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成人教育优化策略

时间:2022-12-27 08:52:29

乡村成人教育优化策略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因此,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以自治为根本,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以法治为底线,坚持依法办教育原则;以德治为导向,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为了进一步推动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发展,建议实施以下三项优化策略,即转变观念,认识到乡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建设师资,为乡村成人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创新模式,以政府为核心多方主体参与建设乡村成人教育。

[关键词]乡村振兴;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原则;优化策略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成人教育服务功能的不可替代作用日渐凸显。首先通过先进规范的乡村成人教育体系,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成人教育的对象为农民,这个群体基于现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通过标准的系统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成人教育,农民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提升他们的经济能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其次,乡村成人教育可以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重要。通过标准的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成人教育,农民现代化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最后,乡村成人教育需要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培养职业农民。当前,各地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懂得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群体,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专业教育培训成为重中之重。

1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1以自治为根本,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以农民为主体是乡村成人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发展乡村成人教育要立足于吉林省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为目的。因此乡村成人教育必须千方百计吸纳农民的建议和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规划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成人教育体系。例如,长白山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当地可以发展特色种植、观光旅游以及进一步发展长白山特色产品深加工行业,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当地的乡村成人教育就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重点开发种植、旅游、经营管理等专业配套课程,提升当地农民的专业素质,为地区产业发展助力。

1.2以法治为底线,坚持依法办教育原则

依法治国要求全体公民的言行举止都要以法律为底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乡村法治需要在宪法基础上达到一种国家意志与本地治理之间的良性协调与平衡。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要想可持续性与良性发展,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为乡村振兴服务,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在国家宪法基础上,各地区合法依规采取措施。例如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学费问题,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现象的领域,可能存在高学费甚至乱收费问题。因此,为了防治此类事件发生,吉林省各地政府必须要严格规范乡村成人教育收费事项,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

1.3以德治为导向,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相对于自治与法治来说,在社会治理中德治对于社会成员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它要求人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规范与准则,自觉约束个人行为,提高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在吉林省乡村治理过程中,各地的基层领导要善于利用道德的“软约束”作用,引导本地乡村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规民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让全体村民熟悉并且接受,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运用这些乡规民约,进一步形成较高道德水平的乡村文化氛围。而乡村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的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开设的一些文化素质类系列课程,不断提高本地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吉林省乡村地区的整体精神文化层次,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

2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优化策略

2.1转变观念,认识到乡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为了乡村成人教育的持续与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矫正各级政府与农民对成人教育的思想观念并且形成正确的认知。部分地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仍然片面地把乡村成人教育等同于农村扫盲教育,认为乡村成教工作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乡村成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乡村成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自身参与成教的动机缺少基本认知。他们不关心也不了解本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的内容,不清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尤其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新观念新技术基本没有接触,缺少提升自我能力与素质的意识与需求,认为种地与进城务工就是自己的归宿,没有形成科学与长期的就业观念,因此缺少参加乡村成人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出现排斥再教育的极端现象。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据着全省人口的重要部分,农业人口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成人教育的正确认识,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乡村成教工作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属于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须要借助国家与政府的强制力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会直接推动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合法有序运行。在构建科学的乡村成人教育观念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及时全面地向农村居民开展现代化的科普教育,进而提高他们对乡村成教工作的认知,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社会观、学习观等。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科学观念宣传时,要注意多元化地使用各种媒介工具,并且结合不同农民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引导,提高现代化成人教育学习观念的宣传效果。例如,对于青年农民群体,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在微信群与QQ群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对于年长的农民群体,可以通过地方广播与文字版本宣传资料的分发进行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进一步鼓励与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乡村成人教育工作中来。通过表彰先进学习人物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农民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2建设师资,为乡村成人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目前,吉林省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在师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薪酬待遇无吸引力,留不住人才。首先,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不充足,在个别经济落后地区严重缺乏师资,这直接影响乡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进程受阻。其次,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学历构成、年龄分布、专业资质、专任与兼职教师比例方面。吉林省很多地区缺乏乡村成人教育兼职教师,尤其缺乏具有专业技能技艺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并且大多数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年龄偏大,知识更新速度慢,学历水平较低,多为专科及以下学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协调能力都有待提高。最后,由于乡村成人教育师资编制紧张,薪酬待遇不高,导致乡村成人教育既留不住本地人才,也吸引不了外地人才,直接影响了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基于此,吉林省各地各级政府必须要结合实际解决以上制约乡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棘手问题。乡村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水平越高,乡村成人教育发展质量就越好。因此,吉林省需要建设一支稳定、高效、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各地需要按照实际教育的需求,保证乡村成人教育教师数量的充足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各地可从经济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本地教育人口总数等方面,合理确定本地区教师数量,在此基础上,还要从专业、年龄、来源等方面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为了稳定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实现乡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可以建立乡村成人教育师资编制。通过独立的师资编制,有助于在薪酬制度上更合理地保障基层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的基本权益,引导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这需要各级政府全面调研与科学规划,立足于实际情况,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扶持与帮助。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在省政府指导下,结合本地成教需求,合理设置本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再次,为了提高乡村成人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需要对在职乡村成人教育教师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具体的培训课程内容应该依据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安排,同时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与提升。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分类培训。例如针对大龄乡村成教教师注意高科技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入职的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流程与要求、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最后,为了推动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在省属师范类院校探索建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为各地持续输出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后备人才。师范类高校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教育,可以提高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可以依据乡村成人教育的现实需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这样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师资建设与教师素质问题。

2.3创新模式,以政府为核心多方主体参与建设乡村成人教育

乡村成人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政府作为核心提供者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从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大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足,缺乏经费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标准化。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农民,在家庭消费之中用于个人继续深造学习的消费意愿极低甚至没有这笔开支,很多农民表示可以适当考虑参加免费乡村成人教育课程,还要兼顾学习时间与个人农忙和进城打工时间的分配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在教育经费资源分配上主要以满足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为主,当地的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是主要工作任务,其中乡村成人教育能够获得的经费投入就更少,也得不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且缺乏独立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很多教学资源与村里小学共享共用。鉴于以上问题,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吉林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乡村成人教育发达的区域,政府都是教育经费的核心投入者。吉林省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本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级政府需要承担大部分经费投入,还要对贫困地区的经费追加投入。为了扩大各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与持久性,需要建立起多方参与主体建设,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经费投入机制。乡村成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例如文化素质课程,应该由各级政府为主导进行经费投入;企业用工类技术培训要引导企业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农民个人也需适当分担费用;对于那些学历提升教育培训,政府需要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和物质激励手段引导农民参加学习,并且结合实际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对于收取农民学费相关事项,一定要科学规划,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学费收取方式。第二,乡村成人教育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中普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没有结合成人需求,缺少地区特色,毫无吸引力。很多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很多教学内容局限于基础教育课程的简单改进,没有针对本地区农民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另外,个别地区的乡村成人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在一些需要动手实践的环节,教师基本以面授式教学为主,一对多地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对于实践环节一笔带过。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地区乡村成人教育缺乏专业教师,现有的教师基本都是从中小学借调过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照搬基础教育,没有考虑到成人学习的需求与动机。或者部分新教师没有能力满足成人农民学习的基本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乡村成人教育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各地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体现各地的经济特色与文化传承,又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授,使得吉林省乡村成人教育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文化性。在实际开展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具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受教育者,需要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例如,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强烈学习意愿的受教育者,要了解他们具体的学习动机与实际需求,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开设实用类与定制化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在实践性课程中开设农产品加工等技术课程,在文化素质类课程中加深学习深度与难度,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在教学方法中,适当引入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等形式,让乡村成人教育课程成为当地农民今后继续学习深造的一个起点,引导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社区教育模式—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7(07):82-85.

[2]郭中华,顾高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探研[J].成人教育,2018(09):73-76.

[3]孙洁.农村成人教育状况与问题研究[J].职教研究,2016(05):8-9.

[4]简友光.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5(01):23-25.

[5]唐瑞萍.终身教育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问题初探[J].成人教育,2016(01):78-80.

[6]卢雯璨,曾青云.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成人教育转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7.

作者:杜冰冰 刘忠敏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