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1-04 09:24:39

留守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实施“社会关爱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工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加快完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立法制度;建立评估指导及奖励制度;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补给;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专业师资队伍;社区工作者学习相关家庭教育指导知识。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社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留守幼儿问题也因社会市场化、城镇化的进程及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随之产生。这类幼儿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劳动务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里由长辈、亲戚、学校或父母一方监管和教育。受监护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理念、“管养不管教、教而不得法”的错误教养方式及长时间亲子情感缺失等因素造成了一系列失教、失效、失衡的负面影响。如何使留守幼儿家庭教育这一短板问题得到即时有效解决,不仅关乎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更关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内蒙古各盟市社区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信息和基本情况,笔者于2017年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市、县、乡镇、嘎查村的各级领导负责人及36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留守幼儿和监护人,以观察、座谈互动、访谈交流、入户指导以及对获取的各盟市社区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的形式,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地调研。主要包括各盟市社区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来源、开展指导活动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惑等。在本文中,笔者将所获取的第一手真实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作简要陈述与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提高社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

(一)社区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主要途径。各盟市社区在工作开展中为优化留守幼儿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幼儿健康发展,结合社区自身实际情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借助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切实关注留守幼儿。从而使自身优势更强、弱势变强,切实可行地提高家长素质及育儿理念,有效解决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1.与社会各团体合作,为工作的开展给予一定的资助。笔者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社区工作者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在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爱心公益联合会、爱心委员会以及爱心父母志愿团等社会团体合作、与留守幼儿对接,为社区举办点亮微心愿活动和赞助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弥补社区资金的不足。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与留守幼儿结对帮扶,进行生活关怀、心灵照料以及学习辅导等,及时预防幼儿心理问题或不良行为的产生。2.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增加社区人力资源。为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紧缺、一人身兼数职的棘手问题,更好地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使更多家庭受益,笔者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各社区以多渠道吸纳社会志愿者的形式,号召热爱儿童教育工作的教师、家长、社工、义工、巾帼志愿者、干部、大学生以及退休老同志等家庭教育志愿者,加入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行列中。开展多形式的家庭教育工作,并为留守幼儿提供绘画、舞蹈、音乐及生活技能等多项志愿者服务项目。既能使留守幼儿真切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解决孩子和家长的实际困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人手紧缺的不足。3.广泛吸纳社区幼教机构及妇幼保健院工作者,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笔者在与各盟市社区的领导负责人深入访谈时了解到,各盟市社区工作人员拥有热情高涨的工作态度同时,却碍于自身非专业人员,对于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有关的专业问题,易出现难以应对的局面。为解决社区专业师资紧缺问题,社区工作者通过充分挖掘已有的社区教育资源、广泛招贤纳士,积极与周边的幼儿园、婴幼儿早教中心、社区门诊、康复医院以及妇幼保健医院合作,开展各类公益性的活动。定期为留守幼儿父母及监护人普及0~6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传递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创建幼儿生命之初的最佳生长环境以及为新手父母提供专业实用的帮助,以此来提升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品质。同时为留守幼儿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并开设家庭病床等一系列公益服务,如:对患有脑瘫疾病的农村特殊留守幼儿,社区通过与康复医院的对接,医疗人员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同时为其监护人提供康复技能的培训,并同步实施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监测。这种医保结合的方式,正是为患病的特殊留守幼儿提供教育公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体现!4.借助妇联组织及购买服务的优势,夯实服务基础,加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笔者通过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各盟市的社区通过借助妇联的组织及购买服务的优势,来增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如:各级妇联依托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来落实专兼职的工作者,并广泛吸纳社区所在地的“五老”人员、优秀家长和周边学校的校长参与到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行列中,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指导与服务;将0~6岁家庭教育入户指导列入政府采购项目,扶持早教中心开展家庭教育入户指导工作,使科学的早教知识真正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提供入户指导与对接服务;采取有偿购买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摄入社区与基地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定期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各级妇联牵头购买相关弱势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在旗县区的社区内组织开办“留守儿童监护人自助互助联盟”等活动项目,使留守幼儿监护人在自身文化素质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二)社区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主要形式。社区为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加深入、可持续的服务于每一户留守幼儿家庭、更充分地调动留守幼儿监护人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转变家长育儿理念、促进留守幼儿亲子关系改善的实效性,转变以往单一的指导形式,采用多形式的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讲座。为有效解决留守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长及监护人教育方式不得当、对早期家庭教育重视度及参与幼儿亲子互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社区会定期组织社会公益团体的工作人员、教育专业的专家教授、志愿者或退休的老教师,为留守幼儿的家长及监护人举办家庭教育相关的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更多专业的、科学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2.座谈。社区将留守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隔辈亲”、老人教养观念落后等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切入点。以座谈的形式,使监护人与老师之间进行家庭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探讨,既能更新隔代的教育理念、帮助老人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有着重新的认识和改变,又能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婴幼儿在科学、有教育氛围的家庭环境下身心健康地成长。3.入户个别指导。笔者发现,由于各留守幼儿家长及监护人的年龄、职业、学历、家庭背景、身体状况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因此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间也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类别的家庭,如:单亲、家长行动不便等,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会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理念、亲子互动等方面的个别入户指导和交流。4.亲子活动。为进一步增进留守幼儿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亲子关系,让幼儿的心灵不再“留守”,很多社区会不定期地为留守幼儿家庭举办沙龙互动、亲子体验游戏、主题活动、亲子共读、儿童科普活动、户外郊游等活动项目。使家长及监护人加深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了解,学会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懂得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理解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付出的艰辛和不易。5.巾帼志愿者服务项目。学龄前期是儿童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亲子间情感培养的最重要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大,更需要亲人的呵护与陪伴。但对于生长在地广人稀、大牧区的单亲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上学期间,因路途遥远周末不能回家,长期处于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状态。社区和妇联为有效地帮助这些幼儿,依托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优势,按照“自主双向选择”的原则,提供创立“周末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巾帼志愿者服务项目,使留守幼儿与“周末妈妈”、“周末爱心志愿者”结成亲情对子。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文化、情感环境,为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体会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爱。6.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建立关爱体系。笔者与各社区负责人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在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进程中,为解决留守幼儿成长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以探索创新留守幼儿服务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为着力点,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留守幼儿关爱服务活动,推进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留守幼儿关爱服务体系。并利用节假日、暑假的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关爱活动,有力地解决了假期农村留守幼儿无人看管、学习无人辅导、文体娱乐无人组织等问题。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播、“我是小小主人翁文明社区宣传员”、“暑期关爱娜荷芽宝贝”活动、“志愿者关爱活动”以及“六•一”前组织工作人员到留守幼儿家里,给孩子送去图画书、文具、衣物等学习生活用品等活动。7.创建“关爱留守儿童家园”。社区通过创建“关爱留守儿童家园”,来搭建留守幼儿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学习、娱乐、互动的公益平台,为幼儿们学知识、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安全、温馨、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场所。同时社区在家园内配有心理咨询室、儿童图书阅览室、儿童益智玩具室、儿童乐器画板室、亲子活动室以及幼儿舞蹈室等多功能室,为留守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阅读、益智娱乐的环境,并根据留守幼儿及家长需求,为幼儿设立生活照料、精神文化两大类服务项目,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家庭成员间建立亲密的亲子情感。(三)社区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纵观各盟市社区开展的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能让更多留守幼儿家庭受益、提升更多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质量,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着自身资源优势及聪明才智。通过整合多方领导部门资源、多方面发挥人员的配备与协调作用,在没有条件下努力的创造条件,在艰难的探索中努力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然而,却仍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有关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具体指导的政策。综合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留守幼儿方面的政策和意见,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应条文规定,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指导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等,但针对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具体到该如何规范系统进行指导?各级领导部门、社会团体、社区工作人员,将家庭教育指导这项工作落实到实操层面的具体要求都有哪些等等,都没有政策上的细则刚性要求和明文规定。导致社区由于没有一定的硬性政策支持、缺乏长效机制的要求,使社区的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难以广泛持久地开展。2.缺乏一定的舆论导向。笔者通过与留守幼儿的家长、监护人进行访谈,发现一些家长对于社区的职责持有较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服务职能、教育职能等完全不了解,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有社区的存在。可见,政府及社区通过媒体、网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缺乏一定的舆论导向。因此,让更多的留守幼儿家庭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今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开展,将会有益于更多的留守家庭。3.人、财、物方面的资源相对短缺。专业师资的匮乏、缺少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经费、缺乏一定的硬性设施是普遍社区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师资来看,专业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的严重紧缺,使社区针对留守幼儿家庭工作的开展难以制定出强有力的服务方案,只能随机制定一些简单的活动计划。其次在资金方面,由于社区自身经费不足、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上的拨款较少,妇联除了自身工作经费外为社区下拨的经费更是微乎其微。社区无力去购买各年龄段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教材为家长发放,针对留守幼儿的家庭,更没有能力聘请更多专业师资为家长开展指导服务的讲座和座谈。硬性设施①方面,由于社会上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居民从没接触和了解过社区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因此对社区硬性设施资助较少。4.活动形式无针对性、较笼统。由于社区内各留守幼儿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不同,并且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幼儿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困惑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社区实施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应针对不同的群体特点来安排相应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留守幼儿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将孩子留给长辈看管。对于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隔辈亲”、老人教养观念落后等问题,应是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切入点。然而,笔者发现社区为留守幼儿家庭开展亲子活动、讲座、座谈、沙龙等多形式的活动时,却没有依据家长需求的多样性、不同年龄段幼儿差异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5.活动内容无系统性、连续性。社区开展的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无长效性和系统性,是社区普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临时聘请或召集相关教育专业的老师和专家,为留守幼儿家长不定时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弥补留守幼儿心灵空缺的方式方法。由于指导的时间无周期性和计划性,致使每次指导活动的内容与内容之间没有相互的衔接和连续,更无系统性可言。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起步较晚,正处于初始的探索起步阶段,并不是所有社区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进行过深层次的研究。即使部分专业工作者认为家庭教育的传播、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仅有的星星之火,还不足以达到燎原的程度。

二、建议

针对上述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社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使社区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笔者建议:(一)政府加快完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立法制度,提供刚性环境支持。政府通过加快对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不仅可以为留守幼儿家长及监护人提供更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科学的育儿指导,为留守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保障体系,同时家庭教育指导立法的落实和完善,也能为更多社会公益团体的加入提供法律的支持。给社区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补给,使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执行力度更有实效性。(二)加大政府的执行力,建立评估指导及奖励制度。政府各领导部门可以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深入到留守幼儿家庭进行调研活动,了解各留守幼儿家庭切实存在的困难及育儿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并进行汇总整理和诊断。同时各级部门可以在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进行筛选,考察合格后可作为社区定期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公益活动场地。对于工作出色的社区、社会公益团体、志愿者及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支持,如颁发奖品、荣誉证书、奖状或锦旗等。通过以点带面,使辐射作用更广泛,以此来广泛动员更多有才能、志愿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奉献力量的优秀志愿者加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来。促进留守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弥补社区人手不足的现状。(三)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补给。工作经费的紧缺是制约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最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化程度高的家庭教育社会公益团体服务,为社区提供专业的师资服务团队。既能解决社区专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能使社区节省一定的资金,为家庭教育工作中其他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的保障。建议政府及财政部门根据各盟市地区留守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为社区适度地提供资金,或建立专项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活动经费。(四)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宣传力度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加大自身职能的宣传,如发送宣传单、建立户主微信群或设立宣传栏等方式,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向和服务人群,从而动员更多的留守幼儿家长及监护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开展的活动中。同时,针对留守幼儿的家庭,社区可以广泛地为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外出打工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亲子关系。(五)与高校合作,广招专业志愿者,扩大专业师资队伍。面对农村社区严重缺少志愿者的现状,社区可以以合作的方式,与社区周边的中职中专及大学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双赢”关系,或广泛招募城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来社区进行实习,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或学分的激励。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内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实习期限满后社区为学生志愿者发放实践证书或志愿者“光荣证,”完成学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社区志愿者匮乏的现状。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事业的优势,在新学期报道时建立“留守幼儿”档案登记,园所通过掌握留守幼儿的个人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利用节假日派遣教师为留守婴幼儿家长普及各年龄段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特点、科学的育儿经验和方法等,或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免费的场地等。(六)社区工作者学习相关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社区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阻力非常大。社区主要负责人也普遍反映,“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非常多,如果没有专业老师的辅助,工作执行起来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笔者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培训,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留守幼儿受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区的辅助与支持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以社区为依托,传承和弘扬家庭美德、传播家庭教育文明理念、传递家庭爱的力量,大力开展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提升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互补,共同履行自身职责,减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困难与障碍,与留守幼儿及其家庭携手共建美好的明天!注释:①文中的硬性设施具体指多媒体投影仪、亲子活动开展所需的辅助教具、儿童专用桌椅、用具等。

参考文献:

[1]梁威.留守儿童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4.

[2]曹慧.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以天津市为例[D].南开大学,2009.

[3]刘红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于对江西省部分区市的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齐娜 张玉梅 陈威威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