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2-08-26 03:01:48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应用

【摘要】微课作为近些年的一种新兴概念,飞快渗透至中国教育的各个不同阶段,不仅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也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微课还没有被音乐教师有效使用。本文根据微课的特点,试与各个教学环节结合,阐述中学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模式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并对微课设计提出一些想法,通过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微课;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应用;微课设计

中国即将全面迎来5G时代,随着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互联网+”,也预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微课作为前些年新兴的时代产物,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由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与推广,不少师生也越来越认可这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实际的走访调研中,笔者发现微课更多被应用在语、数、外等主要科目中,作为小三门之一的音乐课,微课相关应用的资料还是较为短缺。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整体的信息化,想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中学音乐教学也必须要勇于尝试,不断更新完善。

一、中学音乐课程现状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一线教学,经历过多次教材更换,始终在课改的路上。但是不管怎么改革变化,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是很全面的。中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不少家长已经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技能,但鱼龙混杂的社会培训机构并没有一致的教学目标,很多基础知识还是需要学校的老师来系统教授。中学音乐课作为应试教育的极微小的组成部分,中学生每周只有1节音乐课,在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有不少知识就无法深入透彻地细说,难免会有遗漏,知识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音乐成绩并不特别影响学生的升学,所以在学校、学生、家长心中都没有重视音乐课,很多知识都是前教后忘。中学音乐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普及课,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教师还是希望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真正掌握和熟悉必备的音乐知识。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一词的侧重点在于“微”,顾名思义即“短小精悍”。短——即时间短。不同于常态的45分钟课程,微课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焦于某个知识点。小——即容量小。微课是以视频方式呈现,常见的微课视频都只有几十MB以内的大小,方便下载观看。精——即内容精。微课往往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内容精炼,画面精美。悍——即难点悍。相对于内容庞大的45分钟课,一个微课通常就只突出一个重难点或只解决一个问题,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三、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中学音乐课不是单一的唱歌课,还包括音乐欣赏、乐理基础知识、音乐基本常识等内容,是一门庞大的音乐综合类课程。音乐是感性的,学生确实大多数都喜欢音乐,但未必喜欢学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而教材编排很多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要包含好多个零碎的知识点,单靠老师逐个讲解,学生很容易就听不下去。所以,音乐老师总是身怀十八般武艺随时可以展示,伴随着PPT越来越精美流动,老师的基本功越来越提高,现在的音乐课已经较以前有了极大的质的飞跃,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音乐课生动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微课走入了大家的视野。结合微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微课完全可以应用在中学音乐课堂的不同教学环节中,无论在预习复习、课前导入、重难点解决,还是课外拓展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作为与时俱进的新兴事物,它可以突破当下固有的教学模式,既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结合实际案例,浅谈微课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一)预习及复习。预习可以说是新课环节的第一步,预习工作做好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音乐老师口头叮嘱学生在课前先看一下学习内容,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恐怕很少会有学生能真正做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二首《溜冰圆舞曲》为例,这节课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还有几个知识要点需要掌握:(1)圆舞曲;(2)变音记号;(3)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整堂课的容量非常满。如果靠学生自己预习,先不说能否做到,即使真正预习,恐怕也只是看见表面的文字意义,离真正理解、掌握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这时老师如果能够把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预习,既不会浪费太多的无效查阅时间,又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课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掌握某个知识点。例如,可以先用微课形式把圆舞曲的相关知识阐述清楚,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音乐把侧重点放在维也纳圆舞曲上,在45分钟时间可以松弛有度。而在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抓住几个要点,针对性地回顾课堂所学,在结合老师上课的讲解后,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在会考总复习时,也可以很快地找到对应知识点,而不是看着书一筹莫展。(二)课前导入。在教授新课时,老师首先要激发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教学节奏中来,新课导入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如果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贴切的内容制作微课,作为新课导入,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通过简单的导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一节课顺利有效地进行。例如,人音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课,教学一开始可以用微课形式把学生带进苏州书场,动态展现评弹表演艺术,有立体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会立刻被吸引,而不是一看见题目就心生排斥,不愿细听。(三)重难点解决。实事求是地说,音乐课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讲都是难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举例、比较、示范等不断重复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将微课运用的重难点讲解上是最经典、效果最显著的形式。重难点理论知识上一般老师常见的会以启发、思考、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将这些教学方法巧妙做在微课里,加上设计精美的画面,或者是老师亲自示范表演的作品片段,都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便于老师对作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四)课后拓展。现在的音乐课早已不是传统认知的唱歌课,学科交叉性很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其他学科,像《长江之歌》的歌词就出现在语文书上;讲《伏尔加船夫曲》时一定会说到列宾的代表作——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当然,还有更多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音乐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去了解,这些知识延伸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印象。人音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主要介绍京剧和昆曲,在《我不挂帅谁挂帅》一课里,欣赏并熟悉唱段的同时,要掌握京剧的概念、了解京剧的唱腔,还要记住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虽然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学生并不了解,也欣赏不来,唱的什么完全听不明白,老师还需要介绍剧情,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国剧,整堂课除了听唱段就都是老师不停地讲解。课本上对于京剧的概念是这样写的:由汉调和徽调结合并吸收了秦腔、昆曲等地方戏曲的精华而成。不感兴趣的学生看过这段话就不记得了;而稍微认真一点的学生可能就会疑问:汉调?徽调?秦腔?昆曲?它们的精华又是什么?如果老师逐个解释的话,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肯定完成不了。这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系、课本上又没有特别加以说明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微课的方式来加以说明,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同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使学生对一些泛泛的定义加深立体或动态印象。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微课引用到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应用,都需要有一个精确的连接点去切入。另外,微课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不可喧宾夺主,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所以怎么用、何时用,这需要教师提前考量,做好合理设计。

四、微课设计的思路

中学音乐的很多知识表面上看起来很零碎,其实还是环环相扣的,日常教学中设计一堂课需要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整学期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前后衔接,承上启下,因此,微课的设计也要考虑前后知识点的连贯一致,层次分明;在选择内容时既要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又要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自然融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在制作微课时先要见“美”;学生是相互不同的独立个体,微课制作再要善“变”;微课的出现本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微课制作还要出“新”。所有设计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步,一定要有反馈总结,才能做到不断修正,精进教学。

五、结语

在数字教育时代,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多样教学模式。中学音乐课程应用微课值得被提倡,但是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微课是可以辅助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但也绝不能全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只有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合理使用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微课,使其有效与教学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

作者:吕丽华 单位: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