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分析

时间:2022-04-10 04:37:11

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分析

一、加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专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随之,高校必须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具体要求,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无形中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思想政治素养。1.树立正确“三观”,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各类不良思潮不断涌向,而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合理化开展利于对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是非判断能力,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促使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成长成才。同时,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幅度增加,部分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对国家大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国内外大事的关心程度也较低。但在新形势下,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较高专业技能远远不够,拥有大局意识,国际化视角等也至关重要,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方面。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利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更加关注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根据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要求,采用多样化措施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各专业学生,全面、客观了解当下国家大事,准确把握国内外动态变化形势,多关注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多关心国计民生,对发生的各方面国家大事有正确的认识,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各方面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提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提供有利保障。2.正确看待政治问题。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大学生大都不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某些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国际冲突问题,大都只是根据网络上流传的数据信息去看待这些政治问题,而网络相关信息混杂,具有不客观性以及片面性。就国际冲突来说,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并进行合理化处理,避免国家利益受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管理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利于引导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判断网络中各类政治问题方面的信息,学会客观看待复杂化的政治问题,避免形成错误思想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客观分析大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中优化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随时了解当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国内外形势等,不断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学会辩证地看待政治问题,逐渐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二、提高文学素养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有了质的转变,大学生也不例外,快餐文化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文学修养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不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极易被社会生活中各类不良文化侵蚀,被社会上的“铜臭气息”所感染,不利于他么日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利于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培养力度,促使各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避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文学冷漠这一现象。高校可以根据日常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管理,开展多样化的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开设文学素养提高相关课程,促使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国家各方面发展现状等,促使专业学生获取深刻的体验,学习先辈身上良好的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高校要借助所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多层次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逐渐塑造健全的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不断提高他们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也利于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大化提高教育管理在这方面的效率质量,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有效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是学生将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点,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之一,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样化作用。高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综合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专业学生已有的实践能力,优化调整教育管理内容,优化完善教育管理方法,将一系列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高校要根据各专业情况,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具体要求,优化完善相关实训设备设施,便于各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学“活”,构建全新的知识管理体系。高校要多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借助企业多样化优势,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全方位了解岗位要求、特点、任务等,清楚当下不同行业以及领域企业生产模式、运作模式,准确把握自身优缺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角度不断提高他们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其毕业之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将新时期人才培养理念顺利落到实处。

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关键点,也是确保各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点。同时,在多方面主客观因素作用下,部分高校学生对就业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选择职业岗位,不利于他们顺利就业,也不利于他们日后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自身多方面的价值,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必须多层次科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科学调整就业指导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效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对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提出针对性要求,高度重视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就业指导工作,多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全方位了解各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具体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坚持“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顺利就业。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活动,引导各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借助专题讲座等,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当下就业形势,客观把握当下不同领域、行业在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以及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强化自身忧患意识,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正确看待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工作,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在日常管理中,高校要客观分析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工作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等。以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促进不同行业与领域持续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淑敏,王洪志,刘朝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J].文学教育(中),2014,(5):120-121.

[2]刘莉莉.以人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6,(31):153-156.

[3]杨伟军,林有祥,刘绍勤,袁剑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管理理论辨析及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10-113.

[4]罗逾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1):26-31.

[5]罗增强,苗世超.探索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人才,2011,(14):97-98.

[6]朱雪波.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问题的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15.

[7]张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5):17-18.

[8]单小芳.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继续教育研究,2017,(3):104-106.

作者:赵海侠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凤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