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家庭德育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20 10:56:43

高中生家庭德育建设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更大程度上调动家庭教育这股强大的力量,我结合我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和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就我县高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和数据加以说明:

1.只重视学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中的许多家庭特别重视子女读书学习问题,就库车县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也显得越发突出,农村家长不惜加大教育成本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可见家长真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开始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到能抽时间督促孩子学习,而远在异乡的家长常常通过打电话、请假返乡等方式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前我基本上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当我这几年在外面城里打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有好还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才不会像我一样,只会一辈子当农民,给人家打工”有位家长这样说。此外,本人还对第二中学高二(5)班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69.8%的父亲、58.7%的母亲对子女的学习是十分关心的,仅有3.4%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学习不够关心或不关心。子女在校学习期间,家长也比较重视在校学习的表现情况,87.5%的父亲、92.4%的母亲能督促过问子女的作业完成情况。有近66%的父母还能经常性督促子女完成作业,而对子女的作业情况一概不管的仅占9.75%和3.82%。对子女在学习上的进步很多家长通过不同方式表扬、鼓励,督促子女进步。其中能用言语鼓励的家长占65.8%。

2.管理和教育方式简单。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上,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极小,但在事实上,很多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管理和教育方式简单,效果不理想,例如:一部分家长(父亲)有文化而且也有一定辅导子女的能力,但由于外出打工,忙于工作劳动等原因而无暇顾及子女在学习上的必要辅导帮助。对子女的作业不能做经常性的督促或过问,也有家长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也就无法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还有,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态度上,一部分家长能对子女学习的进步进行言语精神上的鼓励。但还有很多家长停留在单纯用金钱或实物奖励在某方面有进步的孩子而形成教育的误导,就像我班上的一名家长,对孩子说“你如果期末考试考入全年级前150名,保证给你买一辆电瓶车”等。更有些家长当发现子女有缺点或犯错误时,管教时采取打骂、责问或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说几句了事,甚至于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子女不能真正认识缺点和错误,不能够及时纠正或改正。再如,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子女接受的是隔代教育,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爷爷、奶奶管不住、不会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学生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抽烟、斗殴、进网吧、歌舞厅等,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就这样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退学。这些都与家长对子女的管理不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3.智力投入不足。高中生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的教师授课,它需要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知识面,这些势必需要家长的经费投入,但从我对高一年级某班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书、订阅书报、购买收录机、购买基本学习用品等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家庭讲究吃穿,讲究排场阔气,热衷于造房子,搞家庭基本建设;有的一些家长(家庭主妇)热衷于打麻将、、炸鸡等近乎活动,却很少考虑如何满足子女学习费用上的需求;有的家长吸烟、喝酒,却不能满足子女购买课外书的需要等等。上述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建设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德育力量将会成为和谐的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一支主力军,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研究解决。

一、家庭教育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靠学校,推责任。有的家长“赚了银子,丢了孩子”。自己忙于办企业、做生意,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考大学无望,对孩子失去信心。花了一点资助费,送孩子进学校后,从不过问孩子的事。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碰运气赚了一点钱,认为自己没有文化照样赚钱,认为孩子现在到社会上去“混”,年纪太轻,学习好坏不要紧,只要高中三年混过去,获得一张文凭就行。有些家长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瞧,孩子要老师教。因此,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负责孩子经济上、生活上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由于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极易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他们的品德、行为举止受到严重的“污染”,学习不努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上课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或做其它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老师的开导、批评、教育往往被他们视为软弱可欺,认为老师胆小怕事,欺软怕硬。

(二)重智育,轻德育。有些家长片面的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就是考试拿高分,取得好成绩。他们“循循善诱”地告诉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好了”。他们关心的只是分数,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很少。有的家长为了保证孩子集中精力抓学习,一切家务劳动全部包办,子女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有的家长只注意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没上去,反倒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三)指责多,引导少。有些家长虽然也重视家庭教育,也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但却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退步,不是去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帮助孩子分析内在的原因和制定改正错误的措施,而是恨铁不成钢,采取指责、训斥的教育方式,甚至痛打一顿。还有些家长讽刺、挖苦一番后就再也不管不问了。这样就造成孩子更不愿与家长沟通,甚至有些子女看家长也总是不如意,便同家长顶撞、争吵,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因而产生对立情绪。鲁迅在谈中国的家教时,曾经精辟地说到:“中国的一般家庭,教育孩子时大抵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霸王,但到了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始终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至打扑,使他畏惧退缩,仿佛一个奴才,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认为是教育成功,待放他外面去,则如才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跳跃的。”时间过去了数十年,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有些家长依然在沿袭这两种有害无益的教育方法。要么溺爱、迁就、袒护、放纵,要么简单、粗暴、施以拳头或棍棒。

(四)自身差,觑言行。家长自身的品行修养对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但有些家长却对自己在子女面前的言行毫不检点。他们或在孩子面前讲话粗俗,口吐污言秽语,举止失当;或当着子女的面大讲自己如何“走后门”;一些家长业余时间不是夜总会,就是吃喝赌,整天搭“方城”,甩老K,这些都对孩子产生极坏影响。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早的偶像,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性格、兴趣、言行举止甚至生活习惯,都对孩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反之,父母行为不检点,品行不端正,整天抽烟、酗酒、打麻将,对孩子则会产生不良影响。很多调查表明,不少中学生抽烟酗酒,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感受颇深,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但是,在旧的观念下,不科学、不得法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的制约着、阻碍着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办法和措施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因此,家庭教育一定要有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这样才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作为学校,应当尽快建立平台,多途径地向家长渗透相关教育知识。

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在日渐丰富。但我们也必须认清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生包括打工人群面临的就业压力是日益严峻的,每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问题育孩子应立足于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在成才问题上要具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思想,其实个人在学术上的优秀并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唯一基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学习好固然能促使人更加优秀,但决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许多事实表明很多领域中的突出人才在学校的成绩都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很差。因此,要使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可以通过讲座或交流座谈等形式,逐步转变。

2.提高家长的基本素质。中学生的家长年龄一般都在四十岁左右,完全有可能提高文化水平。要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就应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或讲座。让家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彻底纠正“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情”这种片面的不正确的传统观念。让家长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上,一方面,要积极倡导读书活动,让那些素质相对较高的家长阅读相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再进行推广运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帮助家长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如学会运用换位思考法、幽默教育法、积极暗示法等沟通手段,加强家长与孩子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3.家庭教育要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1)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总有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2)重视民主、和睦家庭的建立。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而沟通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所以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处于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成才先成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是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德育力量将会成为和谐的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一支主力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需要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共同配合。

作者:陈小雪工作单位:库车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