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9-25 02:49:10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摘要】乡土资源可以分为地方文物、遗迹遗址等实物资源和也包含地方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极具地方特色。泰安市北依泰山、南靠汶河,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众多的乡土资源。将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教学;泰安市

1泰安市的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地级市。因泰山位于境内,城区依山而建,取国泰民安之意而得名。五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五千年前大汶河文化在此兴盛,由此可见泰安市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乡土资源也十分丰富。考虑到实际教学的需要,本文选择了与初中历史教学较为密切的几个实物资源进行说明。

1.1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发掘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距今约4600-6100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陶兽形壶、白陶鬶、网纹彩陶背壶等,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人类生产生活面貌。为了减轻中考压力,泰安市的中考历史科安排在八年级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在升入六年级时就开始学习七年级的历史。初一的学生天真活泼、思想活跃,但掌握的知识比较少、基础较差能力较低。而初中历史的学习又是从中国境内史前时期的人类开始,只借助于课本文字和图片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联系本地的史前人类资料,使课本中生硬的文字变为眼前真实存在的历史遗存和文物,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参与意识,在对家乡文化了如指掌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由衷的自豪[1]。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其他地区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存时就更容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是对泰山及其周边地区记录一定历史文化信息的石刻作品的总称。有摩崖碑刻、画像石、石碣、石阙等多种形制,是泰山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泰山刻石和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是泰山石刻的典型代表。1.2.1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又名李斯碑,由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故得名。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百官登临泰山进行封禅,为宣扬统一天下的功绩命李斯撰写碑文144字表达了治理天下的决心,并立于泰山山顶。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也登临泰山,在始皇帝刻石上补刻诏书79字。秦朝是学生学习历史后学到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如何让学生理解统一不仅仅指的是疆域,而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知识时可以借助李斯碑这一文物,碑文前半部分的篆刻的大体内容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要求臣民遵循法制,并告诚后代要坚持法家路线,永不改变[2]。另外,李斯善于书写大篆,并在大篆的基础上创立小篆,对秦统一文字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从秦统一文字的角度还是书法艺术的角度,李斯碑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学生借助这一文物所反映的史实再结合课本内容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并利用法律来巩固这些制度,一个包含国家治理各个方面的大一统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由此诞生。1.2.2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与秦泰山刻石相比,唐摩崖石刻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完整且规模宏大。《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的崖壁上。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亲笔书写此铭文,形制端庄、气势宏伟,是唐朝隶书的代表作之一。以往历代皇帝封禅泰山都祈求神明赐福于个人,而唐玄宗却打破了这个惯例,希望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上天并祈求上天降福于万民,充分反映了唐玄宗早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极为鼎盛的时代,初中历史课本的编排是不能将盛唐完完全全的交代清楚地。那么历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如何将这一问题讲述清楚呢?我认为《纪泰山铭》是一个极佳的教具,摩崖具有气势恢宏且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唐玄宗封禅泰山作《纪泰山铭》的故事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可对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得唐朝走向强盛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摩崖石刻的恢弘气势中窥探盛唐王朝的鼎盛和繁荣。

1.3冯玉祥墓

冯玉祥出身行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由于其生前两次隐居泰山以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寓意葬于泰山西麓。1932年到1935年,日军不断侵略我国领土,冯玉祥在几次主战未果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到泰山隐居。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冯玉祥接到密电不顾自身安危前往南京共商国是。在泰山隐居期间,冯玉祥将军开始“读书救国”,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各学科的知识,时时刻刻为救国而努力。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用一整个单元的内容去讲述抗日战争,但并未为提到冯玉祥将军的事迹。这并不意味着冯玉祥墓在历史教学中毫无价值,相反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在讲解课本知识后适当补充一些冯玉祥的事迹及其与泰山的渊源,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知道冯玉祥墓的由来。使得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并向冯将军学习“读书救国”的精神进而鞭策自己“读书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乡土资源的意义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最大点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无法将所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使得历史教材在编写时需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叙述史实。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师大多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进行授课,再加上初中学生本身在知识储备上比较薄弱,历史课堂极易变得沉闷无趣。将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红陶黑陶、泰山崖壁上的各种石刻、岱庙珍藏的各种文物等乡土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会使学生倍感亲切,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资源是具有本地特色的,是学生从小听到大、看到大的物质文化或风俗民情。将这些资源融入历史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地风俗文化、名人事迹、辉煌过去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冯玉祥墓,泰安市还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中共山东省委在这里领导人民打响了山东人民抗战的第一枪。通过学习这些泰安本地人民的抗日事迹,使学生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铭记历史培养爱国精神,为今后建设祖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3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

历史学科是一门主要承载人文教育功能和公民教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3]我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将德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在历史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泰山挑山工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挑山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讲述历代泰安官员乡绅为保护唐摩崖石刻而做出的努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鼓励学生为弘扬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讲述秦泰山刻石在炮火中破损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曾遭遇的苦难、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本地的遗迹遗址、历史文物、风土民情,使其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是每个历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培.浅谈台儿庄地区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景观教育学,2019.9

[2]《秦始皇金石刻辞注》注释组.秦始皇金石刻辞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3]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陈慧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