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赏识教育思考

时间:2022-11-28 03:25:32

高校辅导员赏识教育思考

摘要:赏识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爱的教育,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素质教育理念,是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从赏识教育的概念、目标、把握的三个“度”方面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运用赏识教育的具体做法,使赏识教育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得到正确运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赏识教育;适度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才、引导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秉承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不断努力。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浪潮中涌现的“新星”,它并不是对惩戒教育、权威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让教师学会客观地教导和评价学生,发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使用适度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由“赏识———发展”教育缩略而来,“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从狭义上来讲,赏识教育属于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基于教育双向互动的特点,崔学鸿教授对于“赏识教育”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心去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儿童树立自信心,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儿童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1]。本质上,赏识教育,即教育者认识并且赏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

二、赏识教育的目标

(一)鼓励受教育者勇于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赏识教育的初级目标就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通过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来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期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暗示心理的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实验研究都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深藏的教育价值,证实了被人欣赏和得到鼓励的巨大力量。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冷嘲热讽和轻视责骂都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反,教育者的鼓励和赞扬,宽容和理解却能给予儿童积极应对挫折的正能量。(二)促进受教育者热于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终身教育在信息时代应运而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赏识教育的中级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经历从自觉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蜕变过程,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赏识教育的学习氛围民主、自由,师生地位平等,关系和睦,切切实实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让每个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个人特色、自主发展,形成专门人才。(三)引导受教育者学会赏识人生,品味生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促使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加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联系。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赏识人生。这。一目标的实现让赏识教育有了质的飞跃,让学生从学会学习上升到学会做人的更高层次,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教育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活动,生命是有血有肉的,作为一个人更是有感情的,赏识教育就让教育者成为一个传递爱的人,因为爱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也最容易打动人心,以传播爱的方式让师生之间产生好感,让学生懂得感恩别人,教会学生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整个自然和社会,品尝人生百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辅导员须把握赏识教育的三个“度”

高校辅导员在运用赏识教育时须遵守适度原则。孔子曾对其弟子说过:“过犹不及。”这句表达了孔子论语中的中庸观点,意思是对于事物不要过度追求,也不能过于畏缩不前,要适度。对学生的赏识也是一样,吝啬赏识和过分赏识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赏识过犹而不及。为此,辅导员要学会把握三个“度”。(一)赏识教育的力度。辅导员如果用过分严厉来显示教育者的权威,对学生的赏识不够,常常责骂、训斥,那么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或产生极端行为[2]196。过度赏识会让学生产生两种不良的心理:一种是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使学生对教育者的赞赏产生依赖感,虚荣心膨胀,缺乏自我激励,导致其抗挫能力较弱,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另一种学生则会对教育者的赞美产生怀疑,并为教育者的不实赞赏感到羞耻,常常因莫名的赞赏感到不安[2]166。为了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情况,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的鼓励方法,细致地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不过度偏颇。同时,辅导员还要在赏识教育工作中注重其赞扬语气与用词的真实度。此外,在赏识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对学生采取多鼓励赞扬、少批评教育的方式。(二)赏识教育的广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希望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自信的力量。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往往会更加愿意赏识“优等生”,为这类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容易使一些“优等生”过于骄傲自满。而对待“学困生”往往采取批评指责的方式来督促他们,导致“学困生”的内心更加自卑。这两种情况是赏识教育中常见的错误做法。因此,学生要一个个、一批批地赏识,由赏识一个学生带动一批学生,直至覆盖全班,从多方面扩大赏识教育的广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积极做到教育平衡。对此,首先,辅导员需树立公正、公平赏识的心态,完善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恰当地赏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尊重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根本目标进行赏识。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最后,及时、科学地评价学生,讲究评价艺术,分场合、论情节地评价学生。(三)赏识教育的深度。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对班委工作的突出表现往往只有苍白的口头表扬,例如“很好”“非常好”“很不错”等诸如此类的表扬。这样没有深度的习惯性赞赏把赏识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会渐渐弱化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热情。赏识教育不是矫揉造作的“哄骗”学生,而是用真心和真爱去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辅导员的爱心,将赏识教育向纵深推进,优化赏识的方法,转变赏识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学生群体,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最需要得到的是理解与尊重。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从欣赏的角度给予学生思想及心理上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若能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给每个学生一个出彩机会的教育信念,那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将会走上一层新的台阶,开辟一条崭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作者:刘静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6.

[2]崔华芳.左手赏识右手挫折[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16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