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地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07 11:48:37

实践基地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对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法,从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实践基地;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

伴随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背景、具备较强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广西大学为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了“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有”领军型人才是指具有社会责任、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人才。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是高校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1]。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互促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在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2-4]。

一、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性

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5]。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实践基地规模化的建设,既使得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扩大,又使得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2)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的研究,既使得实践基地配套设施获得较多投入,又使得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高校制定了一系列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管理条例和规定。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整合完善开放共享、多学科交叉的校内实践基地,探索出了适合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一)对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和现场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研究。产学研结合是利用学校与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为重点,实现理论教育、生产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6]。要达到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领略单位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7]。走与单位深度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既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符合单位发展的利益需求,还为毕业生就业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是一个三赢的教育模式。(二)对结合实践教学制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研究。要管理好实践教学,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规章制度,是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好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规定了学生实践的基本义务,也应保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权利。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让广大师生所接受,继而认真执行。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没有结合实践实际情况所进行的管理都不是优化的,实际的管理情况也不是最理想的。因此,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一个切实有效的学生实践活动,必定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执行标准。(三)对实践基地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及其意义进行研究。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模式逐渐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向着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配套设施完善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单位、行业和社会的桥梁。配套设施完善和先进的实践基地一般应在相关领域中拥有较新型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完备领先的管理流程、能代表着相应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四)对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在实践基地进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指导老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研究动态。高校普遍重视理论教育,而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往往忽视了实践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培养。由于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考核压力大,担任大学生实践工作的指导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增强自己实践指导能力、提高实践管理水平,因此难以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指导[8]。而企业方面指派的指导人员限于理论水平不高、对理论教学和学生知识储备等方面情况了解不够,因此缺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使实践指导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因此,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行学校和单位共同配备指导老师的双导师机制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三、实现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

培养相互促进的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一)搭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平台。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对基地试验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出要求,搭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让实践基地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实现宣传平台、学习平台和研究平台等多重功能,使实践基地更好地为大学生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服务。(二)制定实践基地开放共享的使用条例和管理规定。为了使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师生方便地使用实践基地进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必须制定实践基地开放共享的使用条例和管理规定,让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实践基地开展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实践基地不分学科和专业、收费优惠和透明的真正意义的开放共享。(三)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导师指导方式。对于校内实践基地,可采用专业教师和实验室老师相结合的双导师指导方式,由专业教师主要承担研究方法、创新精神和国际研究动态的指导,而实验室老师主要承担仪器实操、实践手段和基地管理制度的指导。对于校外实践基地,可采用校内教师和单位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双导师指导方式,其中,校内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实践内容和团队协作意识的指导,单位指导老师主要承担技术要求、行业动态和管理方法的指导。实行双导师指导方式,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获得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双重收获。

四、结语

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而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通过对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法,并经过长时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促进了我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还扩大了学生受益面,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广西大学“五有”领军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朱亚先,洪炜,吴丽晶,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之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24-30.

[2]王宗善,邹丽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0-153.

[3]黄玮,孙小平,孙文志,等.地方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创新性设计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14-216+257.

[4]刘晓红,蔡敢为,曾冬梅,等.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4-117.

[5]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9,22(02):63-70.

[6]赵阳,管利萍,李海燕.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参与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218-223.

[7]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究,2013(1):66-70.

[8]岳德军,张红旗.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45-46.

作者:刘晓红 王艳明 黄东英 单位:1.广西大学体育学院 2.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