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4 11:23:49

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群众组织,对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或被境外势力利用,或出现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而导致校园危机事件。本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充分发展学生社团文化的前提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问题,旨在回答“如何建设安全的学生社团,保障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问题,在确保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希望能为社团文化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社团;安全高校

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对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是大学校园和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比较迅速,社团数量增长较快,社团规模增长较大,社团种类较多,社团活动开展的也是丰富多彩,总体上起到了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在社团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有些社团重视活动效果,忽视安全保障,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等安全问题;个别社团受到境外势力的文化渗透,受到境外势力的政治、金钱诱惑,成为亲西方文化的传播者等。

一、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的内涵

“安全”一词在新华字典中被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是不仅是新时期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校园平安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底线思维。目前,针对高校安全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学生个人的人身、财产的安全研究,即通过各种手段的教育活动或者管理措施,让学生提前预防或者避免某些不法伤害,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集中在学生如何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针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安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界定。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群体性组织,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按照自愿、自主、自发原则,善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课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同学综合素质,促进同学成长成才。

二、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现状

1.社团成员本身认知不够到位。学生安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作的底线思维。当前,各高校都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学生衣食住行到国家安全几乎全部涵盖,对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了相当的效果。但是,经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自身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疏漏,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忽视了在社团活动中的自我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停留在学生在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上,仅仅是避免发生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同类安全事件。在学生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或者当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时,缺乏对自身安全隐患研判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安全意识不足,致使学生对安全的认知不足,进而也会时有发生不可预料的风险。2.社团骨干对安全管理没有有效措施。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组织,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骨干也是由学生推举产生,一般是人缘较好、活动能力较强或者能办事的学生就会被推举为学生社团负责人,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的大局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是在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与部分社团的骨干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有对社团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意愿,并表示在社团活动中都会进行安全提示,确保活动平稳、成员平安。但是在这种活动安全提示仅限于经验的传承和说教,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措施,把社团安全寄希望于社团成员的自我认知水平上,缺少全局的统筹和安全风险的预判。3.社团指导教师存在“指而不导”现象。当前,社团指导教师普遍存在“指而不导”的现象。社团指导,“指导”的重点在指明方向,让学生社团明确社团活动的意义、社团实践的价值和社团发展的道路,明确社团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明确什么活动可以做、什么活动不能做。经过与多位社团指导教师访谈,在这方面社团指导教师做得比较到位,能够使所指导的学生社团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鲜明的社团发展特色。

三、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组建的学生兴趣类组织,参与的学生身份复杂,范围广泛,跨年级、跨学院、跨专业、跨民族、跨宗教等各种现象复杂多变。由于社团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在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上,不担任学生辅导员职责,这就造成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成员的基本情况并不了解,也不会就学生社团日常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学生的管理就会出现疏漏,偶尔出现学生借社团聚会名义酗酒闹事等安全隐患事件。2.学生社团活动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一方面有些学生社团活动比较随意,有时社团活动参与人数少,再加上社团骨干存在侥幸心理,参与活动的人数少认为不存在安全问题,不向指导教师备案,这就容易存在消防隐患、交通安全等种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成员的安全教育不够,往往重视学生社团的活动效果,而忽略社团活动前安全教育重要性,一些大型活动现场并没有安全应急预案,这也是发生学生社团安全隐患的原因。3.学生社团自身安全建设不够重视。目前,一些高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较为松散,忽视社团自身的发展建设和社团成员的思想建设,学生社团往往面临资金困难、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当学生社团自身存在发生问题时,安全建设往往就会被遗忘到角落里。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放养状态的个别社团就容易受到境外势力的引诱,进而出现违法违规等情况。

四、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安全规章制度。在法治社会,一个组织存在的合法性,是它所在的环境有认可它存在的基本法规;一个组织是否完善,则要看它是否有着规范的组织章程。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应该以社团章程建设为中心,对自身组织构架、自身行为、日常管理、安全制度等加以规范。依照规章制度治团,不仅使社团肩负起学生参与治校的相关职能,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使社团学生具有安全保障,这也是社团可以科学持续发展的动力。2.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安全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部分,是内心的一种自觉遵从。通过开设法制教育课、专题报告、知识竞赛、骨干培训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在大学生社团当中开展安全教育,营造社团发展建设的安全文化,对加强学生社团群体性行为的安全意识,帮助社团成员树立起社团安全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社团利用其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优势,将这种安全文化传播到校园之中,让师生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对学校安全稳定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3.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底线教育。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治组织,应在学校规章制度的规范下活动。一般来讲,学校对学生社团的规定,都只是规定可要去做什么,能够举办的活动有哪些。虽然正向明确了社团职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限制了学生社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固着和僵化。应建立底线教育思维,建立起负面清单,告知学校规章制度的红线。除红线不可触碰,鼓励学生社团去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仅可调动社团的积极性、加强社团自主性,而且对培养社团成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4.不断强化对社团行为的监督。学生社团不但充当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也是学校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利用对指导教师的职责监管、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挂靠单位的管理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活动审批流程及报审材料的内容,形成规范的一活动一申报制度;完善组织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制定活动应急预案,形成会前安全教育制度等等。5.建设社团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也可参考信息化手段,打造从社团纳新、身份认证、成员管理、活动通知、活动审批、活动签到、社团注册、社团管理于一体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加强对社团成员的管理,同样加强社团活动安全的管理,既能简化程序、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以加强社团活动监管,提高社团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赛丰,向华.高校学生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

[2]卢丽娜.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吴龙玲,姚继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思政教育良性互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作者:张延宾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