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7-28 09:23:05

中职学前教育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与其他教育机构不同的是,中职学前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当前社会紧缺人才,其中兴趣教学对大多数幼儿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对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优良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社会需要人才,提升幼儿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兴趣教学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且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几个较为主要的问题包括兴趣教学没有受到学校、教师与学生本身的重视,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兴趣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对学生爱好特征的考虑[1]。理论研究表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浓厚,学习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进行,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而兴趣技能的增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又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更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综合各方面来看,中职学前教育兴趣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中职学前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引入游戏教学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科教学均以游戏教学为主,兴趣教学也不例外。在中职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兴趣教学,不仅符合幼儿心理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兴趣反应。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法实施兴趣教学时,应根据兴趣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喜好,选择适合的、有趣的、安全的游戏。例如,在进行兴趣训练时,可以将不同兴趣小组的学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打节拍、节奏和演唱,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兴趣学习的热情必定会有所提高。

(二)丰富兴趣教学内容

随着文化、教学手段等发展的不断多元化,单一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现代中职学前教育教学需要。而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中职学前教育兴趣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兴趣教学内容。实际上,今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中职学前兴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先进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设备,如多媒体等来搜集兴趣教学所需素材资料,以丰富兴趣教学内容,更新兴趣教学理念,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兴趣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兴趣的喜好之情与学习热情,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常见乐器,如笛子、二胡、钢琴、吉他等,让学生利用这些乐器去尝试演奏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乐器为学生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让音乐具有的强大艺术魅力与感染力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触动学生心灵。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充分结合学生爱好特征

学前教育学生大多为4到6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喜欢儿歌、动画歌曲,而对于流行歌曲和古典歌曲还缺乏欣赏能力。针对幼儿的这些爱好特征,教师可以将当前流行的、幼儿们普遍喜欢看的动画歌曲和儿歌引入到教学当中,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两只老虎》《数鸭子》《虫儿飞》《喜羊羊与灰太狼》片头片尾歌曲等。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心情愉悦,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大大提升。最终在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兴趣作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的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受地区经济、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兴趣教学水平较低,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但随着教育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兴趣教学必定会有所改善与进步。

作者:田文翠 单位: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

第二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管理工作思考

所谓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法律法规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德育教育作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是思想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因此他们也就必然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这既是他们的任务,同时又是他们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标准。笔者结合自己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的丰富的工作实践,对于这些问题有了系统的认识。

一、学习观念教育

中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来自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无论是成绩还是个人素质都有待提高和进步。他们的人格还没有塑造完整,学习成绩比较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成绩相较于就读高中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难以改变的坏习惯;在思想上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因此而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言语上,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言行,脏话随口说出来,而形成了习惯。班主任了解学生应该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开始。先是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建立起一个学习的班集体。注意观察学生,让他们了解学习课程的专业内容以及要求,培养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宽度和广度,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其次班主任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要始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诠释旧的内容,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要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鼓励和肯定,要能不断地发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区域,重新建立对人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奖励机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和破格录用,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主动性。

二、身心健康教育

(一)心理状态方面

1.优化教室环境。教室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的陶冶和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也一再表明,一个窗明几净、充满欢笑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可以让他们更安心地学习于其中,让他们能融入到教室中,与其他学生更好地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出班集体的整体力量。另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浓郁的教室环境,布置黑板报,调动学生的才艺;设立班级图书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设置意见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班级的发展。

2.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课堂知识传授和讲解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在这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尤其要多组织这类活动,如组织歌舞晚会、书法比赛、创新大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加,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使他们的特长能得到发挥,同时也能培养和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积极发挥班会课的作用。班会课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班会课上主要是就学生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商讨解决,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平时的苦恼说出来,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困难进行启发性的帮助,让他们能独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班会课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了解的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每周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做到心里有数。这种交流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友谊,让他们理解朋友的珍贵。

(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1.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不但对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建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卫生习惯时,要注意从简单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培养。

2.语言文明习惯。中职院校学前专业教育学生因为大多来自农村,讲粗话、说脏话已经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再加上他们受到的教育较少,平时没有形成礼貌用语的习惯,在校园里见了老师不主动打招呼,经常一出口就伤人,对于他们的这些坏习惯,班主任要做到心里有数,明白这并非是他们的品质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过去生活的环境使然,要教育他们,让他们从“无心”的粗言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的个人修养,使他们养成举止得体、用语文明的好习惯。

三、职业引导教育

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也知之甚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因此会对社会有一种陌生感,他们往往更喜欢待在校园里,不愿意或者不想到外面的社会中去历练和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引导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让他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战胜自我。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他们就业的前景,帮助他们树立起来崇高的职业理想。其次,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学习目标。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引路人,负责班级的日常工作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肩头的工作非常重要和艰巨,这也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要不断探索、突破自我、敢于创新,做新时代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走向德育教育新的胜利。

作者:史韵婷 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茂玲.中职班主任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3(12).

[2]高阿娜.结合中职学校特点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J].才智,2016(08).

[3]刘兰碧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第三篇:中职学前教育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爱萱.例谈中职学前教育语文课堂中的专业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5(1):36-37.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中职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已经不是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目前来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与培养目标难以达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理论中,音乐教学的观念和体系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强调从原本性出发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理论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1多元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不断引用“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是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作品,使该作品具有多远教学的意义。所谓的“原本性”是指充分利用音乐表现方式中的所有元素,其中包括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元素性、教学材料的元素性、教学模式的元素性等。奥尔夫理论下采用的教材通常在形式上十分的简洁、朴实,音乐素材贴近生活,不多带华丽的装饰。例如,采用五声调式旋律更让学生容易上口,采用固定节奏不断反复并且简单的音乐素材等。

1.2综合性。在奥尔夫的音乐理论中,原始的音乐形式并不是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割裂的,而是与语音、舞蹈等表现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丰富、综合的艺术形式。正是考虑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奥尔夫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强调活动形式和类型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十分多变丰富的。如将舞蹈、游戏、故事、表演等融入音乐中,再进行整体的配乐编排等,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音乐相互密切联系,但是不是直接进行音乐的技巧性灌输。这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音乐在各个艺术表现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的意识。因此,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1.3即兴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即兴创作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具有自由性的一种创作形式,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肢体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即兴演出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不断的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方法

2.1突出综合性,展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音乐教学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单纯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的技巧必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埋下隐患,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音乐的公式,没有了音乐的艺术感。结合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单调、教学层次不够分明、学科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较弱等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提倡学科的综合性,十分符合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要求和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都得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

2.2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本土性音乐结合起来。中职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为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责任。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财富。

2.3用即兴演出性培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学中最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为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应该重视即兴演出的能力。因此不断培养中职学生的即兴演出能力,对于今后的幼儿创新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接触音乐,培养音乐的艺术感,从而热爱音乐,寓教于乐,老师和同学都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内容上不局限于音乐,在目的上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而是对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对艺术的创造性。

作者:屈竞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淑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5,(5):41-42.

第五篇:中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这其中把师德建设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行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中职师范院校要培养优秀幼教人才,就要建立完成师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幼儿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德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在校能够受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应该建立师德教育体系,确立学生的师德目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这些德育目标分为过程性目标和最终达到的目标,从而最终让学生达到提出的“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师范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样崇高的教育信念,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但是实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生过程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比如兴趣、爱好、学习差异、年级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逐步建立实施规则。将师德体系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的目的。在落实学生阶段行师德目标时,我们让刚入的学生签订《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书》,让学生明确在思想和行动上该如何做,让师德建设更高效;让高年级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表》,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情况,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要求,从而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是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然后让学生进行师德实践与自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素养。

2有效开展德育课堂

学生的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德育课堂也是一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生的德育课堂,进行了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以“师德常识”为纲,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其最大作用就是以学校实际入手,让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课程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师德的内涵,把学前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功效,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其次,创新德育课堂。“师德常识”是一门公共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往往采取的就是讲授的方法,学生只是听课,缺乏实践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道德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要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只靠讲授教学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理解师德要求的含义,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在德育课中,教师要根据理论知识,提前进行相关案例的整理,以便于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理解师德理论知识。然后,改进考评制定。以往德育课程的测试主要是卷面考试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卷面考试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已经开展德育活动的表现等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采取灵活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最后,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师德方面的课程,都是以师德常识性的课程进行的。由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抓住当前主要的问题,开展实用的课程,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开展师德常识外,还要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也是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当务之急,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知道劳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素养,如何求职、如果发展职业生涯等内容,这些都是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人的“三观”教育要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言行举止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是学生师德教育的前提。但这不仅仅是限制于某位教师,而是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发挥正能量。因此,对学生的师德教育还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用教师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比说教更有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把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感同身受,从而理解职业道德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举办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和社团活动等,把师德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观,并把师德建设落实好。

4规范学生实习教育

中职师范学校一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在最后一学期离开学校,到幼儿园去见习,这也是师范学参与幼儿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丰富自己的从教经验。但是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往往要求毕业生自己去找见习单位。这样就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具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是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师范生尽快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因此,学校应该规范学生的见习教育,学校要联系实力强的幼儿园,还要安排见习指导教师,并指定见习规定,若实习教师发现师范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比如,师范生没有爱心,体罚幼儿,这样就违法了师德,指导教师除了要及时教育,还有把情况如实的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来对学生毕业进行鉴定。规范师范生的见习规定,是给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做最后警告和保护,希望指导他们如何搞好本职工作,牢记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示,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无愧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教师言行影响到幼儿教育,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未来教师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社会复杂性,出现了各类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的迫切性。

作者:沈英萍 单位: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筠,李静,张芬.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5):43-44.

[2]张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J].学园,2015,(14):158-159.

第六篇: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班主任柔性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越累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将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所以对这个专业学员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的要求非常高。本人作为中职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班主任柔性管理应用的现实意义谈几点看法。

一、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就歧视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专业能力强就给予他们特殊对待,要一视同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柔性管理的工作,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也是开展柔性管理的第一步。有一位名人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主要品质,就是热爱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当前班主任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必须要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跟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从而给予他们真正的引导和帮助。当前社会,很多人都对幼师这个职业有些误解和偏见,他们认为幼师没有前途,也没有出息。这些也都会影响到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这时班主任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从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思想上改变学前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班级每周都会开班会,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展一些如《我爱我所学的专业》《你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规划》《你所理解的幼师职业》《幼师所必备的一些品质》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积极了解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对他们未来的职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便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些规划,并按照这些规划来严格要求自己,使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师,从而对幼儿的教育事业有所贡献。

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学生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讲,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下,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有助于自己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可以定期给学生播放一些幼师的工作画面、片段等,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些做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样学生在平常的观看、学习中也能积极学习别人的一些优秀品质,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关于幼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幼师和幼儿,积极参与到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且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些活动,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三、用爱心去感染学生

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爱可以成为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因此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班主任应该实施爱心教育,从而确保柔性管理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只有心中有爱,就可以积极跟学生进行沟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班主任只要心中有爱,就会用期待、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班主任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的用心良苦。班主任只有实施爱心教育,才能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和缺点,从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也能有助于他们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如在一个课间,班主任路过教室,看到两个学生在争吵,还由争吵演变成了动手打架。班主任走向学生,学生看到班主任来了之后,都低下了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等待教师的批评。但班主任一上来并不是严厉批评他们,而是询问他们为什么打架,然后帮助他们分析打架是不对的,这件事情明明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什么偏要用最差的一种方法来解决呢。这两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分析下,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向对方诚恳的道歉。最后,班主任还问学生,如果你以后遇到班级里的学生打架或是闹矛盾,你该怎么办呢?这两位同学分别给出了较为理想的答案,这样班主任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这次打架问题,还能让学生积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有效改正。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的柔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应该结合专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柔性管理工作,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李铁梅 单位:甘肃省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朱闻静.对中职生进行柔性管理探析[J].文教资料,2010(32).

[2]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4(5).

[3]陈洁丹.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张玉芳.班主任管理中柔性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第七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问题探讨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音乐需求的增强也使得需要及时完善幼儿音乐教育的设置。作为未来幼儿音乐教育的主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因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在这一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点,将着重分析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类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更好地提升其音乐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程设置的概念

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代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它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开设的关于某一方面的内容的统称。每个学校都可以按照学校教育实际设置相应的课程,实现一定教学目的。

2、国内研究现状

在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问题上,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王琳、苏立等的研究都指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社会都需要进行改革,社会的发展也为音乐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何志颖在其研究中总结出了当前学前教育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认知、兴趣等,其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革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等。李小莹等的研究也指出了上述的问题,其也指出对课程目标的设置并对实践方面开展相应的探索。其在研究中也指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素养,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也都指出,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更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突出音乐教育的特色以及满足幼儿身心的需要为目标。从而培养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3、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也能发现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的积极影响,许多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在幼儿教育中突出音乐等艺术教育,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比如,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实践的国家,其对于幼儿早期的音乐教育非常的重视。德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国在这方面也走在了恰年,其在幼儿教育中把音乐教育推广到实践教育中去,注重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来看,国内的研究中更的的关注音乐教育的某一具体学科为主,缺乏在整体上开展对音乐教育的综合设置,国外的一些研究很少有关于音乐课程方面的研究,但是国外音乐教育的理念可以给我们的研究很大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一个学校整体教育的设置,为了更好地展现目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本研究调查了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就调查发现,目前各个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以传统科目为主,经过前后的比对,也发现关于科学素养以及实用技能相关科目的提升。这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人才培养方案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也显示了其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课时上,音乐课程的设置却比较少,平均约占课时总数的10%,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没有突出实践环节、教育实习等内容,完全是仅仅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本研究发现四所高校虽然具体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但基本内容上还是保持一致的。以《音乐基础》这门共有的课程为例,调查发现,有两个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几年前的教材,一些教材内容已经各现行的幼儿教育理念及课程改革不相匹配。并且在课时上,一般都只有2个课时,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设置而设置的,而没考虑现实学生的需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板书为主的形式出现,这一方面也不适合现在教学的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调查发现,一些教师的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老,尽管有了新的版本出现,但仍然选择较旧版本,教材的选择也主要依据教师的喜好,没有固定的课程教材。课程的结构上主要以课堂为主,教师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也缺乏课堂互动,课程由于课时量少,也缺乏实际操作时间以及实习时间,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和巩固上缺乏时间以及锻炼机会。在对课程的考核上,四个高校的考核基本一致,以考察为主,有个高校甚至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小论文作为考核的内容,而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学以及对音乐专业的考核,有些学生表示自己甚至连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学会,这些小论文网上很多,能够很好地完成。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文也指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音乐课程的设置情况,发现就音乐课程设置上仍然以传统科目为主,以音乐专业为主。这些音乐课程的设置更多的针对音乐技能的提高,但是忽略了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充实到幼儿教育之中,教育的对象的学前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感受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仅仅以专业音乐的讲授完全不能适合未来这些学生工作的需求,对于这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这音乐教授给那些幼儿,但是这些在课程中很多都没有体现,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学习缺乏学前教育的特色,没有将其鲜明的职业色彩凸现出来。实践时间和机会的缺乏也是目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音乐这一课程不像其他的理论课程需要更多的查阅书本、研究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其需要技能的提高。而技能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参加实践实习。这些也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表现。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课程的学时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实习环节。实践能力的缺乏,已成为现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学习存在的重要问题。本身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几乎没有音乐基础,再缺乏实践,很多学生不能够及时将课堂学习到的相关内容得以消化、理解并加以运用。此外,就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角度来看,音乐课程学时设置时间少、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方面,缺乏具有学前教育基础的音乐教师。在调查中发现,音乐课程家教学的师资一般都是音乐专业教师,确实他们在专业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需求。这些教师一般都是按照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的模式进行教育,不太熟悉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以至于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幼儿教育的职业发展中去。课程的设置偏少。在调查中本研究也咨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课时以及课程数目偏少,仅仅学习到了音乐的基础知识,而一些较深的比如音乐鉴赏、音乐审美、音乐创作方面则缺乏有效的教育,而这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之后的幼儿教育中缺乏后劲,不能有效地创新。音乐课程专业化。尽管音乐课程教育上需要专业的教师,但在具体的课程上存在专业化倾向。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幼儿教育培养合适的音乐教育人才,在课程的讲授上,一些教师不由自主地就将课程不断的转向专业化,但最终的结果使得学前音乐教育没有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效果不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这种音乐课程专业化的表现也脱离了目前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求,单纯的声乐练习、演唱,忽略与实际的相结合,也使得在未来很难适应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教材随机化。教材作为一门课程学习的重要体现,需要结合实践并经过慎重的选择。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音乐课程教材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并且这种教材的选择也不适合学前教育学生的要求。同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上水平差异明显,也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音乐水平来选择教材。此外,在课程的具体评价上也存在评价标准不严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得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上存在较大问题,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以及专业教师给予思考和研究。

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要遵照“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新时代和新的要求下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不断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逐渐由之前的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进一步细化学生的需求,将音乐的不同方向纳入进来。此外,学前教育专业未来主要为幼儿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要满足未来幼儿教育的教学活动需要。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在上述两个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存在困难,所以在具体修订上要注意这个问题,使音乐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在有限的课时里,整合音乐课程的相关知识,优化音乐教育的结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同时在音乐课程的具体设置上,也要突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应进行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习,在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音乐的技能学习,之后进入自我提升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不断较差学习中实现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

2、改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教师的培训在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都非常高,但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这就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师学前教育知识的培训,让这些教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需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现状,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音乐教学。

2)按照实际需要,适时调整音乐教育的课程比重在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往往被认为是边缘学科,在课程数目、课时上普遍偏少,但学生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往往较多,这就需要高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音乐课程的比重,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整合音乐课程,凸显学前教育特色如上文所述,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易受到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使得其音乐教育专业化,但是这种专业化的音乐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其专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专业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以未来职业的实际需要为衡量标尺,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有机整合。

4)增加实践,参与幼儿教育实习学前教育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需要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将实践实习环节有机地融合进课堂教学。高校需要加强与当地幼儿教育间的联系,建立适当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实习,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有效地实践出来,并从中找寻中间存在的问题,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此外,也需要加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材建设,在教材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学生的实际水平、社会需要统筹进行考虑,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同时也需要引进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励学生学好音乐课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务部门、音乐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社会幼儿教育的具体需求共同决定。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育人的教育,所以我们要重视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更好对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者:魏萌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第八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没有明确的规定,直到2000年才确定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幼儿文学列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开设幼儿文学学科教学时间较短,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薄弱,致使该学科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办法。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内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由于2000年教育部才把幼儿文学列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因此该学科的教材匮乏,资料较少,教学难度很大。2005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指出幼儿文学的教育意义,提出了培养幼儿文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有了教学目标,可以根据要求来制定教学要求,规划课程安排,幼儿文学学科可以变得更加专业化。然而,尽管多数学校认识到了该学科的重要性,也开始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开设该学科时间较短,教学资源较少,教师的教学经验非常有限,这就造成培养幼师的课程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而实践性内容很少,致使幼儿文学课程的内容不够完善,课程安排也不够系统化,这样的教学状况难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幼儿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落后,难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幼儿文学大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中的被动者,尽管有些老师组织许多文学活动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许多实践课程还是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看似活跃,但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自己动脑来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此外,有些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手段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但是有些教师却应用不当,让这些实践活动成了学生的娱乐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没有得到提高,造成实践活动失去了教学意义。

(三)不重视文学情感的培养。幼儿文学学科有着系统化的分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文学基本理论、特征和功能,幼儿文学的创作和改编,幼儿诗歌,幼儿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幼儿影视文学等,这些知识内容复杂,相互联系,基础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平时只是为完成教学而进行程序式教学。这样,不利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四)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对幼儿文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我国幼儿文学学科发展时间较短,从事该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还不够专业化,这成为影响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事该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力普遍不高。由于幼儿文学科目开设时间较短,从事该课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来自其他学科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该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没有该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这样的教师队伍是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学校对幼儿文学学科的重视度低,这就导致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足,在学习中不仅学习方法不正确,其学习态度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文学素养不高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和小学生完全不同的,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文学的方式。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中职学校一定要在培养学生上下工夫,针对幼儿文学的教学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改善教学理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首要的是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让中职学生具备从事该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幼儿文学学科内容非常复杂,教师要把学科内容和教学意义联系起来,把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把学科要求和教学效率联系起来,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合理地安排课程课时,针对幼儿心理特点来安排课程的时间,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安排课程的内容,保证幼儿文学素质培养真正地落实到位。

2.为了提高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幼儿文学素养的教学要求,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努力向专业高、能力高、素质高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让这些人才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的职业能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可以对幼儿学生进行文学乐趣的培养、文学情操的陶冶,激发幼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创新能力。

3.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幼儿文学教育中具有实践价值,这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4.教师要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必然会遇见很多教学中的难题,这是许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新手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他们会怕因误导学生而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因此,中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要多研究、多请教、多探讨,不能让问题困扰自己,不能把问题推给别人,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时必须加以指导的。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幼儿文学作品中内容包括童话、科学、生活知识等,这些文学作品各有特色,互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会文学知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存在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的问题,达不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进行角色转变,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应完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创造情境。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灰姑娘》童话故事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忆起童年时的公主梦想,交流故事情节,在观看电影、回忆童年、讨论真善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唤醒隐藏在内心的童趣,积极参与对童话的学习热情,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老师在恰当时机再归纳、提点童话的主要特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设计问题。教师在儿童故事中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小袋鼠》是一篇幼儿诗,教师可以通过“一物长得真奇怪,肚皮下面长口袋,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以打谜语的方式来让学生回答谜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启发学生用幼儿的眼光、思维去思考小袋鼠前面为什么有个大口袋?大口袋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抓住动物特征,又提示学生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了解幼儿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对他们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有借鉴意义。

3.增加幼儿游戏。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其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也是孩子。多组织一些游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充分激发,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极致发挥,帮助学生有趣有效地学习幼儿文学,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举办多阅读、试创作、仿表演等文学类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加强阅读和创作是比较好的教学手段。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内容有趣,色彩鲜明,都是创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多研究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儿歌模仿、故事改编,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模拟表演。定期开展幼儿故事比赛、读书比赛、童话表演等文学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是我国幼师学校的普遍现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其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内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校内教师往往是闭门造车,其教学能力难以有所提高,只有加强校内外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校内教师多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其他教师的良好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幼儿文学学科不仅是要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更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以,中职教师也要多去幼儿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沟通方式,了解幼儿学习的态度和特点,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教育出优秀的幼师人才。

3.培养教师勇于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要努力钻研教学问题,多和有经验的教师讨论幼儿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多参与教学交流性活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综上,幼儿文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要让学生抒发文学的纯真天性,更需要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因此,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幼儿文学素养,就要积累幼儿文学学科的教学经验,深层探讨幼儿文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幼儿文学学科的教学水平,为幼教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黎华 单位: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第九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教学研究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国幼儿教师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一项近期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至少还需增加约240万名幼师。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均采用“2+1”或“2.5+0.5”的学制,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或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实习。在当前幼师紧缺的形势下,许多地区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仅仅经历了不到三年的在校学习后,便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工作。而报读该专业的初中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因此,如何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精简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合理高效的技能训练体系,使学生踏出校门时已掌握最实用的琴法技能,在组织幼儿日常音乐活动中运用自如,便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琴法技能的实际运用

构建以实用为主的琴法教学,首先必须明确琴法技能在幼儿教师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具体是什么。琴法技能的实际运用是儿歌伴奏。这里的儿歌是指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幼儿歌曲。幼儿园教材里的儿歌一般只有歌词和旋律,需要教师自己编排伴奏。基于幼儿的音准尚不是很好的特点,采用带旋律的伴奏更有利于幼儿模仿。此外,在幼儿园里教师的弹和唱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更准确地说,琴法技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于对幼儿歌曲的带旋律伴奏弹唱。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实际,学生只要掌握最简单、最基础的键盘弹奏技巧和儿歌伴奏方法,便可大致满足将来的工作需求。毋庸置疑,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越高,其工作的质量越高,个人能力提升的空间就越大。但在短暂的不到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学习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学习声乐、舞蹈、美术等一系列的技能课程。从入学前的零基础转变为毕业时的“弹、唱、跳、画、说”面面俱到,当中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学生花费足够的时间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步提升直至达标。因此,如琴法这样的技能课必须着眼于实际,不能要求学生有多高的造诣。但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科达标的基础上集中发展某一项技能作为特长。

二、提高琴法教学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为培养能快速适应幼儿园岗位需求的毕业生,注重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是关键。围绕琴法技能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琴法教学的实用性。

1.结合儿歌伴奏特点提炼实用性的键盘技巧训练

带旋律的儿歌伴奏主要特点是左手弹伴奏,右手弹旋律。左手的伴奏通常采用一些移动、转指较少的简易伴奏肢体即可;而右手也因幼儿歌曲旋律较为简单,不会涉及复杂的键盘技巧。因此,教师给学生平日布置的键盘基本功训练、练习曲和乐曲就应结合上述特点进行选择和设计。在键盘基本功训练中,音阶对于中职幼师学生而言最为实用。音阶的长度以两个八度为宜,能力好的可扩展至四个八度。让学生多练音阶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持之以恒的音阶练习可以加强训练转指这种较难掌握又运用频繁的指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手指灵活度。其次,一旦学生熟悉了转指,便逐渐懂得如何自己安排合理的指法。最后,把不同调式、调性的音阶作为日常基础练习坚持下来,还可使学生尽早建立良好的调式、调性概念,为随后学习儿歌伴奏打下良好基础。实际上,多练音阶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弹音阶的触键训练连音与跳音,这两种键盘技巧在儿歌伴奏中非常实用,甚至能借助音阶训练学生双手区分出不同的力度,如弹伴奏的手较轻、弹旋律的手较强等,使学生的琴声更加优美动听。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像专业学习钢琴的学生那样,有时间进行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键盘基本功训练。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尽量发挥一条龙练习的效用,做到一举多得,且始终不离实用性原则。在练习曲和乐曲方面,教师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既旋律优美又与儿歌伴奏特点类似的短小乐曲。如《拜厄》《车尔尼599》及一些儿歌改编的钢琴小曲当中,便有许多属于左手固定五指伴奏、右手弹旋律的模式。学生练习此类小曲不但能快速掌握相关的键盘技巧,还能通过反复聆听优秀作品中规范的和弦编排,形成对和声变化、和声连接的感觉,这对下一步学习儿歌伴奏很有帮助。还需注意的是,选择此类乐曲务必难度适宜且少而精,做到每个练习都有的放矢,专注提升学生某项技巧或解决某个难点。如学生普遍感到弹带附点节奏的儿歌双手配合较难,教师便可选择一首包含典型附点节奏的小曲,让学生分步练习并严格考核,使学生通过精练一首做到触类旁通。

2.伴奏教学应少讲多练

键盘技巧与儿歌伴奏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最主要的两大教学内容。其中前者服务于后者,后者才是关键。学习伴奏编配不可避免地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然而,中专生的特点是掌握实际操作比学习理论要快。大篇幅、系统化的理论只会令他们头疼,极易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因而伴奏部分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少讲理论。对一些实际运用不到又必须了解的知识只需点到为止;而将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总结成学生易懂好记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深理解,直至熟练掌握。例如为旋律配和弦是学习儿歌伴奏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把正三和弦吃透,不急于涉及其他和弦,且多数幼儿歌曲用正三和弦配伴奏已足够。教师可把正三和弦的运用简化成几条规则,并让学生反复实践。记的东西大大减少了,通俗易懂的规则也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随之浓厚。不少学生在拿到一首新的儿歌能很快独立完成伴奏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挑战更难的课外练习。

3.强化弹唱训练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弹”和“唱”是密不可分的,而这恰恰是琴法教学最易忽略的一点。当学生的“弹”与“唱”不能同步时,便没有真正达到职业要求。许多学生表示,若在学了一段时间琴法后突然要边弹边唱会很不适应,因为一时间不习惯将注意力同时分配给手和口。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教师应在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入门时的内容非常简单,速度还很慢,边弹边唱不但不会造成干扰,还能帮助手指快速找键。学生从一开始就习惯了边弹边唱,日后自然不会觉得难。实际上,仅仅做到弹唱同步还是不够的,幼儿教师必须能够边弹唱边关注孩子们的反应。所以,弹唱训练应朝着这个目标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最开始能做到大声、流畅地弹唱即可,随后逐步加大难度,要求看着台下同学有感情地弹唱,最终让学生准备一首同学们没听过的儿歌,一边弹一边教大家唱。学生经过这样的系统训练,才能真正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琴法技能运用自如。当前社会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向广大幼儿园输送大量合格幼儿教师的重任。琴法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技能课,必须着眼于实际不断改革创新教法,构建突出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体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真正符合幼教岗位需求的人才。

作者:庞茜尹 单位:广西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十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素养分析

一、现状分析

这里说的舞蹈素养不仅仅是舞蹈动作展现能力或者身体的柔韧度、软开度,而是包括舞蹈审美能力、作品解读能力、作品表现能力、舞蹈编创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养。说到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素养问题就不得不提学生的来源,虽说中职学生最终是与岗位进行直接对接的群体,但他们的选择大有“迫不得已”的性质,选择去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都是在中考中发挥失利的学生,在经过第一层的筛选,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会选择直接就业,另一部分则进入中职学校进行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因此,无论是学习力还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学生普遍较同龄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弱。而舞蹈的作品解读能力、编创能力等都与学生的文化素养、知识宽度、生活经历等密不可分,在这一层面上,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存在既定劣势。从身体条件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情况各不一样。中职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4-17岁左右,这时候已经进入青年期,各器官、情感、性格等均已基本成熟,如果是零基础的学生接触舞蹈,身体的柔韧度、软开度相比幼儿、少儿时期差距较大,训练起来更加辛苦,也不容易达到良好效果。在接受程度上,有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对节奏、韵律的感知更为敏感,而如今的中职学生大多出生于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舞蹈培训意识不如眼下这般强,因此中职类学生有舞蹈童子功的凤毛麟角,能坚持下来的基本偏向于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而非普通的中职学校。在校学习时间短、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都使批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之际表现出舞蹈素养的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的实际要求,这也间接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二、舞蹈素养提升策略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舞蹈素养包含诸多内容,因此舞蹈素养的提升不在朝夕之力,而是一项贯穿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和在岗的持续性工作,抓好舞蹈素养最终受益的将是他们所面对的幼儿群体,这既是学生本身岗位能力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1、合理设置舞蹈课程结构

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舞蹈技能课,两年时间下来,学生只会既定的舞蹈动作和舞蹈作品,既没有舞蹈欣赏,也没有舞蹈编创,甚至舞种都比较单一。对于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舞蹈素养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视野狭隘了,学生的学生也将受到莫大的局限。科学的舞蹈课程设置应遵循多元化原则,有层次地让学生消化两年的舞蹈课程,所有的舞蹈技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如果仅仅以技能高低而论,就与舞蹈学习的宗旨背道而驰了。多元化是指舞蹈课程可以安插舞蹈欣赏、舞蹈理论、基本律动、舞蹈编创等课程与舞蹈技能训练相结合,这不仅不会耽误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在理解作品、把握作品,从而更好表现作品上更进一步。有层次是指在两年的舞蹈课程设置上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进行安排,第一学期以基本律动为主巩固节奏、情绪的把握,更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第二、三学期技能和多舞种相结合,进行强化,第四学期则根据岗位需求安排幼儿舞蹈和幼儿舞蹈编创,多方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

2、牢牢把握好课堂45分钟

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首先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对于舞蹈教学尤其如此,教师的日常教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解和示范动作、组合和作品等,更应该围绕作品进行相关解读和延伸。例如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除了基本动作讲解,也要适当介绍民族历史背景、发展渊源、地域和风土人情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作品解读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舞蹈这一艺术门类的认识。我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素养,教师也要从根本上改变唯以技能论高低的教学观念。

3、学会利用课后充裕时间

比起课上的45分钟,学生的课后时间明显更充足,这也是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博闻广识的重要时间段,而学生的这一时间段却基本都是自己安排的。上文有提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因此课后时间安排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后作业设置。对于学生舞蹈素养的提升,数据表明,这一时间段的效率明显高于课堂教学,如:舞蹈欣赏、作品相关资料搜集、舞蹈社团活动等,既是学生兴趣所在,又能对舞蹈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尤其是舞蹈社团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活跃度,同时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群体组织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摩各种歌舞比赛及文艺演出,如欣赏《大红灯笼高高挂》、《东方红》、《胡桃夹子》等著名作品,开拓视野,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明显不同于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但许多中职学前教育技能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受教于传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又延续到学前教育学生身上。舞蹈素养的提升需要更全方位的刺激和渗透,舞蹈教师如果沿用传统的舞蹈课堂照搬到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上,势必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对“舞蹈”,甚至音乐产生狭隘的理解。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和铃木教学法对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起到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更多三大音乐教学法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舞蹈作品的同时,深刻感受音乐本身,加深对音乐的情感领悟。

三、结语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提升不能仅停留在课堂内,更不能仅仅靠舞蹈教师一人之力,更应与声乐、钢琴、音乐素养及基础课程相互配合,以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前提,持续、高效地进行再教育。只有这些学生真正得到素养的提升才能真正造福于未来的学龄儿童。

作者:林丽珠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