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二十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时间:2022-07-23 03:59:38

职教二十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在新一轮职教改革中的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提出“职教二十条”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提高教学队伍,这是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职教二十条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保证高职院校在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关键词]职教二十条;现状;教师教学能力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一)“职教二十条”的背景

2019年11月20日,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件中还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方向: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从业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国务院,2019)。这就明确了职业院校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但在现实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从学校到学校的高职教师,这与职业教育培育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目标有偏差。“职教二十条”正式对高职教育从业者提出了要求,很好地践行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习得较高的技能,教师的水平就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与企业的专业人才开展良好的交流,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在不断交流和双向流动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健康、多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直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和内涵建设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教师职业能力上。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必备条件[1]。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呢?苏联学者夫·恩·果诺波林认为,教师要有九种能力素质:(1)理解学生的能力;(2)通俗易懂讲授教材的能力;(3)劝说他人的能力;(4)组织能力;(5)把握教育分寸的能力;(6)创造性工作的能力;(7)迅速地反映教育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的能力;(8)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9)引起学生兴趣的能力。菲律宾大学赫兰德博士曾转达了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有关教学能力的一个新概念,它具体包括四大方面:(1)信息处理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创造能力;(4)决策能力。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认为,一位优良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教学能力:(1)编订教学计划(教案)的能力;(2)运用教科书及编辑辅助教材的能力;(3)运用和制作教具的能力;(4)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5)指导各种实用技艺的能力;(6)维持教室常规的能力;(7)实施学习指导、升学与就业指导的能力;(8)领导学生参加各项集会及活动的能力;(9)指导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本文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和“职教二十条”的要求,明确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成为“双师型”教师,即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习得专业实践能力[2]。同时,教师要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得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的沟通和合作成为可能,在不断合作与双向流动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健康多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塑造好完善的职业形象,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助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能力结构不合理,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社会对高职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需求,高职院校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本科生从教,而这些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一是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实践,不具备专业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没有经过长期的师范教育,缺乏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在专业教学内容把控、制订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上都比较薄弱,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从教能力明显不足[3]。

(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模式单一,影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受到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评价的影响,在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方面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模式。比如,对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仍然简单地将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科研项目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忽略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别,忽视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技能的评定[4]。这种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评价的机制偏向于鼓励理论探究,不利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发展模式单一,成为制约高职

院校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面向市场、服务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发展模式和路径也应区别于普通高校[5]。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事实上,职业院校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来决定的,应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结构来调整其发展模式,不应以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为依据。相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普遍在行业中具有较高声誉,深受行业尊重,根本原因在于其发展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智力支持。由此来看,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发展模式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必然会制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发展水平制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综观我国社会发展历程,普遍存在重仕轻商的传统,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上职业学校,学而优则仕一直是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轻职业教育而重普通教育。受此观念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资源等都不及普通高等院校,教师面临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而削弱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动力。获得的资源也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师个人的提升和发展,各方面都明显不利于其高水平发展。随着“职教二十条”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来临,高职院校教师也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高职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学能力水平[6]。

(五)师资培训重于形式,忽略实际需求

近年来,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日益增长的教师需求,大量的应届毕业生通过招聘进入高职院校担任专业教师。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研究基础,但缺乏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因此,大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期培训应运而生。这些培训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是教学理论的培训,方式单一,大多以讲授型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针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需求。教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6月学能力的培训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培训的实用性不高,大多数培训班“走形式”,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三、“职教二十条”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改革高职院校教师选聘方式,完善高校用人机制

“职教二十条”中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教育教师不再由高校毕业生或者是高学历人才构成,而是转向高技能型人才,这就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相吻合。企业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经验丰富,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提供了渠道。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和这些企业高技术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长期互相交流、合作,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此外,要改革职业院校教师选聘方式,拓宽教师引入渠道,合理开展高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引入企业高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多方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

(二)传统教学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高职院校传统教师大多是应届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学习能力也强,他们更多地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职教二十条”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能力是其关键能力。实践教学水平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拥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也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高校的关键。这就要求原来的高职教师向“双师型”转变。一是转变观念,加强自主学习和研究。传统教师重视教学,尤其是理论教学,他们认为培养学生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上完课即完事,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机会,加强研究和学习,为下一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现行政策进行企业锻炼。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拥有一定数量、不同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教师既可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可以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实践。随着“职教二十条”方案的落实,国家将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校企合作项目也会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参与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教师发展与产业发展一体化,成功地从传统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

(三)重视教师教学理论培训,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

教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是关键,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一是积极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在培训中重实践,切实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老带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师徒制,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职教二十条”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我们可以利用企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带领高职院校教师这种师带徒的方式,强强联合,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三是以赛促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锤炼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舞台,类似这样的比赛还有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这类比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教,赛教相融,在比赛中逐步构建教师教学的能力基础,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构建“双师型”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机制是基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考评晋升机制,从导向上已经脱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和对教师的发展要求。在“职教二十条”背景下,制定适合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考评晋升体系、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既重视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也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以考评促提升,形成合理的教师考评晋升导向,倒逼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提升自我能力,从科研、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发展自己,从而构建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目前,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产教融合,发挥企业的育人机制,完善基于产教融合的师资培训体系,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力途径。一是探索新教师的培养和企业实践制度,落实全员轮训制度,分批次、分年度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实习。二是完善企业导师制度,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全程参与企业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培训指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三是强化高端培训,补齐专业短板,让教学名师与行业专家强强联合,做好“校企合作”互通平台,拓宽专业发展领域,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从专业发展角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发展。

四、结论

“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吹响了新一轮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号角。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获得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高职教师在“职教二十条”背景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保障高职院校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路径是多元的,要不断根据时展变化创新其提升路径,从而造就大批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大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铁磊,王志文,王志涛,等.基于“产学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型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5):38.

[2]李建荣,王庭俊.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5):87.

[3]许海峰,石伟平.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7(20):16-20.

[4]夏筱川.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5-17.

[5]杨润贤,李建荣.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9(24):57-61.

[6]陈熔,朱明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73-78.

作者:黄恋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