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8-08 03:23:53

村级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常态。农村的稳定问题,“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解决“三农”问题,这就足以证明党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程度。但笔者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中发现:尽管中央把解决农村问题上升到了最高的高度,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和领导们对中央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执行有些偏差,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群众频频上访,许多惠农政策未能落到实处。疏理这诸多问题归结到一点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的根源在财务。为此,笔者就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谈点个人见解,供领导和同行们决策时参考。

2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和现状

自建国以来,村级财务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过去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体制是如此,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依然如此。而且在当今的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更加突出。它直接关系到干群关系,影响到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村级经济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目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和现状可以用一句来概括,那就是:“四无一乱一不实,村级核算上级替”。所谓“四无”是:一无制度。笔者所调查的村委会几乎都没有自己村的财务管理制度;美其名曰,现在是村级财务报账制,村上的账务由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村上的财务制度理所应当应由乡(镇)财务服务中心做,村上只管花钱报账,其它与村上无关,财务制度应由上级制定,村上只管执行。二无健全的账务体系。如财产物资等或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或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或总账、明细账不一致;或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级财务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三无专人专管财务。村委会只设一个村文书,村文书包揽村上的一切事物,凡村长支书不管的是全由文书管,会计、出纳、办公室事务,全由文书一人管,一人做几个人的工作,根本忙不过来。根本没法做到专人专管。四会计档案无专人管理,经济档案不健全。因为人少事多头绪多,无专人负责账务,不少的村的经济档案都不健全、不完整。所谓“一乱”是:经济手续不健全,工作程序乱。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手续混乱。一切凭口说,协议合同由口头定,收款付款口头说了算,口头说代替法定程序。二是工作程序乱。不少村主任、村干部搞暗箱操作,不开“两委”会,一切村长支书说了算,即便开个会,会后个别干部又擅自改变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乱。资金收付无凭证,收款付款都不开据,以收抵支,白条坐支。有的款项在收取后,被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公饱私囊。财务公开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四是有制度不执行。比如: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财务制度规定村委会必须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公开账务,但一些村委会借口忙工作,不召开村民大会,不公布财务情况,人为的造成村民疑心重重,干部之间不团结。所谓“一不实”是有的村组上报的基础数据不实,有掺假的嫌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村级干部为了政绩,在上报政绩数据时总是夸大上报;反映问题的数据总是缩小上报。最突出的表现是,有的村在上报粮食产量时,明明有些农户在外打工,家里土地丢荒,但统计粮食亩产时,丢荒的还有产量。再如:2008年地震,国家要拨救灾款了,要村组上报数据,统计受灾情况,绝大多数村据实报出,但有的村总想多报点让国家多拨一点,美其名曰,让国家多拨点,基层宽松一点,把灾后重建搞好一点,群众多得点实惠……这样的例子太多,笔者无法一一枚举,由于数据不实,自然帐务数据很难准确无误,使得村级财务账务不实。所谓“村级帐务上级替”是指国家下达的一些专项建设项目,由上级相关部门直接发包,村组、乡(镇)财务全由上级代替了。这个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专项中,反映尤为突出。新农村建设项目本来是由下而上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又由上而下逐级下达的,项目建在村组,乡(镇)村组受益,项目核算本应在乡(镇)村。但现实的情况是:乡(镇)村只能上报项目,看项目,不能管项目,核算项目。项目建设得好不好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事,项目建成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是村组的事。乡(镇)村只能看着资金运行,但管不到资金,核算不到资金,上级主管部门包办代替了乡(镇)村的项目核算。那么,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在项目的发包上,项目的招标发包是上级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把项目直接发给了工程公司,工程公司直接对国家财政,工程竣工后财政直接把资金拨给了工程公司。项目工程核算架空了直接使用项目的乡(镇)、村组,这里面问题实在很多。“四无一乱一不实,村级帐务上级替”的确真真实实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的财务管理现状,说明了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不解决,确确实实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定。

3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村村级财务问题需要国家、地方和村乡(镇)上下一起努力,做到五个必须:

3.1必须建立完整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家应统一制定村级财务管理规定,各建制村应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适合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财务管理每村一制。因为财务管理制度就是财务活动的法律,公布给村民、全村干部群众共同遵守,先有立法,后才有执法,最后才有违法必究。

3.2必须落实财务专人专管

村上必须设专职或兼职会计和出纳。目前的状况是:有的村没有专(兼)职会计和出纳,村干部人人都理财,结果是各自为政,财务一团乱麻,弄得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干部群众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群众上访不断,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穷于应付群众上访,解决干群纠纷,耽误和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作为建制村是一级经济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双层承包经营的经济实体。作为有职有权经济实体,内部不设专职财务,没有独立管账、管钱、管经济档案的财务人员,的确荒唐而可笑。

3.3必须有严格的财务活动规则和活动制度

明确经济责任,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建立和完善财务活动制度。应该用制度明确两委和各干部成员的职能和职责,明确村级财务活动的细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委会各位干部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坚决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必须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查,乡(镇)级财务服务中心签审才能报销的制度。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财务管理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会计方可到乡(镇)农商银行(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农商银行(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鉴是否齐全,不齐全者,坚决不予办理。制度完善,活动有序,群众意见自然就少。群众上访自然就少了。

3.4必须坚持民主理财、财务必须在村民大会上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和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乡(镇)政府要制定出硬性规定,要求各村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公布村务财务。使各村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公开账务。除做到账款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帐据相符,账目清楚外,还应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要时基层党委、政府派出专职人员组成财务检查小组对各村财务实行专项检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专项督查、督办。

3.5必须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机制,把财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乡(镇)要成立村组财务管理审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财务管理进行高质量的稽查和审计。同时要建立村社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特别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前,必须对本届两委财务实施全面审计。本届村干部要经过审计之后才能离任或参加下届选举。其次,必须建立健全各建设项目的专项审计制度。凡建在本村的建设项目,各村委会有权参与管理,各建设项目竣工应该有村委会参加验收。各建设项目应接受本村村委会的监督,建设承包方所用材料、设备、工时应该在村委会的监督之下。因为各建制村是一级经济实体,是一级经济组织,参加项目建设管理是村委会的职能和职责。坚决杜绝各建制村的建设项目由上级包办代建,项目出了问题,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由村组干部为上级背黑锅的丑恶现象。

在现阶段,农村的各建制村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的直接经营者,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基层政权机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廖烨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慧英.浅谈农村村级财务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5(25).

[2]卢春菊.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建设和谐新农村[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6).

[3]刘明辉.构建和谐新农村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当代农村财经,201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