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探索

时间:2022-03-26 04:38:52

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探索

摘要:分析了某区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制约问题,结合其资源条件与生态地位等现状条件规划背景,研究提出了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规划目标和中远期规划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领域的建设规划和重点建设工程规划,并进行了可达性分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区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

1前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必然之路。党的报告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同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各个地方如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各区域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作。安徽省某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省建设为基础,逐步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以我国法律、法规为依据,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方法,对某区推进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产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文化弘扬、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1自然因素。该区由于气候变化较大,年内和年际之间降水分布不均,使灾害经常出现,水、旱灾害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南部山区生态敏感度较高,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等;江淮分水岭地区无大的自然河流和天然水面,极易造成缺水干旱;沿淠地区地势低洼,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全区土壤大多为黄棕壤、粘盘黄褐土,土壤侵蚀严重。耕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粗放,效益低。随着工业企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该区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省内重点开发区,但所处的独特区位,对产业发展和开发都有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区产业选择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加上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很大压力。2.2经济因素。“十二五”以来,该区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综合经济实力不突出,特别是工业化等产业水平较低、经济外向度不高等,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与全省相比差距较大。全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农业虽占据主导地位,但农业基础较为薄弱,二、三产业发展缺少具有牵动性的、高关联度的支柱产业和产品。

3规划目标

根据发展制约因素确定生态文件建设规划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3.1近期规划。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基本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廊道建设初显规模,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显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4%,生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打造发达的生态经济。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化、服务业现代化和工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循环型生态经济体系。全面促进资源效率明显提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保持在0.8t标煤/万元以内;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水平稳步提升,EI指数稳定趋好,森林覆盖率达到27.4%,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升。构筑美丽的生态人居。一体化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到2018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方式绿色化,到2018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培育先进的生态文化。继承和发扬该区传统文化,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生态文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学校、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到2018年,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维持在100%,环境信息公开率稳定在100%,公众对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度维持在80%以上。建设完善的生态制度。对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行制度化确定,政府绿色决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基本完善,企业的环保行政措施和环境监管制度基本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基本建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3.2规划中远期。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成为该区城市发展的名片。生态文明理念人人皆知,生态型社会初步成型;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高度发达,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生态效益明显;生态格局安全、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生态良性循环;生态文化与该区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全社会形成共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3-4]。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好、政府廉洁高效、人民幸福安康、城市安全整洁的目标。

4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领域建设规划

4.1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按照国家要求,清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法治化、制度化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用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包括构建源头保护制度、完善过程严管制度、建立健全的政绩考评制度、完善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4.2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区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确定各项防控措施。4.3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突出抓好生态空间的构建和优化,守住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服务能力。4.4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品牌提升,着力推动轻工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综合实力,强化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多渠道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齿轮、汽车零部件制造、轻纺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逐步形成产值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传统产业集群。4.5构建适宜的生态人居。近期,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稳定在100%,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80%。中远期人居环境持续改4.2住宅户型设计绿色化住宅户型设计的另一个趋势是绿色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住宅户型设计将绿色放在主导地位。住宅绿色化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实现了人居及环境的统一。在设计时,设计师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无污染可降解。设计师应当选择合适的绿色节能技术。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避免采用采暖和空调。在住宅朝向上,建议选择南北向布置,减少夏季日晒。为促进自然通风,住宅可以设计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设计良好的风冷系统。窗户可以采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双层中空玻璃。这些措施都能够很好地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发展绿色化。4.3住宅户型设计简洁化。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住宅设计开始朝着简洁化方向发展。设计师们不再进行繁琐的、纯装饰性的设计,开始追求设计的简洁大方。因为那些纯装饰性的设计不仅浪费装饰材料,还可能增加能耗和污染。在进行户型设计时,设计师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进行装饰,减少了装饰材料在住宅中的用量,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提倡一次装修的方式,改变了原来的二次装修方式。一次装修就是施工单位进行的装修,工序简单,是一般装修。二次装修是业主进行的精装修,做工比一次装修更精细,材料使用也比一次装修丰富,但是由于存在业主没有经验,或者装修单位不正规等现象,使得装修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导致住宅装饰可能存在污染,或者浪费材料的现象。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精简住宅装修程序,直接设计为成品房,再进行销售,减少二次装修可能带来的污染,节约资源。

5结语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筑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更应当积极践行这一理念。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渐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住宅户型设计中去,对节约资源和减少能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分析了住宅户型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设计开始朝着灵活、绿色和简洁的方向发现,期望能够对今后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分析[J].居舍,2018(33):93~94.

[2]王明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住宅户型设计趋势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7):116.

作者:徐梦虬 单位:安徽省柏瑞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