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10-22 11:10:32

品牌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主要职责之一。本文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对品牌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展开探讨和研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品牌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学生管理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与兄弟院校更多地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一流创新人才。

关键词:品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一、引言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重要责任之一。高校为何“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依然摆在每所高校面前。高校品牌专业建设要围绕品牌这一目标,整合资源并利用优势资源,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是品牌专业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创新人才

多次讲到人才与创新,并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各国对创新人才都高度重视。尽管大家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不全相同,但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大家的共识。创新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学术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又和通常所说的这些类型的人才有着相应的联系,因为各种类型的普通人才都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其需要情商、智商和位商全面发展。创新人才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创新、国防科技创新、服务管理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要开创事业新局面,要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我国高等学校有师资优势、环境设施优势和平台优势,同时也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理所当然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三、品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品牌专业是将某一专业品牌化,是指专业条件、教学成果、科研与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成果达到一流水平的专业,同时也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继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等专项之后,江苏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又一重点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要求打造一流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我国高等学校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之分,所以品牌专业建设也分类进行。包括各种类型的高校在内,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共258个,其中A类100个。品牌专业建设有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仅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实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品牌专业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同时也是提升高等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方式之一,对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和壮大意义重大。高职高专院校要尽可能地争取建立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并建设好,最终形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品质院校。

四、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情况

在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品牌专业成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建设项目。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品牌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分享。(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品牌专业建设和培养创新人才,师资是关键。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一方面多渠道引进拔尖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提升。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行高级访学;组织骨干教师去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交流学习,无问西东求新知;组织骨干教师去清华、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开班培训,聆听大师的教诲,全面提升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省级和部级培训。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选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传、帮、带”,以使其更快地成长,更快地独当一面。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做起。教师队伍抓“双师”建设,教师要具备工程师的素质,即教师不仅要取得教师系列职称,也要取得工程师系列职称。鼓励教师主持或以骨干成员参加完成企业横向项目,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同时从制度上保证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从学校制度上,引导教师进行创新。分配上不唯资历、职称论,奖励科研和教学上创新业绩突出的教师。同一职称的教师职级工资一样,但奖励部分会差别比较大,讲师全部收入不一定会比教授少。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引导教师全面发展,助力教师创新。(二)专业建设。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91年,2006年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并按时通过验收。2015年电气自动化专业成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建设项目。专业设置围绕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专业定位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比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能力方面要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要具有工业电气控制和自动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面向社会,其要适应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相应的管理等工作,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定位针对江浙沪三省,面向全国。培养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对所有学生而要求的,创新人才是拔尖人才培养,要求更高。创新对不同层次的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是不同的。培养其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地进入更深层次的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服务于宽口径就业,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专业定位与传统设置;企业走访调研,企业需求;毕业生跟踪调查,优秀毕业生的意见反馈;知名兄弟院校课程体系参考;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给出的意见。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外语、物理和“三电”(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技术能力课程主要有电机、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PLC、单片机、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工业组态监控……能力拓展课程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进行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通常是全校的学生都可以选,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实验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对接企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质支撑平台。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电气自动化专业十分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建有基础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室、学生创新实验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室,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创新训练的需求。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室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共建,如西门子联合实验实训室、汇川实验实训室等,衔接企业先进技术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学生创新实验实训室配有专门的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着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三)学生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比较好的平台。如何使这些资源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保证学生通过了考试,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学分可以拿到毕业证,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距创新型人才还差得很远。学校在学生创新方面提供政策、环境和师资支持,对学生创新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引导学生创新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各类纵横向项目,对于完成了相应工作的学生给予相应报酬;第二,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学生自主完成或参与完成获得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论文等,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第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申报学校研究性课程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项目通过筛选对比按一定比例进行立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学成相应的研究设计;第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电气自动化类技能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各类竞赛在赛前学院都会配备经验丰富、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悉心指导;第五,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五、总结

品牌专业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名片之一,也是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家的发展,创新人才是根本。高技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与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既是高等学校的责任,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高校应集中力量建好品牌专业,并以此为平台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26-31.

[2]刘志峰.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2):30-35.

[3]李德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2018,17(17):21-24.

[4]肖福英.基于专业文化的高职财会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思考[J].河北企业,2018(22):95-96.

作者:张波 汪义旺 齐美星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