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时间:2022-11-27 03:07:00

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抓手。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如何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体系及新时代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创业

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目前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影响高校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体系。作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主抓手的辅导员,应明确职责、把握方法、讲究策略,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创业发挥积极作用。

1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不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程度低。调查发现,我国很多高校缺乏规范、清晰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成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创新创业学院等机构,行政色彩过浓,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往往只停留在较低级层面,仅限于就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此外不能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创业指导的合力。大部分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由基层辅导员兼任,很少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创业者担任教师或者聘请校外职业经理人,且多数未经系统化的专门培训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具备就业创业导师资格。1.2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低。一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成效不佳,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竞争力不强。究其深层原因,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在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发展意愿和需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相背离,导致工作思路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离,教育过程未能因材施教,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很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引导较为忽视,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尤其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很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对专业发展和职业需求认识始终不清晰,就业期望过高,就业心态功利性和短视,向往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求职时毁约随意,缺乏诚信,不愿安下心来从基层干起。还有部分学生求职主动性不够,求职态度消极,盲目考研甚至考研二战。1.3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缺乏全程化规划,个体针对性指导缺失。当前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缺乏整体规划,一般是从学生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开始实施,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环节,就业创业指导更像是“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技能培训,成效不显著。此外就业创业指导普遍重视集中教育辅导,集中教育有利于对学生就业政策、求职基本常识的普及,但忽略了学生个体和特殊群体,使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个案咨询等个性化辅导缺失,不能做到精准针对性服务。1.4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考核机制欠缺,实践平台建设不完善。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大多缺乏绩效考核的机制。虽然工作中辅导员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中的主要成员,但大部分学校还未制定科学的监督考核办法,明确将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纳入其职责要求,从而导致辅导员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尽管各高校已搭建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创业指导平台,但很多平台服务的群体有局限性,开放性不高。甚至校内不同学院学生所享有的平台服务都有限制。此外,很多创新创业平台的理论指导功能大于实践培训功能,具有实践意义的平台建设落后于就业创业指导的实际需要。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大学生创业科技园、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社团等平台建设滞后。

2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体系

2.1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工作格局。高校应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学院两级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切实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同时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机构,确定就业创业指导的总体思路,深入讨论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具体措施。同时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要联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部门,开展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咨询和指导服务。院系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责任,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并及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相关问题,以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做出全面部署。2.2明晰权责,建立动态的辅导员就业创业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全程化”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内容未纳入辅导员岗位职责,且缺乏考核和激励机制。因此高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将就业创业指导纳入辅导员的职责。在年度考核及绩效津贴等方面充分考虑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履职情况及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状况,以调动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高校辅导员职务聘任与晋级制度,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充分考虑辅导员参与就业创业指导的情况。此外,要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热情。2.3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需求的实践。平台高校可以搭建实践平台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入各级各类就业创业平台锻炼。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引导社会资金和企业风险投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通过资源的积极整合,与条件符合的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创业体验项目孵化、见习、实习、订单培养等服务,组织学生分期分批进入实践基地学习锻炼,引导青年学生不断端正就业创业观念,不断增强就业创业本领。2.4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保障就业创业指导水平。高校应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聘用制度,选择和聘请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辅导员或教师作为就业创业导师,坚持持证上岗,并建立培训体系,可校内培训、企业锻炼、外派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就业创业导师参与北森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KAB中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等正规、系统的培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定期培训确保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和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指导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组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大赛,引导课程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方法。此外,积极挖掘和拓展校外导师资源,聘请一批人力资源专家、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优秀校友等作为特聘就业创业导师定期授课,以充实就业创业教育团队。2.5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一流服务。高校应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潮流,将数字化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建立校级就业创业网络平台,提供在线招聘和移动端服务。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信息维护管理团队,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营。其次,在技术方面应该考虑采用交互模式和移动APP模式,安排具备就业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与平台用户进行互动。再次,做好平台内容审核。对各类企业招聘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信息进行合理审核,避免出现学生和投资机构上当受骗的问题。最后,要持续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3新时代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策略

3.1辅导员应增强就业创业全程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促进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持续而连贯的过程。学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过程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贯穿其中。大一要以适应教育为主题,开展“专业发展我知道讲座”,励志成才分享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大二要以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为主题,帮助学生意识觉醒,进行自我塑造和完善,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提升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大三要以实践拓展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岗位实习等进行外部探索,在实践中明确努力方面,并找到自身差距和不足。大四要以就业创业实战指导为主题,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帮助他们掌握面试技巧等,鼓励多渠道就业。同时对真正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团队或个人要提供深层次的个性化指导与帮助。当前整个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辅导员要统计专业往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对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等信息整理,并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形成通俗易懂的数据,在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向学生进行介绍,让他们了解往年的就业状况,明确就业方向。3.2辅导员要把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好宣传引导。辅导员应通过讲座、班会、QQ群、微信平台等向大学生介绍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国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并组织学生学习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毕业后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基层项目。大学生往往希望毕业后到大城市、大单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择业过程中过重看中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因此辅导员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此外,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定期邀请在就业创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在校生和优秀校友开展经验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3.3辅导员要树立“三微理念”,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辅导员要树立“三微理念,即尊重学生微个体、依托网络微平台、关注群体微需求。首先,尊重学生微个体。不同学生指导需求不同,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实际,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才能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有效实施。辅导员要围绕个性化的学业、职业生涯设计以及职业定位咨询等环节开展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其次,依靠网络微平台。高校辅导员要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QQ群等将有用的招聘信息、往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及时传递给学生。此外,可以通过QQ、微信等搭建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线上交流平台,提高指导的吸引力。再次,关注群体微需求。为保证指导的针对性需要对关注学生进行分类,如女生、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考研失败等学生,关注他们的共性需求,进行分类化辅导,提供就业个性化套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过程中实际问题,使他们顺利就业创业。3.4辅导员要建立家校互联工作机制,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政家庭、学校共同的努力,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很多学生家长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选择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大多片面、不合理。家长往往把自己工作和创业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强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互联机制,如通过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家访等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最新的就业形势、当前的创新创业政策等信息提供给家长,把学生的一些特征长处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3.5辅导员要追踪毕业生求职动态,指导学生就业决策制定。首先,辅导员应在大三下前即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目标和就业具体意向,建立信息库,并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对不同群体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其次,辅导员要追踪学生求职动态,提供及时、适时的帮助,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包括求职考研学生的心理建设、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最后,求职后期辅导员要对学生就业意向的确定给予关注,指导毕业生做出合理决策。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决策参谋者的角色,把握建议尺度,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就业选择可能的结果,引导学生自己作决策。

参考文献:

[1]姚灵忠.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6,16(3):105-107.

[2]须春君.辅导员工作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345”指导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6(11):27-31.

[3]吴济龙.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研究[J].高等教育,2012,3:109-110.

[4]张希玲.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2017,6:101-03.

[5]王贤来,薛莲.论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建构[J].就业指导,2013,10:17-21.

作者:王延刚 曹 玲 王 珊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