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教学运用构建主义学习论文

时间:2022-07-20 10:39:00

基础音乐教学运用构建主义学习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基础音乐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的墓本教育理念及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的阐述,进一步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

近年来,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被译作结构主义,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了。建构主义源自瑞士日内瓦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理论。他提出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并存着两种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纳人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丰富和加强原有的思想倾向和行为模式,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乙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界信息产生冲突,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变化、重组、改造,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一3-3,浙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是~种认知理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世界认知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基本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环境的需要,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基础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基础音乐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特征的某种真实的复制,而是个体的建构。建构主义的这种理论推断将知识定位在一种可探索的范围之内,回答问题的空间就增大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基础音乐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不善于再现客观世界,它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客观世界。音乐艺术所用的艺术材料是转瞬即逝的声音,它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只能停留在一种表意的感情方式上,不可能像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那样详尽地描绘世界。音乐艺术所揭示的世界不是大自然客观地摹写,也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表征,它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以及非语义性。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在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散发性思维教学、想像性思维教学、质疑性思维教学,允许学生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给出不同的判断结果。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在课堂上过早地下结论,否则就会禁锢了学生的想像力,失去了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音乐教师要把思考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想像、讨论和探索,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变成音乐的审美者,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音乐的享受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变成音乐的创造者。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符合音乐艺术的规律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构建自己的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在音乐的基本属性和艺术特征中,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音乐表演。音乐艺术重要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演唱、演奏和形体律动等表演活动来实现音乐的意义。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而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积累和认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低年级儿童对于音高、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认知,不能完全依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述,而是通过课堂上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如音乐游戏,形体律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的表演活动,通过感性的认知最后达到对于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认知。这种理性知识的获取,是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来获得,通过感性认知经验获得的知识才能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符合音乐艺术的规律性。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_;。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要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审美价值置于课程价值的首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写道:“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晴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置于音乐教育价值的首位,是真正地从音乐的本体出发,是符合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定位。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的实现带有强烈主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也只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审美体验。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音乐内容积极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环境,在精心设计的音乐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与营造,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人到音乐的情感世界之中,把那些抽象的音符转化为鲜活的、更加贴近生活的形象,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生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体会感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陶冶他们的情感,增加音乐的审美体验,进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4.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高屋建瓶式的教学模式,引导我们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教学方法,不要只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观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反对教师的传授和灌输;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对“一刀切”的大一统评价方式;强调互动的学习方式,反对单项的信息交流等。在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是时展对音乐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在音乐新课程推广与实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随着音乐教学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师成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管理者、问题的答疑者、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中,教师的地位变化了,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音乐教师既要精通音乐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了解音乐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善于设计音乐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

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移植到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必将打开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对于国外教学法的认识,特别是当前音乐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增强对音乐新课程的价值标准、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机制等课程改革的理解,才能改善基础音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