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优化对策

时间:2022-04-28 09:29:24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优化对策

[摘要]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内涵,通过分析有效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分别从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收集完整的评价信息、加强鼓励和引导结合、及时反馈有效评价信息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优化对策。旨在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促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及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教师评价;优化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一名具有科研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根本目的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这也是有效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有效教学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积极将有效教学理论融入到其中,利用有效评价方法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改进意见,真正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一种站在教师角度,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新型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是对以往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升级,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下,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教学理论不只是一种教学形态,其更是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其中教学形态指的是将有效教学放到理论维度上进行界定,而教学思维则是更加注重思想层面的含义。有效教学理论在充分满足社会和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是一种投入较低、效果较高的表现。有效理论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在教学当中按照低投入、高产能的思维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有效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一)有效教学理论能够促使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是对既定教学规划目标的一种教学,教师对教学计划的设想属于教学设计,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开端。在高等教育形式中,教师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从理论层面上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并结合有效性基础理论的属性特征是实效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有效教学事实上也属于一种思维性的目标教学,这样的目标教学和高校教师设想的教学计划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哪一种教学规划都无法将设想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完全分开,因此,高校教师对教学规划的设计是为了实现理想中的教学目标。(二)有效教学理论能够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在以往的高等教育模式当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已经由外在式教学转变成内涵式教学。有效教学理论便是顺应了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基础上,从自身角度出发探索更加适合现阶段教学需求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反省,同时还是对当下已有理论的有效创新。(三)有效教学理论能够促使教学体系完善。有效教学是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有益性教学,教学体系有着显著的完整性、综合性特征,从教学前、教学中再到教学后都应有着严格详细的规划。在教学系统中,教学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学当中的实际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教学理论重视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可以按照各种教学情境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及反应,这是有效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教育转变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性教学。

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优化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高校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精心设计,尽可能缓解广大学生的紧张情绪,这样有利于师生更加放松的融入到课堂情景中,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踊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仅能够活跃学生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深化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二)收集完整的评价信息。首先要精心制作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这种方式在教师教学评价中较为常见,而调查问卷当中所编排的具体问题通常以“是、否”的选择形式为主,或是以分数为主,这种信息只能够让高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个简单的了解,却无法细致、全方位的掌握教师的详细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各种状况不能单纯的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是分数来进行描述,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分数不能真实的体现出学生的感受及他们所希望教师调整的方面。因此,调查问卷在制作过程中应更加详细具体,不仅要设定简单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具体写出他们的课堂感受和有效意见,从而在学生当中展开更加深入的沟通,得到全面、真实的评价信息,让教师的改变方法更具针对性。其次,重视可持续评价效果。当前,高校学生基本都在教师教学中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信息无法体现出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每个学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够体现出来,学生通常在听课期间对学习的内容没有深刻感受,当他们在学习了多种课程后,或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才会对教师产生真实客观的感受,这时的评价才更加客观。因此,参照高校毕业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将校内学生的评价与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对比,对有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三)加强鼓励与引导结合。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对评价的各位教师产生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作用,将鼓励性与引导性相互结合在一起,将会对教师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知名心理学专家宇文钊,在长时间的心理探究过程中,曾提出鼓励力量公式,即鼓励力量=物质刺激+精神激励。将鼓励性与引导性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奖罚体制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以实现外部鼓励与内部刺激的相互结合。行为专家詹姆斯曾表示:“人类的首要原则就是获得认同和夸赞。”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总体分数较高的教师,高校应适当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和机会,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分数较低的教师,高校则要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因素,进而提供科学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高校都应全面贯彻奖励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对分数较低的教师,更应注意惩罚的方式和程度,以免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四)及时反馈有效评价信息。及时进行反馈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有关信息,可以让广大教师与有关管理工作者发现个人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从而更好地加以改正和调整。因此,及时进行反馈教学评价信息,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能够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及时进行反馈既可以让高校教师在教学评价标准上有调整的机会,同时通过评价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可行性意见。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评价信息由高校管理部门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其中包含参加评价的学生和相关专家的建议,以此来让教师全面了解自身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管理工作者可向教师提供某些调整的建议,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其次,通过创新性的评价,教师能够将自身在评价当中的切身体会和对评价的意见及时反馈给高校有关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对象,教师对评价当中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实践过程都有着深刻体会,及时反馈各种建议和建议可以有助于高校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

[1]范蔚,叶波,徐宇.“师生共进”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9):57-60.

[2]王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37-38.

[3]王振兴,吴桂涛,徐邦祯,等.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航海教育研究,2017(3):52-55.

作者:罗勇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