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时间:2022-12-09 11:12:05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对于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使得特殊教育在发展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以发挥出其社会功能和积极作用。一些具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仅影响着特教学校正常运转和办学水平提高,而且还制约着该地区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

一、现阶段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特教资源严重不足。部分经济薄弱地区缺少特教资源中心或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又缺乏特教资源教室和无障碍环境,特教资源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融合教育的支持,很多特殊教育经费直接发放给普通学校以用于支持融合教育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受传统观念、升学率、其他学生家长反对等因素,融合教育发展程度很低,反而是特殊教育学院承担着地方特教的主要职能。据东营市调查发现,当地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的残疾人学生仅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1%。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近70%的残疾人学生教育。2.医院保障难以到位。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地市县一级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没有专业的特教类校医和康复室,部分县市早期诊断、身体康复、语言纠正、行为矫正等专职技术服务老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严重缺乏甚至没有,只能靠学校教师兼任。3.特教师资严重缺失。特殊教育中,1个老师通常只能有效辅导1或2个孩子。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特殊教育师生比例可以达到1:2,能够基本满足教育需要。而像东营市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特殊教育师生比例失衡现象普遍,有的县市特教师生比甚至达到了1:5,师资短缺严重。

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瓶颈分析

1.缺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运行的人才支撑。全国仅有一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教师资为主的普通高校(南京特师);2015年,全国仅有78所学校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招生人数仅为7100人,就算全国特教专业毕业生全部从事特教工作,也不能满足特教事业的需要。像沧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大多都没有开设特教专业的院校,专职教师培养严重不足,远远无法满足特教实际需要。2.特教保障机制运行环境差。当前,社会对特教工作没有提起应有的重视,特教保障机制运行环境差,氛围不高。一方面,缺少对特教教师应有的尊重。特教工作压力大、难度大、社会认同感低。例如,自闭症学生犯病时抡起手就打人,老师只能任凭孩子打;特教学生很多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教师照顾。另一方面,缺少合理的教师保障机制。我国特教紧贴水平不高,仅为基本工资的15%,核算下来,只占全部收入的5%;在职称评定上,现阶段通常以普通学校教师标准评聘特教老师,导致特教教师花大量精力准备与本职毫不相干的内容,职称评定十分困难。而且职称一旦评定,教师们更愿意转岗到普通学校,反而造成了特教人才流失。3.缺少协调联动的特教体制机制。特教需要教育、医卫、民政、残联等多部门联动。在教育系统内,缺少负责全口径特殊教育的专门办事机构;教育系统外,残联、医卫等相关部门缺少协调联动的机制。在特教工作开展中,无法进行实质性对接,导致现阶段特殊教育事业“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空间不成网、保障不到位”。

三、关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硬件支持。要加强特殊学校的资源配备,完善硬件和软件设备,满足特殊教育需要。还要逐步提高融合教育政策执行力,用倒逼机制,让社会“先接纳”,然后“再完善”,以减缓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压力。2.建立以学校为基地的医教结合模式。加大专业人员指导和培训,在地市级以上建立兼具医学评估和教育评估的残疾人教育评估中心,做出残疾人安置和课程计划。同时在师范教育、特教教师培养上,加强注重培养既懂教育又懂医学和康复的教师力量。3.增强专职特教教师职业吸引力。建议为特教教师建立专门职称评聘体系,提高特教津贴标准,增强的特教教师的培育力量。同时增加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行业表彰,提高特教教师的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4.加强对特教行业的政策支持。建议将特教保障水平、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等纳入地方教育均衡发展考核指标,加快残疾人教育立法。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与医卫、民政、残联等部门合作,统筹推进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丁勇.关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6(02):10-13+18.

[2]杨七平.浅谈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保障评估的内涵、依据与要求[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5(01):34-37.

[3]覃益党.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内涵[J].教育现代化,2016,3(23):90-91.

[4]冯会,雷江华.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26-131.

作者:延振龙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