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文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14 08:35:49

高校教育文化管理论文

理性管理是我国高校所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一直以来以科学化、规范化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现代管理理论及实践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逐步发现理性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需要将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方式融入到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中去。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理论认为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包括行为管理、成绩管理,还应该包括对其意识和认识的管理。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如果仅从制度和规范的理性角度实施管理,很可能会制约青年人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是对理性教育管理的良好补充,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

一、高校教育管理需要非理性主义文化的融入

(一)学生本身具有非理性要素的现实决定了非

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在意志、灵感、直觉、情感等非理性基础之上,人的理性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在逻辑、纪律、方法等理性的规范和梳理下,大学生的非理性要素才能得到不断升华与重塑。大学期间是学生三观的塑造和成型的重要时期,其思想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内,理性和非理性要素在大学生精神世界内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每一个要素都决定了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高度,都是高校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放弃的教育管理内容。理性教育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严明了高校纪律,量化了考核内容,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完全以理性进行管理方式却不符合学生本身具有非理性要素的客观现实,更不符合大学生心理成长时期理性及非理性要素同时增长的客观规律。因此高校教育必须要在纯粹的理性教育管理中融入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的思想和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作为自然人的非理性精神诉求,把握非理性文化管理的规律并以此引导学生,实现全面的科学的教育管理。

(二)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初,世界范围内高校数量的迅速增加使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这一时期以“泰勒模式”为代表的理性管理模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理性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高校的工作效率,体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量化的考核方式评定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成绩及品德、岗位强度等。理性管理是古典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随着管理学从局部到系统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例如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者认为除了理性的价值回报、认知增加外,社会人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工作乐趣和认同感。拉尔•泰罗将这一理论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认为高校教育管理首先要尊重人的要素,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了教育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1]。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也都从不同角度支持了这一论点。从高校以外的角度可以发现,高校理性教育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管理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想要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创新新时代高校管理能力就应该将非理性主义文化融入到当前管理模式中去。

(三)纯理性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迫使高校必须引入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方式

理性管理模式下,从事管理的教师与被管理的学生之间存在控制与受控的关系,在以人为本,提倡尊重学生的情感、欲望、意志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下,这种控制与受控的关系显得越来越不和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性管理是完全以社会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忽视了学生自然人的属性。这就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与行政化管理难以区分,既难以突出教学管理的特点,也无法充分发挥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行个性化管理。其次,理性管理强调的过程管理手段和经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当今高校丰富的环境。过程管理手段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限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卷面成绩定优劣的考察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量化考核标准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最后,矩阵式的管理组织模式习惯于指令式管理,在这种行政味道浓厚的管理方式下很难激发各个部门对师生真正内在诉求的思考欲望,使得教学教师及学生成为被领导者,缺乏发言权和参与权[2],在降低了高校管理的民主性的同时很容易失去教学管理的方向性。

二、理性主义文化管理方式融入高校教育管理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发挥管理主体的核心作用

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真正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关注其内心世界,积极地引导他们的情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由内心至外在行为的协调,实现高校组织与人和谐发展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情感的管理,通过情感为纽带吸引和留住教育人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乐于服从管理,增加高校教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加强沟通协调,放弃自上而下的官本位管理思维,形成高校民主平等的校园气氛,通过多渠道沟通方式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构建美好的愿景并带领师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高校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信念和规范的行为,并最终内化为高校的非理性文化意识。最后要满足师生的人性需要,通过树立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有机的一份子的概念,强化师生的归属感。摒弃理性管理单一突出工作效率的做法,通过师生个人价值在工作学习中的实现反促高校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高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高校教育管理的立足点科技发展、人文环境和人才培养,这三点任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应放眼于未来,不局限于一事一物的。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形成自身知识更新的机制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高校应该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理性教育管理的方式促进非理性主义文化的积极作用。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应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管理学习活动,反思实际工作中由于理性观念导致的问题,将非理性主义文化融入到理性管理中并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管理思想,最终形成系统性教学管理思维和模式。

(三)重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主义文化的平衡和相互渗透

1.以理服人。高校教育管理应该坚持理性和情感相统一的思想,而以理服人不但有利于培养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结构,还能够强化高校全体师生对理性认知的能力。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纯粹的以德服人、以情感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就会失去原则,不仅难以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高校师生高尚人格的形成。高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学历的人,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理性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摆事实讲道理和清晰的分析及阐述下,绝大多数受管理者是能够也愿意接受的。说服教育和行为上的引导工作最终目的是启发受管理者成为高校这个集体中的一个积极能动的实践主体,使其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真正向健康、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代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都有着大幅度提高,因此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转换教育管理观念,发展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以理服人的教育管理手段。2.以情感人。情感是说理教育的心理基础[3],如果缺乏情感再义正言辞的道理也不能进入受管理者的内心,因此可以说以情感人是以理服人的基础。无论高校理性教育管理系统如何公正公平,都不能替代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受管理者的情感关爱。首先要重视与受管理者的沟通,经常了解广大师生的情况、情感、观念的动态,形成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的高校氛围。管理者应主动了解受管理者的思想,及时反思管理手段和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受管理者求同存异,共同担负起高校管理的重任。其次要做好情感的渗透工作,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受管理者,使其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得到熏陶、行为得以规范。渗透工作需要营造民主轻松的高校管理环境,在耳濡目染和不知不觉中将健康的三观、行为规范、科学理念传递给受管理者。感情渗透工作是在受管理者无意识情况下的有意识工作,这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关注受管理者的情感需求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和积极的教育管理工作感召他们。无论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感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将非理性主义文化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肯定非理性主义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外,还要看到其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不可靠性,如果不能通过主观理性和外部理性因素进行控制则会影响主体的认知、信息搜集和决断能力[4]。因此,依靠这些非理性要素进行管理有可能导致教育管理的决策失误。此外,与高校发展需要和内外部环境不相符的欲望、需求等也可能导致高校个别教育管理领导者脱离正确轨道,造成对高校管理规范制度的破坏。某些消极的非理性情绪可能会影响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实施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过程中的效果,最终影响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将非理性主义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优势,又弱化和消除其弱点,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水平,在人本管理的同时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可替代性[5]。要严格遵守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其行为约束力度,提高管理效率,使规章制度起到遏制不合理非理性需求、降低冲动性情感和盲目性意识冲动的作用。同时要建立更为合理的考评体系,通过一定的道德奖惩手段引导高校非理性主义文化保持积极健康的走向,确保其发挥正确的功效。

作者:任丽红 王润平 单位:邯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