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与发展

时间:2022-07-03 09:20:1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与发展

摘要: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梳理教育发展在理念、人才、机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树立万众创业的教育理念。整体把握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全新模式,基于双创的时代要求,高校应加快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而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实践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符合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变革发展的新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工作十分重视,2015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义》等一系列文件。在宏观政策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宏观政策的指引调控,仍需要高校具体的落实与实施,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高校作为基层学术组织,时刻将创新创业这一主题融合到学校内部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之中,不仅要完善和健全学校内部机制,也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活力。高校创新创业的变革发展,体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沿着科学的方向努力实现创新创业的变革与发展。1.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社会变革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的教育科研发展,逐渐与社会变革发展紧密结合。社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高校资源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依托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理论构想,而是当前社会大背景发展的需求下,推动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机制发展中的变革发展。高校作为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承担着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时代进步的新要求,高校要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作办学机制,结合生产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1.3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人才的双向培养。而在众创这一背景下,社会整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为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高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引导下,能够更加顺利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实施。一方面,良好的背景支持也会影响高校内部办学的整体氛围,构建良好和谐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也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学生具备创新思想与能力,通过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互结合,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3〕创新创业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主体特征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跟突出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能力的要求,在这一时代要求下,高校必须从过去培养教育理论者的传统目标,意识到应该转型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要任务。高校的变革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大学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不再是传统工作的接受者,而是工作的创造者,人才能够用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符合时展的新平台。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2.1理念范畴:创新创业理念发展的滞后性。理念是教育变革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本的基调。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开创性的社会实践活动,〔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与实施,其首要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科学的教育理念。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当前高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仍有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固步自封,存在观念性障碍,无法跟上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理念转变的趋势。因此这种现状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由于教育理念转变的滞后性,使得这部分教师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无法做到深入具体的理解和实施,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来实施教学,进而影响整个教育工作的变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虽然学历高、理论深厚,但是实践创新能力匮乏,因此在接受创新创业理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普遍的滞后性,很难快速的接收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这些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依旧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对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的传递,仍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实施,忽略对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真正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5〕2.2人员范畴: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我国目前高校发展的状态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高校内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落实仍具有片面性。最突出的就是缺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而师资力量的匮乏,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产出。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校教师虽然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但是教师作为传教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我国高校内部教师大多数是理论工作者,缺乏实战创新能力,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创新训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胜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而直接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匮乏现象。另一方面,是高校仍处于自我变革发展的状态下,教育领导者们思想单一,忽略了将教育与经济相互发展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就是社会迫切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固守在学校的围墙之内,没有真正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校变革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2.3机制范畴: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高校管理体制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很多高校在管理机制方面仍比较被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化的贯彻国家政策的实施,很少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相互融合。因此目前存在几种普遍的现象,一是高校内部由于管理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的模糊性,因此学校内部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偏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为选修课,教师教授时间和内容的有限性,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因此高校教学所用的教材良莠不齐,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高校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理论研究不同,它更多的是偏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实践性这一特点,而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这是缺少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发展的趋向

3.1革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在这种教育价值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素质的教育,也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理念能够引导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动力,而究竟该如何坚持教育理念,则是高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理念是高校变革发展的先导因素,具备了专业的创新教育理念,才能为高校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第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加强对学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将工作重心从理论教育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树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的理念,还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3.2注重创业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主导的作用,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就需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专门性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思想与能力的传播者,高校教师既可以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可以作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教师通过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相互融合吸收,再通过教育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一方面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进而推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实施。教师是主导者,通过媒介手段的使用,间接的为社会发展培育出创新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指定相关的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专业的实践能力培训,从而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统合,培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具体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高校还可以采用聘用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岗位调换或者是解聘的形式,实现优胜劣汰的考核形式,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面向整个社会招聘教师,广纳贤士,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内部进行讲座,通过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努力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3.3完善内部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复杂且周期长的工作。因此,高校内部需要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教育得以实施的,因此,高校教学体系应该由传统的注重知识理论的教学,转型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这方面普通高校可以吸收借鉴职业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可取之处。二、构建发展型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改变传统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学评价,转为将学业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为主的综合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同时评价主体多元化,无论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可以采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多元化的主体进行,进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三是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校管理工作者在落实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保证学校内部基本的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实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66-68.

〔2〕陈诗慧.“双创”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反思与战略选择〔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87-88.

〔3〕曾骊,张中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1)40-42.

〔4〕陈诗慧,张连旭.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17(4):76-77.

作者:唐梅 单位:辽宁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