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透析

时间:2022-04-21 05:12:00

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透析

近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对政治制度的考查。如2003年全国卷(江苏、广东卷)考查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文综卷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4年全国文综卷考查了中国古代地方官制、隋唐政治制度对统一的影响、一国两制、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联合国安理会的运作制度等。2005年全国文综卷考查了元朝的中央官制、美国选举法的变化等。出题者之所以对政治制度如此青睐,是因为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历史上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以发挥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史鉴功能。现将中外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试作剖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概念解析:井田制始兴于商朝,盛行于西周。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并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产生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作用及影响: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起着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2、秦汉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该制度由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内容构成,专制主义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一切军国大事.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于中央。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这一理论。

基本内容:秦始皇通过创设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等,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早期模式,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通过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车轨等措施,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汉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创了刺史制度和察举制。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主要监察地方上的高官和诸侯王。刺史的官阶低(低于郡守),但权力大,代表中央。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后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察举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西汉的统治基础,汉武帝实行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选拔德才兼备者举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官职。察举制的实行,使大官僚子弟垄断官位的局面有所改变,一般地主人仕的门径比过去宽广,皇帝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称职的官吏。

作用:秦汉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相对于分封制来说,是一个大的历史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持社会安定,防止分裂割据,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汉王朝繁荣和鼎盛局面形成的制度保证。

3、隋唐制度的革新

概念解析:隋唐制度的革新,包含中央官制、选官制度、兵制及赋税制度等全方位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创新的典范。

基本内容: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创立,唐太宗时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即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省长官都称宰相。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科举制: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隋场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府兵制始于西魏,隋文帝时加以改革,将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募兵制,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增加军事力量而实行募兵制。即由封建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粮食,免征赋役。

租庸调制:隋朝已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的制度,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摇薄赋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它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人丁是其征税的基本标准。租庸调制与以往赋税制度相比,其主要变化是以庸代役,也是最突出的特点。

作用及影响:隋唐从中央官制、选官制度、兵役制度一直到赋役制度,进行了革新和完善,从而奠定了唐朝鼎盛的基础。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标志着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中央各部门、各官吏之间,既互相牵制又相对独立,提高了工作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500多年,为庶族地主进人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学制完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府兵制实行“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募兵制的推行,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军队的建设。租庸调制的实行,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是唐王朝走向繁荣的基本因素。同时也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开始放松。

4、元朝的行省制度

概念解析: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一项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并直接管理“腹里”(河北、山西、山东)。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地位及影响:元首创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行政区划的基础。

5、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含义: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君主的职责大多是礼仪性的,国家的象征地位更为突出。

形成发展: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随着近代政党的形成和议会作用的加强,英国逐步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制度下,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影响:英国首创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是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断的调节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它适合英国的国情,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6、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基本内容:美国的共和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体,主要是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的。其基本内容有:

其一,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组成的统一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其二,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其三,确定美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作用及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强调了中央权力的核心作用,从法律上保障着国家的统一和行政完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美国国家职权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宪法关于民选政府的规定,在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施,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1787年宪法体现了独立革命的重大成果,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分权制衡体制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有效防止专制的机器,也被多数国家所仿效。

7、德国、日本的二元君主立宪制

含义:二元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不是对议会负责),君主拥有行政权,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建立原因:二元君主立宪制,君主掌握着实权,控制着议会,这是由德日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德国过渡到资本主义,是封建统治者用“铁血政策”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后实现的,统一后建立起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日本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相号召,推翻幕府统治,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新政权为巩固其统治,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资本主义改革,并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其改革的成果。由此可见,尽管德国、日本通过王朝战争或维新的办法步人资本主义,实现了国体的根本改变,但君主的权力并没有象英国的君主那样受到宪法的限制,相反,加强了专制统治。

影响: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或天皇)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局势的稳定,为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19世纪末,德国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大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旧本成为亚洲强国,树立起富国强兵的典范,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并挤进帝国主义大国的行列。但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和日本都成为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德日后来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这与它们君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无关系。

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除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方面,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形式上,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及影响: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施的结果,一是消除了社会危机,二是促进了经济恢复,三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运用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力量,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不仅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且,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

以上几例可算是古今中外制度创新的典范,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大多带来国家的强盛。但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汉、唐再强大,也免不了衰弱乃至灭亡的命运。英、德、日在近代曾盛极一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制度也需要一个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再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