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艺术在美术教育的融入

时间:2022-01-03 10:02:30

插画艺术在美术教育的融入

插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不仅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直观艺术形式,同时涵盖了生机与活力。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此新的发展形势下,插画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改变,以此适应了社会对插画艺术的需求。从某种角度而言,插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插画素材图库的建立,提高高校插画艺术教学效率。为此,本文对高校美术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应用插画艺术,加以探究。

一、插画艺术概括

插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之一,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插图。我国早期的插画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而得到发展的。最初,插画以版画的形式出现,随着时代的变化,插画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作为艺术形式,插画陈伟了重要的视觉表达形式[1]。比如,在出版物的配图方面、在广告设计的场景方面、在游戏人物的设定方面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插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研究

(一)结合高中美术教学建立插画素材图库。近年来,各高校美术教育中逐渐融入插画艺术[2]。高校美术教师要结合高中的美术教学材料,建立插画素材图库。在现代社会中,插画无处不在,很多学生都接触了大量插画作品。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插画作品进行收集,通过对插画作品的欣赏与解读,掌握当前国内外的插画风格。同时,与高校美术教学内容相衔接,建立相对丰富和完善的插画图库,按照插画的风格和艺术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此外,高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精品插画进行赏析,在对作品风格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后,对喜欢的插画作品进行临摹与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时下流行插画风格的印象,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水平,奠定基础。(二)重视高校美术教育插画的物象再创造。高校教师在将插画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时,要重视对插画的物象再创造[3]。通常情况下,物象的再创造技巧中,对于静物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选择静物时,一般要选择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的静物,比如花、乐器、包装瓶等,并注意不同静物的色彩与质感差异。将所有选择的静物放置在桌子上,指导学生深入观察静物,选择喜爱的静物并对其展开想象,将其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并与他人交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草图进行创作,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再创造时,采用嫁接、局部変形和错位等技巧,甚至可以改变原有静物的色彩与质感。由此,通过实现对插画的再创造,提升美术创作水平。(三)加强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插画主题训练。在插画艺术中,拥有独特的创意审美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教师在将插画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插画独特创意审美的掌握,对学生展开插画主题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收集其喜爱插画家的作品,并对插画家的作品进行反复的欣赏和临摹,掌握插画的构图情况、色彩情况和创意情况。在掌握插画的相关信息后,指导学生在原有插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此种插画主题训练方式的应用,主要可以借助转变原有插画的色彩、形象和构图等方式完成。经过不同高校的实践证实,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插画主题的训练,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新的创意,快速进入到自我创作状态。(四)实现对高校美术教育插画思维拓展训练。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插画艺术时,教师要借助插画艺术实现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目前,在插画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为超现实主义手法。该方法具有梦幻、神秘和奇特的特点,能够打破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固定认知,通过新奇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到新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思维拓展训练期间,教师可以采用抽象的造型和符号,将幻觉加以体现,也要借助写实手法,将似曾相识的意识加以表达,创造出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实中又不可能真实存在的空间。由此,利用插画艺术,使高校学生能够有效拓展插画思维,为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下,插画艺术的内容及形式都得到了创新。尤其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后的插画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结合插画艺术的发展,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插画艺术的融入现状,本文从建立插画素材图库、重视物象再创造、加强插画主题训练等,研究插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措施。通过本文关于插画艺术的相关研究,为日后提高插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研究——以“插画设计”课程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8,15(3):119-120.

[2]田宇.浅析艺术教育中插画视觉语言多元化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5):144.

[3]杜娟.如何在插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3(11):155-156.

作者:何婧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