伞、质量差。若阳光暴晒,菇体没有香味。

栽培管理篇6

关键词:柑桔栽培管理;柑桔栽培;柑橘园的科学管理;柑桔的科学种植;桔农的增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99-2

1 柑桔的栽培技术

1.1 栽培的适宜时间

如果是在春季栽培,那么时间应选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如果是在秋季栽培,那么时间应选在10月份左右。

1.2 适宜温湿度

除了要保证栽培地的平均气温在18-22℃以外,还要确保当地≥10℃的年积温在6000-6500℃;冬季的平均温度不应低于7℃,最低温度不得低于-3℃。

由于柑桔喜欢相对低一些的湿度,所以栽培地的湿度一般以60-65%为宜。

1.3 适宜土壤

适合柑桔栽培的土层的厚度在大约在1m左右,并且要保证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土壤中不能有硬土,也不能存在砂土隔层。如果土壤深度不足1m且必须在此地栽培的话,则应对其进行深挖处理。

土壤的pH值最好在5.5-6.8左右,如果酸性过强,则应添加石灰粉或石灰水等进行中和;如果碱性过强,则可通过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硫磺粉等酸性肥料或有机肥料来逐渐降低土壤碱性。

1.4 合理选择柑桔品种

在选择栽培品种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耐储运、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结果早、少核或无核、肉质细嫩无渣、果汁多、肉质可食率高、果皮光滑、色泽佳、大小适中、外观端庄的优良品种。

1.5 选择苗木

柑桔的栽培要尽量选在拥有抗旱水源的菜地或肥沃的稻田,先要施足底肥,再精细整地,并用枳壳种子做砧木。在砧木的高度为8-10cm时进行移栽。移栽后的株距应为6-7cm,窄行为20cm,宽行为33cm,按此标准,每亩地可栽3-3.5万株。

1.6 适时嫁接

对于柑桔的嫁接要以秋季芽接为主、春季切接为辅。嫁接时的砧木接口应比接穗略短;接穗的扦入接口要相互对准;进行薄膜的包扎时既可以露芽,也可以封芽,这样可以使第二年的发芽更加壮实、整齐。

2 柑桔的管理

柑桔定植后的1-3年内为幼树期,等到了6-7年时就进入了盛果期并成为成年树,想要让幼年树早结果、早丰产,同时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2.1 柑桔的保花保果

2.1.1 修剪 温州蜜柑的修剪:(1)剪除果柄枝和无花秋梢;(2)老结果树回缩衰退枝条,剪除重叠枝,交叉枝;(3)剪除树冠中上部的无花春梢,不留残桩。但对低龄结果树可考虑适当留一部分春梢,用于扩大树冠;(4)疏剪丛生秋梢,保留2-3条。对较长的有花秋梢进行短裁,截去顶部3-5个花节,集中养分,提高坐果率。

总之,通过修剪,使树冠上新梢叶片量应明显低于老叶。新叶在树冠上呈均匀分布。新老叶比为3:7。橙子、柑类修剪主要是修剪树冠过密枝组和徒长枝,控制树高,剪除大部分无花春梢,以控制新梢叶量。

2.1.2 保花保果其它配套措施 (1)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在开花前要做好红蜘蛛、粉虱、木虱的防治,在花蕾现白时,防治好花蕾蛆,花蕾蛆的防治可采取地面撒药或树冠喷布;(2)喷布叶面肥:花期结合防病虫喷1-2次0.2%硼肥或用0.1-0.2%的硼砂。(3)摇花。谢花后进行摇花,以除掉凋谢的花瓣,使幼果外露,有利于光合作用,促使幼果膨大生长。(4)喷激素。温州柑类在谢花后喷施30ppm九二加绿旺一号,橙子柑类在谢花后喷40ppm九二加绿旺一号。(5)施谢花肥。谢花后为了及时补充养分,以利座果,根据树势及树龄大小株施0.25-0.5kg三元复合肥。

2.2 柑桔的施肥

柑桔成活后,会不断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及时的进行追肥,就容易形成“小老树”,并导致日后生产中“大小年”现象的发生。

柑桔幼树的根系尚浅且不够发达,因此施肥应做到少量多次,一般以每年6-7次为宜,另外还要经常施用少量的氮肥,以便促进幼树枝叶的生长。

对于柑桔的成年树则应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配以适量的氮、磷、钾肥,其中萌芽肥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保花肥应占10%。由于每年的7-8月既是柑桔果实成长的关键性时期,又是秋稍抽生期,因此应在这一阶段施加占全年总施肥量50%的壮果肥,有条件的地区还应为每株柑桔添加100g骨粉肥.

采果结束后,要及时的对柑桔园进行清理,同时施以以有机肥为主的越冬肥,以便在促进花芽分化的同时增强植株的防寒抗冻能力。

2.3 柑桔的防冻保温

柑桔的防冻保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冬旱到来前,要及时向柑橘园灌入一定的“防冻水”,以便提高冬季土壤的温湿度,减轻冻土对柑桔造成的损害。

(2)对柑桔的根部进行适当的培土,这样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够增加土层厚度,以便提高土温,确保柑桔根系安全过冬;

(3)对柑桔主要枝干进行涂白和包扎,并对树冠进行覆盖。涂白剂应由15-20kg水、0.1kg食盐、0.5kg硫黄粉和5kg石灰调制而成,并且在涂抹前要根据涂白剂总量的不同按照1:500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桐油。在进行包扎时,应将草尾用草头压住,并确保开口向南,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防冻效果。

(4)柑橘园的管理者在冬季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当温度降低到冻害临界点前要进行适当的熏烟。

(5)喷洒适当的抑蒸保温剂。

(6)注意摇落树冠的积雪。

2.4 柑桔的病虫害防治

2.4.1 病害防治 柑桔的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和树脂病。其中,对于溃疡病的防治可在春梢长出1cm或在谢花后的10、30、50天内通过喷洒77%的可杀得800倍、72%农用链霉素2500倍等的方式进行防治。对于疮痂病和炭疽病的防治则可在柑桔的生长季节采用喷洒托布津、退菌特或波尔多液的方式完成,从而保护新梢和幼果的生长不受影响。树脂病发病后,要在枝干的病斑周围刻划深达木质部的划痕,然后用50%的甲基托布津连续涂抹2-3次即可消除。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涂抹要间隔一周。

2.4.2 虫害防治

(1)红黄蜘蛛。杀灭红黄蜘蛛的药剂一般为5%尼索朗2000倍、73%克螨特2000-3000倍、99%绿颖200-300倍、24%螨危5000倍;(2)矢尖蚧。杀灭矢尖蚧的常用药剂有40%乐斯本1000-1500倍、40%速扑杀800-1200倍等;(3)锈壁虱。杀灭锈壁虱的药剂一般与杀灭红黄蜘蛛的药剂相同,不过也可以通过使用M-45大生600倍、70%代森锰锌等药剂对其进行消除;(4)潜叶蛾。杀灭潜叶蛾的常用药剂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1.8%阿巴丁3000-4000倍、2%速灭杀丁1500-2000倍、2.5%氯氟氰菊酯4000-6000倍等。喷洒应在新梢长出1-1.5cm时进行2-3次,每次间隔为一周。

另外,也可通过摘除不整齐嫩梢的方式来切断潜叶蛾的食物链,从而达到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不对柑桔造成污染的目的。

2.5 土壤管理

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柑桔的品质和产量会随着土壤内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相应提升,因此在栽培的2-3年内,可利用行间空地间作一些花生、豆类等根瘤发达的作物,也可种植一些杂草和绿肥。在杂草尚未开花结籽时要用草甘磷对其进行喷杀,防止杂草蔓延,同时,在适当的时间将套种作物和绿肥翻埋入土,从而解决肥源问题,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柑桔的生长,进而改善柑桔院的小气候,使整个果园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另外,无论是幼年果园还是成年果园,都应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对土壤进行2-3次的松土,对成年果园还要进行树盘土壤的浅耕,从而使柑桔根部保持无杂草的疏松状态。除了及时的松土,还要对树盘进行适当的覆盖,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厩肥、干杂草、作物茎杆都可以用于树盘的覆盖。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厚度应在15cm左右,这样既能在夏季降低土壤温度,有可在冬季对柑桔根系形成保护,从而增强其活动能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以便获得大幅增产的效果。

3 结语

柑桔的栽培和管理不仅需要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正确引导。因此,桔农在不断积累种植经验的同时应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实现桔园管理的科学化。另外,有关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应注意加强对本地区桔农的技术指导,并在工作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便总结出更加完善的栽培管理方式,培育出更为优良的柑桔品种。

参考文献

[1] 张大萍.绿色食品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300问[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0,5.

[2] 沈兆敏,邵蒲芬,张弩.柑桔无公害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5.

[3] 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柑橘防灾减灾技术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9,5.

[4] 吴文,马培怡.橘柑橙柚施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

栽培管理篇7

关键词:大豆;栽培;管理技术

一、前期管理

1.播种播期

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过晚或过早都不利于提高产量和秧苗生长。通常以土壤5厘米耕层稳定通过8℃,土壤含水量稳定达到20%以上时为最佳播期。本地主要适播期为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密度,想增加产量,宜进行清种,合理密植,全面利用光热效应和地力。本地适用密度为每亩1.2~1.4万株。地力较好的地块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可小些。播种方法,大豆播种主要有“大垄密”栽培法、窄行平作栽培法、等距穴播法、“垄三”栽培法等。当地用播种机播种,做到播深一致,推动苗壮、苗齐。通常播种深度为3~5厘米,种肥分离,随播种随镇压,保证土壤墒情。

2.查苗补种

大豆的产量是由千粒重、结荚数、亩株数等因素组成。应确保亩株数。务必有足够的亩苗数做前提,应提前做好大豆的田间苗情调查工作,对严重缺苗的地块,应运用补种的措施,对不缺苗的地块应运用补栽的措施。补种时,要用同一品种的种子,种前应用清水泡2~3h,若是土壤干旱条件,在补种的时候应运用先浇播种穴的方法造墒,来利于增加出苗率和出苗时间。发现出苗后因地下害虫的危害,或者缺苗过晚的地块,而导致的缺苗断垄现象,应提前准备好豆苗进行移栽,或者从过密处挖取壮苗进行补栽。移栽时,应带土团补栽。为增加移栽成活率,适宜在16:00以后或阴雨天进行,埋土时应紧密牢固,栽后马上浇上定根水。在补栽时也应施用适量的化肥,或者在成活后追施一定量的苗肥,来推动所补豆苗的生长速度。在移栽时,苗龄越小者成活率会越高。按照经验,移栽的豆株,单株荚粒数和结荚数也无显著的降低。

3.定苗和间苗

大豆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问苗定苗,是确保大豆群体结构的主要方法,也是打造壮苗的可行方法。在管理中间苗的时间通常应赶早,一般应在对生单叶展开前就要开始。一次性间苗定苗的地块,大部分在地下害虫不严重的年份和地块进行。二次间苗多在大豆田地下害虫多的地块使用,第1次在对生单叶展开时马上进行问苗,二次间苗多在第2片复叶展开时开始定苗。间苗时要留强株去弱株、留好株去病株和留纯株去杂株,留下健壮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

4.中耕除草

幼苗期的大豆生非常缓慢,也易生出杂草。加上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经过中耕能提高土壤的通气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中耕除草可利于推动根瘤菌的增生繁殖。时常进行中耕除草,还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性。在整个的管理中,2~3次中耕除草就行。

二、生育中期的管理

1.灌溉及追肥

在大豆初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要马上开始灌溉.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叶面喷肥。通常亩用0.75~1千克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3千克,兑水30升叶面喷施。运用喷灌灌溉方法的,要结合喷灌叶面喷肥。

2.防治病虫害

开花盛期,大豆蚜虫、灰斑病等出现较重。可与叶面追肥结合或单独施药进行化学防治。蚜虫用敌杀死、速灭杀丁、久效磷等防治。蚜虫还应用40%乐果乳油每亩40克配成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15升喷施。防治灰斑病。应用70%甲基托布津,亩用60~100克,或加2.5%敌杀死乳油30克配成混合液,或50%多菌灵50~70克,叶面喷洒。

3.施用壮秆剂

对于植株高大,生长非常繁茂的品种,喷洒生长调节剂三碘苯四酸(TIBA)能够抑制大豆徒长,防止倒伏,茎秆矮化,让植株收敛,有利于花荚形成。始花期,亩用15~18毫升乳剂或3~5克三碘苯甲酸粉剂,对水25~30升喷洒;盛花期亩用粉剂8~10克,乳剂30~40毫升,加水40~50升喷洒。

4.摘心

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时,大豆极易出现倒伏徒长,让植株下部花荚严重脱落,导致品质下降和减产。大豆摘心可控制倒伏,推动植株着生较多的花簇和多分枝,提高有效荚数,让籽粒饱满,成熟一致,增加产量。摘心功效因品种、土壤、气候而不同,湿润多雨年份效果明显,土壤肥沃的效果显著,茎叶繁茂性强的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晚熟品种效果都较好。通常适宜的摘心时期,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以在开花盛期及开化末期较好。摘去主茎顶心半寸左右就行。

三、生育后期的管理

1.拔除田间杂草

大豆的3次中耕及人工铲地.对于除掉行间杂草比较方便,可行内杂草仍有残留物,尤其在大豆生育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生长高大,行间杂草生长快,与大豆争肥、争水,务必马上去除。除掉田间杂草通常可增加产量13%~26%。

2.追肥

进人鼓粒期后,大豆需肥量大。此时根瘤菌固氮能力渐渐退化,必须补充营养。应按照生长情况,用磷酸二氢钾100~300克,钼酸铵1030克,尿素0.75~1千克,对水15~25升喷叶。

3.灌增重水

鼓粒期,豆粒增大,需水量大。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问最大持水量70%~75%时,应马上灌溉。

栽培管理篇8

关键词:良种核桃;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核桃的价格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核桃的愿望日益迫切,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基层群众对于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知识欠缺,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因此,增强广大林农种植核桃的积极性,提升核桃的品质和产量,普及核桃栽培种植技术,提高广大林农核桃管理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良种核桃的栽培技术

1.1、地点的选择

优质的核桃对栽培地点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需要背风且向阳。同时,土壤的土层必须深厚,土壤致密度小,粘度小,排水、灌溉条件要好,且土壤肥力要高。所以土壤一般为含钙较高的微碱性、腐殖质含量高的砂壤土为好。

1.2、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要选择产量高并且成熟早的优良品种。在选择砧木时,应选择抗旱性好、抗寒能力强且生长能力旺的品种。选择苗木时要去正规的苗圃,以确保苗木品种的纯度和优良。苗木的根要完整,根的表皮下是白色的,没有霉烂,也没有失水。如果有嫁接的部位,嫁接处要结合好,没有病虫害,且枝条要成熟。

1.3、育苗

1.3.1、选种子

一般核桃9月中旬成熟,采种的最好时间是青核桃变成黄褐色,并看到树上有20%的皮已开裂,选择仁饱的种子育苗。

1.3.2、种子处理

沙藏法,1份种子,3份沙子,沙子的湿度用手握散不开就行。挖坑,坑深50cm,长度根据种子的多少而定,为了通风透气,1m远竖着放1把秸秆。

水泡法,把种子放入桶内,1~2d换1次水,泡7~10d,薄皮核桃少泡1d,厚皮核桃多泡1d。捞出核桃种子后,放在水泥地面上,种子裂开后播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将种子装入编织袋,放在长流水的河内。在晾晒中没有裂口的种子,再泡3~4d重新晾晒即可。另外,随采随播也可以,但注意防治鸟害。

1.4、选地与播种

园地要求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土层厚度在1m以上或经过人工整地达到1m以上的缓坡丘陵和山区的砂壤土较好。挖坑时将25cm以上的表土挖出来放在一边,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到坑内。坡度较缓的修成水平梯田,坡度较大的修成1m×1m的大鱼鳞坑。当10cm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播种。用犁或人工在地面上开沟,行距50cm,沟深10~12cm。在垄沟中灌水。水渗下后随即进行点播,每米播8~9粒种子,摆放种子时使种子缝合线与地面垂直,覆土厚度8cm,覆土后用脚踩实。

2、播种季节的选择

核桃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为苗木的质量,苗木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选择在秋季进行试验,发现在该季节培养苗木具有4项优点,主要表现在:

2.1、具有较高的出苗率;

2.2、省去种子的处理和储存工序;

2.3、出苗整齐且时期早,其生长量大,苗木的生长周期长。通过观察发现,其出苗期相比春天播种,提前20d左右,且株高,其高度相比春天来说,高度超出10%以上;

2.4、具有较长的育苗时间,其秋播的时间可以在10~11月份,也就是上冻前即可。其具体的播种技术体现在:(1)细整土地;(2)适时播种;(3)播后的起垄;(4)合理的灌溉以及平垄。核桃的最佳栽培时间是秋季的10~11月,核桃栽培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由于春季降雨量小,墒情较差,核桃栽培的成活率较低,仅为40%~50%;7~9月份的降雨条件较好,降雨量占到全年的一半以上,并且由于秋季气温较低,水分蒸发量较小,土壤的墒情较好,适合核桃的栽培。据某地区某年核桃栽培种植数据显示,该县当年共种植核桃13000株,种植时间为秋季9月份,种植成活率达到98%以上。该区在进行栽培时先挖好坑,然后采用厩肥对苗木进行浸泡3h以上,或者用泥浆蘸根,并且为保证墒情并防止核桃受冻,需要在核桃栽培时2/3处采取封土,以确保核桃的成活率。培育壮苗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核桃夏季芽接繁殖具有早结果、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早丰产节省繁殖用种、技术简便、芽接时间长成活率高等优点。

3、接穗采集和蜡封

3.1、接穗的选择

接穗必须在优良品种的优树上采集,母树必须生长健壮、发育育好、无病虫害,最好是初果期和盛果期核桃树,采用外缘肥壮充实、芽子饱满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

3.2、采集时间和处理接穗

采集应在小寒节令中完成(1月上、中旬),最迟不要超过大寒节令,采后立即蜡封,如暂不能蜡封的,需将接穗放在编织袋内置于背阴潮湿的地方保存。

3.3、接蜡的配制

用2份蜂蜡和8份石蜡放在锅内溶化,温度保持在90~120℃范围。

3.4、接穗的蜡封蜡封前抹去雄花芽,剪成10~12cm长的接穗蜡封或整枝蜡封。蜡封时用手握住接穗的一端速沾,甩去多余的接蜡,再反转速沾接穗的另一端,甩去多余接蜡,放入干净的箩筐或水泥地面冷却后,装在透气的硬纸箱或木箱内,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室内储藏待用。

4、树形模式选择

核桃树是一种自然结果能力很强的树种,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它一般自然生长成圆头型,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连年稳产。因此自然圆头型也是核桃的最佳树形。现在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可根据方便果园管理的要求,考虑核桃的自然生长习性,以及果园的地理特点等,结合树木的自身发枝情况,有采用以下几个树形。

4.1、主干分层型

主干分层型适合干形比较强的树,中心保留一个直立的主干,上面均匀分布2~3层主枝。第一层距离地面1.5m以上,由东南、西南、北三个方向主枝构成,三个主枝之间相距0.1~0.3m;每一个主枝上面交错分布3~5个侧枝,侧枝间相距0.3~0.5m,上面交错排布着小结果枝组。第二层距第一层0.5~0.8m,上面分布两个主枝,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主枝上面和第一层主枝一样,均匀分布3~5个侧枝,侧枝上面分布结果枝组。第三层以上,在主干上面直接培养不同方向的大侧枝,在大侧枝上培养结果枝组,枝组之间相距0.5m左右,并且相互交错排布,占据不同空间。这种树形枝条多,树冠大,产量高,适宜土壤深厚肥沃的果园和枝条直立性的品种。整形要点是:定干高度1.5~2.5m,土壤条件较差时,留干要低。主枝着生位置和方向要配置得当,使树冠内部光照均匀;主枝间的距离1~1.5m。基部三主枝的第一侧枝距主干1.5m左右,越向树冠各侧枝间的距离越应缩小。要注意保持中央主导枝的生长优势。

4.2、自然开心型

适用于土质薄和树冠开张的品种,中央主导干不明显,侧枝生长旺盛。在其形成的几个主枝上面选择分布基本均衡的3个主枝,在主枝上面交错排布侧枝,侧枝间相距0.5~0.8m,上面配置结果枝组,枝组相距0.4~0.6m。土质差的地方,每个主枝上留3个侧枝;土质好的地方,每个侧枝上再选留2个侧枝。整形时要使树势均衡,各个侧枝有合理的生长空间。

5、桃核的抚育管理

5.1、抚育管理

5.1.1、除草

除草的主要季节是夏季高温干旱时期,要将杂草锄尽,减少杂草与树苗竞争水肥,其他季节只除去对核桃生长有影响的植物即可,低矮的杂草不宜除尽。可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草甘膦:1.5kg/hm2(有效成分),加水750~900kg,用手工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杂草上。

除草剂1号4.5kg/hm2,西马1.8kg/hm2,或敌草隆3.0kg/hm2等加水喷洒效果都很好。3.1.2间作。核桃结果较晚,在核桃园中进行间作,不仅增产油粮和其他经济作物,而且促进核桃生长,提高产量。

5.1.2、肥水管理

核桃对肥水要求高,即使是土层厚的核桃林,也要加强肥水管理。在发芽前、落花后、7月上旬果实硬核期和土地封冻前分四次施肥,对发芽、生枝、开花有利,促使果实肥大,种仁饱满。以厩肥、绿肥为主,配合施用复合肥,成年树每株约需厩肥或绿肥100~200kg,人粪尿50~100kg。也可以结合行间间种作物施肥。

5.1.3、施肥时间(主要是指栽植前5年)。萌芽肥(花前肥):一般在2~3月进行,施速效氮肥为主。稳果肥:花谢后至6~7月,施多元复合肥为主。壮果促梢肥:一般在秋梢萌发前追施,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6、结语

核桃是一种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的干果。目前市场潜力很大,核桃产业发展前途光明。我们应重视核桃栽培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为争取核桃的高效、低耗、优质的目标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建江,张建平.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技术[J].绿色科技,2010,11:42-44.

[2]王小卫,豆广斐.庆阳市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85+172.

栽培管理篇9

关键词:朴树;栽培管理;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73-1

朴树属榆科,朴属。为落叶乔木,亚热带树种,树皮灰褐色,粗糙不开裂。朴树产地分布广泛:山东、河南、台湾、长江中下游及以南诸省都可种植,主要繁育基地有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多散生于低山、平原地区的河边、村头、山坡、田角。由于朴树适应性强,寿命长、育苗容易、苍老古雅别致,是很受喜爱的行道和盆景树种,主要用于栽植公园小区,绿化道路,景观树等。在园林中常孤植于旷地、草坪,或列植于街道的两旁。对于朴树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很强的抗性,对粉尘的吸滞能力较强,移栽成活率高,绿化效果速度快,造价低廉,因此在工矿区、城市、农村等范围应用广泛。

1 选择朴树桩

每年的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朴树萌芽前都可以采挖朴树桩。虽然很容易找到自然生长的朴树桩,但适合做盆栽的理想朴树桩却并不易找到。朴树桩要选择树象苍老、粗野、根型四方、树形有变化,具备制作盆栽要求的树桩。如果没有采到理想的树桩,也可以进行育苗,春季3~4月是朴树播种的最好时机,播种前先浇足底墒水,然后将预先沤烂的种子,用水洗净后埋入土中,播深以1.5~2厘米为宜,为保持土壤适度、提高地温,要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地膜,10天左右就可出苗,朴树出苗后要揭开地膜,进行间苗、除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

2 栽培管理措施

2.1 朴树桩栽植

在栽植前,要先对树桩根、枝干的伤口进行有效处理,检查切口是否整齐,将不平的切口修平,用红霉素软膏或愈合剂对伤口进行涂抹,伤口大的多涂两遍,以防汁液流失严重影响树桩成活。处理好新桩以后,先挖好坑,为保证根部良好的透气防水性,可在坑内垫上一层煤渣灰,同时还利于根系生长,能够防止直生根,更容易上盆。为防止根部过深,可采取浅栽、高植,加土覆盖,在进行栽种时,要用木棍将根部捣实,使根部与土壤尽量紧贴,以防烂根或发霉,同时要浇定根水,一定要浇透。

2.2 养护管理

定植后要用薄膜将新桩进行覆盖,能够保持温湿度,预防“倒春寒”,促进新桩尽早萌芽。这一时期要做好水分管理,每天早、晚都要喷一次水,喷水量以新桩周围泥土保持湿润为宜。大约30天左右即可萌芽,待新芽高度达到10厘米时,在薄膜的底部和顶部各扎一个小洞,以保持膜内通风透气,防止温度过高对新芽生长造成影响,同时还能使新芽对外部气候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待新芽高度达到15厘米时,选择一个阴雨天气将薄膜去掉。同时,要增加向地面和桩体的喷水次数,为新芽和根系营造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新桩成活之后,为促进新枝新叶更好的生长,可视情况对枝叶进行喷雾,要保持盆土湿润,浇透,见干见湿,阴雨天气还要避免盆内积水。朴树耐寒冷、喜光耐阴,为阳性植物,因此要放置在通风透气良好、日光充足的地方,夏季高温、光照强烈可进行适当的遮阴,冬季可将新桩放在向阳背风的地方越冬。冬季浇水要在正午时候进行,以免水分冻结对新桩造成伤害。朴树成活后第二年的管理很关键,在生长期内肥水一定要跟上。施肥每半个月就进行一次,以磷钾肥为主,盆中施肥要把握“勤施稀薄肥”的原则,地上栽培将肥料埋在树桩周围土中即可。此外,秋季还可追施一次有机肥,以保证朴树来年的生长发育。浇水要浇透,保持湿度适中,夏季高温天气,要增加浇水次数,加大浇水量。

2.3 修枝整形

原则上朴树当年一般不做修剪,要任其生长,以促进枝条增粗、根系发育。如有必要,可在深秋落叶之后,将多余簇生芽适当的进行疏除,剪除丛生枝、平衡枝,调整枝条走向,对部分粗枝条进行简易的剪扎,以引导枝条更好的生长发育。朴树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枝条柔软性差,直立生长。朴树成活后第二年枝条增粗较快,要注意在生长期内进行修剪、蟠扎工作。当枝条的粗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进行修剪、蟠扎。如果树桩是野外采挖的,枝干较粗,进行修剪时要用高枝截干方法,与金属丝蟠扎方法相结合。若是育苗朴树,则应以撑拉为主,结合修剪、蟠扎方法进行。修剪时要以“抑强扶弱”原则为指导,对枝条生长进行平衡调控,保证营养均匀分布。对于未达到粗度的新枝,应任其生长发育,加速抽枝增粗,不要急于修剪;枝条达到粗度后,修剪时要注意保留枝叶,避免缩枝,对朴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朴树病虫害有红蜘蛛、木虱、煤污病、白粉病等。防治红蜘蛛可用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杀,木虱防治可用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杀,此外在土中拌入呋喃丹颗粒剂,使其逐渐渗入树体,能够对各种虫害进行防治。煤污病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杀,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杀。

参考文献

[1] 姚和金.城乡绿化的好树种――朴树[J].江苏绿化,1997(05).

[2] 黄启玉.朴树盆景的制作与养护[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5(08).

[3] 吴宗然.朴树盆景的培育[J].中国花卉盆景,1989(Z1).

栽培管理篇10

【关键词】蔬菜种植;栽培条件;管理误区;种植技术

蔬菜跟粮食一样,天天要吃、人人要吃、餐餐要吃,还要吃得安全、吃得便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供应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好转。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全国蔬菜面积超过3亿亩,总产突破7亿吨,人均占有量达500公斤。蔬菜生产从家庭菜园发展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如何认识这些新趋势?面对新变化,蔬菜生产需进行哪些调整,非常值我们去研究。

1.我国蔬菜栽培的现状

(1)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万,人均蔬菜消费量大约增长15%。 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9%计算,到2020年至少需要增加9740万吨蔬菜供应,但由于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下降等因素,今后蔬菜稳定供给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应对蔬菜需求刚性增长。

(2)目前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超过2.5万公斤,而大面积亩产只有5000公斤左右;蔬菜腐损率20%-30%,与发达国家5%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蔬菜年均价格不断上涨,品种间价差加大,个别品种年际间价格波动加大。

(3)我国蔬菜生产中生态栽培技术普及率、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监管到位率仍然较低,今后稳定提高质量安全的难度将不断加大。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制约了蔬菜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极易出现滞销卖难。

2.蔬菜栽培的主要条件

2.1蔬菜栽培的土壤条件

具有高肥力水平的土壤,良好的保肥和供肥性能(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或采用客土,合理耕作等农业措施,都能相应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适宜的土壤湿度,适宜的土壤孔隙度,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2.2温度条件

依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高温蔬菜,如南瓜、夏黄瓜等,白天生长适宜气温为24℃-30℃,夜间为18℃-20℃;中温蔬菜,如春黄瓜、番茄等,白天气温18℃-26℃,夜间为13℃-18℃;低温蔬菜,例如蒜苗、花菜等,白天气温15℃-22℃,夜间为8℃-15℃。

2.3光照条件

作物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制造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各器官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促进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植株地上部分成长。

2.4蔬菜种类和品种

由于不同种类蔬菜产量不同,生育期长短不同。根系吸收能力不同,生长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的数量和强度也不同。

3.蔬菜种植管理常见的误区

(1)在种植的过程中农药的喷洒过于频繁,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经常隔三差五喷一次药,认为常喷药就可以防止病害发生。

(2)认为的株蔓旺才是好庄稼,其实营养过旺必定影响作物的生殖生长,从而使产量减少。

(3)认为温室大棚就应该保持温度高才能使农作物加速增长,但其实蔬菜对温度也有上线要求,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温度过高后户型作用强,会造成株体生理活动紊乱、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从而产量会下降。

(4)冬季,很多菜农在栽苗期间会多留几株,栽植密度较高,其实由于冬季气温过低阳光不强光合作用较差,碳水化合物成分少,只有合理稀植才能高产。

(5)认为花钱建造大棚不能让地闲着,所以副茬经常找主茬,主茬套用副茬,栽植茬次多久会收入多。结果栽植茬次多却往往产量不高、效益低。

4.蔬菜栽培管理中关键技术

4.1菜地土壤变劣的治理

目前在一些传统的蔬菜作物种植地区,因重施化肥,土壤变板结;施肥不科学;微量元素缺乏;连续耕作措施不当,造成土壤环境恶化,致使蔬菜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这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极为不利。针对上述因素造成的菜地土质变劣, 必须要深翻改土,加厚熟土层,菜地耕层一般要求达到30cm以上,而且在翻耕时挖好排水沟,实行厢沟、腰沟和围沟配套,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沟干。此外一块地不要连年种植一种蔬菜品种,可进行轮作换茬种另一类蔬菜品种,且在换茬时要做好土壤处理,一定要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线虫、病菌和虫卵。同时要坚持施用有机肥,施用微肥,轮作养地,用养结合,以改善土地的种植条件。

4.2冬季蔬菜种植冻害预防

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做到经常性检查和加固棚室,防止大风毁坏棚膜,使设施蔬菜受冻。做好防冻保暖。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在寒流、雨雪、连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份管理,及时清沟排渍,降低菜田湿度。加强通风见光管理,棚室蔬菜在晴天中午前后应适当通风见光,秧苗移栽前要进行炼苗,并选择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定植。对棚室蔬菜幼苗和缓苗后的蔬菜,天气骤晴时,要逐渐揭膜见光,防止伤苗。露地蔬菜在晴好天气时应及时揭除覆盖物,促进正常生长。且要注意防治病害,坚持加强水份管理,通过控湿防病,苗期可在苗床上撒干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