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对策

时间:2022-08-16 08:54:12

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医疗事业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近几年相关机构的法治建设也引起了我国相关医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意义出发,阐述目前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法律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质量的不断提高,众多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开始重视对医疗服务的重视。在此情况之下,结合我国依法治国的相关政策来看,加强医疗机构的法治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医疗的服务水平,还能制约我国医疗行业中负面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意义

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之一,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而要使得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速和科学的运行,就需要我国医疗机构的法治加强建设。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等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并组建起国家医疗的保障局。而这一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等医疗保障制度,并且积极完善相关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结算平台、制定医药采购的政策[1]。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作为医疗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迎合国家的政策进行医疗机构的法治建设。这既是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意义,也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下,积极地拥护党、积极履行党的执政方针的行为。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既是对于医疗保障制度和进行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制约和保证,也对于我国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必然需要经历的过程。而每一位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意义,并落实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

二、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现状及问题

医疗机构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要考虑制度的稳定和全局的协调。我国用了20年的时间探索医疗改革,在建设医疗保险制度的方法和道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最为深入的研究实践,在“医疗救助、大病大额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主体框架上已经初见成效,搭建起来初步的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的医疗保障体系,这让全国人民的基本健康和安全感有了显著的提升,使得人们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拔高[2]。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六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规范军人保险关系,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为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对军人的伤亡、退役养老、退役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做了一定的规定。而且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上述社会保险法的实际实施,国务院和相关的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险法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如为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为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出台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等等办法的实施拉开了各方面保险合并实施的序幕,也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进展取得了里程碑的成就。当前医疗保险的主要矛盾也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水平的医疗条件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水平之间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矛盾。过去20年对于医疗改革的探索的成果在如今的新形势中已经慢慢出现不适用、无法匹配的问题,虽然基本实现了覆盖全民,制度上较为公平,病也能有所医,但是医疗保险法制建设与人民的期待上的不匹配,还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尽快解决的问题[3]。基本的医疗制度在整体运行环节过多,包含了基金的筹备、基金的使用运行、不同待遇支付上的划分、服务的标准、整体监督等等,同时涉及的机构和个人也较多,包含了用人单位、医疗服务单位、医疗管理单位、参保人等等。这就导致了整体流程非常复杂,多方面难以平衡,使得资源上分配也成了一个难题。再加之各个地方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各方面各界的权限和责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监管上也没有明确的规范条例,所以医疗保险立法滞后,与现阶段的实际要求不能够完全接轨。

三、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立法工作进行,深化制度改革

相关医疗机构需要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部门大力推动立法工作的进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也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进行。首先,在推动立法工作方面,相关的医疗机构需要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部门,提供完善的资料证明,全力配合做好各项立法工作的审议立法宣传等工作;其次,相关医疗机构也要大力配合法律改革后的各项后续任务,将一些更新的法律条文配合修订完善,机构也要根据修订工作不断完善自身机构内的规章制度。在深化制度改革方面,首先,应该在论证卫生健康行政许可方面大力改革,申请优化指定地方的医疗机构配置审核制度,考虑撤销有关医疗机构内放射性职业的相关项目,对于部分护士类工种的执业审批的权利也可以申请下放;其次,对于本级的卫生健康的相关证明也进行大力改革;最后,对于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的证照分离要大力改革,出台相应的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广,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在准入服务上的工作实施。

(二)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医疗监管方式

医疗机构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审批服务制度,不断创新与加强医疗的监管方式。首先,对于国家卫健委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进行大力的宣传与落实,如大力推进电子化注册、不断优化诊疗科目的登记、不断简化审批的相关材料、规范营利性质的医疗机构的命名规定等方面;其次,要不断推动不同地区当地的有关办事服务的改革建设,形成一套规范式的服务体系;最后,医疗机构也需分清楚有关其自身属性的审批流程的区别,如营利性的或非营利的,不断优化审批的条件限制,优化有关项目的多部门审批的流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4]。而在创新医疗监管方式上面,首先,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在监管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派遣检查人员,检查情况结果及时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其次,要不断完善对于卫生健康方面总体的监管机制,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被进行统一监管,统一规划;最后,要不断推动对于监管的处罚机制,不断加大对于有关医疗方面的违法犯罪的严厉打击。

(三)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要不断推进机构内法治的宣传教育。首先,医疗机构要不断提升自身医疗的水平,结合当下发展快速的互联网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其次,对于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也要加大投入,购入一些先进的优秀的医疗器械,提升服务效率;最后,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的管理体系,构建相应的监察投诉的部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5]。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方面,首先,机构内部需要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法律学习,进行普法教育,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的活动与比赛,增强医疗工作者对于法律学习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法律的普及;其次,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开展定期的法律讲座,定期邀请一些法律专业的顾问讲解法律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机构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做好医疗机构法治建设的工作是在党的指示下使社会高速运行的保证,有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机构法律制度的完善。而要做好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医疗机构法制建设的意义,在推动立法工作进行、深化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医疗监管方式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只有充分落实相关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运行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拥军.法治医院建设的缺陷与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6,24(2):67-70.

[2]杜俊德.浅谈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与对策[J].心理医生,2017,23(27):296-297.

[3]周晓占.医疗机构在依法管理中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7,4(33):16-19.

[4]吴志群.医疗机构执业人员执业风险与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32):194-195.

[5]艾尔肯.论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功能[J].河北法学,2017,35(7):50-58.

作者:杨帆 单位: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