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林下经济综述

时间:2022-06-17 03:08:00

科学发展林下经济综述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比较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让林地早见收益,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以实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终极目标。而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等,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实施的突破口。尤为重要的是,以上几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种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林农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下面着重就发展林下经济中,如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分别予以详述。

1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粮(油)、林花、林菜、林药、林菌、林草等种植模式。林粮(油)模式:前3a在林下种植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绿豆等低秆作物,为避免过多地损伤幼树根系和竞争土壤水分,间作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一般50cm以上。

1.1林药模式林药间作,利用林木为药材提供蔽荫条件,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薄荷、黄芪、沙参、百合、薏米、大青叶、丹参、白术等。由于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式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1.2林花模式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在林下种植耐阴的花卉,发展前景广阔。

1.3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选择种类,或根据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如冬春季在林下种植大蒜、圆葱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种冬瓜和南瓜等。

1.4林菌模式林下建晾棚种植木耳、平菇、香菇、草菇和鸡腿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生产周期短,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农民增收快;林地修剪的大量枝条,又可做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食用菌收获后的废菌包经过处理又是林地上优质有机肥。食用菌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大面积的食用菌生产有力地延缓了水分的蒸发,使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有了保障。

1.5林草模式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既可出售优质牧草,也可放养畜禽。此外,还可以在林下种植适宜园林绿化的草坪。

2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养殖

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

2.1林畜模式在中龄林的林下可适度放养猪、羊等家畜。这种模式适宜平原区地势平坦的用材林地,山地不宜。而在可控山林地中,可养殖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爬行类珍稀野生动物,如林蛙、穿山甲、豪猪等。

2.2林禽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以及其他一些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养殖的珍稀飞禽等禽类,每公顷可投放750~1500只。林下的草木、昆虫可补充鸡、鸭、鹅的饲料,其粪便经过处理可做林地的肥料。

2.3林蜂模式在我国南方一些中药材较多的高山或脐橙等干鲜果品种植区的低山区域,林下养蜂尤为适宜。林木、果树及药用植物为蜜蜂提供方便的蜜源,蜜蜂助林木、果树等传粉受精,带动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一举两得。

3利用林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产业。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在逐步消退,强调其三大效益日益突出,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被加强。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和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专家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不但将使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通过合理实施生物改造措施,还可以使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提高,达到美化、优化、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效。从发展林业产业方面来讲,发展森林旅游业可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获取远高于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对保护森林资源,帮助贫困林场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必须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林下经济应注意的事项

林下种植与大田种植、常规种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提高林下种植的效益,既不能太过乐观,也不应有畏难情绪,应理清思路,科学谋划,逐步推进。同时,必须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开展林下种植。首先,选定的林下种植品种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林地生长。在种类选择上,以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荒草的粗生易长品种为原则,如林药模式中的柴胡、金银花等。此外还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海拔、坡向、土壤、湿度、树龄大小、树木种类等因素。如高山阳坡地可种耐寒喜阳的白芍、柴胡;低山阴湿的阴坡地可种耐阴耐湿的鱼腥草、绞股蓝等。树龄小的,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丹参等阳生植物;树龄较大的,则必须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的黄连、黄精等阴生植物。

(2)发展林下经济要符合国家林业政策。林下种植的目的是利用林下空旷闲地资源,实现农民增收,进而更好地保护林地,不可“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因此,在考虑品种时,首先应选择以收获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为主,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的;其次,可选择种植需多年后才能收获或种后不必连年翻耕,地面绿色植被保持时间长的。

(3)发展林下经济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林下种植时,一定要在种类选择、种植布局、栽培技术、收获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按市场要求运作,既要发挥地方优势,又要注重市场变化。要防止不问市场地盲目发展,也要防止脱离实际“跟风撵价”。

(4)发展林下经济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基层农民常说“:给钱用一时,给技术用一生”。对大多数常规种粮、种菜的农民来说,林下种植还缺乏相应的技术与经验。因此,发展林下种植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一是从种到收,都要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二是在生产中一旦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快捷、有效地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以求尽量减少失败,降低损失。

5发展林下经济的保障措施

(1)要发展好林下经济,需要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2)要发展好林下经济,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有机结合起来。

(3)要发展好林下经济需要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4)要发展好林下经济,需要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解决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千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