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理念转变探讨

时间:2022-07-26 11:12:02

体育教学理念转变探讨

1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1]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过程。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体质,培养[2]意志品质等。但是就目前我们的学校体育课教学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运动习惯的缺乏,导致这问题出现又是教师体育课的引导不够,没能让学生刻骨铭心爱上体育。因此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与相对刻板模式,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体育,爱上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通过体育课做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即使以后走出校园依然能够自主锻炼甚至带动周围人群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对体育课的理念重新认知改变。

2教学内容方向化的转变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正确的突破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践行的方向即运动项目改良为身体素质。将体能素质变成我们课程的主要内容,运动项目只是一个辅助,为内容而服务。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就如本节课内容是协调性的发展,那么促进协调性发展的运动项目数不胜数,有可能是篮球行进间传接球、也可能是羽毛球上步与退步练习、排球交叉步等。这可能是我们老师课前安排也可能是学生灵光一动随堂开发而得。如此一来,学生就不用再受体育项目的束缚,解脱了捆绑,天性解放,乐趣体验,满足感得到深化。根据体能与身体素质中所含括的内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合理安排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渐进,简单动作过渡到复杂性。那么,如此一来面对不一样的内容,学生将会眼前一亮,态度转变,主动到体育中去。可想而知学生身体素质能力提高,更加敢于参与体育,主动参与体育,不就正好我们改革的初衷,让体育伴随其一生。现阶段我国体育课堂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是按照一定的运动技能为主要[3]内容进行教学传授的过程。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就好比一个稻谷脱粒机,程序是如此的完美,效果也是那么干干净净。但是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活性物体,不能如同机器按部就班。并且学生有个性差异,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很多学校效仿国外学校体育课以俱乐部形式为改革出发点,然而效果不理想,因为存在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而被逼无奈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最本质的内容没有改变,那就是运动项目为主导。而普通大众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如此薄弱,使得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随之而来的自信心受损,没有快乐感,没有体验感,对体育课只会避而远之。显然,这对于学生通过体育课获得满足感与主动进行课外活动有点相形见绌。那么要想体育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的坚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此,想要不谋而合让他们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一环。所以,改革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而且要做到细改、精改。

3评价方法多元化转变

评价作为检测,是考量某一事件的成功或者失败。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是衡[4]量学生唯一指标。没有好的成绩,就进不了好的大学,似乎前途就会一片迷茫,但是如果体育课也是效仿文化课去评价一般,以成绩论定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度,这显然是不合乎逻辑的。比如拿篮球原地投篮来说,考核标准10个达6个算及格,8个以上算优秀,那么剩余6个以下的那种应怎么判定呢?就能说他们体制不健康吗?笔者认为并不见得,因为原地投篮考量的更是一种临时发挥以及日常付出的重复率。而那些所谓不及格者,也许他们更专注犀利的突破,以及全场的攻防的速度体验感。相比一下是那些仅仅为了考试每天原地不动的练习投篮者的身体好,还是喜欢全场奔跑的人体质更加神采奕奕以及他们对运动的参与度,笔者认为答案不言而喻。让学生不再为考试而担忧,不再为挂科而杞人忧天,将体育排开。教师不再以期末考试为最终的标准定量评价学生。因为那样所带来的只是让学生与体育渐行渐远。体质的提高,终生体育的养成只会背道而驰。结果至关重要,但过程更加值得关注。因此,加大力度去考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课后锻炼,间断进步。主动参与性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与老师学生互动,更应该体现在课后的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录制视频动作解析,带领别人进行运动的体验等;课后锻炼,除了日常的体育教学课之外,坚持每天的中强度30分钟有氧训练之类的运动,做到走出体育课,走进生活;间断进步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体质有差别,进步的多少没有标准。假如一个刚开始连交叉步都做不好的学生,经过努力,期末可以做出两到三个协调性完美表现的动作,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给他打满分呢?以上这些都可以是我们评价转变的一个方向。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四大板块固定,除了老师熟练于心学生都能耳熟能详。经典语录:“跑两圈”,准备活动,讲解,师体育课的目标是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习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表现出[5]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面对的是大众普通学生,而不是专业体育生,也不是选拔竞技运动员。总之评价学生不能用选拔标准考量他们的高低,如此只会不断打击其自信心的建立与对体育的热爱程度,我们更多的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夸奖,学会去甄别他们,认可他们方可使得其不断参与,对于提高体能,养成积极乐观心态,终身体育即可水到渠成。

4教学过程转变

一系列流程近乎完美,没有瑕疵的过程。如同教师拿着遥控器按开始键,中间过程不断调换频道,直到时间走完,再按关机键,一节体育课就行云流水般结束。至于效果,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不言而喻。既然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那么就要摒弃创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优势必须全面发展出来。首先课堂不应该再出现经典语录,类似跑两圈的话语。音乐走进课堂,开始就是主题,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比如柔韧性的主题,由静态动作到动态姿势改变,单一动作发展到多角度,徒手练习到器械操作,就是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过程。课程开始老师的主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师发起简单的开端,带领学生走进梦幻主题。抛出问题,使学生天马行空般的去想象用哪种方法去锻炼加强我们本节课所要进行的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主体,不断满足他们所带来的想法,让他们融入这个圈子。在自己所带来的环境下“生活”,而不是老师提前布置好的项目,无拘无束的体验,所带来的不仅是课堂的活跃,更能使得学生不断爱上这种模式,不断去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所谓育体也育脑。

5结语

体育教学理念改革任重而道远,不管社会生活未来发展是如何的人工化,智能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依然重于泰山。健康的身体依然举足轻重,体育锻炼的效果是任何药物无法比拟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习惯养成离不开学校体育。而当前学校体育所带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终究是没能使得学生真正的融入体育,使得他们没有做到把体育带出学校,领进生活。本文希望学校体育改革能够走一个逆向思维,用体能发展带动技术项目强化;停止选拔式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停止机械化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发挥他们的想象打破固定模式。本文所探析的几个方向变化只能仅此给予广大体育教师一个不一样的方向以新的理念去重组体育课,至于还有更多不一样的改变依然值得我们去发现。改革的目的很简单即加强学生逐步对体育的热爱,把体育带出学校,走进生活,养成终身体育,让体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熠熠生辉。

作者:景朋凯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