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定向医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时间:2022-05-29 10:46:00

农村定向医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短缺和整体素质的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瓶颈。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示将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因此,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作为未来承担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必须具备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定向医学生真正成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人才。

1能力素质模型的内涵

能力素质模型又称胜任特征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麦克里兰(McClelland)提出的,他提出用“胜任特征”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认为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上取得优秀的业绩,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胜任这项工作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即“胜任特征”。美国学者斯班瑟(Spencer)认为胜任特征是优秀工作者所具有的个体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它是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人潜在特征[1]。胜任特征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为企业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考核、人员培训以及人员激励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定向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模型是定向医学生胜任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组合。构建定向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模型的实质就是按照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要求,结合定向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定向医学生的教育和培训。目的是提高定向医学生培养的实效性,进一步激发定向医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热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对定向岗位的身份认同,坚定其扎根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的信念,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等。

2定向医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框架

作者通过对温州地区的十几家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调查访谈,深入调研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要求,归纳总结了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因子,以期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2.1专业素质定向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全科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功底,能在农村社区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管理,这就要求定向医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管理能力。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能、随访技能、社区用药知识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包括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技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技能、常见病慢性病的康复知识、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保健知识、计划生育服务能力等;医疗服务管理能力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协调能力、医疗保险相关知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等。

2.2个性特质农村社区医生是一种面向农村社区,以维护和促进农村群众的健康为己任的职业。因此,作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主要来源的定向医学生,应培养他们具有与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个性特质。从成就动机上说,定向医学生应树立和坚定“致力于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提升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学习、工作”的动机;从沟通能力上来说,定向医学生应具有与农村患者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技巧,具有面向农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的技巧;从心理调适能力上来说,要求定向医学生在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所带来的职业发展、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和压力时,善于自我调节,不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态度和品质定向医学生是学生按照其与生源地政府的相关协议,完成学习任务后到农村社区的定向岗位进行一定年限的服务的特殊医学生,因此诚信正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态度和品质。诚信正直意味着要遵纪守法、信守承诺、实事求是、正直廉洁。其次,定向医学生应具有敬业精神,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应热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愿意为农村医疗事业奉献终身;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诊疗、用药等各个环节中始终能维护患者的权益。再次,定向医学生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自觉主动地融入农村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团队中,与其他全科医生、助理、护士、行政管理人员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的关系。

3培养和提高定向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3.1建立凸显全科医学特点的课程体系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到农村基层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因此,承担定向医学生培养任务的医学院校应根据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有关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的全方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着力提升定向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适合农村基层社区的全科医学特点,增加社区保健与康复、社区急诊与急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常用社区护理技术、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强调实用性,根据农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等删除一些与农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诊疗、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2立足农村社区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实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2]。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以临床技能训练、技能大赛、模拟诊疗等为载体,提高定向医学生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基本诊疗能力。加强农村社区的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医生的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慢性病调查、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管理等临床见习各个环节的管理,从而确保定向医学生的见习质量。实施“预见习”制度,组织定向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到农村社区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入户随访、健康知识宣传、义诊等活动,让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中了解农村社区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和农村社区医师的职业特点。

3.3加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养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形成和确立的基础[3]。能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定向医学生,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较强的农村社区工作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一方面要依托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学、医患沟通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医学生共享的医学人文课程平台丰富定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的特殊需求和农民朴实、勤劳的特征,开展以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导向的班团文化建设、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农村社区的走访、体验活动等,引导定向医学生建立起与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的感情,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定扎根农村社区的信念及增强为农村群众解除疾病的卫生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