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12 11:31:06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文件和相关国家标准以及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的现状。基于国家法规和标准,结合甘肃省农村生活实际,梳理了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的治理内容、治理环节和标准类型三个结构要素。根据结构要素三维关系模型,按其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进一步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为甘肃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1引言

《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甘肃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1.51%,远低于全国的60.60%[1]。由于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水平落后,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以标准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因此,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迫在眉睫。标准体系的构建在标准化工作中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重点,充分发挥标准化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相关标准化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分类聚合、系统整合,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一套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科学系统的,符合甘肃实际的标准体系,为农村人居环境的科学高效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和遵循,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研究现状

2.1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研究现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农村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不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文件(见表1),既提出了总的要求,又明确了具体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类文件对治理的相关要求较为宽泛、指标不明确,难以实施和监督。目前,国家标准从村容村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污粪、基础建设、服务、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防害减灾、能源、评价以及卫生健康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定与修订。表2中罗列出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国家标准,经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领域起步较晚,标准数量较少、分布不够均衡、结构不够科学,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三级相互配套互补的结构布局,系统性不足、协调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层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标准体系尚未制定。2.2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研究现状。近年来,甘肃省部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容村貌不整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急需治理。为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甘肃省相继出台了《甘肃省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甘肃省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了甘肃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都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必须正视,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方面,甘肃省起步晚,在这一整体领域的理论研究滞后,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科学、系统、合理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在目标导向、制度规范、政策协同上难以形成合力,造成从事治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缺少全局观,难以把握工作的时序、节奏和总体方向。

3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3.1.1系统全面,突出重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治理涵盖面广、内容繁杂[3]。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甘肃实际,对涉及的领域、覆盖的内容、具体的对象,以及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总结,运用标准化原理进行简化统一、优化整合,并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纳入标准体系中,形成一个多领域、多指标,有重点、有目标的复合体系。3.1.2结构合理,避免重复。注重顶层结构设计,运用系统论方法和标准化原理,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从整体出发综合分析总体系和组成体系的各标准化要素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对标准化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同时将体系内部相同相似部分归类整合,避免重复交叉,确保标准体系结构合理、协调统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4]。3.1.3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区域差异性明显,文化习俗各异。不同地区的村庄治理工作的侧重不同,乡村间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期盼也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因此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经济水平等因素,突显特色,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5]。3.1.4动态优化,持续改进。标准化是一个立足实践、把握规律、深化认识、理论提升、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同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动态活动,追求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对处于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其改善的工作重点、治理路径、具体指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标准体系需要为未来发展预留更新扩充的空间,定期对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标准体系的适用性。3.2结构要素和模型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是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其对象包括治理内容、治理环节和标准类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结构要素三维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容设置是重中之重,应当涵盖农村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因此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的治理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厕及粪污治理、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废弃物利用等7个要素;治理环节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应涵盖对治理环节中各个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包括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考核与评价等3个要素;标准类型应包括基础通用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4个要素。3.3结构框架。基于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根据结构要素三维关系模型,按其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确定各要素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6],同时结合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实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4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保障。甘肃省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正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旨在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规范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效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重点解决影响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痛点问题,加快补齐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同时探索建立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质量,更好地为甘肃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考评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甘肃日报,2020-03-20(010).

[2]佚名.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一)[J].国土资源,2018(10):38-39.

[3]孙慧波,赵霞.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差异化治理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许珊珊.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5]高东升.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9):105+107.

[6]张书,王加倩.农村环境治理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5(10):141-144.

作者:竹军 甄鹏 单位: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