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03-27 03:58:55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法研究

摘要:伴随新课改有条不紊地进行,语文课堂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层递式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结合教学实践,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对层递式教学法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初中阶段运用策略

所谓层递式教学,指的是为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的不同,所提出的一种从易到难的循环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思想[1]。在教学实际中,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无从着手,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模式僵化、单一,学生写作能力基础薄弱。为了引导学生有逻辑、有效地表述自我观点、表达自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层递式教学法就显得势在必行。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素材,基础薄弱。一提到写作,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都会谈虎色变,感到头痛。从学生的视角展开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活动范围小,生活阅历较浅,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够宽广,再加上繁重的学业,使得很多学生的生活状态都是“三点一线”,即学校——家庭——补习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留意、观察四季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世界[2]。故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化视角,也难以提取相应的素材,对世界的看法也是片段化的、单一的、陌生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及种种要求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即便费尽脑筋拼凑出一篇作文,也言之无物。(二)教学形式陈旧,学生兴趣淡薄。虽然新课改施行已有一段时间,但仍有不少语文课堂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常常忽略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更关注学生应试作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想要通过自己匪夷所思、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与看法,但是这却与应试作文的要求相冲突。长此以往,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模式必然会给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带来极大的影响,大量名言警句的记忆与运用,也会使得学生作文成为古时候八股文的再现。这无疑与新课改要求的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同时也将学生宣泄情感的艺术出口给堵住了,让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无话可说。(三)表达单一,语言苍白。一篇作文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达方式是否富有情感,文字是否优美。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很多初中生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日常批改作文的时候,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表述直白,文字也显得空洞,很难从文章中感受其真情实感。难道学生对于作文真的就这么抵触吗?难道他们就没有真情实感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对亲人、朋友及世界有着满满的情感,正处在花一般的年纪,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但是,写作材料的匮乏、表达方式的欠缺、语言的苍白,都使得学生无法在文章中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四)态度不端正,作文质量低。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较为普遍。根本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逆反心理。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开始萌芽,更愿意坚持自己的看法,对于旁人的建议不太听得进去。若是他们认为写作对自身发展没有太大作用,便会存心敷衍,不将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放在心上。二是害羞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内心都很敏感,羞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害怕受到老师、同学的非议,因而写作时往往草草了事,不愿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三是自满心理。许多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而其中部分学生在自觉表现较好时,容易滋生一种自满、骄傲的情绪,比如,认为其他同学的写作水平远远低于自己,甚至就连老师也不如自己,如此一来,学生便很难认真地对待写作了。

二、层递式教学法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兴趣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增加语言储备,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写作主要就是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年龄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初中生的语言积累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丰富自身的词汇库,以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3]。同时,学生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方法,从而在作文中更为充分地表达个人观点。例如,在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分享、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书籍,如《名人传》《朝花夕拾》等,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身体力行,在班内分享个人藏书,发动学生自发组建一个班级图书角,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享,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拥有更多的素材,才能变得乐于写作。(二)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在学生积累的素材达到一定量之后,则可进入第二步,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使之能够在写作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将自己想要展现的情节、表达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写出来。为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比方说,可推荐学生观看《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电视节目,进一步感受文字的情感魅力,或是在闲暇时带学生去田野、山间,深入领略大自然的风情。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主要是指对于文章背后所隐藏内涵的理性认识。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反映了怎样的道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等,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内涵的提升。例如,在以《我最喜爱的人》为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饱含深情地阐述生活中长辈、教师、父母等给予自己的关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在重点部分融入现今社会上时常发生的初中生不尊重老师,初中生辱骂父母,甚至与父母拳脚相见的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展开理性的探究与分析,最后进行个人观念、看法的表达。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更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三)指导学生模仿表达,发展学生的仿写能力。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婴儿牙牙学语,就是对大人说话活动的模仿。许多事物的诞生就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再融入个人的理解、特点,使之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初中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所写出的作文也没有条理,显得杂乱无章。因此,在作文教学的第三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别人的写作手段、方法进行模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剖析他人写作的优秀之处,接触并掌握更多优秀的写作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句式仿写起步。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有层次地描写了百草园内的景物,使得这些美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一句式来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如一位学生这样写:“不必说浮动的白云,翠绿的青山,也不必说可爱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麻雀在喳喳叫着嬉戏,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在炎炎盛夏中直面骄阳。”又如,在仿写“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这一句子时,学生模仿其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道:“昙花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注意谦虚。”(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通过语言的积累和对他人写作方法的模仿,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这还是在走别人走过的道路,缺少的是创新。因此,最后一步的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我们知道,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不同的学生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而其对于周围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尽相同[4]。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不要给学生规定复杂的条条框框,而应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尊重,切不可盲目地追求“整齐划一”。所以,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抒发真情实感,借助各种体裁的文章,将自己对于某事、某人的看法勇敢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济南冬天的景色,从而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同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比喻及对比等手法在景物烘托中的作用,透过文字感受济南冬天的种种景象,从而更为深刻地把握作者对平凡景物投入的深厚情感。最后,教师以“家乡的冬天”“家乡的夏天”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领悟,展开写作练习,积极探索,巧拟思路,敢于创新,真正写出自己的特色。再比如,在以《永恒、信念、奇迹》为题的作文写作中,部分学生比较擅长写记叙文,更倾向于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对“永恒、信念、奇迹”的理解表达出来;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议论文写作,喜欢用提出观点—论述观点—得出结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不是对写作体裁进行限制,而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如此一来,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

三、结语

总之,作文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借助作文的形式,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感动态表达出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层递式教学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浩平.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2]邱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4).

[3]徐慧梅.细节描写彰显文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

[4]朱慧.展开层递式教学,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3).

作者:钟志杰 单位:昭通市昭阳区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