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情绪研究

时间:2022-09-26 10:27:44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情绪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对积极情绪进行了概述,然后探究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主要包括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快乐感;利用认知冲突,引发求知欲望;追求学科价值,满足学生成就感;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轻松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积极情绪;认知冲突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堂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双重方面的需要,学生只有在行动和心理层面上达到共鸣,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建立强大的学习意志,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情绪概述

情绪是指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源于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1]。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愉快、满意、振奋等感受的情绪就是积极情绪。反之,产生忧虑、悲伤、痛苦等感受的情绪则为消极情绪[2]。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及情绪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能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充满动力。而消极情绪则使学生精神涣散、思维迟缓,学习感到索然无味[3-4]。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快乐感。高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情绪敏感且不稳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课堂学习中重要的情感支持,教师的鼓励和关心能满足中学生被肯定和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鼓励和肯定,教师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为他们设置难度适宜的题目,给他们眼神上的关注和口头上的鼓励,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同时,地理课堂内外,教师都要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关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向师性”,从而提升学习的快乐感。(二)利用认知冲突,引发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所引起的新的认知需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之间矛盾,这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内在动力。教师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在新旧知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专业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知识联系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例如,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地表冷热不均是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后,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是怎样形成的,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不同风向是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借助初中物理所学的比热容和气压差知识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得出我国的季风环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实现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三)追求学科价值,满足学生成就感。知识的收获与思维的发展能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满足的同时极大增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不仅能实现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风雨的形成、气候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人文的差异等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随时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在授课的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来分析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冷锋、暖锋的知识后不能只是呆板地记忆锋面图,而是要认识冷、暖锋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分析“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这句地理谚语的现实意义,做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员”。(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轻松课堂。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地营造开放的环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拘于教室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将知识与自然社会环境相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考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家乡工农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研学旅行看山川大地,学习地质构造、水文、地形知识等。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契合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并灵活选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15(5):810-815.

[3]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张玉静,崔丽霞.积极情绪的认知促进效应及其神经机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5):105-111.

作者:王婷婷 郑文红 王健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