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行音乐的教学与美育策略

时间:2022-11-26 04:24:57

高校流行音乐的教学与美育策略

摘要:流行音乐能够体现时展的特色,同时也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因此在高校中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高校流行音乐课堂教学及其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够渗透审美教育,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与音乐素养。而在当下普通高校中,流行音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教师需进一步遵循流行音乐的特点与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多角度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就高校流行音乐教学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流行音乐的美育教育等相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流行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美育;培养策略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的代表,广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国家倡导美育教育的同时,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赏析能力以及鉴赏水平,而且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高校流行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关注国内外流行音乐发展的现状,对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及时的关注与创新,将审美教育的目的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建立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而最终完成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高校流行音乐教学概况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普遍开展,从专业教育课程到通识教育课程,流行音乐教育的问题逐步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前进与科技的进步,流行音乐也从过去的“靡靡之音”逐步地发展并走上正轨,也能够从娱乐层面走进高校教学与研究的视野。国内很多的专业音乐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流行音乐专业,从演唱、演奏、创作以及音乐产业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课程设置,目的都是为了适合当下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与文化需求而培养专门的人才。可以说,近年来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为我国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我国的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流行音乐专业的高水平教师数量尤显不足,很多院校的师资通常都是聘任校外流行音乐高水平从业者,就其教学能力而言无可厚非,但也存在对高校教育本质理解的偏颇,甚至是导向上的若干问题。流行音乐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可能是目前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流行音乐在我国依然存在“演多研少”的现象,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因为国内各地区的整体教育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南方经济发达,流行音乐市场繁荣,社会需求量也大,人才储备相对于北方而言也更为丰富,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体现全面性、科学性和前沿性,而北方高校就显得比较落后,很多课程设置都因为师资问题、招生问题、地方院校的重视与否等问题出现了与南方院校的明显差异。可以说,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南北不平衡的现象严重,这也是造成目前北方高校人才流失以及考生在报考时“弃北从南”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为此导致在我国北方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问题上就会出现一个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努力建设的过程。因为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相对复杂,其中内容与呈现的方式也有别于古典音乐和民间传统音乐,那么美育在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呢?这是需要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例如,近年来的流行音乐作品中表达消极情绪和负面词汇的数量激增,并且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映射出我国当下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方面的缺失与音乐创作层面和传播介体息息相关,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很多专业教师与学生关注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比赛类节目中,导向性评价或是作品呈现形态却成为了一段时间内欣赏流行音乐审美倾向形成的主要因素,这对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和审美导向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流行音乐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不仅能够填补当下流行音乐存在的文化缺失,同时也有利于对师生开展正面的审美教育,通过适合于教学的流行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各大高校中开设有关流行音乐的课程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意识,通过深入了解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文化含义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中具备的美的元素[1]。在时展的背景之下,我国流行音乐与其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相关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更应当重视流行音乐课程的科学建设与开展,加大对流行音乐教学内容与审美引导的监督力度,培养学生正确接受流行音乐文化观念,提升流行音乐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服务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高校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能够为我国流行音乐的正确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从上个世纪末我国国内专业院校开始设立流行音乐教育专业至今,流行音乐人才不仅仅来源于社会从业者,更多的高层次流行音乐人才越来越依托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与塑造,经过高校教育的流行音乐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相对更加全面与完整,这就能够满足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通过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流行音乐的专业人才,可以不断提升我国流行音乐人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从业者,让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用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为我国流行音乐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每个高校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同时,借助于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体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让在校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性学习,这也是能够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一条重要途径。(二)学习与积累流行音乐知识。流行音乐的审美主体多为年轻人,当代大学生是流行音乐审美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流行音乐的歌词大多十分简单,且通俗易懂,学生普遍都能够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认知[2]。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相关的流行音乐历史知识及文化常识,进一步感悟到中外流行音乐作品所承载的文化美,进而助力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高校在开展流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求适应时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拓展与其有关的其他学科基础知识,例如流行音乐与欧洲古典音乐的文化交汇、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形态联系、流行音乐与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等。在当下我国高校流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院校教学的侧重点是流行音乐的相关技能,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演奏、演唱以及创作技能,还要能够区分与把握流行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对爵士乐风格作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音乐本体的特征学习之外,更应该对其作品风格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认知,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对相关风格作品有所拓展。学生依据音乐基本知识结构对其进行横向的风格比较与思辨,才会在流行音乐教学及实践环节上实现更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不断提升对流行音乐的表达能力。(三)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由于流行音乐具备十分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对其审美评判上用有“标”无“准”形容并不为过。教学中,如果学生仅从模仿入手,甚至是纠结于教材中文字的研读与表达,是无法掌握流行音乐所具有的艺术与人文价值的。为此,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与组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而作为教师本身,则更应该加强自身对流行音乐审美能力的研究,多维度地引导学生从“美”入手,切实地感知情感与音乐的必然关系,以及流行音乐所独具的“情感共振”属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引导问题上,教师可以首先从歌曲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甚至演唱者自身经历等方面进行解读,进一步挖掘这首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情感与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对这首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实现关于表达美的引导与教育。

三、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培养策略

(一)流行音乐作品学习的多维化。流行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也能给人以精神上最直接的“情感共振”,尤其是一些流传时间久远、流行面积广泛的作品,更能够给人以这样的感受,同时,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并且在发展以及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被赋予道德以及教化作用。那么,在高校中开设流行音乐教学课程,首先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涵盖不同的题材及风格,既要贴合时代风尚,又要包含经典作品[3]。教师也应该紧跟国内外流行音乐发展的动态,选择一些当下受众面较大的、健康的作品,通过多角度地深入分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流行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特征与文化,从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主流的音乐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应当积累与储备大量不同时代风格的经典流行音乐曲目,并且不断为学生探索、准确把握风格提供条件,从多种维度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作品内涵进行学习与研究,引发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在情感与表达上的共鸣。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所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与思政教育内容有关的流行音乐作品,利用不同的导赏方式,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找寻音乐作品的美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采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不同层面的分析,在尊重个性意见的前提下让学生集思广益,结合学生的结论做出有效指导,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导赏与解析,分析总结作品的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二)重视流行音乐的文化性。文学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姊妹,都具有感化人们心灵的作用,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绝大多数的音乐作品都与文学紧密相连,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更具有文学性甚至是直接从文学作品中演化而来,所以,对很多学生而言,加强全面的文化修养是提升理解音乐作品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则不能从各种角度客观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与价值,更不能完美地通过表演实践来感悟流行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应当强调流行音乐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在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的同时,更应当将流行音乐与文学作品、历史常识等众多内容进行结合,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常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应当确保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只有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与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观。高校的相关领导应当鼓励与支持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持续性培养,提供完备的条件鼓励教师展开相关的科研以及教学硬件升级;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团队或是加入流行音乐学术组织,开展定期专门的培训以及交流学习,丰富流行音乐教学的知识储备;鼓励教师了解流行音乐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展教学内容,在增加音乐教师专业储备的同时,确保教师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高校的流行音乐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4]。教师作为高校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展开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教师的正确引导,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流行音乐。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挖掘能够提升流行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学生开展学习与学术的互动交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关注视野,并且采取最佳的教学方式展开指导,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当下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在提高和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以及教学水平也能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中寻找可改进之处,并且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新的教学理论对其进行完善。(四)加强课外拓展。在高校进行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也应当展开一定的课外延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效实践,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校园内流行音乐的美育价值。与此同时,展开课外拓展也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活动进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开展音乐创新活动,参加各种正规的流行音乐比赛,增加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因此,教师在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这一层面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以兴趣为主,选取自身喜欢的音乐风格,并且朝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学习与研究;还可以结合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开展个性化的流行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举办校园歌手比赛。对学生而言,这些活动在体现校园青春精神的同时,可以通过流行音乐表达对美的追求与热爱,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通过不同的平台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美育的价值。加强课外拓展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和活动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

在高校流行音乐的教学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流行音乐美育价值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能动反应能力,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关文化、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累积与实现。作为学生,在学习与参与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也应当主动探求流行音乐所具备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兵.试分析在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8):138-139.

[2]蔡家谱.论初中音乐教学里中国流行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5):136-137.

[3]杜晨晨.审美意识在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培养[J].艺术评鉴,2019(5):93-94.

[4]韩彦婷,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41-246.

作者:胡竞文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