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6篇

时间:2022-08-25 10:24:58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6篇

第一篇

一、临夏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人为的简单操作,破坏正常的课程开设

受教育理念差,思想认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夏地区许多农村中小学不按国家的教育方针、新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去开设开足音乐课,只是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开设。好多中小学长期不开音乐课,不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歌咏比赛等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将音乐课让给所谓的以文化课为主的“主课”,挤压音乐课的生存空间。

(二)优质师资紧缺,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比较专业的音乐教师在交通好一点的各级农村中小学还有几个,但在交通条件相对差的农村中小学连一个都没有,导致好多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就没办法开音乐课。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而且视唱歌谱、弹奏音乐、设计开展音乐活动的能力比也较差,这些已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了。

(三)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对音乐教师的业绩的准确评价,在临夏农村中小学几乎为零。好多领导和教师不按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原则去评价音乐教师的工作,而是按个人的心情和兴趣去随意地评价他们的教学业绩。这些人认为音乐教师的工作是会唱、会教一首歌的简单行为,不值得大家去认可和尊重。在这种工作和人格得不到基本尊重的背景下,好多不甘寂寞的音乐教师,想办法找人托关系,调动到其他相对先进一点的县直学校或者直接转行到其他行政单位。

(四)教学设备简单,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

临夏的许多农村中小学到现在为止没有几件像样的音乐器材,就连一架旧风琴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也找不到。在这样的条件下让音乐教师去完成人教版的音乐课程教材有点勉为其难,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好多音乐教师就只能靠一张嘴去完成他们的教学工作,给孩子们教唱一两首歌曲来打发自己的工作时间,并作为自己的业绩。

二、改变临夏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音乐教育

临夏是资源贫乏、民族众多、思想封闭、地理环境相对差的西部边远地区。要想提升该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就要求我们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认识,重视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儿童智力情感发展定型时期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我们应号召大家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看成是改变民风民俗人文氛围的最佳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可能在各个领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古人云:“移风移俗,莫善于乐。”“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地之和也。”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制定合理评价机制,努力改变办学思想及条件

为了给更多的农村中小学带来优质的教师资源,提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应该从培养健康的优秀的人的角度去改变办学思想,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在帮助人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按当地的实际情况,给音乐教师制定一些符合他们工作实际的评价机制,合理分担他们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心干工作,很自信的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努力改变办学条件,给各级农村中小学配发一些音乐资料,买一些实用的电子琴、脚踏风琴、手风琴等,让音乐教师和学生在丰富的音乐世界里感受美丽的人生。

(三)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音乐教师的培养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较好地胜任第一线的教学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定期或不定期派一些音乐教师去外面音乐教育发展好的地区去学习、考察,吸收一些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另外,也可以在本地区举办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基本功汇报演出、教学经验交流等多项活动来做小范围的互动,为健康的音乐教育发展创造条件、机会、氛围,让全社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音乐教师各方面较好的发展,相信临夏的教育事业会随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赵永山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

第二篇

一、考级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艺术素养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从1988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推出音乐考级至今,钢琴考级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将近三十载。放眼钢琴考级市场,举办考级的单位多若繁星,钢琴考级蓬勃开展,甚至于每年有上百万人次先后参加考级。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深受人们追捧。短短的三十年,中国数以万计儿童学习钢琴,钢琴学习风靡全国,每年暑假的钢琴考级热潮在中国大地持久不衰。钢琴是一门发源于西方的艺术。虽然近几年中国大力发展钢琴艺术,十分重视钢琴考级的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并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但毕竟中国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所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纵观我国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语数外等传统文化课学科的发展。课程开设不足,没有长远的课程计划,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最重要的是没有对音乐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十足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二、钢琴考级带来的推动力

音乐界对于钢琴考级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可争议的是,钢琴考级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推动力,保证了音乐教育领域的活力。对于钢琴考级,政府和社会一直持支持态度,教育部也最新出台了中考音美特长生艺术考级9级以上加3分的政策,肯定了钢琴考级的合理性。钢琴考级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钢琴教学

钢琴考级的开展大大提高中小学钢琴考生对于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对于民间教学是个很好的引导和推动。钢琴的学习活动和在学校的学不同。由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孩子很难把握自己的水平,因而大多数琴童及其家长会觉得钢琴学习缺少一个明显的阶段感。许多孩子在学琴过程中接二连三学习各类曲目,然而并未有紧张与放松的周期性,也没相应的阶段性评估。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学琴动力的保持。而通过考级孩子全力以赴,紧张备战,取得钢琴学习历程的阶段性记录,孩子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快乐。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

在钢琴考级的带动作用下,学校音乐教育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革新。现如今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略有不足,门类较为单一,师资力量不够强大。考级加分带来的是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会加大中小学课堂中音乐课程的比例,会投入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音乐教育。势必会带来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良好带动。钢琴考级还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孩子与孩子彼此竞争,教师与教师也互相比较,这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无形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使得音乐教育蓬勃发展。

(三)中小学生的个人发展

由于钢琴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家长和其他音乐学习者之间缺乏交流,很难以获得的更多学习资源与经验。而考级可以为原来的封闭式学习提供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场所和展示以及接受检验的机会。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怕生,胆怯懦弱的孩子,钢琴考级也可以使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平台,使他们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他们日后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作者:鹿鸣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第三篇

一、迫在眉睫的是改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

当今社会要培养更多更好地新世纪人才,为音乐的发展,为民族的兴旺,为教育的广阔前途,建立真正牢固的基础。

(一)课程设置

除中心小学每班每周有一、二节音乐课外,大多数农村小学则有名无实。有的课表上虽然列有音乐课,但却为其他学科所借用或作为机动课,至于雷打不动地按课表上课的只有很少的重点学校。这些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音乐教室,有几架凑数的风琴,但基本超龄,风箱漏气的、簧片发哑的现象那是比比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经济太差,没有后盾。

(二)音乐教师现状

中心小学一般有音乐教师,但普遍缺乏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师,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校,多数音乐老师并非音乐专业毕业,而仅仅是具有音乐能力或喜欢音乐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担任。所谓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有极少数是从音乐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是属于平时爱唱几首歌,会弹奏“老八度”或把单一的1535分解和弦去套上任何乐曲作伴奏,并且把任何不同音域、不同曲调的歌曲,都纳入1=C定调,且速度力度也非常单一。兼任教师更不用多言了。

(三)音乐教法现状

绝大多数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直到全曲都能背唱。然后分批唱,或轮唱,有时也命令学生独唱或小组唱。于是低声低气地唱或唱得声嘶力竭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听了这些,如果你是一位关心音乐教育或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人,是不是很心痛呢?在一个经济大国、地域大国,音乐教学被其他教育远远地甩在身后,令人非常忧心,这也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音乐事业。所以,要使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整体的、全面的得到开拓与发展,就要使农村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突破口”。

二、音乐教育改革还需要教师“走出自我”

音乐教育是展现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首先需要基层广大音乐教师用于担起这份责任,勇敢的站出去来活出原来的自我。改变影响深远的应试教育何其容易,尤其是在当前音乐教师队伍人才匮乏、音乐教育普遍落后的局势下,让音乐教师与传统教育对抗,明显实力单薄。因此,基层音乐教师要有走出过去、展望未来、活出自我的勇气和胆量,敢于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胆传授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喜爱,让音乐天才产生共鸣,从而让喜欢音乐的学生爱上音乐,让音乐小天才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让普通学生体验音乐带给人的精神快乐。同时,要改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现象。改变音乐课上守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创作、多一点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也就是要我们教师走出“守旧”的自我。除了走出“守旧”,还要走出“封闭”。音乐器具及音乐类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音乐体系,包含歌曲、演奏、舞蹈等等多种类型,而中小学生又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学生对每一种音乐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因此这就需要新一代音乐教师要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要敢于走出封闭的自我,主动向时代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敢于抛弃自己所谓的音乐偏好,广纳百川,学习各种类型的音乐技巧。俗话说:教师以授业解惑为宗旨。因此教师首先应当让自己开放起来,然后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解惑,开放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还应该主动去学习,主动研究当前音乐界的各种学术成果,主动收集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节拍,主动掌握新创作音乐的技巧和节奏,同时将自由创作理念贯穿始终,在老师们超越自我的时候,为学生自由的学、自由的发挥创造最佳的环境。

三、教学改革需要创新

创新是任何事物生存的技巧和本能,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倘若故步自封、守着传统的旧饭碗是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的,倘若一味地崇洋媚外,总认为别人的比自己的好,那就是邯郸学步,越学越出位。真正适合自己的,是基于自己所有的,参照他人所有的,进行创新和改革,走出的自己的路。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必须摸着自己的河流,创造出适合本国教育现状的教学体系。比如,21世纪的学生喜欢“萌”,在音乐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在教室布置上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审美观的艺术装饰,让学生从教室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妙,当然一般要选择活泼一点的歌曲或节奏较为适合。再比如,在手机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直接向最原始的版本学习。当然,我们也要勇敢地对的不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说“不”,比如以往偏重知识的传授或者手把手的教学等。我们应当尽量让学生成为教育中的主体,自己学自己创作。总之,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相信只有将这条艰难的路坚定的走下去,未来明天的音乐教育将是灿烂美好的!

作者:孙小丽 单位: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东欢坨小学

第四篇

1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1)教育理念存在脱节滞后。基础音乐教育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水平,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各种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创作,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各大学校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和四个课程目标领域。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定位不准确。其次,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仍然沿用传统的知识理论,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也不符合事宜,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再次,一味注重增加多元文化,而忽略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最后,在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方面缺乏合理的划分。

(2)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当前的音乐教育要做好学科综合工作,以弘扬民族音乐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让广大学生成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新生力。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应当包括了音乐、社会、民族以及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等相关的综合知识。高校阶段的专业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并不能较全面的涵盖这些必要内容,人文社科相关知识的涉及比重明显偏低。高校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致使学生的多元化文化综合素养水平不佳。由此可见,实际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涉及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是存在脱节的。

(3)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合理。高等院校开设的音乐教育专业,其教学课程是以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基础音乐相关教育人才这一中心开展的。在长期的实际音乐教育过程中,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设计教育体系时,仍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以西方的作曲理论和声乐、钢琴的训练为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等必要课程的比重严重不足。总体而言,课程结构设计并不能体现多元文化特色。根据实地访查结果可见,很多高校对音乐教育的实践学习并不够重视,实际教学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此外,类似教学技能、民族民间乐等课程的所占比重严重不足,部分院校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

2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衔接合作的必要性

(1)基础音乐教育需要音乐教育人才。中小学生尚未成年,但是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对他们而言,音乐教育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德育美育作用极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和树立学生的完善人格。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素养、完善个人成长,就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此,老师的引领、指导及鼓舞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深化推进,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建设力度空前强大,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点明了具体的培育新目标。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加大对音乐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培训力度。

(2)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教学信息反馈。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时间较早,其发展建设经验和所暴露的问题也都较多。那些经验,值得高等音乐教育借鉴学习;那些缺陷,更需要高等音乐教育引以为戒。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信息反馈主要来源。

(3)协调发展,共同推进音乐教育事业。中小学音乐教育若要取得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很多综合素养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音乐教育人才。高校音乐教育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增强音乐实践教育所占比重,才能培育出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角度而言,更需要顾全大局,主动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为小学音乐教育输送大量资源和人才。中小学做好音乐教育,也可以为高等音乐教育培育出合适的学生资源。

3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衔接方法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整体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推动二者衔接的策略:

(1)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大的共通点就是音乐教育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因此,可以将音乐教育人才的培育训练作为二者有效衔接的一个切入点。中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音乐教育。这些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更需要利用音乐教育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情感引导和精神培育。高校音乐教育应以此为专业学生教育和学校发展建设的目标,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育出更多的适用人才,以满足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二者有效衔接的发展需要。

(2)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力度。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及时信息反馈,是确保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反馈信息包括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这些反馈信息就是高校音乐教育须要针对性解决和探讨的要点,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重点的设置和课程结构的安排。可以说,及时的信息反馈是做好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人员须要总结教学经验,并及时记录和反思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一手反馈信息。高质量、针对性的反馈信息,才能为高校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协调发展促进整体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育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二者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它们的协调发展才能促使整个音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和进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重点是以音乐育人,因而需要大量引入和使用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重点则是为社会各界培育和输送高素养、高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变化。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需要给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者做出先进表率,以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方

4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合作取得的成效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衔接合作,是以音乐教学为核心体系形成的多向利益获取的有机整体。二者的衔接合作无论从教育发展还是经济效益来看,都有长期合作的必要。

(1)合作给高等院校带来的系列影响。首先,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广大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衔接合作使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得到了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省视音乐教育现有的问题和缺陷。其次,有利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累积。实践活动是教育类专业必需的教学环节,只有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会学会用。最后,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的社会声誉,带来多重经济效益。实践合作有利于高等院校在教育界和社会积累良好的声誉口碑,可以吸引广大优质生源和就业合作单位。

(2)合作给小学中学带来的系列影响。首先,有利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老师的身份转变和技能提升。基础教育的音乐老师在合作实践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和专业素养。其次,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学会理解和享受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并给音乐教育提供教学反馈。最后,有利于给中小学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学实践合作有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及增强,促使学校教学风气和教学环境优化,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吸引教育投资。

5高校音乐院系与中小学衔接合作共同建设的意义

(1)打破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不力的尴尬局面。根据对国内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进程的深入分析发现,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的衔接合作一直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从学生的整体教育历程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子级构成,两者同属于音乐教育体系,是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两大部分,存在很多的异同点。因此,构建两者的衔接合作关系,有助于促进音乐教育体系的整体完善和内部提升,有助于教育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回馈反思,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高校音乐院系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指示。早在2004年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教师的教育标准的研制,并于2012年底正式颁布了包括教师教育课标、专业标准和教育发展规划等内容在内的系列的教育纲领性文件。近年来,教育教学界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做好知识和技能双重并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实践对技能掌握和整体学习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些政策指示都证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教学实践更是意义重大。推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有效衔接,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必行之举。

(3)高校音乐院系与中小学合作共建满足双方效益需求。开展衔接合作对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而言,有助于实际体验教学,检验和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学实践合作也有助于了解社会岗位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从而对人才培育体制进行必要的及时调整。中小学通过与高等院校建立的音乐教学合作关系,可以更好更快地引入相关的教育专家,实现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等教学改革任务,从而迅速有效地提高本校的音乐教育和德育美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二者的衔接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的专业音乐教育都是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不少的共通点。内部发展需要和外界政策促动,为二者的衔接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原因和动力。本文以两者现存的教育脱节现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育衔接的意义和策略,希望对促进音乐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作者:廖星麟 单位:湘南学院

第五篇

一、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劳动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乐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土特色的乐器,例如新疆的冬不拉、云南的葫芦丝等都是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乐器,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民族器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一)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器乐声音的特殊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打击乐以强有力的节奏感、丰富的动作表现乐曲;弦乐以优美动听、多层次的音响表现乐曲;吹奏乐器以管内气流的震动和极具个性化的声音、丰富的演奏技巧打动人们。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琵琶是古老的弹拨乐器,音色柔和优美,初中音乐鉴赏课《十面埋伏》就是琵琶武曲中的峰顶之作。第一部分作者利用琵琶铿锵有力的节奏模仿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描绘出战场特有的号角声。第二部分节奏紧蹙,音乐多变,演奏上运用多种指法,例如弹、扫、轮、滚,描写激烈的厮杀、拼搏的场面,惊天动地。第三段的乌江自刎,旋律低沉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在对乐曲的讲解中很自然地进入到课堂主题,简单介绍琵琶让学生对琵琶产生兴趣。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要多动脑筋提高学生的兴趣。用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段好听的乐曲,总是有精美的乐器伴奏,而乐器的背后都会有动人的故事。古筝是古老的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例如《战台风》这首乐曲,主要讲述了作者王昌元,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乐曲开头表现了码头繁忙的场景;第二段表现台风来临时威胁码头货物的安全;第三段全曲中心段落表现码头工人不屈的精神,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到愈战愈猛;第四段雨过天晴,码头工人战胜了台风,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最后一段乐曲的再现,码头上又恢复了欢腾的气氛。《抢险》是《战台风》最初的曲名,作者认为这样命名显得被动,改为《战台风》后变被动为主动。《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整个作品成功的展现了工人的英雄形象。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指路灯,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教师所教的知识,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认真的态度学习。体验自信,就是教师时常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体验自信,本质就是唤醒和激励学生,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学需求,提高做事积极性,还能使他们在成功的路上增强自信心,取的很好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中,根据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葫芦丝就是教学中很喜欢的一项乐器,在初学葫芦丝时他们一定会对指法和吹奏很陌生,这时教师要有耐心,可吹简单的小曲子提高他们的兴趣。例如《快乐的粉刷匠》一曲,当学生能把简单的单音吹出来时,不论好与不好,教师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摔倒之后给予鼓励,而不是拉他起来,使他顽强地站起来并给予自信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权威的,教师的鼓励对他们自信心的树立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些学生看上去很胆小,不太说话,但是也会有调皮、多动的一面,应抓住细节,鼓励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多表现,如表演葫芦丝、唢呐的吹奏,学生可以敲击桌椅配合伴奏。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建立自信,也会喜欢音乐课堂中的乐器表演,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给他们提供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可以将音乐课上课前的五分钟留给学生,作为展现自己的小舞台。如葫芦丝吹奏表演,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吹一些简单的小曲子,表演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乐趣。如果到了节日,就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增加他们的凝聚力,提高表演技能,激发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拥有自信,获得成功。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著名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乐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作为衡量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现代化国家中,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往往是器乐教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音乐是人的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课堂中,器乐的学习不仅能增加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带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认识五线谱、唱旋律听节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一些乐理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把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乐器相结合就会非常形象,方便记忆。例如波音记号和滑音记号,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很吃力,配上器乐教学就方便多了。学生的大脑里出现了直接听觉和视觉的图片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加上教师的指导就能牢牢记住。器乐教学在帮助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德国人曾自豪地说“:我们国家获诺贝尔奖的人最多,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音乐家人数最多。”在学习器乐过程中器官是多方面配合的,通过各个器官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思维的多向发展。高音就像小鸟的声音,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音乐的形象,智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器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音乐课本中,每一单元都要教授不同类别的音乐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接触到古今中外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音乐历史,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如今,音乐课程已经从单纯的听音唱旋律扩展到了解音乐背景、音乐文化、音乐地域、音乐风格乃至整个音乐审美教育的层面,这正是当今音乐教学中的多面性。

二、民族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一)民族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教育中的现状

缺乏音乐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开拓学生视野和认知能力。如今小学的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已经被正式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随着不断发展,音乐课堂出现了竖笛、二胡、鼓等许多民族器乐,结束了近百年的音乐课只单纯的以唱歌为主题的窘况,加上多媒体电影图片的应用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而挑选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充满个性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当然音乐教育也有不全面之处: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港台、外国流行音乐也大量涌入,学生很喜欢这些时尚的流行音乐而很排斥传统的民族器乐,甚至音乐课堂中学生要求播放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不重视;部分学校,由于升学压力,不重视音体美这些副科,认为这些科目不过是一种调剂,这样会打击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如果只单纯的学习文化课,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

(二)民族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发展

现代神经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开发右脑提高人的智能素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不但要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音体美各科都要同等重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要提高。在一些偏远的学校,有些音乐教师只是教文化课的非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只给学生教一些简单的歌曲,不能更深入地讲解音乐的本质。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器乐,例如中学课本引入横笛的教学,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掌握,无法准确地讲解打音、叠音、吐音等技巧,所以教师要提高音乐素质。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放一些关于民族器乐的纪录片、电影、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深对器乐的了解,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音乐素质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只有对音乐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使其蓬勃发展,促进音乐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需要加强和提高。

三、结论

民族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演奏器乐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以最美好的视觉、听觉享受。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器乐表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宋倩雯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六篇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城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大大提高。城镇中的学生不仅能从学校学习音乐知识,在校外的各种培训、补习班也是他们培养兴趣、获得音乐专业知识的殿堂。就目前情况而言,城镇中小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已大大提高,虽然离素质教育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有行动就有改变,有改变就有进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然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里,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在音乐教育及改革中大大落后于大中城市。作为一名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师,本人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反思,试述如下:

1.重视程度不够,被认为所谓的“副课”

各级教育部门没有明确对农村音乐教育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造成政府、教师、家长不重视,认为音乐课可上可不上,有的中小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有的虽然定制了音乐课本也排出了音乐课表,但也很少有老师认真上课,有的学校甚至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目标,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业绩的标准,大大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且也影响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当说,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音乐师资力量严重紧缺,师资素质低下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是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由于政府和学校对音乐教育改革的不重视,使的许多专业音乐教师不愿前来教学,觉得无用武之地。很多学校为了解决教师紧缺的问题,敷衍了事聘请了许多专业并不对口半路出家的音乐教师,他们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综合技能。把音乐课作为唱歌课,完全忽略了音乐知识的传授,每一堂课都是机械的重复和枯燥的训练歌曲,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严重违背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

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落后缺乏

教学设施是音乐教育事业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先进的音乐教学设施对于教师和学生简直算是“奢侈品”。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愿意投资过多的资金在改善音乐设施上,有的学校甚至连一架风琴也没有,更别说有其他乐器、专用音乐教室、专用舞蹈教室、音箱、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由于严重缺乏这些音乐教学设施,即使专业的音乐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使得这种原地踏步,甚至落后的教学方式继续延续下去。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

1.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全局性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席勒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最具有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因此,从整体来看,改革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改革。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情感分析,掌握了音乐知识的同时又丰富了情趣,通过音乐课堂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

2.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务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对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音乐产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无论是表演或是欣赏他人作品,都必然伴随着创新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其次音乐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同一个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这一特点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无论在音乐课堂上还是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都可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大大提高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诞生与发展,它来源于各族人民的生活,反映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兴趣、价值观。目前许多的中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并无深刻了解,甚至误认为这都是些老套落后的音乐作品,早已经被所谓的“通俗流行歌曲”所取代。所以学校教育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堂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让他们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瑰宝。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改革中,音乐课程的标准包含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理念,同时,也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源于音乐本身的情感魅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最大的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促例学生去感受音乐,让他们在亲身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爱好音乐,以锻炼孩子们的音乐知识的基本技能,培训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为其今后从事音乐工作或者喜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三大要点都明确表明,素质教育阶段中,音乐课的改革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潜力都应该有机会去充分挖掘出来。在音乐课堂中,要实现一个角色的转变,即学生要成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角,而教师要从过去的主角变成配角。不仅仅如此,在音乐教育中,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每个孩子都应当有权利去选择各自的方式去理解音乐和学习音乐,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更多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孩子们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则属于辩证的统一关系。素质教育下的音乐课堂不仅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目前在许多国家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歌唱家以全球文化视野来审视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现象,并研究用以指导本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例如我国著名声乐专家金铁林先生,他在民歌原始的演唱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美声唱法,为我国的民族声乐建立了一套新的演唱发声法,培养了大批的民歌演唱家和音乐教育家。总之,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为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音乐教育内涵。

(三)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1.高度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对于目前还未实行音乐教育改革措施的中小学,各级领导应该提高对这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明确的制定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应该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并多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将音乐课堂的理论学习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相融合,大大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加大对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对于实现音乐教育改革目标是具有重大保障意义的,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领导,应该加大对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课堂,修建专用音乐教室,配置专用音乐器材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器材,这样不仅仅使学生拥有最好的学习条件,教师也得到了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建设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紧缺问题,各教育部门可采用多种渠道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并且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在职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大力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教师教学方式应改掉以往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革后的音乐课堂,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先进的音乐教学设施,使其能真实的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美感,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音乐课堂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依旧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为主导地位,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学。在新课改的音乐课堂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且重视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当然在学好音乐理论的同时,也应力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报演出、各节日欢庆晚会、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音乐课程不仅是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在整个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作为参与者,必须要能够自我感悟到音乐的美感和节奏,如果单靠老师的努力及传授是不可能提高其音乐水平。因此,我们在讲授音乐课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们真正树立主人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真心融入到音乐的美感和情感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包括对学习的音乐的人生观、思想观,这样就为其以后学习音乐和参与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静静听教师讲授,被动式去接受知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度非常低,课堂活跃度也比较差,在此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分数比较高,但是能力比较差,并且对社会缺乏自己独立观点的学生。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加以警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要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指导,而具有个性化地去学习相关理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一些教材中设置一些比较适合其自身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能够自己谈感想,创意境,说体会,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开阔学生们的音乐思维方式,增加其参与音乐教学的动力,这样就可以在音乐实践教学中使他们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重视学生们的音乐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环境

教学相长是任何学科教学过程始终不变的规律。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跟学生的互动性,以实现其相互发展的目的,另外,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其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教师为主的旧的思维模式,改变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以书本和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而采取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社会经验和基本需要为原则的模式,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领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快乐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我们心情的表达,同时,它也会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只有在宽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放开心情,去领悟音乐所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美感,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媚力之所在。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以平等民主的心态对待学生们,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而不能让学生感到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此,如何平衡教师和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我认为,必须要遵守因材实教的方式,掌握其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特征,充分发挥音乐课堂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更佳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对于学生能够音乐教材和系统领会其内在知识有帮助,而且也对于今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演奏技能以及实践能力也是有好处的。由以可见,要做到上述几点,我们教师在讲授知识上,要让学生们能够注意听讲,吸收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学们安排一些作业,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开拓自己所学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在安排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到安排的课外作业量不能太多,让学生们能够在非常愉悦情况下学习音乐。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音乐知识及技能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并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对音乐教育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兴趣为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育改革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相集合起来,使学生开心有趣的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音乐独特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素质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更注重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课堂来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总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力加强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娜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