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6 03:12:00

情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说过:现代情感心理学揭示了情感的九大功能(动力、强化、调节、信号、感染、迁移、疏导、保健、协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运用好其中的功能,就能体会到情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渊源

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后来这个美女竟有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格马利翁”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加强“人际期待”,造成教育对象出人意料的进步的效应。此效应的实质就是以爱为中心的陶冶教育和在潜移默化中暗含期待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同情人、关爱人是教育的血和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需求

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研究:首先,他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番所谓“智力发展预测”;然后,随意拟了一份名单,并告诉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孩子都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其实,其中有些孩子智商并不高。然而,教师得到这样的暗示后,对他们便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暗含的期待”。8个月后,试验者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与教师感情融洽、适应性强,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智力发展很快。教师“暗含的期待”产生了积极效果。可见,学生智力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情感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好学不倦,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因此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其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情感教育的要求

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知识信息双向传递交流的过程,也是思想和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实施启发式教学、开展情感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德高为范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行修养,树立爱心。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学生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有调查表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教师应该以真诚、适度、得法的爱,培养学生的“向师性”和“亲师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愉快进行。课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热烈的呼应,课间一杯热水、一张面巾纸、一把椅子,课后热情而礼貌的问候,都是学生爱教师的体现,值得每一位教师骄傲与感动。公务员之家:

3.2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博览群书,学博为师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更新,在知识掌握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为指导与启发学生学习提供丰厚的知识基础。

3.3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处在积极状态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因素的某些不足,从而提高智力水平。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愉快的情感能鼓舞人去进行创造性活动;反之,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或消除人的活动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良好的情感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

情感教育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更高层次的探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