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

时间:2022-09-20 10:38:17

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

摘要: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主要核心的金融科技在全世界得以快速发展,其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高校金融学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金融和新时代的需求,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应满足和适应金融科技等新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金融科技类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优化完善,从而适应新时代特征、满足新金融需要。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优化

一、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及人才需求变化

2016年,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世界顶级围棋大师,这场人机大战成为人工智能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并由此引发全世界各国各界对于“机器替代人”的深入思考。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已经将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划入到国家长期战略规划中,力争抢占该领域制高点。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种种可能,这其中金融领域由于其科技手段应用广泛、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新技术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好的应用领域和场景之一。随着新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这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金融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流程和金融产品,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会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6)。(一)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影响的分析。作为金融行业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要文件,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印发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加强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稳步改进系统架构和云计算应用研究;深入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规范与普及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应用;积极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规划将发展金融科技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在金融科技(FinTech)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了传统金融产品、服务与机构组织的创新金融活动,也影响和重塑了金融行业的业态组成。例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科技目前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金融领域,这是金融业未来的主流趋势。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业务流程得以减少标准和重复性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海量的大数据分析也使得精准金融产品营销得以实现。此外,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运用,催生了诸如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非银行科技金融公司都使得互联网普惠金融得以有效开展,金融业务的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为便捷。金融科技基于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科学技术,不仅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产品、流程和应用系统的开发等环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例如,传统的投资理财业务管理主要依靠金融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往往通过银行、证券等线下销售,专业投资理财人员来进行投资管理;而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支撑下,诸如阿里的余额宝等通过线上互联网基金销售等新渠道可以迅速并大量募集资金,再通过智能投顾或人工智能支持技术来进行管理,使得传统业务并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归纳来看,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行业商业模式的冲击或者说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去中介化。这是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的一项根本颠覆,利用互联网金融或人工智能针对资产和资金两端进行直接打通,进而产生普惠金融的小额借贷、线上柜台、智能投顾、开放API、电子支付、数字货币等新的业务系统。第二,有效的预测。金融科技最能体现智能强化的特点,既可以延展存量业务,也可以造出新的产品和新的需求。运用金融科技,可以在客户画像、新风控模型、新投资策略、指数化产品设计、组合算法分析和再平衡等方面大有可为。第三,信息的留痕与运用。合法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与经营,在记录和沟通信息方面的留痕可以最大限度对消费痕迹、交易记录、互动信息等开展分析,线上化数据的保留和应用会极大赋能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二)金融科技对金融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预测,2020-2025年金融科技仅在银行应用方面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313亿元,乐观估计可达493亿元。如果再考虑金融科技在保险、证券、期货方面的应用,市场规模会远超这一数字。国际人力招聘公司MichaelPage(中国)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就业报告》显示,92%的受访金融科技企业认为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保守估计约为150万人,而再考虑到广大非一线城市的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理财等金融机构,中国金融科技实际人才缺口要远高于这一数字。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巨大人才需求缺口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同时也对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进入金融科技的新时代,其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经营模式和游戏规则,这就要求金融业从业者必须具备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和互联网金融思维在内的金融科技知识贮备。从上文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趋势来看,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是新一代信息和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行业和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因而对高端金融科技研发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金融行业将更多需要对金融科技有所了解并能够对具体业务进行操作的大量基层人员。实际上,无论科技如何重要,在金融行业里,它主要是工具和手段,其服务于金融;因此,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应该坚持金融为本、科技为辅的思路设计。从历史演进和实践发展来看,虽然不断有新的理念、新的科学和新的技术在金融业中得以体现和应用,但金融行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一直占据主体,融通有无、跨期优化资源配置、不确定环境的风险防控、实现时间价值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用始终重要。正如当年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行业,短暂出现了电算化会计专业一样,而今会计类专业早已全面普及电算化技术,而会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课程也一直保持。那么在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优化和金融行业从业必备的知识也将会融入金融科技课程内容,从而在金融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当中普及。

二、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由于金融科技的产生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且对于行业的冲击影响也较为迅猛,尽管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已经对金融科技非常重视,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金融科技部门和人才团队,但国内高校金融学专业对于金融科技冲击挑战的应对方案仍相对滞后。由于经验不足、资源有限,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尚难满足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多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发展”为主线,金融学专业目前仍是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为核心,而通识教育课程和个性化发展课程一般是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但在人才需求方面,这种结构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科技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更加需要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调整策略,优化布局。当前主要的问题或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出现、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但目前来看,传统金融学科的理论知识仍占据主体地位,传统单一的学科培养很难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培养适应新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该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将行业科技素养融入金融素养及金融技能的培养中,这是亟待明确的问题。第二,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优化。当前的金融学教学课程体系结构较为稳定,《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供了核心课程的选择集合。但课程普遍基于教材,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容易造成知识应用的鸿沟。知识传授途径仍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时间主要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学生主要是听讲、理解、记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尚欠缺,学生思维水平、优化意识的加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带来金融行业业务流程、技术运用和业态范围的巨大变化,导致课堂授课内容与金融企业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当前较为一致和固定的传统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关注金融学理论以及基于理论所构建的应用体系,对于金融科技所推动的交叉学科的反映度、融合度和关注度不够。第三,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实践教学的问题。如何将目前稍显“枯燥乏味”的课堂理论教学变成“津津有味”学生主动乐学,已经成为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金融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自其诞生伊始就与金融业的实践紧密结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必须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变化和趋势。然而在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上,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践课程还停留在模拟交易和传统的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书本业务的操作上,且其所占课时比重业较低。这就导致实践课程难以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实际的需要,更远未达到金融科技的实践实习要求。第四,金融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矛盾。在当前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挑战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的师资不足、不适应矛盾是一个重要方面。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结构方面,基于传统课程体系的师资配备使得适应新型的、交叉型的专业课程建设的师资缺乏;二是师资培训方面,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能够依靠基层教学组织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但适应金融科技教学要求和金融行业最新发展变化的教师能力培养并没有得以及时跟上,国内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和企业培训极少;三是社会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形式是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培训服务,而在智库建设方面的决策咨询、政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价等的服务能力较弱。

三、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国内外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经验

传统的金融业及其传统业务虽然仍占据着金融业的主流,但我们应看到,在金融科技支撑影响下,传统金融业务在不断演进,类金融企业和类金融业务更是层出不穷、眼花缭乱。实际上,不仅是金融科技的冲击,而且从金融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来看,高校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当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金融业界(包括跨界)而不是高等院校的理论研究者引领着金融业的演进。因此,高校进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应该向金融实务业内学习,必须充分吸纳金融业界的最新进展和业界专家的建议。我们通过表1对国内外部分高校金融学专业或金融科技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梳理,部分开设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的学校,对于金融科技与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交叉性”已经有所体现,从国内外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来看,积极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与金融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有机补充金融科技类课程知识融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本科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而且从国内外高校对于金融科技融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来看,时间上几乎处于同步,国内高校也没有落后于国外高校,且在主要课程方面几乎保持了相似的设置。四、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对策略与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强调应用型人才,但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金融行业包括了众多的子行业,不仅有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小贷等,还包括了一些新兴的第三方理财机构、P2P、互联网金融行业、量化投资基金等等,金融科技的融入使得整体金融业的形式和业态更趋多样和复杂,因此除了一些必备的技能型知识,更需要宽口径、重基础、强应用、懂领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的学习,并为以后的持续学习和工作中知识技能更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金融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和行业冲击的影响,必须将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金融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首先,需要明确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目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学相结合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因此,一方面对于底层技术核心的金融科技研发人才需求较大,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对于理解金融科技技术并能够具体应用和营销、管理与实际业务操作的基层金融从业人员需求会提升。这就需要在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应在教学方面侧重于金融科技发展及应用的前沿动态,特别是实际业务实践层面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金融科技的能力和知识。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设置方面增加金融科技类课程模块。利用学校资源,在金融学本科课程中开设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导论的通识教育课程,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增加Python、C++程序设计的学科基础课程,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开设金融大数据分析、量化投资和智能投顾课程,通过通识课程、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和选修课程结合,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金融科技类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第三,在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中应重点关注工具和应用类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知识储备,并为金融的不断学习和提升打好基础。最为需要注意的就是应将工具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嵌入各门金融学的专业课程之中,通过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场景式学习,可以将相对抽象的金融科技工具类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深刻。此外在教学中,应更为重视业内专家配课和企业实践的环节。为了更为清晰的展示金融学专业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知识需要和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在表2中给出了部分金融学专业所需要的金融科技类专题知识和对应的课程。第四,强化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客观说,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有些教师对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尚未充分领悟,相关金融科技的知识和技能未能同步更新。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攻读更高相关学位、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师资的金融科技素养,同时安排部分教师到金融业界交流并进行课题合作,在实践实习环节教师与业内专家紧密结合;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业界教师和新师资,充实现有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为核心内容的金融科技发展正推动现代金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行业的新业态、新业务、新流程、新产品和新科技都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须满足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培养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金融科技知识、结合金融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在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锋.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2):91-94.

[2]黄丽,刘红梅,牛静敏.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金融科技教学改革探索——以《金融科技专题》为突破口[J].教育现代化,2018,5(48):87-88+90.

[3]阮素梅.关于金融学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4(10):130-133.

[4]海新权,韩晓婧.金融科技和“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4):85-89.

[5]王雷.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学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145-146.

[6]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5):64-68.

[7]陈小蕴.新金融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57-158.

作者:周方召 付辉 贺志芳 赵汝为 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