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时间:2022-02-10 10:43:00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校园安全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则是校园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校园存在学校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重视度不够、安全观和防范安全问题的能力不足、安全文化教育较为缺失、安全文化建设保障不足等问题。强调要突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呼吁学校要通过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强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保障等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新时代

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校园安全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则是校园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群体安全文化是单位和个人中的一系列安全素养和关切度的集和,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差异。校园安全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为预防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校园生活等方面出现意外事故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目的是为了确保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国家财产安全[2],确定学校的安全管理方向,有效地提高师生的安全素养,也为各个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根本保障。(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有维护环境、自我防护、自我约束、协调联动等功能,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使校园安全基础更加稳固。1.维护环境功能。环境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关注重点,师生的身心需求和其他因素能促进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传播。将安全文化概念融入到师生的行为意识里,会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加强安全素养,提高防范和应对技能。2.自我防护功能。师生在校园安全文化的影响下,能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态度,提高安全防护行为,形成安全的自觉性和警觉的意识性,自主防护自身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性。3.自我约束功能。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意识主导安全行为。信念和价值观决定责任和使命感的形成,使人主动地维护安全,形成“我要安全”的意识形态。校园安全文化融合了教育和人生的价值,引导和规范师生的行为。4.协调联动功能。安全制度、观念、氛围及行为不断深入师生内心,产生集体效应,在有形或无形之中规范和协调人的行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形成覆盖整个校园网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师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安全文化还能有效地协调同学、教师间的安全交流行为,促成安全体系更加统一化,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现状

高校校园是人才培养和科研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营造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树立良好的高校安全文化非常有必要[3]。随着我国各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也逐渐深入,出现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伤害赔偿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现阶段,我国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虽然很多高校都提倡重视安全,在各种计划和总结中也给了安全工作很大的篇幅,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制约,有些管理者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还时有显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仅靠保卫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安全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总框架内[4]。此外,安全文化体系不健全、制度缺失、可行性发展思路狭隘等还是困扰高校安全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安全观和防范安全问题的能力不足。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在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的同时,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安全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谈薄的特点,由此引发了许多安全隐患。多数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是来源于平时校方的安全教育,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侥幸思想”甚浓,更别提有效增强防范意识了。据《齐鲁晚报》消息,21岁女大学生虚构自己或是自己的朋友是“名校贷”“分期乐”等网络金融平台内部工作人员。短短2年多时间里,有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南、天津等省市39所大专院校的90多名在读大学生受骗,涉案金额达180多万。这就是许多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学生想赚点零花钱或是勤工俭学的心理,借助各种聊天工具进行有预谋的误导,导致缺乏防范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落入网贷陷阱。[5]许多重大的意外事故表明,大学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普遍缺乏有效的求生、自救和互救能力。消防“四个能力建设”中明确强调要加强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6],但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弱,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有4名女生情急之下跳楼死亡,酿成近年来最为惨烈的火灾次生事故[7]。(三)安全文化教育较为缺失。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没有自成体系,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大学生有初步的安全意识,但并没有真正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为中。有的高校只有在“安全宣传周”或敏感节点进行安全教育,系统进行安全教育课的比重很低;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甚至是走过场。有的高校没有潜心探索新时期校园案件的特点,没有在科学性、实效性、制度性的指导原则下开展专项演练。这一系列行为致使校园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不健全,安全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很小,对于学校关于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漠不关心,甚至认为警示教育是危言耸听。因此,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和演练,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谈不上对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的行动指南了。(四)安全文化建设保障不足。当前,不少大学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仍存在数量不足、参数不高、投放不全、管理不严、使用不当等问题。有的高校对于安全投入非常有限,基础设施长年失修,设备老旧。有的高校日常排查走走过场,安全培训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管学生宿舍安全文化节系列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此外,安全文化的教育应该渗透到宿舍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中,在各个部门的统一筹划和指导下加强完善宿舍软硬件建设工作,鼓励学生作为宿舍的主体参与对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不仅要知道如何运用,而且还要知道如何维护公共安全投入,使“宿舍是我家,安全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谈。(三)加强安全文化教育。1.营造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教育,对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非凡。安全教育的途径可以是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也可以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11]。首先,可以在正常的课程教育中融入安全文化教育,以专业教育、宣传一角、电子传播、班团会等传统方式来渲染校园安全文化气氛;也可以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逃生演练、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意识。其次,各个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特别要强调在“安全文化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实现互联网、实训网、人网三网合一。最后,在大学校园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通过将优秀的校风班风和师德师风进行发扬,结合师生中创建“平安校园”的典型事例进行宣扬,可以大大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12]。2.夯实安全教育基础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或订购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教材和宣传手册,使教室、图书馆及宿舍配备充足的安全宣传材料;安排专门的安全文化教育类课程,可以为必修或是选修课,设定学分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举办安全知识类的征文和辩论大赛及知识问答等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地开展实践演练,如火灾逃生演习、防震避险演练、防恐模拟演习、校园巡查等;开设心理咨询室,针对所有班级开展安全心理问卷调研,为每一位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培养各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维稳信息员,便于学生工作者快速发现问题苗头,及早干预化解问题。3.打造特色校园安全文化目前,高校安全文化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也仅仅体现在宣传和演练为主的外在行为模式,如何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总结校园各岗位的经验、搜集安全文化理论支撑的材料、凝练出具有各自特点的校园安全文化显得尤为迫切,如,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以“师德文化塑造人、制度文化规范人、艺术文化感染人、行为文化影响人、环境文化熏陶人”[13]为主要内容的“五化”育人模式。“五化”教育中至始至终渗透着安全文化。又如,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艺代表团外出表演不但有一套完整的安全预案作为保障,而且在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上也积极探索服务于普法宣传,既雅俗共赏又润物细无声;再如师德教育强调“两代师表一起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既强化学生主体的安全观,也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心。如果各个学校强调全员树立安全文化理念,在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上再予以大力支持,根植于各个学校沃土的安全特色文化就能呼之欲出了。(四)强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1.健全安全管理机制首先,以多种途径加强校园管理,促进校园安全文化健康发展。其次,充分发挥学生治保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在他们的牵头作用下引入更多学生参与,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再次,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发挥学校教师和行政干部及后勤员工的力量,提高所有师生员工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度,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浓郁氛围。最后,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在见习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主动地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这样就既能在应急情况下泰然处置突发状况,也有能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2.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离不开信息网络。在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大潮中大学生可能会迷失自我,导致行为偏颇。因此,高校首先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其次,要运用学生社区网站和论坛,为学校的师生、管理者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时积极普及和宣传校园安全文化;最后,相关平台的管理人员要运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对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行为实施监管和筛查,对恶劣的网络行为实施严格管制,维护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3.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基础设施是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安全环境、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稳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提升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各个高校要把加强和改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预算计划,确保经费供应到位;其次,保卫处和后勤处要调动多部门的力量,提升安全基础设施的管理化水平,将安全基础设施的维护、使用和管理纳入师生员工培训的必要环节;再次,要着力抓好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安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整个校园的安全联动能力;最后,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水平要纳入员工考核指标体系,真正落实“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全价值观的传承,随着高校安全问题的日益突显,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希望全社会都重视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文化指导体系并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性,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大学校园的育人环境越来越和谐稳定。

作者:吴颖芳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