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3-19 02:56:11

劳动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学习机会劳动卫生学实验课的开设,有进行体能测量与结果评价的实验,比如踏阶法测量PWC170机能实验;也有进行神经行为与心理素质测量的实验,比如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的测试与评分;还有根据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噪声而开展的噪音测量及听力测定,等等。这些实验虽然现场感很强,但与临床学生身临其境的病人症状、体征相比,由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体征及症状就没有具备典型特征的职业病人作为病例来进行现场讲解。比如,没有见过重金属铬中毒的实际病例,学生对铬中毒就无法明确进行判断,不能快速将其与其他中毒或者危险因素区别开。没有对有机溶剂苯中毒防治效果的现场观察,学生对苯中毒具体的防治措施的理解就不会深入,只能停留在书本理论中。实验根据教学实施计划,实验课开设在理论课结束后,实验内容是授课内容理论的验证。实验过程中不仅实验器材、设备等已有教研室工作人员准备好,还有带教教师从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和注意事项等,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1]。这样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使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位置,其创新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就无法提高。与理论考试相比,实验考核不够全面由于实验课的考核就只是上交实验报告,最后只能单纯从实验报告的结果、书写来评定成绩,关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认真程度等都不在考核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了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实验课相关知识和技能,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或是为了获得好的实验报告,不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仔细认真,而是在实验数据上做足文章。因此这种考核方法不仅会导致考核的不公平现象发生,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设计综合性实验,并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到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为了体验更符合实际职业环境中所面临的状况,教师可以联合预防医学其他专业的课程来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更真切更整体的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职业有害因素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联系与工厂和作业工人之间进行交流,现场展示职业有害因素和防治方法。了解一线作业工人实际接触有害因素的情况,实地采集样品,再进行分析,这样就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的课堂知识。还可以联系职业病医院,让学生有机会能够看到职业病的体征及症状,增加感性认识,把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标着重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只理解和应用劳动卫生学相关技能,还应让学生能够同时融合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等相关预防医学的知识,来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型实验是指通过教师给出实验题目或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设计提出实验题目,先由教师对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实验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可行的实验,由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一起准备,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实验[2]。比如可以设计某造鞋厂出现苯泄漏,引起厂内工人急性中毒,并且泄漏的苯还污染了附近居民区的饮用水源。泄漏事故发生后,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应如何处理现场的人员救治;如何对污染的水和食物等物资进行调配处理,才能有效防止事态的发生发展。处理这些事件的具体过程,可以通过模拟现场,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传授。这样能让学生对预防医学,尤其是劳动卫生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给予评分实验考核可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提高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3]。由于现在执行的考核方式是在实验课结束后,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考核评分,这样会导致少数学生存在侥幸心理,采用抄袭的方式来应对实验课的考核。因此,笔者建议能否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抽签决定,并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的评分由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四个部分所组成。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克服学生仅希望得到一个实验结果的心态,让学生把注意力也发配到实验原理和实际操作中,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心态。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和预防专业其他相关专业的教研室合作,更合理的引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且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真正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本文作者:罗雪张彦文钟敏李敏工作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