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2-08 10:11:15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一、细化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与导向,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与单元内容,不过这些内容概括性较高,是对整体教学活动的总要求。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乐学”策略,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应该将其优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乐学”信息技术知识。目前,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倡导素质教育,以技能和知识、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核心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设计理念新颖,不过仅对每个模块设定的有总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并且对各个具体章节以及知识内容的目标与要求,则无法给出相应的规定。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特点进行编写,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通过多个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乐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并使之生活化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促使学生“乐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对实例进行扩充讲解与精选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隐蔽性的课程,这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通常情况下,隐性课程指的是教材和课堂之外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含有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生活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事实上,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微机室内开展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相整合。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不过在微机室上课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像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和学生上机操作不规范等。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像移动式、网络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新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促使他学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移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开展教学服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比较普及和发达,平常学生都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对移动设备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四、运用差异策略,激发学生动机

在中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习与其它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有的的学生则是在中学阶段在初次接触计算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照顾学困生,因材施教,运用差异策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对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等,从而能够面向整体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通过相互激励,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互相竞争,激发学习潜力,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五、总结

总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乐学”策略,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仲英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

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元素紧密相关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实践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一切教育教学生活都是有信息元素的,而且生活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源泉。如何把握生活元素的存在,运用生活元素,为信息技术教学所用,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每个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回答的一个时代课题。同时,随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水平的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也会水涨船高,因为信息技术看似一门技术,但它远远超过了纯技术的范畴,而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眼光,一种胸怀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学好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它可以提升人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又可以造福整个国家国民的社会生活。只有认识到二者的鱼水不分的关联性,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例如现在很多中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在电脑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优化、杀毒等,其实这些既是日常生活使用计算机的必备知识,也正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作为指导教学的参考,还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从生活实践中找寻灵感、元素和素材,都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二、强化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感性存在

陶行知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说明生活中也有信息教育存在的天然土壤,也给开展生活化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现实和实践可能。有什么样的生活实践,就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信息已铺天盖地,潜入人们生活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潜入生活,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着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正在信息技术的支点上阔步前进。现代的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动力,也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强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将让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登堂入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做了良好的实践铺垫。所在,在信息课堂教学中,要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以信息技术去教,又要引领学生以信息技术来学,更要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做事。例如可以用在不同的橱柜里放置不同的衣物来比喻存储问题。比如上方的大格子空间较大,可以用以放置大件的衣服,而衣柜下方的小格子空间较小,可以放置诸如内衣、袜子等小件的衣物。计算机中的文件存储,同样需要放置和安装不同的硬盘,同时硬盘里面还有大小不一的文件夹,文件夹里面才是我们需要的文件。总之,信息来源于生活,但又改造、革新着生活,其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为人们的生活实践而服务,所以,只要有条件,就要创造一切可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引领生活、走向科学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使信息技术生活化,发挥其生产力和创造力。

三、寓信息技术教学于生活的快乐之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要让学生体悟到信息技术给学生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就要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把生活元素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火把,让学生“乐着学,学着乐”,让学生伴着快乐在信息技术中遨游,从而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升身心的境界。例如让学生在家中搜集PPT素材的时候,就是在完全自由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是学习PPT制作的基本步骤。当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情境完美融合的时候,教学、学习都是快乐和自由的,效率和质量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才真正变成生活和教学的贤内助,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快乐使者。

四、以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使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是知识再生产的驱动器。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口口相传,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目的,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导向。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既要让生活元素和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又要让所学的知识、理论可以为生活实践所用,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之,生活中的经验、阅历和积累,同样可以用信息技术的原理、理论进行解释,生活内容可以反照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牢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在讲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我们就以信息技术中学到的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夹命名和分门别类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凡此类,其实都是生活中“资源管理”的写照。借助信息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对繁杂资源整理时,依然可以做到纲目分明,“井井有条”。其实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管理,还是计算机的信息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清晰、更快捷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

作者:马利群 单位:宜兴市官林中学

第三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措施

一、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准备完成的总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让学生逐步地完成,学生通过完成这些简短、具体的任务,渐渐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内容。比如,在讲解Word排版时,老师可以把整个排版任务分成:文字输入、字体修改、段落格式、文本框、图片及其剪贴画的插入等几个任务。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去完成每个小任务,待学生把所有小任务全部完成后,排版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过程清晰明确,井井有条,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有利于课堂的进行。不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稍弱,这样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因此,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使所有学生都有信心学习。

二、加强上机教学,多学多练

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也许学生能背下来步骤,但是进行实际操作时,就会漏洞百出,那些记住的步骤就显得尤为空白。因此,老师要多开设一些上机课,使学生多学多练,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

三、采用分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彼此交流

同学之间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分享学习心得,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是我们老师的根本义务,所以,我们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王琼 单位:甘孜州九龙县中学

第四篇:生活元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前面很认真地讲解具体操作,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而是在下面自己玩电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面前有台电脑缺乏自控性容易分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因此,增添信息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元素十分迫切且十分必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二、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人们形象地称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层面的技术革新和思路革新,给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科技已经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一大重要组成,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作为高新科技在社会各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信息技术成了当前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虚拟现实、远程操作等新锐事物更是迅速被运用到了社会生产中。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树立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知识和加速生活化教学转型的新型教育观念。

3.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新课标改革明确提出,要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必要的生活元素,凸显理论和现实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理论性过强,很多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必须结合一定的相关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和具体讲解。多项数据已经证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实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整体认知,而且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三、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具体策略

1.引入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相关生活实例时,老师要优先选用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含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信息技术其实广泛存在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这些生活元素。以电子邮件为例,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有邮箱,老师可以以此为参照对比,讲解电子邮箱的账号注册、收发邮件等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相互发送邮件传达信息。这是一种很好地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方法。

2.创设生活化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好胜心依然存在,比较热衷于挑战自我。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些生活元素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接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化任务,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完成相关认知的构建十分有效。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例如讲解图片美化相关内容后,让学生自行处理一些出游的纪念照片,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可以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

3.教学方法生活化,构建和谐信息课堂。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信息技术课程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是在特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因为信息课程需要大量实际练习,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敢求助老师,那么信息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信息老师大可不必那么“严苛”,可以适当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具体操作某一流程。不少学生在遇到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操作时,会习惯性地问旁边的同学,甚至起身离开座位等。这种“交头接耳”、“四处游窜”的现象是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避免也不必严令禁止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表现。此外,信息老师在课上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阻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禁止或干涉他们的尝试性操作,不到处巡视“监视”学生。信息课堂中学生交流是很必要也必然存在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学生交流的自由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适当讨论。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本文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运用生活元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有所裨益。

作者:王皓 单位:陕西延安中学

第五篇:以生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1.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如一节课45分钟约半小时给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动手操作时间。

2.提供导学案给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每节课都配套导学案。在导学案比较难或比较容易遗忘的地方,会加上一些帮助信息,并且会以不同的色彩注明,并附上一些比较有趣的卡通图片,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可以把一些比较生硬的知识趣味化。在课上,学生是先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在老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在课堂中,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小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小组的好生能发挥其优势,同时后进生可以得到好生的帮助。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上发展。

4.改变教师观念,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课堂上先把任务交给学生去探索完成后,再让学生上台展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二、在处理教材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材上抓重点、破难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结合科技创新活动,拓展与其它学科整合。

1.在教材处理中抓重点、破难点。准确地把握了教材体系,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难点,提前写在导学案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老师到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难点。

2.在教材处理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如:在制作word小报这部分内容中,原来的课本中是没有要求制作旅游计划的,只是比较枯燥地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小报,此时,要求学生制作跟生活有关的旅游计划,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

3.在教材处理中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初一、高一年学习上网搜索材料和word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年的市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从确定主题甸新报告,从搜索材料到开始制作,引导学生独立制作科技创新作品,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要坚持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如制作网页作品时,引导学生选择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主题,让学生学习陈嘉庚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运用的内容是学校的校训,教育学生要牢记校训,热爱母校。在制作旅行计划word小报搜索相关景点时,引导学生进行美的评价,培养学生要保护身边的环境,养成环保意识。5.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其它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到:“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要跟其它学科整合。如:联合语文学科制作语文电子课本,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语文课中各节课的网站。在导学案任务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点。如:学生在利用电脑上网查找厦门所有景点的信息,这里面的信息其实也包含了一些地理、语文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在这期间,学生也学习了相关知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堂课。在上课之前事先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前后四人组成一组,在上课时,先展示优秀作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本节课内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手段。接着,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网搜集信息,完成导学案任务,其中分阶段让小组成员上台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期间,老师在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教学辅导。老师通过分组、小组监督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其它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机制,让那些原先不会做作业而偷玩游戏的学生受到同组学生的监督,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检查、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老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即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后,老师展示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使用了总结归纳教学法。

四、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学习效果

叶圣陶曾说过“评价一堂课,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的讲课。”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落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完成跟实际生活有关的综合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利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信息素养也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

2.巧用鼓励赏识语言,助推学生成功。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时,采用各种鼓励性语言,极大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记得有次提问,有个学生说要制作英文版的旅行计划,我觉得他的见解很独特,于是我推荐他和他的小组回家继续完成,最后这个作品获得了全国电脑作品比赛福建省一等奖。

3.采用多维学生评价,增进学习效果。每节课让学生当堂完成任务并提交,老师及时登记并进行评价,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维学生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评价者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评价标准,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很难想象是中学生做出来的,有些作品后面还获得省市电脑作品比赛奖项。总之,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张志勇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第六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困难

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关系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只有这些方面的条件都得到满足,才能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学科重视力度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等等。

1.1信息技术学科重视力度不足

虽然教学改革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但是,与中考科目相比,信息技术所占课时较少,学校与教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虽然现在信息技术是需要会考,但面对着中考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和家长还是不够重视,学校领导也总认为信息技术是个很简单的学科,不需要用太多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管理实践下,影响着许多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观。教师与家长都重视学生最后的中考成绩,对于信息技术这样对学生中考结果影响不大的学科不尽重视,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合格就很简单。没有成绩的压迫,初中学生也很难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轻视信息技术学习,阻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1.2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众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思想层面而言,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重要性,也不愿意在没有任何外在要求的情况下,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认为自己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最为有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组织与落实属于浪费时间与精力。从教学手段层面而言,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乐于充当课堂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切换教学方法,这是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极大地影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利。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方法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计教学活动。具体方法包括:重视任务学习入门方式的趣味化、重视任务活动设计的实际性、重视学习任务的课堂生成。

2.1重视任务学习入门方式的趣味化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需要去习惯,学生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趣味化的入门引导,促进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让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相比于学习,在面对信息技术操作课程时,初中生更倾向于玩。对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游戏与学习任务的结合,利用学生的爱玩特性,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接受学习任务,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打字练习,是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指法练习是较为枯燥的一部分,但教师可以安装一些指法练习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指法规则,记忆键盘位置。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参与打字通关联系游戏,当学生发现通关具有难度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演示。借此机会,教授学生正确的指法,并给学生设置通关任务,这有利于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2重视任务活动设计的实际性

在设计课堂学习任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任务是否与信息技术知识相关,还要考虑学习任务是否具有实际性,是否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与生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会接触许多新鲜的信息技术知识,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表现出来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探索之心,引导学生去质疑、求新以及求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与教学方法,让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符,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化。每提出一个任务,教师都要给学生时间去讨论与分析任务,让学生思考要完成学习任务,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解与细化,让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学习中,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在讲解《网上查找信息》的时候,教师可以就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具体展开授课过程,教师让学生查找学生最喜欢的话题或最流行的信息,教师可以将具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此类信息技术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符合课堂中的教学要求,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教师要组织学生细节任务,先分析问题的关键词,之后打开浏览器,选择引擎搜索内容等,让学生的任务学习更加轻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信息化特点已经十分明显。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落实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会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

作者:莫佩莉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

第七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有效性一直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家都只注重中高考的考试成绩,只注重中高考考试科目。

2.硬件软件设施无法及时更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和软件的快速更新,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中,经常会出现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过于老化,无法满足软件的运行要求或者是软件版本过老,没有及时更新,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也没办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在中学的计算机教师中,普遍的专业能力不足,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备往往不会重视,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往往不会进行严格的审核。而且由于软件的逐渐更新,老旧的信息技术知识往往不能适应新的软件环境,而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层次不齐,不会对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就依靠自身以前掌握的知识去进行教学,没有对自身提出高要求,而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差。

4.不重视实际操作。在中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和减少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常常只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二、提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径

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结合现实情况,要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根据现实条件自主编写教材、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实际操作为主。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即使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校给信息技术科目安排的教学课时非常少,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就必须要调动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做一个关于明星的宣传片或者是一个关于游戏的辅助程序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即使不对学生进行要求,学生也会努力地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2.根据现实条件自主编写教材。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各个学校的具体的硬件软件的设施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如果学校用统一的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材与硬件软件设施不匹配的情况。所以要让教材和硬件软件设施不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学校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自主的编写教材,这样再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教材和硬件软件设施出现冲突的情况。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在第一时间找教师寻求答案,但是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给学生做出解答,就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只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再提高了,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做到不仅能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达到能更高的水平,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不停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4.以实际操作为主。在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为辅,但是信息技术知识到最后都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来,只有理论知识而无法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是没用的,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都操作出来,让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知识,而信息技术的考核方式也应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的在考核中的重要性。

三、结语

在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如果只学习中考、高考科目是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而且在现在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在社会上是寸步难行,所以应该重视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还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去。要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各学校必须做出的改变。

作者:徐峰 单位:灌南县五队实验学校

第八篇: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的现状,激发学生热情。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融洽,将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很好,使学生在活跃得课堂中、融洽的关系中对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很好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般会处在一种被动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就不会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成为整个课堂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2.2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2.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案例教学法往往会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案例中学到一些课本知识,同时明白这些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3.1选择合适的案例

进行教学活动,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材料的选择应该紧密联系知识点,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观看不同的学习视频,进行思考及讨论。这样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样就可以在案例中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掌握的知识全部涵盖进去,使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案例运用之前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准备,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等,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将案例和课堂内容更好地融合起来,使学生从案例中学到更多知识。

3.3要仔细的观摩案例

对案例的观摩一定要达到一定境界,注意到一些问题,注意案例中提到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能否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例如在搜索互联网资源的时候要包括多方面内容、教学设计、授课方案、教学视频等;对间隙资料的采集要注意采集教学的实际录像;要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细节性问题,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很好地观察和模仿,使学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案例指引。

3.4对案例进行分析评议

在案例教学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评议分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案例的本质进行掌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使教师在评议中得到对课堂的反思,使教师及每一位学习都在课堂中得到共同进步。

4.结语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促使案例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赵家立 单位:赤峰市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

第九篇:基于微课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是指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依托在线、移动式学习开展实际教学过程的内容。大多数微课程只有60秒的时间,但却不仅只是简单的演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他也被人们称为“一分钟教授”,最初他把“微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

二、基于微课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构建“微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构建“微课程”教学资源库时,应面向教学服务工作,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全面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规定,包括基础性模块,拓展化模块一、二等,并结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把“微课程”资源库与生活情境、基础性知识、技能型操作、信息技术文化等结合起来并加以分类,以便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负责组织练习、检测与答疑。在构建“微课程”资源库时,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地设置相应的标准,以便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各年级教学工作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

2.微课程辅助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分为四部分:一是课堂导入,二是课堂讲练,三是讨论强化,四是提炼归纳。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结合教学需要,尽量收集生活化的素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令人满意的导入效果。微课程能以视频呈现教师收集的素材,但是切忌视频播放时间过长,否则导入过程会显得冗长且繁杂,通常保持在1~2分钟以内为宜。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至于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课堂讲练过程通常保持在15~20分钟以内,利用微课程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系统、全面地展示各种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简短的视频课件,可从资源库中选取,也可结合课堂安排进行录制。课件可由教师讲解,也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加以指导,并记录学生常见的问题,在课堂小结中进行系统讲解。如在教学绘图工具栏时,教师可利用微课程视频,展示绘图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并介绍绘图工具。微课程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控制学生机,演示椭圆、直线、填充等工具,然后鼓励学生自我操作。讨论强化阶段是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情景教学与自主化学习,对教学过程与内容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可将时间交予学生,让他们自主表达自我观点,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提高教学实效性。提炼与归纳阶段是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针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教师概括教学内容,总结与评价教学过程,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结束语

作为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许多中学也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显示,微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祁红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中学

第十篇:契约学习理论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1契约学习内涵分析

契约学习即为学习者与教育者沟通协商签订契约学习书的过程,且在契约学习书签订后,双方要严格遵守契约书内容。此外,契约学习也是实施学习手段的有效途径,且其可有效解决个体差异较大的教育环境中的问题。此项教育方式与传统中学信息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合理贯彻契约学习内涵,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功能,并通过契约学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在学习契约书的引导下,推动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并严格遵守契约书中所规定的内容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2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中考政策和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信息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在不规范的学习环境中无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能力。另外,部分中学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致使院校逐渐缩短课程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从短暂的学习中掌握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点;第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硬件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中学院校未及时引进新型的硬件设施及硬件使用不对外开放,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掌握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此外,部分中学院校还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低下等问题,进而致使学生无法准确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即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基于契约学习理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

3.1设计原则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基于契约学习理论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即为创新原则,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秉承的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对于此,在契约学习理论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应着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即应采取相应措施逐渐完善自身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掌握学习环节。其次,在契约学习理论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也应强调满足学生需求的重要性,即应在制定学习契约书内容时,应确保其内容的构建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完成的,最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的有效性。

3.2教学程序

(1)确定教学结构。契约学习理论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中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构建相应的教学结构。并根据契约学习理论教学原则将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合理划分成几个单元内容,且区分开每个单元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软件及技能,最终将单元中的任务分布到课堂中,确保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学结构的确定还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和习惯,并利用相互协作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能提高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2)商讨学习契约。在基于契约学习理论的教育教学程序设定中师生之间关于学习契约的商讨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综合契约学习特点、课程以单元编排内容等因素与学生就学习契约书内容的设定进行商讨,并采用谈话、写建议书、QQ信息、微信等形式来商讨契约书执行过程,就此提高学习契约书在中学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的功效发挥。另外,在师生商讨学习契约书内容时,应确保其内容的设定要涉及到诊断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活动和确定学习策略等几项内容。然后师生即可在学习契约书内容完善后严格按照契约书内容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且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促使学生可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3)履行契约。为了确保学习契约理论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大的功效,那么在契约履行的过程中必须遵从以下几项原则:第一,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承担起自身职责和义务,依据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设计集体教学形式,并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操作与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此外,还应履行契约书中的内容合理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在自主学习期间将相应学习任务下放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学生履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监督职能,确保学生学习任务的履行效果;第二,教师应在履行契约书的基础上应加强班级秩序的管理,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在此环境中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契约履行效率。

3.3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在契约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实施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求教师在开展学习契约书教学时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征得家长的支持,促使家长对契约学习法产生认可的态度,进而协助教师落实学习契约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此外,由于部分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因而为了确保契约学习法的有效落实,要求初中院校应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构建相应的信息技术道德规范,以便在纪律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其在进入机房时,可严格遵守纪律规定,保持安静。其次,机房硬件、软件设施也是契约学习法的辅助教学系统,因而初中院校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先进教学设备的引进。综上可知,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契约学习法融入到其中,且通过师生商讨契约内容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由此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参照契约书中内容合理设计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 单位:景德镇市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