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审美教育理念分析

时间:2022-10-07 10:58:04

高校古筝教学审美教育理念分析

【摘要】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独特音乐魅力的乐器,传统审美价值较高,能够带给人美的音乐享受。伴随物质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古筝艺术就对人的精神陶冶有很好的效果。现阶段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而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明确要求。文章介绍了古筝艺术的美学特征,阐述了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筝教学;美学特征;审美教育

近年来,伴随各国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古筝艺术逐渐走向世界,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古筝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等特点,给人一种纯正典雅的气质。古筝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我国,发展至今天,其风格流派、结构样式、演奏技巧等都历经了无数次的变革,经过历史打磨和检验的古筝艺术,至今已经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审美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古筝教学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引入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古筝弹奏技巧,同时也能带给学生美好的精神享受[1]。

一、古筝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鲜明的地域特色。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广泛流传于秦地,并大受欢迎,后逐渐向山东、河南、福建、浙江等地发展。在不同的地域风格、政治背景、语言等的影响下,古筝在各地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魅力。例如,山东古筝风格典雅古朴,摇指明快干净,声音清脆响亮,大拇指勾弦力道刚劲,声音好似珠玉在盘,常与山东琴书结合表演;河南古筝活泼明快,声音粗犷高亢,喜用强弱鲜明的摇指风格,拖音连绵,与民间说唱或是戏曲搭配为最多;浙江古筝风格秀美,旋律幽柔婉转,右手弹奏比较轻柔,节奏明快且音色清雅;潮州古筝独奏较多,右手勾搭或连勾技法下音色柔美,旋律华丽奔放、清新灵动;客家古筝可以独奏,但也经常和三弦、洞箫、琵琶等组成合奏,滑音较多,意趣丰富高雅,韵味悠长[2]。(二)悠长的意蕴表达。古筝艺术讲究意蕴美,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乐曲《高山流水》既描绘了壮丽气势下的巍峨高山,又给人一种流水潺潺、清风拂面的清新柔美之感。描写高山时,低音区拍弦和双八度大抓套同度按弦的结合,表现了雄伟高山直入天际、奇山异石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伴有烂漫山花和苍翠古木,气势雄伟。而流水部分通过刮奏和同度按弦、拍打颤弦并着力等技法,展现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潺潺流水。旋律的起始部分优雅缓慢,仿佛声音是从深山中而来,将人带入高山之巅;继而再用泛音烘托气氛,将思绪引到千年以前,在巍峨高山与轻盈流水交织中感受音乐情绪的起伏。一曲完毕,各情景之间完美融合下的,筝曲的优美韵律让人回味无穷。(三)题材丰富多样。我国各地古筝艺术的题材丰富多样,有的展现文化风俗,如《闹元宵》《庆丰年》等;有的取材大自然,创作者借景抒情,如《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有的歌颂英雄豪杰,如《霸王卸甲》等;有的表达思念之情,如《秋夜思》《夜深沉》等。丰富多样的题材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又反作用于自然风貌、民族特色、风俗文化等,以古筝为载体,将其中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四)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很少运用直白的表现方式,或是寄情山水,或是借物言志,喜欢从侧面展现真情实感。例如,乐曲《汉宫秋月》的开头部分声调由高到低,宛如深宫女子悠长的一声哀叹,描绘出一幅伊人幽影孤独徘徊于深宫中的景象;紧接着时而出现短暂休止,好似女子愁上眉头,让听众也有一种凄凉忧郁之感。再如《梅花三弄》,全曲借助梅花静态和动态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实际上也就是借助梅花歌颂洁身自好、品节高尚的人。(五)审美发展与时俱进。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古筝艺术发展也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吸收新鲜元素。如在传统古筝音乐中可以融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流行原素,以此创造符合人们喜好和需求的现代筝曲;也可以将古筝与西洋乐器融合,混搭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音乐美感。

二、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古筝作品。古筝艺术是各种音乐理论知识与古筝弹奏技巧紧密结合的一门艺术,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特有的美学特征和感情。在演奏时,需要学生运用敏锐的感知力,对作品感情产生同理心,进而深刻诠释作品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学习《昭君怨》时,起始时节奏缓慢,凸显哀婉的情绪,给人一种左右徘徊、缠绵悱恻之感;后半部分速度突然加快,仿佛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要控诉自己的满腔积怨。高校在平时的古筝课堂上就要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欣赏不同类型古筝曲的同时感受情绪的变化与发展,并在实践中掌握不同情绪表达所需要使用的技巧,以此提升学生对各类型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二)审美教育促使素质教育更加完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建立更加多样化的审美体系,树立更加远大的学习目标,深化自身对古筝美学的认知[3]。(三)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古筝艺术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古筝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提升对古筝技巧和相关文化的理解。古筝学习与审美教育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古筝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内心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在古筝演奏中也能更加自然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将这两者的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美、创造美。有了自主学习的劲头,学生在古筝学习时才能精益求精,不仅表达出作品所要求的情感和内涵,还能根据作品的特色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融入更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予以对比性的示范。音乐艺术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尤其是情感表达方面,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校古筝教学课堂中,演奏者通过勾弦、拨弦、按弦等技巧,表达作品的旋律、节奏、强弱,这些演奏时的外化表现与审美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演奏姿态,坐姿应该端庄优美,手臂要自然放松,腕关节要灵活。古筝弹奏中,大多都是以腕关节带动手指尖发声,作品情绪不同,弹奏的技巧和姿势也不相同。例如,振奋人心的曲子指尖力道要强一些;情绪层层递进到高潮的曲子,要使用振幅大、频率高的颤音;抒情的曲子常用振幅小且均匀的颤音;又如,大指和食指摇指时,常根据曲子情绪的需要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古筝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或是将一首曲子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弹奏,在对比性的示范中带领学生认识、感受的音乐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以此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4]。(二)丰富古筝艺术实践。审美能力必须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以往高校教师常常采取“回课”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练习效果和弹奏水平。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怯场、紧张、慌乱等现象,以至于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鉴于此,除了课堂上的演奏练习、检查之外,教师还需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机会进行艺术实践,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演奏能力,提升审美表现能力。或是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古筝艺术带给人心灵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古筝现场演奏会,近距离感受优秀演奏家的美学表现和弹奏技巧,在鉴赏中审视自身,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引导其认真思考、积极改正。(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古筝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力量在推动古筝不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深度解析古筝文化,对于古筝的起源、发展历程、风格流派、知名古筝演奏家、经典曲目等,都要进行详细介绍,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古筝的内涵,感悟作品的情感,进而提升整体的表现力。此外,因美学涵盖范围甚广,古筝艺术往往与文学、诗歌、美术、舞蹈等方面具有关联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其他门类的知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古筝教学不应该只是重视技巧的提升,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表现美的能力。古筝是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古筝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理念,能够教会学生感悟更加深刻的音乐之美,两者之间彼此促进,学生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技巧与情感。现如今,我国正大力提倡审美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带领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进而更好地将其运用于古筝作品的表达中。

参考文献:

[1]阎小琦.高校古筝教学创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J].北方音乐,2018(24).

[2]张心心.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8(21).

[3]丁晨,王志军.古筝艺术的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J].黄河之声,2018(14).

[4]刘溪.高校古筝小组课授课教学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7(9).

作者:周倚帆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