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2-03-26 04:22:3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从近年来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来看,有的以整顿学生学习风气为主,有的以治理教师学术风气为主,基本上涵盖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本文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2018年6月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金课”,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开出了一剂“药方”——学风建设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目前在校的学生多为96后,甚至00后也迎来了他们的大学时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网络和手机的影响,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智能手机上繁多的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滋生学习惰性等,导致上课“低头族”,下课“宿舍宅”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大学生活相对宽松,课余时间多,上课方式灵活等,使得一些缺少自控力、缺少纪律性、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滑等,从而对学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紧张学习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完全处于松懈状态,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也没有规划,很容易陷入懒惰和享乐的圈子。加上大学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大学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讲授跨度比较大,课程难度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导致专业认同度低,进而丧失学习动力,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逃课等行为。一些公共课、选修课又觉得与专业不相关,部分学生可能提不起学习兴趣,存在应付考试心理,只求60分万岁。因习惯了高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未能及时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模式,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三)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严。高校普遍存在教师课堂管理不严的现象。有的任课教师长期从事一门或几门专业的教学,对教材内容轻车熟路,对待教学任务容易出现倦怠感,上课缺乏激情和创新意识,只是照本宣科。即便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玩手机、睡觉、逃课等行为,也只是口头提醒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制止行动。这种松懈的课堂管理方式,导致课堂考勤和课堂纪律形同虚设,学生们不痛不痒,要么充耳不闻,要么趁老师不注意又把手机拿出来。[1]长此以往,不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得整体的学习风气恶化。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从学生的思想源头解决问题。“为谁学”是学风建设的永恒主题,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关键要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和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因此,各高校应当在学生中普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风建设的价值观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2]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大一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开设专业讲座及校史校情讲座,邀请院长、主任、专业教师等解答新生刚入学时的迷茫和困惑,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专业前景、校风校纪、教风学风等,及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奋斗方向。针对高年级学生,主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或考研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进而制定出一个大学生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风对学风具有示范、带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逐渐受到追捧,一成不变的课件教学已经落伍,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探究性、讨论式、研究型的学习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因此需要高校教师认真备课,常学常新,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为学生树立表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督促管理作用,引导学生工作人员自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注重班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当下,许多高校通过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喜爱的辅导员”等形式,极大地发挥了优秀教师群体的示范作用,以教风促学风建设效果显著。(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班风带学风。学风建设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把学风建设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从班级建设抓起,以班风带学风。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材。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放大朋辈教育的影响力,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进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考勤纪律,可以在班上、在宿舍建立“一帮一”学习对子,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其次,可以通过优秀班集体、优秀宿舍、三好学生、励志奖学金等评选,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向先进看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改善学风建设环境。(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通过举办“篮球赛”、“宿舍文化节”、“班级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诚信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使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有目标。一些高校在积极推进“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将手机放入手机袋,改善上课“低头族”现象,逐渐引导学生由强制转为自律,大大提升了课堂授课效果,间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首先,严格考勤制度。每天进行课堂考勤、早晚自习考勤,由学生会或自律委进行抽查,并实时通报检查结果,使各学院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及时整改,纠正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等不良行为。其次,严肃惩罚机制。依据各高校学生手册规定,对于连续旷课达几学时的学生要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并告知家长。依据学校规定对其进行处分并在班上公示,对班上其他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严抓考风考纪。考试前开展诚信考试,组织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对诚信考试的宣传和引导,肃清考试纪律,端正考风考纪,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违纪的侥幸心理,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以考风检验学风,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造就优秀育人环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证。各高校应当从办学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将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入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打造优良的学风,将有益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参考文献】

[1]王贵虎.“无手机课堂”方案的实践和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12):40.

[2]元海啸.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8(35):145-146.

作者:冯超超 单位:河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