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九年制教学课改探讨

时间:2022-02-23 02:57:00

农村九年制教学课改探讨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要求,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教改浪潮。这就是我们今天实施的新一轮的语文课改实验,这次课改实验,不仅在气势上是空前的,而且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历史上任何一次语文教改所不能比拟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特别是更新了教学观念,出现了多方面的转化。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国家建设人才的观念转化;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思想相统一的观念转化;从单纯的认识论向知、情、意、行论转化。树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内在统一的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一般化向具体化转化,实行因材施教;从课堂以教师为主讲解为主,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化,建立老师指导下的生自学为主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只重读写,向读写听说并重转化;从只重教法、忽视学法,向教法和学法同步发展转化;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大语文教育的观念的转化,课内与课外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帅,以教材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造为主旨的,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自学辅导式大语文教学模式”。这说明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许多,更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作为处在农村乡镇中学的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感到在新的课程理念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笔者认为乡村教育改革的困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进行改革,教师的准备是首先的,更是必需的。“教改的关键在教师”。通过学习、发动,让其克服畏难情绪,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肩上责任。同时经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培训,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参与改革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改革工作。另外还要得到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我们要动脑子,下功夫去做工作,要让他们认识到,孩子学好语文,即使将来不上高中,外出务工,参军,以及今后就业也有用处,这样的课改,实在可行。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抓到实处。

第二、迫于升学的压力缺乏课程创新的环境。社会、家长、领导不变的“高分”观在无形中给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画上了死圆圈。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学,其中考竞争程度不亚于高考,考上了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几乎就等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这种选拔制度决定了考试问题的复杂性。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扭曲了新的课程评价标准,关注的只是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对不能让学生得“高分”的参加课改和教师是讽刺、挖苦带打击。所以目前,就农村中学中考升学而言,能够挤上独木桥考上县以上高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就拿贵州省某县今年中考的录取情况来看:全县十四个乡镇共有毕业学生八仟五百六十余人,而县所辖两间普通高中只录取一仟七百七十余人(其中一间属省级重点),所以,多数学生对升入高一级学校只能“望洋兴叹”,由此,学生厌学情绪十分突出。中途学生失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为了“减负”提出了“读书无用论”,于是再一次在无形中扼杀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家国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的鼓励下,应该采取种种措施让更多地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第三、资源的短缺,地域的限制,阻碍了学生健康发展。对于地处黔北边陲,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乡镇中学,新课程理念要在偏远乡镇中学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教学资源的匮乏,设备的简陋,教学环境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将“大语文观”传授给学生,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目前多数学校都配备和添置了部分教学设施,但仍然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对于偏远的乡镇中学,尽管随着国家对“普九”验收的日益逼近,可仍然有部分教学硬件未有,教学设备仍有待添置,学校的教学环境仍有待改善。要“变”就得要有钱,没钱的投入,一切都难以实施。尽管如此,广大语文教师,硬是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城里人所没吃过的那份苦,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一直努力奋斗在偏远中学一线岗位,他们克服了种种不为人所知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加大各种教育设施的投入和改善迫在眉切。

综上所述,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为我们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鉴于此,语文,这门既基本平凡又博大精深的教育学科,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就不言而喻了,只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齐心协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克服一切困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把中学语文课改实验不断推向深入,也才能使农村乡镇中学语文的课改实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2]闫国军.农村初中语文广场课堂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0).

[3]韩桂书.多元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9).

[4]陈俊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李一龙.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