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时间:2022-11-20 04:04:18

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摘要】艺术的生命力一直体现在审美的感染力上,这也是艺术的目标,即促进人们的审美发展。古筝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人们的情趣、净化心灵,同时能够达到情商等作用。因此在古筝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其美的整体性、理化性等多种特质都是必不可缺的部分。所以要在古筝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完善,改善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一方面学会古筝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筝;审美;素质教育

作为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在古筝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古筝本身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其演奏曲目也十分动听。所以在古筝教学中引入审美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古筝的演奏技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更好地理解古筝乐曲的精华所在,帮助学生在古筝学习中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技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古筝教学中重视审美意识的培养极为关键,可以促进古筝教育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一、古筝音乐审美教学的作用

什么是审美?审美就是指感受、感知以及创造美,是人类主动追求美的一种活动。德国著名哲学家鲍敏嘉曾经讲过:“美学就是Aesthetica,是一种不同于逻辑学、伦理学等的学科,是为了更好的明白人类的感性认知的一门学科。”包括日本著名学者江兆民先生和我国科学家都是将美学取代了感性学最初的含义,一直使用至今。而真正将“审美教学”单独提出的是德国诗人席勒,在他看来,审美教育是促进健康教育和认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鉴赏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席勒还强调,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整体上的和谐一致,因此审美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什么是音乐?音乐就是指精神产品,是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作为一门可以培养人们情趣、净化人的品格和心灵、益智的艺术种类,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审美教学的关键就是以音乐为平台,融入审美教学,以审美观念的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随着音乐审美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形式也会增加,从歌唱类型、知识范围等均会有所转变,这样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转型,向着素质教育更进一步。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对于真善美三种观点的一种融合,也是对知情意的一种统一过程,在培养理想人格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辨是非,成为内心丰富有趣的人。

审美教学的重要性。与德智体劳一样,美学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平台。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古筝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想更好地发展,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就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定位,形成全方面、立体的教学模式。在古筝的教学发展中,必须紧密地将教学与审美联合起来,尤其是与古筝演奏技巧相融合,一方面提高技巧教学水平,另外需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国的古筝乐曲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所以在众多的古筝乐曲的表述中,意境的准确传递显得尤为重要,也能更好的突出中心与主题,同时表现出作曲家的心中所想。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去感悟古筝曲中的意境,所以审美教学在此时就凸显出其重要作用。学生需要在内心勾勒出古筝曲所描绘的画面,才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到曲谱所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同样是描述月色的曲子,《月儿高》和《彩云追月》就是两首截然不同的乐曲,第一首所描述的月色就像是一幅水墨画,天青色的云,朦胧的月亮从海平面升起又落下,诗意朦胧,一幅美好的中国山水画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然而第二首《彩云追月》则不一样,更像是油画,色彩鲜艳,生机勃勃。音色。音色一直是我们祖先在乐曲演奏上注意的,音色的呈现度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丰富的声音色彩以及特性,一方面是在表达音乐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影响音乐。古筝,古老的中国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而被众人熟识,也因为其美好的音色对乐曲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力。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演奏者需要提高自己控制琴弦的力度以及手法,控制每一根弦所发出的音色的薄厚、浓淡等,同时一首歌曲中的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更要注意音色的变化程度。加强技巧的使用。韵律。古筝艺术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韵”,比“音”要更高一级,是古筝曲的魂,而演奏中的刮奏、颤音、苦音的使用,更是为古筝曲的魂添上重要的一笔色彩。也正是因为在古筝曲中采用的左手按抑使音色变得袅袅的手法,为古筝声添加了韵,即“以韵补声”。例如在古筝曲《东海渔歌》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刮奏,装饰性的刮奏为我们营造出海浪翻滚的画面,而旋律性的刮奏则将画面延展,形成一幅流动清澈的海洋,只见波光粼粼的海面,打渔者扬起渔网,仿佛置身于东海的渔场之上,看海打鱼。情感。音乐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抒发情感,所以重视乐曲的内涵也就是注重音乐所包含的丰富的生命力。作为音乐的灵魂,乐曲所表的情是作曲家的创作关键,也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的审美思维。在演奏的时候,演奏者需要彻底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才能够更好饿去感受到曲目的情绪,如果只注重技巧的使用,而忽视了情的抒发,则会使得这样的古筝曲失去其艺术价值,变得空洞。

三、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式

古筝因其特有的五声音节弦序的排列方式和品位的原因,学习较为容易,加上古筝的音色往往更为古典优雅,所以学生也更愿意去学习和接受。但是如何在古筝教学中引入审美教育,也成为众多教育学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可以培养人们情趣、净化人的品格和心灵、益智的乐器,古筝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经过长久的尝试之后,一部分工作者认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一些色彩丰富的古筝曲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奏,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一首曲子的情感所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了解文化背景,然后再强化技巧的使用。同时在欣赏一首古筝作品的时候,口传教授的方法可能更加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程,此外就是情感的培养,在口传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从乐曲内部出发,更好的感受曲子的含义,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多听多想多画,画出曲谱在脑海里的样子。

四、结束语

古筝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可以生动传情的艺术形式,也是净化心灵的途径。所以使用音乐,加之审美教育,是古筝教学今后需要加大推广的教学手段,尽管演奏技巧对演奏好一首古筝曲十分重要。但是美感的体现并不只是技巧,更多的还是在曲子所给人们传达的情感。因此在当代这个人们内心浮躁的社会中,加强对音色的重视程度、对曲风的把握以及对于乐曲的内涵认识,都可以更好地促进乐曲的发展。同时在演奏时,融入地方特色,了解当时的背景文化,也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创造出更好的情感体验,以及画面感。古筝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想将其更好的发展,使其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定位,形成全方面、立体的教学模式。审美教育的引入一定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古筝曲中美的追求与感悟能力,真正地掌握古筝艺术。

参考文献

[1]陆阳秋.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2]谢可可.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05).

[3]王妮娜.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北方音乐,2015(35).

作者:杨博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