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画书通识课程美育功能

时间:2022-03-20 10:34:21

高校图画书通识课程美育功能

摘要:图画书文学、艺术意涵丰富,是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推进美育工作的重要依托。通过对图画书《米罗的帽子魔术》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应用途径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态度;通过对图画书《走出荒园》的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人生的精神寄托。阐明图画书作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关注人的生存能力的提高,也应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致力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图画书;通识教育;《米罗的帽子魔术》;《走出荒园》

图画书文学、艺术意涵丰富,是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推进美育工作的重要依托。许多优秀的图画书呈现了丰富的人生样貌,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不同境遇,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使用图画书推进美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图画书中人生境地的多种文学呈现方式,体验独特而多样的审美情境,更深刻地体悟人的存在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通识课程的美育功能。

一、面对自己的职业

思考人以何种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这是体悟人生境地的话题之一。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米罗的帽子魔术》([美]乔恩•艾吉著,柳漾译)等图画书,带领学生去感知图画书的创作者如何呈现角色的人生轨迹,如何用形象化的方式思考面工作的态度。1.体会角色的不同。打开图画书《米罗的帽子魔术》,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魔术师米罗并不成功的职业生涯。米罗虽然是魔术师,但是并没有变魔术的技能,他的魔术表演非常糟糕,根本没有达到作为魔术师的基本表演要求;老板因此非常愤怒。濒临失业的米罗只好听从老板的命令,出城去抓兔子。读者此时对米罗是有一点儿失望的,因为他实在是辜负了“魔术师”的这个称号。坐一次回城的火车,米罗就把重要的魔术道具——帽子拿错了,一直等到回到剧场后台才发现。从米罗的行为及此书的绘画风格中,能感受到米罗的性格。粗粝的线条和色彩,都仿佛在不断地提醒着读者,米罗就是这么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一个对待工作不用心的人,一个时时头脑空白、不能清醒地对待生活的人。在书的后半部分,不期而遇的大熊改变了米罗作为魔术师的工作生涯,也逐渐改变了米罗的生活轨迹。和魔术师米罗不同,大熊做事用心,因此,才能从兔子那儿学会了跳入帽子的技巧。大熊发现魔术师拿错了帽子,自己正在复杂、危险的处境中时,及时采取行动,去寻找魔术师。在魔术表演开幕之前,大熊安然地坐在了剧场的第一排,等待着魔术师的召唤。从米罗和大熊的对比中,读者能够感觉到,大熊是一个和魔术师米罗相对应的正面的存在,是真正意义上的魔术师。在通识课程教学中使用图画书《米罗的帽子魔术》,需要首先带领学生去体会书中角色的对比,让学生准确地找到情节线索,从而获得最直接的审美体验。这是进一步感知文学丰富深刻意涵的基础。2.感知人生意味。对大熊七百多次的成功表演,《米罗的帽子魔术》的创作者并没有细致描绘,而是采用了略写的手法。经过许多次的表演,尽管收获了成功,筋疲力竭的大熊却作出了回家休息的决定。没有眷恋繁华,也没有受到阻扰,疲惫的大熊坐在火车上,甚至都没有人感到惊奇。和刚刚来到城市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相比,大熊离开时很从容,了无牵挂。没来得及告诉米罗表演魔术的更多秘密,大熊就躺在洞里睡着了。冬眠是大熊自然的生理反应,显示出图画书创作者精妙的取材能力。更应该让学生看到,这一举动也是一种人生隐喻,显示了大熊入得其中又出得其外的豁达境界。书中,米罗从大熊那儿学会了魔术技能,学会了用意念去控制自己的骨头,这更预示着,在大熊的帮助下,米罗懂得了用心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进入了新的人生境界。杜威认为,“科学陈述意义,而艺术表现意义”[1]。图画书不仅呈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同时还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图画书中的角色对比和基本情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体会情节所蕴含的更为丰富的人生意味,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达至更广阔的境地,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审美目标。

二、寻找人生的精神寄托

除了面对自己的工作,找到精神寄托,是体悟人生境地的另一个话题。精神上的寄托对人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人前行的情感动力,又能让人生更加完满。高校通识课程教学,要引领学生体会图画书表现和思考的关于人的精神寄托问题,图画书《走出荒园》的故事([美]布赖恩•莱斯著,常立译)就非常契合这一话题。1.体会走出精神困境的路径。图画书《走出荒园》,和“荒园”意象相契合的是,埃文家的庭院里的繁盛与荒芜景象的转变,是埃文精神状态变化的外在投射。阅读图画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体会埃文精神受到的困扰,随后再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感悟荒园意象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埃文与家中的狗长久、和谐地共处的时候,精神是愉悦的。从书中所描绘的埃文与狗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每一个画面中,都有埃文和狗的快乐模样。此时,庭院欣欣向荣,承载了人与狗共处的幸福时光,连画面上的天空都蓝得十分澄澈。而当狗死后,埃文十分悲伤,失去了精神寄托,陷入了精神困境。埃文因此无心打理自家的庭院,砍去了那些欣欣向荣的植物。埃文家的庭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园。这时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人的精神困境是如何出现的。当一株充满希望的绿色南瓜藤进入庭院时,画面上的颜色逐渐变得鲜亮了。埃文没有将其逐出荒园,这一举动其实在提醒我们,埃文已经开始走出精神困境。埃文将南瓜从幼苗培养成硕大果实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的心理疗救。当画面上出现巨大的南瓜果实时,文字和图像都让人感觉到埃文悲伤心情逐渐平复了。将图画书《走出荒园》应用于高校通识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庭院景观与埃文内心感受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埃文进入并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感知走出荒园的寓意。范迪安认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人的智力系统也更多地展开了分门别类的研究,认识到理性思维和感性意识这两个方面的互补,才构成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2]。体会和感知图画书对埃文情感变化的形象化的呈现方式,并结合理性思维,学生就能更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人物走出精神困境的路径,并进一步思考走出精神困境的过程在人生中的意味。2.精神的传承。除了体会人的精神状态的外在投射,图画书《走出荒园》中还隐含着精神的代际传承的轨迹。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图画书中隐晦表现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精神传承关系,从而更深切地理解人生的境地。埃文将死去的狗埋在了自己的庭院里,幼嫩的南瓜藤伸入庭院,那其实是狗的化身。只有读完整本图画书,看到藤上结出巨大的南瓜,并看到埃文用南瓜赢回的奖品居然是一只狗时,才恍然大悟。正是在南瓜及另一只狗的陪伴下,埃文才逐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重新有了精神的寄托。一只狗的离去作为埃文陷入精神困境的起因,而另一只狗的回归又成为埃文走出精神困境开始新生活的起点,图画书意味深长的结尾传递出精神代际传承的悠长意味。“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正是处于人类传统之中……实现儿童自我观念与人类历史、与图像文化的精神对话”[3]。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体会图画书角色的精神困境,体会角色之间精神传承的意味,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在各自生活及人类历史中的精神处境,给予情感上的温暖,鼓励读者走出各自的困境,勇敢而坚强地生活下去。这是美育的内涵之一,也是高校通识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结语

石中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问题”[4]。通过对两本图画书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应用途径的分析,能够看到,图画书作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关注人的生存能力的提高,也应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致力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高建平认为,广义的美育“要培养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通过狭义的美育,实现广义的美育,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5]。而戚志雯则指出,“美育是通识教育,或者说它本该是通识教育”[6]。美育和高校通识教育密切关联。在高校通识课程中,通过阅读图画书作品,能够带领学生见识文学所表现的丰富的人生样貌,领略文学本身的形式之美,思考与人的存在相关的真、善、美的问题,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范迪安.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J].美术研究,2019(4).

[3]齐童巍.文化的图像转向与儿童文学的价值态度[J].少年儿童研究,2019(7).

[4]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

[5]高建平.从狭义的美育到广义的美育[N].中国文化报,2018-09-19(3).

[6]戚志雯.通识教育:美育的正确打开方式[N].中国美术报,2019-02-18(15).

作者:齐童巍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