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下民族音乐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4 03:59:37

多元文化下民族音乐改革研究

一、多元文化概述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之后,伴随着世界文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教育界关于多元文化的教育以及音乐教育上的多元化成为了当今教育界发展的新的视角和内容。民族化和多元化的协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已经成为了本世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一大环境下,对于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在改革和创新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创新改革之路

1、拓宽教育领域

将民族音乐教育的领域拓宽,编写符合民族音乐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更应拓展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相关学科得以拓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际生活和音乐知识之间所存在的紧密联系。音乐艺术的外延和内涵,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研究学生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特色和爱好,因利势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学生中,实现愉快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编写符合本身特色的音乐教材,最主要的还是更新对于音乐的观念。过去的观念里认为,传统音乐教材才是“正宗”的,假如把民族音乐引进课堂,那么就成为了“下里巴人”,只有彻底更新了这一观念,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改革和创新音乐教材。各民族地区、各级学校要统一教材建设,加强教材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进一步重视民族音乐的的研究成果,使其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从根本上结束目前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外语化”“单语化”的倾向。

2、提升音乐素养

加强培训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升教师关于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作为主要的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操、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任务,以及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是决定音乐教育质量的必要基础。因此,要不断地培训教师,使其成为一支热爱音乐、师德高尚、熟悉音乐以及有着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热情,心中有一定的使命感,掌握较硬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功底深厚、具有较强的教育实际能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才能够保持正常的进行,也才能够健康的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提高本民族的音乐素质。

3、特色音乐教学

在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中,要尽量拓展其教学方式。如果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仅仅局限在教材上,没有针对自身的特色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很枯燥,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引入和改编一些学生们熟悉的乡土音乐。这样的做法中,既保留了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自身本土化特点,又比较适合学生们进行演唱,同时在传播上也加速了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的流传,促使学生在今后更加的关注民族音乐。在教学中,正确适当的运用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不仅起到促进学生了解本土化民族化音乐的作用,还使得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愉悦性、多样性以及和谐的美感,从中获得较高的人格教育和艺术情操。

4、实现师生互动

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的是教学相长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教学,那么学生和教师应该是平等的。而且,处于民族音乐自身的特色,在其教学中则必然要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模式,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心声和情感。要做到的是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同时少一些指责、少一些命令、少一些灌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将学生的身份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在接受方式上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将音乐课堂营造成为一个极具平等和谐、充满情趣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究和学习,使其适应新课改所要求的新方法和新思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将教学经验不断的理论化,将自身的身份由“教师匠”转变为“教育家”。《新课标》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流出来足够的时间进行唱、听、演奏等活动,并且想法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多种情景,以多种形式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光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外在的愉悦,同时在课堂外还要有表现出来内在的成功体现,以便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5、培养创新精神教师

在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两个方面的培养上,做好开拓性的工作,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谐的音乐教学气氛,展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爱好,更好的将学生的兴趣和天赋表达出来,符合学生身心所具备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全方位的引导学生。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确保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包含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体验性,对于学生的自由性表达予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培养学生在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之上,锻炼其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三是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采风和创作时间活动,直观性地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增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乐趣,激发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音乐作品的创作中,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第四就是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去打,不能简单地将学习视角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把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音乐生活的世界当中,锻炼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的需要来进一步选择音乐,探讨和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生活。另外,高校或者是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还应多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登台演出的机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演奏、演唱、诗歌朗诵、舞蹈、音乐舞蹈晚会和作品音乐会等等,让学生充分的施展自身的才华。

6、开发学生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开展文化素养方面和审美能力的教学。过去,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中,曾经长期受到专业性音乐教育上的影响,导致了过于强调系统性的传授音乐相关知识,从而忽视了审美愉悦性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往往过于单一,充斥着浓浓的理性化教学色彩,一度形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课程,但是对音乐课程提不起兴趣来的怪现象。在我国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中,应将音乐教育首先定位面向于全体学生的一项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是一条重要的向学生实施美誉的途径,从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审美基础教育,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音程、音阶、调式和和弦上面。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专家加登纳认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鉴于此,高校要为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其音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推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育上,还应注重学生对于世界各个地区优秀的民族音乐的了解,在审美视野上拓宽学生的音乐道路。也就是说,一方面,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诸如京剧、秧歌、越剧等汉族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让学生清楚和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诸如侗族的大鼓、苗族的芦笙等,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同时又能够出来各个地区在音乐教学上的特色。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努力地营造出来美的情境的创造过程。

7、高校引领作用

改革和创新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教育,高等音乐院校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民族和地区集中的有力条件,集中性的开设与少数民族相关的音乐文化课程,为社会和地方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另外,国家相关的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积极性的措施,运用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先天性的人才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短期性质的民族音乐教师培训班。目前,高校师资的培养环境大多是在以西方为传统音乐体系的基础之上培养出来的,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较为深刻,很难将其现有的音乐知识结构加以拓宽和调整,所以,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决策者们值得深刻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还要与时俱进,探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更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中,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学生的素质方面双语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进双语教育到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当中,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

8、结合现代信息

当前,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音乐教育相结合起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了高度技术化的趋势,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单能够帮助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还能够对于教师的教学,诸如那些运用图片和语言均无法表达的东西加以协助,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将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更加生动详细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较为简单地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说,要进一步为高校创造好的条件,加强培训音乐教师,使其更快更好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和讲授。

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是我国文化和音乐史上的瑰宝,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培养更多更好音乐人才的必要保证。该文为广西艺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人才素质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文作者:彬工作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