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05-28 03:24:46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价值观研究

摘要: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创业的要素之一,然而当前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有研究较为匮乏。基于对黑龙江地区的实际考察,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对黑龙江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黑龙江;大学生;创业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对创业具有较为显著地影响[1],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并不是人们先天具备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后天形成的[2]。现有文献大多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创业价值观,一是将创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研究创业意愿、创业成就动机等相关问题;二是将创业价值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编制测量问卷或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创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种,既具有价值观的普遍属性,也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并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基于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相对于我国南方经济活跃地区,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流选择。大学生在进行是否创业的决策时仍会受到其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3]和文化氛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创业价值观的内涵、黑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状和解决路径,对丰富关于创业沉寂地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学者对创业价值观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王勇将创业价值观定义为“主体以自己的创业需要为出发点,对创业动机及创业过程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判断,取舍的标准,它指导和调节着人们创业目标的确定和创业行为的选择”[4];胡余波提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是“具有创业期待、积存创业潜能并以一定社会责任感等要素结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亦即创业主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创业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在创业时采取的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的标准”[5];李平仪则认为“大学生创业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创业目标的认知程度和创业方式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且“对学生的创业目标和方式有着指导和调节作用”[3]。创业价值观具有主观性、社会性、导向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共六个基本特征[3,6]。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创业价值观首先是基于主体的自身创业需求,对创业动机及其过程进行判断的标准,能够对主体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行为和目标起到必要的指导和调整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创业价值观具有的六个基本特征,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也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生存性和成长性的统一[6]。

二、黑龙江的文化特征与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状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黑龙江省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地处中国东北的最北端,缺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的地理优势,相对而言创业机遇较少。从产业结构来看,黑龙江省2011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3.4%、20.8%、35.8%[7],与全国相比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7%、6.5%、26.5%[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仍占较大比重。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黑龙江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战争文化,同时受到建国初期“一次创业”的影响,铸造了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抗洪精神等,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主导下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当代市场经济个体主导下的创业精神有着巨大的差别。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处于初探社会的阶段,对社会生活尚知之甚少,这一时期是多数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生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选择。黑龙江独有的地域文化对高校的校园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形成。黑龙江地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创业意识淡薄,风险承担性较弱

创业离不开文化氛围和经济氛围的熏陶,从人的主观角度来讲,受黑龙江地区文化氛围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家庭观念普遍保守,认为所谓的好工作通常是在效益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是考取公务员。创业被认为是没有保障的,是未能就业、迫于生计的不得已选择,这种现象在黑龙江地区是比较普遍的,相对于高风险高收入的创业活动而言,拥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才是多数大学生的毕业首选。从机遇的客观角度来讲,由于地处内陆,且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次创业”和建设“北大荒”的特殊历史阶段,黑龙江形成了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同时由于信息和资源等相对于沿海和南方地区而言,略显闭塞和匮乏,使得黑龙江地区进入创业沉寂地区行列。缺少必要的经济环境支撑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浅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对创业的认知不足,社会责任意识较弱

在转型经济时期,当代大学生普遍重视通过找工作就业带来稳定的收入,职业选择的风险规避性较强,对创业带来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大学生创业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对个人精神层面自由和个性的追逐,以及在物质层面个人财务自由的实现。但是,实质上创业不仅仅是创业者个人的创业活动,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活动与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的有效互动。创业必然蕴含着社会使命和责任,如,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李彦宏创建百度,在收获创业带来收益的同时,这种经济活动均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丰富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创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相对而言,受限于时代特征和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选择创业多数看重的是其潜在的高收益,以及个性和自由的追求,而对于创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创业活动对个人综合能力的锤炼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

3.高校创业活动的受众面小,创业实践不足

一方面,黑龙江地区经济活动并不活跃,国有企业比例较高,大学生个体创业比例偏低,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热情。虽然当前高校积极开展创业大赛和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真正参与到创业实践的学生受众面较小。另一方面,尽管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创业的必要知识和理论,但创业教师普遍缺少创业经验,黑龙江整体创业活动的不活跃特点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负面效应,进而导致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创业指导。

4.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在大多数创业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更像是一种尝试,是一个全面的探索、学习过程[6]。创业通常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创业活动的失败,这也是考察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尤其在面临困境和风险的情况下,仅凭单一的技术能力无法应对创业活动中的复杂状况。大学生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创业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黑龙江高校的大学生本地生源较多,普遍缺少商业氛围的感染与必要的市场营销和管理运营等技能,面对创业困难和挫折时,大学生自我心态的调整也会直接影响创业成功的概率。

三、黑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问题的解决路径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及对其正确创业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传统思维的局限,黑龙江在校大学生普遍意识上认为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不会主动开展创业活动。其次,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指导,课堂上学习到的创业理论和知识,无法在创业活动中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例如,与当地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商业运行的实习机会,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创业实践大赛等活动,并提供专项支持资金,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创业精神和创业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2.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社会责任认知

创业教育在引导大学生产生创业兴趣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需要明确创业带来的不仅是“我的公司我说了算”这种决策自由的个人行为,同时也肩负着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黑龙江省作为创业沉寂地区,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有着丰富创业实践的创业者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例如,高校邀请创业者定期举办讲座或交流会,有利于促进创业沉寂地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提升。也可以与企业建立创业合作项目,以便深化大学生对创业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认知。

3.政府和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和资源支持

我国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精神,各级政府都将创业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除国内的创业政策支持外,对于黑龙江大学生群体,政府更应在宣传上增加力度。例如,高校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范围和深度,让黑龙江这样的创业不活跃地区在大学生的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对创业有一个正向、积极的认知和反馈。同时,高校也可以积极地扩展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大赛的范围,并主动与校内外的相关创业者深度交流与合作,对大学生潜在创业群发挥更大的带动、支持和帮扶作用。

4.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精神的辅助作用

相对于技能的缺乏,大学生群体更需要磨练的是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意志力。黑龙江高校大学生通常缺少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实践经验,对创业活动的高风险特征认知不足,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薄弱。高校在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其心理耐受力和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独特的历史时期造就了黑龙江人特有的文化,如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正是这些文化精神造就了黑龙江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黑龙江高校应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精神的感染作用,通过资料宣传和经验分享等方式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及创业教育中,全方位提升黑龙江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087—1090.

[2]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3]李平仪.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2011.

[4]王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开发的对策研究———基于创业价值观的视角[J].职教论坛,2009(28):23—25.

[5]胡余波.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理性思考[C].KAB创业教育年会暨首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论文集,2009:37—41.

[6]于丛聪.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7]赵春蕾.黑龙江省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2(17):10—11.

作者:张福新 吕兴群 伊春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大学 创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