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时间:2022-10-19 03:41:49

供给侧改革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党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改革,要围绕“供给侧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搭建弹性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伴随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社会对综合性人才需求加大。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应进行改革创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当前高职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教学问题较为突出,未形成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造成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供给侧改革”思想指导下,高职教育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改革迫在眉睫。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思想,其意义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了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与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达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应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探索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向结构、质量、效益与创新转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优质人才。

二、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思想,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可测量性等方面。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高职教育在办学之初沿袭本科模式,在学历教育上,与本科相比无优势,学生也无较强竞争力。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凸显后,高职教育又倾向另一个方向———将其等同于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理念落后。另外,传统高职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重点在学科理论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素质教育,在教学理念上较为落后。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教学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保障,课程结构与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难以对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缺乏导向性。第二,受传统高等教育影响,课堂体系具有一定的沿袭性,偏重理论课,忽视实践课,在课时比例上分配不合理。第三,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压缩或删减。一些自主编写专业教材的学校,因缺乏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导致教材内容未能体现岗位需求的知识与能力,甚至一些专业知识未及时进行更新,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岗位中。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职教育沿用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未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围绕教的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未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包含多种形式,然而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却非常单一。时代在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对新媒体教学手段缺乏研究与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创造性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教育理念传播者与教学内容、方法的组织者。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对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伴随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需对教师的学历、年龄与职称等方面进行调整,总体来说,师资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整体水平却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在校生规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极度缺乏,相对来说从事理论教学教师偏多,实践教学人才尤为短缺,整体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一般。其中,一些资格老、工龄长的教师职称偏高,新进的专业教师职称偏低,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配备不够齐全。[3]另外,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大量具有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虽然各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团队建设,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短缺,比例偏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的反馈机制,完善的评价体系,具有导向与指挥作用,通过评价过程与结果,教师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教学评价还起到激励、鉴定、改进教与学过程的作用。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第一,重视文化理论考试。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从生源上来说,高职学生文化课成绩一般,因此,以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缺乏客观性。学生的综合水平不能以文化课理论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方式,易造成学生只关注成绩,忽略自身能力提升。第二,考核方式单一。尽管教学考核方式有多种,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将文化课闭卷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该评价方式考核内容较为片面,以记忆性的理论课知识为主,不注重学生平时成绩与实践成绩,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围绕“供给侧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以教育理念为核心。在供给侧改革思路下,高职教育应扭转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状,这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提。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条件下,专业改革与建设才有遵循的方向,防止陷入盲目中。高职教育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目标定位上应该精准。高职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所需,构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培养优势、服务地方产业的模式。供给侧改革要求实现尊重学生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双方的平衡。因此,以明确培养模式为前提,树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下教育模式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搭建弹性课程教学体系

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培养人才具备从业能力。课堂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的比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并不意味着将学生培养成只具有职业能力的人。社会生存能力包含职业能力、与人交往等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外,要注重学生文化修养、个人素质的同步提升。鉴于传统偏重理论课的设置,目前要加大实践课比例,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交叉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第二,自编或引进优秀教材。行业最新知识与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更新,教材知识应及时更新。可邀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与本校优秀教师一起编写教材,国外优秀教材可以引进,进行适当的删减,编写成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第三,课程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每个专业所涉及的课程模块并不相同,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三)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尤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应用十分普及。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是教学的主营地,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与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包含多种,如小组合作、创设情境、案例研究等。通常来说,一堂课的教学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以创设情境法为例:将教学内容制作成音频、视频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再现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受。随后可运用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针对内容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讨论发言,最后再进行总结。当前学者探讨与关注较多的是微课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法是指以十分钟为限,集中说明一个难点,重点解决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小课程。此教学法时间短、效率高,迎合现代学生学习方式,为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微课教学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在目前的信息化社会,高职教学应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与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教师是教学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具有直接相关性。针对目前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创造学习平台。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无论教学经验丰富还是企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需要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可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定期邀请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人才以讲座形式,为教师培训最新技术知识。同时,可定期组织无实践经验的教师去企业学习。第二,引进优秀人才。对于当前无学科带头人的情况,可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完善教师队伍。第三,实施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方面或者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五)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鉴于当前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的问题,应积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教学评价中发挥价值。第一,在评价主体上,改变教师的单一评价角色,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旨在突出其客观性。第二,课堂上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模式要与课程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同时,任课教师不参与课程考核的出题工作,从而保证考试的客观性。注重平时成绩,分配好各次考试的比重。第三,注重考核方式多元化。因高职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考核形式应理论与技能结合。第四,建立反馈机制。考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学习结束,通过考评可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情况,教师应将考评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进行后续学习。

总之,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在经济结构进行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应跟进经济发展步伐,顺势而为,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长期以来改革的重点,在供给侧改革趋势下,高职教育应转变教学思路,探索新的策略与路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高职教育可采取的措施。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循序渐进,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层层落实,才能达到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红新.深化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3-17.

[2]成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大学教育,2018(11):144-146.

[3]薛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2):29-35.

[4]张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区域经济对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3):63-67.

[5]梁家峰,张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6(5):19-23.

[6]王士贺.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的实践探索[J].民营科技,2015(4):254-255.

[7]毕经美.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3):78-79.

作者:朱序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