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15 10:50:34

高校学风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风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优良的学风是影响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因素,学风好与否不仅反映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和氛围,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根据影响学风的因素,通过营造校园文化“生态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师生关系、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风建设、将学风创建制度落实落细来解决学风存在的问题。创建优良学风,对于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高校学风;影响因素;对策研究高校的学风,犹如学生成长成才的阳光和空气。优良的学风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成长圈,还能使高校的育人工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重塑自信、矫正品格,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1新时期的学风现状

学风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素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集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导向。学风具有群体倾向性,感染力强,是学校校风建设的主要核心内容[1];学风的创建有利于学生的文明养成,也是学生成才、成功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旷课、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增多;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工匠精神”等。

2影响学风的因素

2.1学校校园文化的“单一”。高校的特点往往体现在其自身的成就、历史、人物、学生生活、学术活动等比较鲜明和典型的文化软环境中。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动下,高校的使命和责任也越来越丰富,其根本的使命仍然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透射出的独特感染力和强大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广大师生,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资源和平台[2]。高校校园文化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大数据背景下,如不能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利用网络优势、新媒体技术,高校文化则显得太过单一和闭塞,无法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2教师教学理念的偏移。当代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迟到、旷课的行为经常发生,校园中涌现出了“低头族”“替考族”“替课族”“代跑族”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思想抵抗力差,可控性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着消极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则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有关,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秩序、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现阶段个别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不足,忽略了言传身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也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着听不懂、提不起兴趣,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鲜明的青年学生时期特点

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思维最活跃,但思想抵抗力差,是非观念往往比较淡薄,部分学生对于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完全不知[3];其次,可塑性强,但可控性最弱,容易陷入社会的种种诱惑中不能自拔,并痴迷于其中,从而荒废了学业;同时,受到呵护关爱最多,但成长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学习、娱乐的关系,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失去信心,没能解决好“为什么要学”“为谁学”的问题,个人发展目标迷失。

4对策研究

4.1营造校园文化“生态圈”。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配备必要的物资设施,丰富办学资源,抓好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组织开展学术专题研讨会、社团文化艺术节、专业实践课等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举办各类沙龙活动和学术讲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4],以促进学生的文明养成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遵循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将地方文化引入校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服务功能凝聚人气,以育人功能树立正气,以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留住人气,营造一个气质独特、特色鲜明、校风正、教风淳、学风浓、底蕴深的校园文化“生态圈”。4.2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师生关系。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的关键就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者,创造能力的培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者。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提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书育人乃教师的神圣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为“守”业之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育人为本相结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时代性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性,精心规划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寻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始终将“治学为本、育人为先、术业有专”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以模范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努力营造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师生关系[5]。4.3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风建设。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起着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功能[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当前的政治时事和社会现实需求,摒弃“一种药方治百病”的工作方式,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定人性化的优良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形成有的放矢的新媒体教育新阵地,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有气味”的人物形象,“有痛点”的内容设计,“有手感”的渠道传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学风建设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目的。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通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以优良学风班的创建和评选为契机,抓典型树榜样,以增强学风群体性的感染力。通过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方式,做好学生干部的引导和教育,以促进整体的学风建设。加强辅导员与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利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对存在着学风问题的部分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教育,耐心引导,个个突破,带动整体学风。4.4将优良学风的建设制度落实、落细。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做保障。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制度,甚至能够让魔鬼不做坏事。”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科学而又严明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一方面对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控制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加强考试制度和学生管理的规范。考试是目前高校较为普遍的学业考核制度,在考试时是否得到了公正公平的对待对大学生的学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通过开展班级考风考纪、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和座谈会,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考试行为,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考试氛围。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纪律严格要求,严格根据学校学生手册对于时常迟到、旷课、扰乱课堂纪律等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同时利用学校的舆论力量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并将学生的行为记录归档。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贡献,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优、评先机制常态化。如规范学生毕业条件,对于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公平的考察。以课程成绩为基础,结合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公开对学生学习进行公平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以制度保障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8]。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党员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力和感染力以及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

作者:王凤英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