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2:48:54

职教教师

职教教师范文篇1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1.2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1.3职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2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3职教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3.1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3.2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3.3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传统。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3.4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四点是转变职教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职教教师范文篇2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1.2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1.3职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2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3职教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3.1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3.2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3.3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传统。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3.4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四点是转变职教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职教教师范文篇3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共2页:1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职教教师范文篇4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1.2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1.3职教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2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3职教教师促进学生个性的策略

3.1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3.2增强教学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3.3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传统。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3.4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四点是转变职教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技能开发2000(6)

职教教师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既然农村职教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农村职教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农村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1、提高重视程度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贯彻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精神,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教教师素质的重视。但是,对农村职教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没有相应的、专门的政策保障其继续教育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应在制定具体的立法及实施相关政策时突出农村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在福利待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2、完善管理机制

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同时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正常、高效的运行涉及有关方面的协调一致,尤其是相关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因此,在职校教师继续教育事业上,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其教育行政职能,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要推进相关制度的建设,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例如,对需要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继续教育期,在此期间,教师带薪参加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解决工学矛盾;其次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再次,采取有效措施对继续教育质量进行监管,注重实际效果。

对于继续教育中教师的选择权不大的问题,可借鉴我国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发行“教师教育券”来推进继续教育走向市场。即政府发放给教师“教师教育券”,教师根据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凭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凭收到的教育券到地区教育局兑换相应经费。这种“按需确定培训内容,有偿参加培训活动,自主选择培训项目”的管理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及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职业教育是目前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从国务院到各省市区县,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福利待遇、职称评审、培训进修、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鼓励从事职业教育的倾斜性或优惠性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把一定时期参与职业教育教师继续培训的经历作为重要依据,纳入对职业学校的考核评估和教师职称评聘或业绩考评体系之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职教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

3、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有些学员不去上课,或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在考试时敷衍了事等现象,均反映了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吸引不了职业学校教师,没有考虑到他们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不能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观点和看法的事实。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方面,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评判。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新的培训方法上要考虑到受训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使个体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活动中去。如我们可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方法。这些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如果受训教师从这些教育活动的参与中体验到心灵的震动、思想的洗礼、学习的乐趣以及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帮助等,那么这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并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充满向往。

对于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而言,要对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1)知识的更新培训。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及时剔除教学中的陈旧内容。否则,教师就不能紧跟科技的进步,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成果都是培训学习的内容。

(2)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涵丰富的内容,有人把它概括为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五个方面。其核心表现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三方面。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组织教学的基本思想。因此,职教教师要以观念的改变为先导积极研究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组织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实践能力的提高培训。职业教育需要“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数来自高等学校,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必须加大培养力度。教育部出台了多个文件都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要求和措施。因此职业学院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学院的准也建设和发展实际,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到工程一线或专业部门的培训基地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积极探索和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取得工程系列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教师。

(4)创新继续教育模式。目前,农村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各地区教师进修校为主要机构的“培训机构”模式和“高校本位”模式。这两种培训模式都以培训机构或培训者为本,而不是以受训者为本。如“高校本位”模式多以培训者自己的兴趣和研究为培训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紧密。多是受培训者到学校去,受训者在时间、经费和精力等方面要有较大投入,有的培训安排还要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对此必须选择一种更好的培训模式。经过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构建“城乡牵手、专家反哺、横向联合”的农村职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型模式系统。城乡牵手即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进行联合,由城市带动农村,由于前者在师资、经济、地域、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优势,可以定期向农村职业学校派出优秀教师支援师资,部分农村职校的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城市职校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农村职校教师的发展;所谓专家反哺主要采取请进来的形式将专家、学者请到学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给予理论指导。由于教师虽然在实践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在教育理论方面,因长期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再加上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还存在一定欠缺,直至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反思。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与专家对话,加速教师向反思型实践者转化;横向联合包括不同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通过教师工作坊,采取参与式,启发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教学大比武、组织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开展精品课建设以及名师工程,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还包括传统师徒制,主要针对新教师,由学校指定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老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其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并在一定期限内保证新教师达到相应的水平。通过这三者结合的新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改善农村职校师资队伍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杨开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途径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7.

职教教师范文篇6

一、要有责任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没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发达的社会经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只能是空谈,个人的理想就无从实现,只有把个人的利益融入到集体和国家利益中,我们才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看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不是看他的社会地位有多高,也不是看他个人的存款有多少,更不是看从社会上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只有贡献大于索取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所以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共产党员教师要以大局为重,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固步自封,我们的事业本身就是需要奉献的行业,就要求我们更要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事教育事业应该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二、要有服务意识

在我国过去的年代,共产党员被称为“人民的公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现在也在提倡为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然而社会上却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了,社会进步了,有些党员和干部,却经不住各方面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职位,为自己谋私利,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看主流,相信我们的党能改变现状。同时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向先进人物学习,敢于出污泥而不染。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就应该正确定好位,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成为老师的贴心人。

三、要有爱岗敬业意识

工作岗位是我们争优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应该热爱我们的事业,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冤,服从组织分配,听从指挥,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先锋战士。时时提醒自己,务必真学实做、踏实苦干,立足岗位,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本色。

四、要有争优意识

职教教师范文篇7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的重心,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国外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长期的职教教师培养中形成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这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为了改变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双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职教教师教育着手,加强职教教师终身教育中的实践导向性。

1坚持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发力,其中的核心纽带在于高职教师。而“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吹响的号角。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对唤醒、倡导、强化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其一,建构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善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不同程度阻碍了“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道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发扬中国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即所谓“尽善尽美”。其二,现代工匠应体现“通艺通道”“德艺兼求”之境界追求。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艺通道”之境界要求,彰显由“艺”至“道”的通达。技艺虽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传统中国匠人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视技艺为谋生手段的狭隘观念被突破。中国历来用德才兼备来察人、用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艺兼备”的现代工匠。其三,现代工匠应具备“守拙维新”“强勉而行”的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儒学提倡“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是在新旧观点和事物之间架起桥梁,是“守旧”与“创新”的辩证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拙”与“巧”也体现出对新时代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三大要义陈有玲(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立与统一,“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其四,现代工匠应培养“兴利除害”的家国情怀。在手工业时代,掌握一种技艺固然可以使普通工匠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但才华卓绝的工匠往往担负着家族、部落甚至国家的利益,这是道德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墨家所倡导的“兴利除害”之精神。中国现代工匠也正需要“兴利除害”“利国利民”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技艺融入到国家的大发展之中。

2树立自立理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与终身教育在视域中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视域融合需求。如何充分利用这种视域融合需求促进终身教育的大力发展,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是塑身,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契合。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接受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广大社会成员素质提升改善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职业院校理应主动承担责任,在服务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研究社会各方面成员接受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文化艺术、健康保健等方面教育培训的需要,充分利用优质科教资源,在社区教育、终身学习、老年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职业教育还要发挥好扶志、育智、培养技能的特殊作用,服务好精准扶贫。同时,职业教育自身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职业院校要主动对焦帮扶,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育资源辐射出去。二是立命,育人价值与做人道德统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职业院校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握学生思想脉搏,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方式,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全过程,讲透新时代思想,讲好新时代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初心,民族工艺传承与国际新科技的融合。改进职教供给:新时代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整个社会都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巨变。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些变化。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交融发展且变化大变化快,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农业、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职业院校要有超前的眼光和胆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等方面进行市场细分,持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力度,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捷树.服务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对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7):82-83.

[2]廖英.高职课程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报,2017(6):45.

职教教师范文篇8

关键词:职教美育;职业院校;教师;学生

1职教美育令人不安的现状

1.1学校重视不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013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学校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落实三中全会精神,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尽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但是,目前职教美育的开展情况,却让人感到有些“山重水复疑无路”和“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不安:不少职业院校还没有把美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高度,一些职业院校还没有把美育列入教学体系,等等。

1.2教师开展情况不乐观

目前职教教师开展美育的情况,同样令人不安,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一是润物无声的自然型。这些教师有着深厚的美学素养、文化功底和教学技艺,能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粉饰”,随课融入美、润物细无声,自然而然地把所教学科知识,伴着动听悦耳的“叮咚”声,像甘美的清泉流进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了很好的美育效果。二是老马识途的直觉型。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直觉会告诉他们:教材的哪些部分是渗透美育的关键部位,哪些知识点、能力点和疑难点是美育的发掘点、着力点和共鸣点,因而也有着较好美育效果。三是稍做粘贴的装饰型。这些教师一般是年轻一点的教师,他们知道美育的重要性,也知道实施美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但由于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积累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未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拿些美学术语的标签,对所教知识稍做美育粘贴,这样的装饰效果有些牵强。四是左顾右盼的犹疑型。这些教师也知道美育的某些重要性,也想进行一些美育尝试,但由于长期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单一知识的讲授,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进行突破。所以他们只好左顾右盼,等待美育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都更好些后,再顺势而行。五是不明事理的反对型。上述四种教师中,第一种教师值得称赞,余下三种教师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他们的主观愿望还是较为积极或愿意做点尝试的。特别是前两种教师,毕竟是在职教美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而且还开出了绚丽花朵。可是,在职教教师中还有少量不明美育事理的教师,他们对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以温情的精神家园等作用近乎无知。这些教师不但自己不开展美育,还反对其他教师和学校开展美育,认为美育是空说教、花架子,败坏职教美育声誉。所以,职教美育眼下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些令人揪心。在这困难的时候,更需要职教教师认真分析职教美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奋力为职教美育的兴盛而寻路、筑路和赶路。

2职教美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2.1待破解的重要原因

由于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人才观的不良影响,导致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又由于招工单位用人“高大上”的拔升,导致职教毕业生就业较差,这两大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进程。职教理论体系还没完全建好(当然包含职教美育理论体系),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和成才的立交桥尚未完全建成,职业教育特有的“终结式”教育性质尚难有效改善等,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职业院校办学难的深层次原因。尽管职业院校的大多数老师都能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满腔的工作热情,毕其心智去耕耘职教田园,但生源质量差、学生自我意识和报负水平低,却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窘境,更是直接导致职教美育难以兴盛的重大原因。

2.2很顽固的习惯教学

尽管现代教学方式百花竞艳,但是有不少职教教师仍抱残守缺,顽固而习惯地使用传统的“教师主体法”:教师一个劲地“满堂灌”,学生分别一个劲地“刷手机”、“发痴呆”和“打瞌睡”等,教师刻板的授课程式和枯燥的教学氛围,完全窒息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教师基本上不知道通过教学审美活动,能够激发知识的审美感知,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辨别美和创造美,进而自发地去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创新创造。要知道,职教美育属于应用美育和创造美育的联合体,它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是“以美育人”的美育教师。

2.3较弱的教师审美品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面镜子。“艺术”常常是“美”的集中表现,“镜子”则引申为“榜样”。而现在有个别职教教师在课堂上,穿着欠雅、语言贫乏,一到课堂就只讲学科专业内容,匆匆讲完后,就是单调的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由于个别教师审美品质较弱,无从发现学科知识中蕴含丰富的美学营养,致使本该立德增知、审美强技的如坐春风的课堂,陷入老气横秋、气息沉闷的境地。教师只会教专业知识,只会练专业技能,这样就只会给用人单位提供“免费自愿者”和“廉价劳动力”,对学生是伤害,对职业教育是毁坏。

3职教美育迅速兴盛的道路

当前冷落的职教美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功成才,制约了职业院校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找寻途径,把职教美育由冷落引向兴盛。下面几条道路或许能将职教美育殊途同归地引向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3.1明确职教美育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非常重视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但是要让职业教育的每个教职工都深刻地感受到和理解到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宣传。就现代职教而言,倡导美育,重视美育,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其情操,树立其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其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之所以难培养出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和乔布斯这样的大企业家,就是缺乏庄子所说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胸襟和气概。人们常说美育是“心灵的体操”、“智育的风帆”、“健体的妙方”,就是把党的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因此,职教应把“美的理念”和“美学法则”作为贯穿整个教育工作乃至各科教学的一根主线。其总的指归是尽可能将死板的教学方式,变为有着美学韵味的对话、演讲、设计、竞赛、表演、歌舞和绘画等艺术活动。

3.2吸纳现代职教的美育精髓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美育的本质是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思想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这只能窒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充分解放思想,调动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让学生自由地进入审美天地,在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认知、去发现、去创造。学生会发现所学知识内容的美,会创造他们想创造的美,而这种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美。所以,职教美育是职业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种以为美育只不过是让人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消遣娱乐、无足轻重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如果不进行美育,使学生分辨美、感受美,学生就会美丑不分、善恶不辨,那么学生不可能去追求美、创造美,进而成功成才。

3.3完善职教质量的评价体系

职教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评估职业院校教育目标和教学工作的标尺,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不容小觑的导向作用。过去,国家颁行的职教质量评价体系,偏重对学校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的评估,这对于促进学校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当学校办学条件已然改善,当人们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角,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的高度,重新思考如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时,理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抉择取向进行重新审视。要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加入“美育基础设施”的内容,强化校园美及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考核学校内涵发展或办学质量时,将学生美的理念、美的情感及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促使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要在考核联合办学时,将校际合作、校企融合、学校与社会专业院团整合共享资源,作为形成全新的学校美育局面等进行考核。总之,制订合理的职教美育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美育评价机构,既是职教美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提升职教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3.4提升职教教师的美学修养

职教美育开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每个职教教师的美学修养高不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审美品自高。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不能够领会和体验教材中的美,那么他绝不可能把知识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职教美育目前难以推进,优秀职教教师的美育经验难以推广,职教学生的审美素养普遍不高,都迫切地呼唤职教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还要更多地对教师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生动和内容丰富的美育培训。各种职教研究刊物还应特别注重对优秀职教教师典型的美育教改成果进行大力宣传。普教老师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于漪、魏书生、朱永新、顾泠沅等优秀中学语文、数学教师的名字,而职业院校知名教师的名字却难觅踪迹。职业院校也应树立自己的榜样(特别是成功的职教美育的榜样),让老师们借助榜样的力量,不断改进、优化和美化自己的教育教学。

3.5强化职教美育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呼吁,希望在国家层面印发一个加强美育的文件(现在的《意见》)。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仅靠教育系统加强还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首先,从国家层面上讲,近年来,在大中城市修建了不少博物馆、艺术馆和科技馆等,强化了美育氛围,令人欣慰。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美化建设,要着力将校园变成学生的大课堂,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开展丰富多彩和赏心悦目的音体美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学校的每一条街的名字、每一道风景的打造、每一栋楼房的装饰、每一个橱窗的图文等,都要时时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熏陶。再次,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云课堂、大数据、创客教育和智能穿戴设备等,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把美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和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设计制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美育课程与活动。总之,学校要在课内外、校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审美的方式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育篇章。

4结语

风好正扬帆,马骏自奋蹄。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奋力推进职教美育高歌前行。相信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落实《意见》精神的热潮中,通过职教战线全体同仁共同为职教美育寻兴盛路、筑兴盛路和赶兴盛路,职教美育一定会尽早兴盛地迈进柳暗花明的又一村———这个兴盛的“又一村”,绝不是地处一隅的“桃源村”,而是广袤无垠的“中国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社,2013-11-1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Z].新华社,2015-09-28.

[3]赵鑫珊.哲学是最大的安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赵鑫珊.哲学是舵艺术是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教育部.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面[N].中国教育报,2015-09-29.

[6]熊丙奇.美育要加强“评价”要跟上[N].中国教育报,2015-09-30.

[7]教育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5-10-13.

职教教师范文篇9

1.物质文化职业环境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职”的特征,融入更多的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以校园内的基础设施为表现形式,比如建筑物、雕塑、广场、路灯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废弃的工业齿轮、淘汰下来的火车、飞机等重新粉刷作为校园的特色工业雕塑。利用遗弃的树桩、陈旧的桌椅,通过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创意再造,变成了新颖奇特的校园景观。实现了学院的职业特色,充盈了校园的职业环境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

2.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职教教育应把校企结合制度和就业教育贯穿在三年的课堂文化中,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使大量的职业教师有机会深入到优秀的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进行参观,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征,这些院校会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同时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下场挂职锻炼,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并引进企业工程师和资深技术人员,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和技能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企业新气象。

二、“三性”教育的不断加强是职教教育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职教教师不同于普教教师,还要具备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特征,我们把它称为“三性”教育。“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存在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技术性”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师范性”即是教师的教育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为目标。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培养出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良好道德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是“职业性”和“技术性”相结合。通过职业培训,教师们相互走出来、融进去,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和其它优秀院校沟通学习的同时,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新了教育理念,掌握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基本的“师范性”;通过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学术交流等途径,提高其知识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行业影响力。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双元制”教育模式所倡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的高职教育,在德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比我国的国情,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但照搬显然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在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并借鉴“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均取得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良好效果。例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根据模具制造专业特点,常年与大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后,学生深入企业,在实际的大生产中了解技术、掌握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基地采用“名校+名企”的方式,与神州数码、中软国际、幸星国际影视动漫学院、美国Autodesk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与协作关系,让学员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基地培训的内容与企业实践项目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职教教师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黑省中小学校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实施方法》为依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师法》为指针。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的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解决专任教师短缺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健康发展。

二、招聘学科与名额

(一)高中招聘教师29名。其中语文3名、数学2名、英语4名、物理2名、化学4名、生物5名、政治1名、历史1名、地理2名、体育3名、校医2名。

(二)初中招聘教师35名。其中语文5名、数学3名、英语2名、物理3名、化学2名、生物3名、政治5名、历史5名、地理4名、音乐2名、校医1名。

(三)小学招聘教师56名。其中语数22名、英语14名、音乐10名、体育7名、美术3名。

(四)招聘幼儿教师4名。

(五)职教中心学校招聘教师6名(其中统招进编2名。汽修、电子电器、职培、礼仪各1名,

共计招聘130名。

三、招聘对象与条件

(一)招聘对象

应、往届普通院校全日制大学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品行端正,1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无劣迹行为。

2身体健康。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

所报专业要与所学专业一致。4学历:报考小学教师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报考初、高中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5教师资格条件:报考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资格。

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且具有本科学历。报考幼儿教师应是学前或幼儿教育专业毕业,6报考校医应具有本科学历公共卫生等医学专业。报考职教中心学校教师应专业对口。专科以上学历。

省派我县“大学生志愿者”及“三支一扶”支教人员。7与原人事局、教育局签定过委托合同的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①曾受劳动教养或刑罚奖励人员。②曾被开除公职人员。③患有污染性疾病或有精神病史人员。④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从事教师职业人员。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相关事宜

(一)报名时间:报高中教师(含职教教师)4月13日至19日;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5月12日至18日。

(二)报名地点:县教育局人事股。

(三)报名方法:由自己现场分科报名。

(四)报名时需提供的资料:往届毕业生提供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教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身份证、就业协议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生学历、专业及已料理教师资格证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寸近期正面同版照片3张。

(五)报名时由自己填写报名登记表、许诺书。

五、招聘顺序

由县教育局组织、人社局指导、监察局监督。招聘工作在招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一)口试

报考初中、小学教师考所报学科初中、高中现行教材内容,报考高中教师考试时间4月23日(校医除外)报考初中、小学教师考试时间5月22日。报考高中教师考所报学科高中现行教材内容。报考职教教师考所报学科职业高中现行教材内容,报考校医和幼师考相关学科内容。报考校医、幼师、职教教师考试时间另定)

一张试卷,分科、闭卷考试。满分100分,答卷时间90分钟。报考高中、职教教师依口试效果从高分到低分按聘用计划数13比例确定面试(试讲、实践)人选,口试分数相同时相应扩大面试人员比例。

(二)面试

报考普通高中(除校医)职教教师进行面试(试讲、实践)满分100分。试讲内容为所报学科最基础年级现行教材内容。试讲时间另定)自带教材。

口试成果(占70%)与面试(试讲、实践)成果(占30%)之和为报考普通高中、职教教师总成绩。

口试效果为总成绩,报考校医、初中、小学、幼儿教师不试讲。面试与考核同时进行。

(三)体检与考核(面试)

如总成绩出现并列,同时参与体检与考核。体检:统一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自理)体检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再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考核:对体检合格者进行考核,主要看是否符合招聘条件。经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再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考核、体检都合格且总成绩相同者,依次:学历高的优先;重点院校毕业生优先;师范院校生优先;所学专业与所报学科对口的优先;与人事局、教育局签定委托合同的优先;县任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与“三支一扶”支教人员优先;现正在县公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优先;无法区分时同时入选或同时取消资格由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依总成绩高低,分科按招聘计划1:1确定体检、考核人选。

(四)公示与聘用

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聘用。被聘用人员布置到缺教师的中小学校任教,根据考核面试结果确定拟聘用人选。任教学科由学校根据需要确定。被聘用人员试用期半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正式聘用的与学校签定聘用合同,聘期三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且工作需要可以续签合同,考核不合格或工作不需要可以解除合同。被聘用人员自动放弃聘用资格或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取消聘用资格,顺延聘用。

(五)其它事项

报名、考试、考核等费用200元,1应聘人员只能申报一个职位。体检费由医院按实际发生收取。

取消资格,2对隐瞒身份、凭虚假证明报考人员。责任自负。

证件不全的取消聘用资格下延聘用。3应届毕业生料理聘用手续时需由自己持毕业证、报到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档案操持。

给予口试加分。4县工作的省派大学生志愿者和“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按黑政发〔2009〕30号文件精神。

5县内乡(镇)村学校工作的第一学历为本科具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符合条件的允许报高中教师岗位。

报名人数与招聘人数的比例原则上应为3:1,6应聘同一学科。最低不能低于2:1达不到此比例,应减少相应学科的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学科的招聘。

培训时间8月1日—8月15日,7料理聘用手续时间7月20日—7月31日。上岗时间8月20日。

六、待遇

执行国家规定工资规范。正式聘用后进入教育事业单位编制。

七、组织领导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