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对古建筑的保护

时间:2022-07-19 09:36:31

新农村建设中对古建筑的保护

摘要:我国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一些古老建筑不光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中华文化的物质见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品,当前我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给古老的中国农村带来了历史巨变,同时这些具有悠久历史见证的古建筑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提升新农村建设质量,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我们不得不深思熟虑探索适合新农村建设和保护古老建筑共同和谐发展并存的可持续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古建筑保护;依法治理;可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号召,学校组建了扶贫工作队,我被派到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土门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到了这个大别山里的偏远农村,走访附近几个自然村落,感受着这里的乡土人情,看到了一些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认识的误区,特别是对古建筑保护方面意识淡泊,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新村庄建设,置一些在村里原来的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不顾,过分追求“新”,盲目的拆,迁,建,极少考虑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破坏了原有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致使现在的新农村,出现了“千村一样”的现象。

一、新农村建设中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不够,措施不力,缺乏资金,出现了很多问题

1)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制度、技术不够健全。我国现存国情是农村古村落的范围广,情况差异,保护对象复杂,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的形势下,现有的文物法律、法规只能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我国幅员辽阔的农村面积许多未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建筑根本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2)农村古建筑存在着产权不清和用地政策等问题。现在的农村里,有些建筑数代传承,到了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房屋无人住更无人管理,有些房屋分属几户人家,保与拆,修和不修,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还有些房屋面临无人传承,人去屋空最后自然破损坍塌。目前了解到的用地政策也限制了农民只能拆旧建新,因而在古老的村落里出现了新旧参差不齐的房屋,严重破坏了历史格局和当地文化风貌。3)错误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而原有古村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不闻不顾,盲目追求着“新”,旧必拆原地新建,极少考虑这些传承了多少代的老房子的保护和历史传承,极大破坏了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别是有些古建筑面积大,多的村落,对这些古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如何搞旅游开发,追求经济价值,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特别是有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因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不善遭了严重损毁和破坏,极其心痛惋惜。4)保护资金缺乏。有些古村落几百年了,古建筑数量众多,维修起来规模大,所需费用高,地方财政警长,用于这方面的经费往往很少或者根本没有。

二、新农村建设对古建筑保护和抢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古建筑保护,既是矛盾又是统一

1、新农村建设的正确理解

众所周知,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我国古建筑中蕴含着中华名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加强宣传力度,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的认为是农村城市化与旧村现代化。。这样会造成我们广大农村像城镇,村村一个样的结果,破坏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我们千百年来的乡土文化气息被改造得荡然无存。

2、加强法规建设新农村

我国现有的文物保护法规不完全适合现在的乡土古建筑保护,为了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乡土古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和政策,并鼓励村农民自行定制文化遗产保护的乡规民约,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农村古建筑的文物安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之前,要将所在地域的古建筑等纳入保护建设中,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对已破坏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维护和恢复。

3、探索民居产权和土地置换的新政策

在各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经验,要解决民居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的矛盾,建设新区,保护老村是较好的方法,通过将新申请宅基地的农民逐步安排到新村,将老村规划治理后,采取各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做到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改善了村民生活。

三、农村建设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惠及民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现代文化,更应该有历史文化。农村各地古建筑风格各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它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巨大动力,新农村建设中要合理、充分利用这些古建筑。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把许多世代传承、具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看成新农村建设的负担,有些地方虽然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开始有意识地医用这些文化遗产,但由于缺少文化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医用的意识,致使不少古建筑在开发中消失了当地特有的特色,当下很多农村里的祠堂,至今还是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可以加固修缮成为村里的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还有一些古建筑可用于商业运作,餐馆、旅店等。增建适合当地文化的纪念设施,入古建筑陈列馆,兴建当地特色的村史馆,家史馆、族史馆以及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陈列馆,弘扬本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既是文化意义上的,也是社会意义上的;既是民众意义上的,也是国家意义上的。我们的政府,民众和学者,都是新农村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主体角色。这三者能否达成共识,是古建筑保护的关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政府一贯的行政主张。主导不能没有主见,我们参与者不能没有主张。我们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坚持全面、协调。可迟勋发展的总战略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协调发展,让我们中华文明中最基本的乡土历史文化换发新的光彩。

作者:朱力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国维《文物世界》-2006.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2]严晓宽《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试探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

[3]王瑞红《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曲靖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4]王飞王龙刘铭武《四川建筑》-2015.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古镇保护.

[5]罗艳霞《今日科苑》-2010.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