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思路5篇

时间:2022-06-17 08:54:0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思路5篇

第一篇

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杂乱,缺少针对性

体育教学方案的制定极其不合理,过分强调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巧传授,而忽略了理论教学。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过分偏重于运动技术方面,而这些运动技术专业性较强,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在日常活动中都用不上,这导致大学的体育运动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一项日常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大学里学到的体育运动无法得到延续。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的比重较低,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的目标、规则等单纯概念的传授。没有从体育人文价值出发,介绍体育运动的人体科学和价值体现,理论知识过于老套,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理论活动无法科学进行。[1]

(二)教学偏形式,缺少实用性

在大学体育的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对体育和健康教学的创新是新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注重教学创新,采用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虽然教师的这种想法对教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却过于注重课程的形式,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这包括一些省、市、地区的公开课、示范课,为了显示教学改革效果,往往把平时不常见的教学搬上课堂,而忽视了课程的难度,学生难以掌握,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高等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往往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级,增加了教师的授课负担,也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普遍不高。此外,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队伍建设中,没有权威的学科带头人的课外活动教学,没有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导致体育教学理论连年得不到有效更新,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四)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过多效仿了前苏联模式,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考核都制定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而传统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心理行为,学校的教育只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辅助,它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工具。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职能要发生改变,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转向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所学知识,积极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定向塑造他们。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前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而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

(一)“三段式”模式

目前,“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约占35%。所谓的“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将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基础体育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体育活动教学;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选项课,学生有机选择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时间自由性;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在二年级的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项体育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体育教学贯穿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既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不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择优培养;课程的开设层次多,选修的体育课程性质区别很大等。[2]

(二)“分层次”模式

这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已经在许多高校实践多年。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制定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以供学生自我选择,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锻炼的习惯。按照不同学生的体质和心理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分层次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并列型”模式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中实行“并列型”教学模式的大约占25%。所谓的“并列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同时进行理论基础和专项选修课,而在三、四年级则不对学生做具体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在学生的分班上面临很大困难,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质和专长等情况,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易程度不容易进行同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的备课工作,造成教师负担过重。

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改革的思路

首先必须清楚体育教学的思想内涵,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对体育教学的功能和要求的重要指导,例如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创新教育等,是构建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编制教学课程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进而保证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3]

(二)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

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用丰富多彩的竞技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来充实大学体育课堂,应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第一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宽,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运动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础作用。体育知识教育包括,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和规则,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体育文化、体育欣赏、终身体育意识等。第二是通过大学体育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终身体育运动的能力、自我控制和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第三是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还有竞争意识、健康意识、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素质是最终目的。大学体育教学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大学体育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这对学校体育课教学非常不利。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针对本学校、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增加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的内容。教材既要保证全体学生必要的体育基础学习,同时也要为学生的自主、自立、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既要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要注意教材的规定性;在保持体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教材的多样性,使教材更加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4]

(四)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体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要改变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延续性,帮助学生建立终身的运动习惯,真正掌握一门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大学里学到的体育活动延续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断加快,“三段式”、“分层次”和“并列型”等教学模式不断发展起来。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加快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邓福昌工作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前言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境况下,只有对教学体系自身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有益的尝试,才能够有望转变高校排球教学“边缘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基于此,本文将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对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影响途径进行研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快乐元素的注入,实现对教学氛围的优化,以此来唤醒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1]这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现状,具有积极的修正作用,对于促进高校排球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含义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源于快乐体育,快乐体育强调精神的愉悦以及情绪的放松,将体育所蕴含的快乐元素从僵化的竞争意识与功利主义思想体系中剥离开来,使得广大的社会群体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体验快乐、享受快乐。快乐体育代表了时代的风貌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理想状态,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相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快乐体育能够引导人们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形式僵化、行为被动、内容枯燥以及兴趣低下等消极现象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透析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凸显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2]快乐体育能够注重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需求相适应的师生观、义利观以及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快乐体育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长时期的维系与促进,是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必要条件。快乐体育是对体育文化最具实效性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寓教于乐为基本特征,运用快乐体育理论,指导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使之形成集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实效性于一体的完善体系,并通过对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得教学内容体系的功效得以凸显,进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创造有利条件。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对愉快式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态自然、情绪松弛、心情愉悦,进而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对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理念更新,推动教学改革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严谨基础上的开放,能够引导广大师生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以轻松愉悦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活动的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程式化的教学理念,修正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僵化、内容陈旧、思想滞后的弊端,引导了体育教学理念的有机转变。因而,相对于普通高校排球教学而言,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感召下,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积极地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对于排球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3]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我发展

兴趣是推进学生学习行为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弊端,学生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只能进行机械式的模仿练习,使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维系与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与发展,并由此而产生厌学心理。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能够有效地改善排球教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排球学习的过程中,心情愉悦、情绪放松,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保持与促进作用,并在维系兴趣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排球技能体系进行不断的充实与发展,以满足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已成为影响与制约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机的优化与创新,就成为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融入,不仅能够促进排球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还能够在全新理念的引领下实现教学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即在不失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本色职能的基础上,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有效地注入快乐元素,使得僵化、枯燥的教学过程充满活力,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排球学习的自主性,进而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普通高校排球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有机融入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彻底打破以技术传授为教学核心、以达标测验为唯一考评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起以营造快乐教学氛围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其排球综合素质能力有效发展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思想,以快乐元素为纽带,对教学体系的各组成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适应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需求的排球教学体系,为推进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适当加入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音乐具有抒发情感、调节情绪、缓解疲劳、震撼心灵以及陶冶情操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渲染氛围的重要作用。在排球教学准备活动环节,可以适当加入音乐元素,使得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放松,同时使其兴奋点得到有效激发,这可以在排球技术的学习环节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奋程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另外,排球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后,会普遍感觉肌肉疲劳、情绪紧张,因而,在放松活动环节适当地加入轻柔优美的音乐元素,会使学生的疲劳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种运用音乐所形成的心理的和谐、快乐与慰藉,能够促使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实效性。

(三)发挥趣味游戏的点化与促进功能,促进快乐教学氛围的生成

采取趣味游戏的形式是制造快乐、融入快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趣味性体育游戏兼具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特征,是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快乐意识的动力源泉。趣味体育游戏符合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需求,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其形成浓厚的兴趣,进而确保学生形成自主参与的良好习惯,保持高度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在达成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与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地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游戏的设置要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为唯一目的,要根据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或教学内容的某一局部,选择好最为恰当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用以调节教学氛围,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形成情绪、态度、兴趣与意识的全面唤醒,使之形成积极的参与欲望。同时,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伊始,要对游戏活动的规则进行有效的讲解,对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全面的阐述,使得学生切实把握开展游戏活动的真正目的,以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5]

(四)坚持以学为本的指导思想,避免因过于放纵

而造成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功能的失效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彰显着寓教于乐的重要内涵,相对于普通高校排球教学而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融入,能够对学生已呈触底状态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与唤醒,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由此可见,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融入,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排球技能的水平,因此,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凸显出以学为本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必须要强化对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于融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重要意义的理解,使之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合理有效地运用,避免因教师认知水平的低下而造成教学行为的放纵,或为了盲目追求乐趣而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泛滥,进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以此来确保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作者:刘艳工作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军事体育部

第三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被试对象是广西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的体育女教师,共发放问卷285份,回收28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女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

本问卷为五点量表,其平均值为3分,因此受试者得分高于3分越多,表示越倾向于高的教学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广西高校体育女教师在整体体育教学能力以及体育学科、教学技能、教材编选及教学评量等四个层面的表现均属于良好程度.

2.2同背景变项下体育女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差异

2.2.1体育教学能力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2得知,已婚和未婚在体育学科t(264)=-0.01,p=0.99、教学技能t(264)=-1.36,p=0.18、教材编选t(264)=-1.29,p=0.20、教学评量t(264)=-1.26,p=0.21与整体t(264)=-1.16,p=0.25均未呈显著性差异,表示不同婚姻状况在体育教学能力各层面与整体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区高校体育女教师未因已婚或未婚状况而影响其体育课程教学.

2.2.2体育教学能力在年龄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3显示,以年龄为自变项,体育教学能力各层面为依变项,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同年龄体育女教师在体育教学能力整体层面上的单因子变异数分析F值未呈现显著差异水平.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在体育学科、教学技能、教材编选、教学评量等四个层面的单因子变异数分析F值均未呈显著差异.说明体育教学能力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有所差异.

2.2.3体育教学能力在运动习惯上的差异比较

以独立样本t考验来分析不同运动习惯体育教学能力的差异情形.由表4得知,不同运动习惯在体育学科层面呈显著差异,有规律运动习惯者的体育学科能力显著高于偶尔参加者.而在教学技能、教材编选、教学评量与整体教学能力层面则未具显著差异.具体分析来说,主要是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女教师,注重身体健康,具备良好运动观念,愿意投入时间在运动上,且能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此外,运动安全一直是学校师生关注的焦点,因此运动保健常识和伤害预防处理等体育学科能力表现也相对要好些.

2.2.4体育教学能力在运动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5可看出,不同运动参与程度在整体体育教学能力层面上,其t考验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体育女教师其教学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女教师.就各层面而言,在体育学科、教学技能两个层面的t考验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即高参与组(M=18.82)的体育学科能力及教学技能显著高于低参与组(M=74.79);说明休闲运动参与程度高的女教师,越有活力,投入在运动的次数与时间较多,喜爱运动且热衷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将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转移到实际教学.但在教材编选、教材评量这两个层面的t考验则未具显著差异水平,表明这两个层面不受运动参与程度影响.

2.2.5体育教学能力在运动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以运动方式为自变项,体育教学能力各层面为依变项,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如表6结果显示:不同运动方式在整体教学能力层面及其它各个层面均未具显著差异.即不同休闲运动参与方式,不会影响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亲自参与操作、协助安排活动和进行观赏活动均为休闲运动参与方式之一,各有其价值.亲自参与操作能培养基本运动能力或技巧,提升身体操作能力,促进运动知觉的发展.协助安排活动能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与他人的互动,发展良好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进行观赏活动则能培养欣赏、表现与创新的能力,丰富感觉经验、开拓视野,提升运动鉴赏能力,强化运动与生活的结合.因此,教师选择参与运动的方式各有其价值,不会影响其体育教学能力的表现.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我区高校体育女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总体情况较好.

3.1.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不同运动方式的体育女教师,在整体体育教学能力及各层面没有显著差异.

3.1.3不同运动习惯的体育女教师,在体育学科层面呈显著差异,有规律运动习惯者,其体育学科能力显著高于偶而参加者.

3.1.4不同运动参与程度的体育女教师,在整体体育教学能力及体育学科、教学技能等层面呈显著差异,休闲运动高参与者,其体育学科和教学技能显著高于低参与者.

3.2建议

3.2.1二十一世纪新型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但教学能力是基本功.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实践工作中全面改善和提高教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2].

3.2.2体育教师站在教学现场的最前线,负责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应着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言行进行潜在课程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因此高校体育女教师应积极参与运动,强化运动技能,并将其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以提供学生更生动、活泼多样的课程.

作者:徐小荷工作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1当代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们开始在感慨物质文明同益昌盛的同时,也惋惜人文精神的逐渐衰落.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的基本内涵是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1],保证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原来的基础上,人文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突出强调个人在情感、意志和能力专长方面的自由发展的选择权,强调可以由人的自主意识来决定从哪一方面去探讨生命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当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被形象化了,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更确切的说是人的生命活动,因此,它有人文科学的基本特征.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考虑到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人的认识水平,体育中的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尊严,关爱生命和健康,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化选择,通过进行体育活动,来达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保证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生活,从共性和个性两方面入手共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审视当代的体育教学,就要求我们从人的角度去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人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并且,当体育真正的是考虑到人,真正的是全方位的为人服务的时候,才使得体育教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这样人文体育才真正的显现出它所具有的的价值.

2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曾在《体育之研究》中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另语有云“体者,载知识之舟寓道德之舍也,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已教授训练为辅.[2]这几句话就是说,德育和智育是以体育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么德智也就无从谈起.身体是承载知识的舟楫,是予以知识的屋舍,只有身体健康的保证,才能谈及德智的修养.无论那句话都是在说体育与德育智育是分不开的,没有体育也就不能谈及其他,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体育教学的同时,重视人文的学习和培育,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体育的同时重视人文修养的观点古人就已经有所涉及.所谓修身养性,就是强调对人心性的修养才是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强调了人士体育运动的主体,体育运动是为人而服务的.但是西方社会对体育的理解则是不同的.西方社会强调通过体育来强身健体,以争取和自然抗争的胜利.西方人的体育仅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而忽略了体育对人的综合方面的提高,这使得西方人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轻视了人文精神在体育中的关键地位.近代社会,我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渐渐的轻视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简单的重视体能技术的训练,这是很不科学的.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在审视体育教学的功能时,发现了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只注重技术,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也发现了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体育修养和知识水平,学习必背的运动学知识,培养自主锻炼的健康习惯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技能的训练,因为这些知识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懂得,他们是为了什么而进行体育锻炼.新的时代,在迎接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培养现阶段的学生,使他们面对众多的挑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那么体育与人文的结合,将是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经成文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改革内容,然而体育与人文,然而对与体育教学,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如何找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最佳契合点,便成了体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点.

3.1转变教学观念,注入人文精神

转变教学观念,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中尊重个性化发展.首先,早期的体育教学多只注重体质,体能的练习,多数的体育教学都是进行普化教育,许多人在一起学习一样的东西,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达到这个标准就算合格,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人,类似于一个模具印制出来的产品,毫无个性可言,许多人的个性的先天优势也在这种模式化中被绞杀了.其次,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他们对体育的要求,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也是不同的,以往的体育教学根本无法让不同的人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然而现代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个性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并且实践证明,在某些角度去追求个性不但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可以保证个人优势的充分发挥,这样会创造比普化教育更高的价值.体育不能再只是希望能培养出统一化的体育强人,而是在培养的同时,在某些允许方面放大自由空间,让个性自由发展,从而可能会造就出许多各有所长的人才.改变教学观念,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体育能力的提高,并且注重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保证学生在锻炼相应技能的同时,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素养和行为习惯,为以后其对体育活动的自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教学,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定要向学生教授与所体育相关的健康、安全的知识和相关技能,保证学生以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其兴趣爱好,更好的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3.2转变教学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简单的教授一下技巧,后面就是学生的反复练习.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在现代体育教学当中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以人为主体,确切的说是以学生为主体[3],突出人文的重要性,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对体育教学中可以进行自我发挥的部分有所保留,不宜介绍过于详细或要求过于苛刻,进而形成对学生的约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重视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采取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措施.比如上课之前,了解一下学生喜欢哪一方面的知识[4],并有针对性的做一下细致讲解,让学生真正能在上课过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了解到自己所好奇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灌输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可以根据主体的变动而相应的变动,以学生为主体,就不再受书本式的体育理论的限制,教学方式也灵活了很多,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

3.3提高传授者的素质和人文修养

为了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人文精神,教授人文知识,首先老师要有一个必要的人文修养的培训[5],只有老师具备了相当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教学的同时影响到学生,这个影响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老师在上课时向学生们灌输人文精神,这是有形的影响,然而当老师具备了相应的人文素养之后,其言行举止,都会透露着人文的气息,让学生在很自然的环境下,受到老师的熏陶.这便成了无形的影响.

3.4注意造就良好的人文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很好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人文体育有效实践的主要渠道和基本保障[6],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氛围当中,直接会受到当地校园文化的熏陶、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践行学校的文化风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因此重视学校校园人文精神的建设,可以在影响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举行各种人文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或者在学校中布置一些宣传人文精神的宣传标语、海报,讲座等,并倡导学生主动践行人文精神,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校的影响力.

3.5教学成果评价加入人文评价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人文体育”的口号虽然一直在提,但是一定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的实施,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学校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并没有根据人文体育做有针对性的变动.使得空有口号,没有行动.因此,对于体育教学中灌输人文精神的改革措施,一定要在体育教学成果评价中有相应的体现,将人文教育的成果测评作为体育教学成果验收的一部分[7],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也可以促使老师重视人文体育的教育和实践,使人文精神,从各个方面真正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

4结语

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是教学进程中的一大改革,也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改革主要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改革,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全方位营造人文氛围,形成立体的人文教学体系.为了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在增强学生、教师、学校的人文精神意识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教学测评标准.总之,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需要自上而下整体的深入的改革,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的完美结合,尽快实现人文体育.

作者:徐鹏工作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第五篇

1“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分析

1.1博客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利弊分析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109的简称,就是在网络上的以一种流水记录形式表达个人思想,并且持续更新的方式。博客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有以下优点。

1.1.1有助于教师积累体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中的个人教案、优秀教学方法、成功教学案例和教学心得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放在个人博客上。体育视野的拓展和体育文化的濡化,体育文化和理论传播一直是体育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师和学生可以把精彩素材到博客,提高对体育的认知和参与的兴趣。

1.1.2有助于师生交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时间安排紧凑,师生交流较少,课后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反映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博客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1.1.3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博客的出现,为体育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体育教师可以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博客还可以成为体育教师学习的一个窗口,通过博客可以学习其他同行的先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1.4博客的不足之处博客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的缺点。例如,博客篇幅较长、前期准备时间过长、互动性较弱、媒介比较单一等。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博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2微博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利弊分析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给人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很多便利,将微博引入大学体育教学,有以下优点。

1.2.1微博表现形式多样微博可以集成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信息,多种形式传播体育资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1.2.2微博实时性强微博沟通迅速,快捷,教师学生都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和评论信息。教学群体间可以实现更直接的沟通,并对各种观点实现最快速的反应。

1.2.3微博辐射范围广微博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互相加“关注(follow)”建立起来,成为彼此的“粉丝”,被关注者的微博悉数呈现在关注者的微博空间,关注者与被关注者能时刻保持亲密接触。通过“粉丝”的传播,关注程度成几何指数上升,扩大传播范围。

1.2.4微博的不足之处微博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会出现信息量较小、组织松散、难以管理等缺点。

1.3博客和微博的区别分析

(1)内容量:微博必须在140字以内,便于手机阅读方便,博客则没有限制;(2)阅读方式:看博客必须去对方的首页看,而微博在自己的首页上就能看到别人的微博;(3)方式:微博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更新,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更新,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更新,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更新,而博客一般主要靠电脑;(4)传播速度:博客要是靠网站推荐带来流量,速度较慢;而微博通过粉丝转发来增加阅读数,速度较快。将博客和微博有效地结合,可以充分融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多层次多角度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2高校体育教学应用“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目前都己经建设自己的校园网,计算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手机在大学生中也非常流行,基本达到人手一机,这就满足了使用博客和微博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是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具备使用博客和微博的技术基础。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这就为师生之间利用“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3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策略分析

策略一般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交流。教学策略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其中,教学准备策略发生在教学前,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法,制定教学计划所采用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为实现教学计划所采取的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后,是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因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微博一博客”网络平台一般应用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这2个过程,而实施过程多采用网络自主探究式教学。

4策略研究

4.1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即通常所说的“备课”。传统的体育教学备课,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教师也无法收集学生的感知信息。基于“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教师可在学期之初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教案在博客上,请学生回复展开讨论,教师进行修改,使之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每一次体育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博通知学生上课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提早准备。鉴于微博传播迅速,课前如遇到突发情况,如天气情况、紧急出差或者身体情况等变化,可通过微博及时通知学生做好应变措施。由于体育项目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较强,所以需要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对该项目基本了解。教师可在博客中收集一部分资料或者链接一部分网站,关注体育项目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规则、明星轶事以及最新要闻等,引导学生进行浏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到教学中来。教师也可通过微博将一些最新的体育资讯以及重要赛事的赛况赛果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和微博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探讨教学问题,互相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心得以及教学资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4.2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判断和决策、反馈和调控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是由教师个人评定,随着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在基于“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可采取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评价。这样不仅克服由教师一人评定的主观性,使评定结果相对客观,而且评价的效果得到提高。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评定,还能从同学处获得帮助。

4.2.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不但有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防止老师对学生的误解,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思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可利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锻炼的成果上传到博客和微博,对自己学习的进展进行评价。

4.2.2卫学生相互评价为了克服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学间互相评价。形式可以是写博客让同学跟帖,或者将学习偶得、自我锻炼的视频或照片上传微博,让同学分享并进行评论。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4.2.3教师评价学生通过在博客或微博上参与讨论发言、协作学习或上传作业,记录下了他们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通过浏览、查阅这些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地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借助“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将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通过自评给予学生自主权,有利于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互评可以带动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协作,使学生有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机会。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评定,彰显最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3自主探究式体育教学策略

基于“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自主探究式体育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网络环境,在课余时间通过博客和微博开展的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其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也无需集中教学。不但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灵活、方便的开展。

4.3.1自王探究式教学内容的确定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学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从而失去探究的乐趣。教学内容还应该充满趣味性,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例如,把一些体育知识用名人趣闻发在微博和博客上或者体育视频、音频、图片等使探究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4.3.2自王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在基于博客和微博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利用博客和微博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认真分析,制定计划,然后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创设学习情景。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产生对体育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通过微博和博客以视频、图片实景呈现任务情境,通过直观的意象体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足球头球射门时,可先在博客上一些头球射门瞬间的精彩图片,或在微博上一些近期比赛的头球攻门视频,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视听觉体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提出任务。任务大小和难度要适中,在学生的能力之内又不轻易能够达到。例如,在学习足球头球射门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预先思考,写出头球射门的动作要领,再通过课后实践,将对动作的理解和领悟分享。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博客和微博上完成。

(3)自主探究。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博客和微博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心得体会。学生可每个阶段的材料汇总上传到博客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可让教师和同学提出建议,或者将自己在学习过程的一些照片和视频通过微博及时,让更多的“粉丝”分享。

(4)成果展示。研究结果是显示研究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可将完整的研究结果用多种方式(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发表到博客进行管理,并用微博即时联系教师和同学,请教师查阅,请同学浏览,方便评价与存档。

5结语

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的产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素质,改进体育教学工作。其中,博客和微博以其独特的优点和先进的功能以及相互融合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博客一微博”网络平台的应用,推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师生交流合作,重视知识和能力并进,并实现师生共同提高和成长,是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整合的一种有益尝试。

作者:孔煌梁培根工作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